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都鎮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鎮)

鎖定
一都鎮,是歷史名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一都鎮轄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8個自然村,總人口11000多人。
唐武德六年(623年),分屬福州閩縣、長樂縣。唐聖歷二年(699年),分屬福州閩縣、萬安縣。唐長安二年(702年),分屬福州侯官縣、萬安縣。唐永泰二年(766年),分屬福州永福縣、福清縣。閩國天德三年(945年),分屬福州永福縣永泰鎮永泰裏和福清縣長樂西鄉新寧裏。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分屬興化軍興化縣長樂鄉永泰裏、福清縣長樂西鄉新寧裏。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分屬福州府永福縣豐和鄉唐元裏、福清縣長東鄉新寧裏。
一都鎮南接莆田市,一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南宋乾道八年,興化縣長樂鄉永泰裏龍嶼村人黃定狀元及第,是一都人的驕傲。
2017年,一都鎮行政區域面積11078公頃,常住人口12280人 [1] 
2020年6月29日,一都鎮被列入福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2] 
中文名
一都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面    積
11078 公頃
人口數量
12280人(2017年)

一都鎮地理概況

一都鎮地處福清市西北部山區,東接鏡洋鎮,北接永泰、閩侯二縣,西南與莆田市相鄰,東南與東張鎮接壤。國土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原為一都鄉,是福清市第二國土面積大鎮,轄一都村、普禮村、善山村、王坑村、東山村、後溪村及山城居委會等6個村委1個居委會128個自然村。
一都鎮為福清市轄鎮。位於市境西北部,東連東張鎮,北靠閩候縣,西接永泰縣,南鄰莆田市。轄1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一都村。古蹟有宋狀元黃定讀書處的協濟廟,清建東關寨及黃定的狀元厝。東邊的鏡洋鎮的鏡洋鎮客運站有縣道174線和福廈公路交叉,在此通過縣道174線和莆田縣道221縣線和省道202線往西、南走十幾分鍾路程可直接通莆田市、涵江區、永泰縣和東張鎮客運站。
一都鎮南接在莆田的省級自然保護區——老鷹尖自然保護區,一都有山地面積15萬畝,耕地面積8100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福清市發展山地農業經濟的重點鎮。 [3] 

一都鎮歷史沿革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屬揚州冶縣。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屬揚州侯官縣。冶縣改名侯官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屬建安郡原豐縣。析侯官縣東部地置原豐縣。
隋開皇十二年(592年),屬建安郡閩縣。原豐縣改名閩縣。
唐武德六年(623年),分屬福州閩縣、長樂縣。析閩縣東部置長樂縣。
唐聖歷二年(699年),分屬福州閩縣、萬安縣。析長樂縣南部置萬安縣(福清縣前身)。
唐長安二年(702年),分屬福州侯官縣、萬安縣。再分閩縣西部置侯官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分屬福州侯官縣、福唐縣。萬安縣改名福唐縣(福清縣前身)。
閩龍啓元年(933年),分屬福州侯官縣、福清縣。福唐縣改名福清縣。
唐永泰二年(766年),分屬福州永福縣、福清縣。析福州侯官縣西鄉、劍州尤溪縣東鄉置永福縣(永泰縣)。
閩國天德三年(945年),分屬福州永福縣永泰鎮永泰裏和福清縣長樂西鄉新寧裏。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分屬泉州興化縣長樂鄉永泰裏、福清縣長樂西鄉新寧裏。太宗趙光義詔即遊洋鎮(興泰、福興、潯陽、興建四里)加以百丈鎮(崇仁、安仁二里)共六里,及析泉州莆田縣廣業、紫仁二里,仙遊縣來蘇裏,福州永福縣永泰、憶鸞二里,與福清縣清源東、中、西三里總一十四里,置興化縣及太平軍(縣級),縣治在興泰裏古邑(遊洋鎮遊洋村)。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分屬興化軍興化縣長樂鄉永泰裏、福清縣長樂西鄉新寧裏。詔升太平軍為興化軍(同下州),興化縣為附郭,與泉州分置,始正體統,齊於列郡。興化縣長樂鄉永泰裏(嶺路鄉寨下、對山、雲山、長坑、翀峯陳山頭/七鬥等村,一都鎮後溪、善山、東山、龍漵龍嶼/一都、普禮、山城等村居);福清縣長樂西鄉新寧裏(東張鎮南湖、玉林、泗州/少林、際山、嶺下、蘆嶺、溪北、道橋、華石、崔後等村,一都鎮王坑村)。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興化縣永泰裏龍嶼村(一都村)人黃定壬辰科進士第一(文狀元)。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分屬福州府永福縣豐和鄉唐元裏、福清縣長東鄉新寧裏。興化縣撤銷,興化縣長樂鄉永泰裏併入永福縣豐和鄉唐元裏(創嶺、石人坑、巖村、郭店、龍嶼街、龍嶼十八溪路)。明初實行鄉、裏、都編制,因其位於東,編為一都,故名。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分屬福州府永福縣豐和鄉唐元裏(一都鎮山城、普禮、一都、東山、善山、後溪等村)、福清縣南上隅新寧裏(一都鎮王坑村)。
1958年4月,屬閩侯專區福清縣一都鄉。永泰縣的東山、善山、一都3鄉合併稱一都鄉,面積85.76平方千米,劃給福清縣管轄。
1958年9月,屬閩侯專區福清縣東張公社。
1961年7月,屬閩侯專區福清縣一都公社。析東張公社西北部分設一都公社。
1964年轄6個大隊。1984年改一都鄉,1994年改一都鎮。1996年,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王坑、普禮、一都、東山、善山、後溪6個行政村。2009年,轄山城1個社區和一都、王坑、普禮、東山、善山、後溪6個行政村。

一都鎮方言概況

一都鎮分別使用永泰話和莆田話和閩縣話。比如一都鎮後溪村、善山村(松山、吳斜、菜林底、田萬)、羅漢自然村以及鳥囝山等(和莆田市涵江區大洋鄉相接)保留使用莆田話。新厝鎮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僅有蒜嶺北邊的棉亭村、東樓村被福清話同化。莆田縣江口鎮有蒜溪和福清户籍的莆仙民系人羣和莆田縣人、仙遊縣人合建的福莆仙東嶽觀
該鎮東邊的鏡洋鎮鎮不少村、自然村更多保留使用莆田話,鏡洋鎮墩頭、東風、梨洋、玉埔、下施、浮山、長征村部分、鏡陽村部分、北張村部分、前張村部分等;該鎮東部和南部的、西部鎮也有保留使用莆田話的,該鎮東邊的音西街道雲中村嶺口自然村;該鎮南部的東張鎮崔後村、嶺下村、金芝村、雙溪村部分、蘆嶺村、漈山村部分、玉林村部分等;
漁溪鎮東漈村、聯華村梧瑞自然村、紅山村(下姚、半嶺、赤岐)、水頭村部分、建新村部分、蘇田村部分、鍾前村馬頭崎自然村、柳厝村石塘頂自然村、南升村部分、雙墩村新厝一部分等;
江陰鎮小麥村、下石村等
一都鎮原來屬於永泰縣,永泰縣的保留使用莆田話的:葛嶺鎮萬石村;城峯鎮高峯村的一半;嶺路鄉的七鬥、葉洋、雲山、對山、長坑、寨下;赤錫鎮淡油村、石竹村、東坑村、念後村、蕉坪村;梧桐鎮潼關村、後溪村、西林村(西林、長太洋)、丘演(芹菜胡)、小白杜;嵩口鎮的赤水村、裏洋村、月洲村青坑嶺、村洋村仙爐、大喜村陳坑、佳洋村的下林坑;洑口鄉吉坑村、紫山村;東洋像侖坪村、彭洋村、長畲村;同安鄉尾林村等。
因為這些地方外圍地處福清話為主的地方,因此還有地方在長期歷史過程中 被當地的周圍的閩南語和閩縣話、福清話同化了,前述地方 語音情況較複雜,加上那時語言普查交通不便,普查時間倉促短,不少居民點漏了統計。 此外除了前述莆田話分佈地方還有莆田話未被其它語言同化而混合的地方,比如莆田話和閩縣話混合區域,比如鏡洋鎮的琯口村、東張鎮的泗洲村等,莆田話和福清話混合地方:比如一都鎮的王坑村部分 。

一都鎮郵編

2010年常住人口8796人(六普)。
2017年,一都鎮常住人口12280人 [1] 
【郵編】350306【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181119:~001 121山城居委會 ~201 121一都村 ~202 220普禮村 ~203 220王坑村 ~204 220東山村 ~205 220善山村 ~206 220後溪村 [4] 

一都鎮物產

水果重鎮 一都的山區氣候特徵明顯,霧多晝夜温差大,適合水果生產,是福州名優水果示範基地。主要水果品種有枇杷、青梅、百香果、臍橙、水蜜桃、杮子、黑李等品種。特別是以“果大、色豔、肉厚、汁多、味美”享譽國內外的福建省名牌農產品“融都枇杷”是一都人引以為傲的特產, 植面積達5萬畝,產值突破億元 [5]  。2012年12月11日,“一都枇杷”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核準註冊 [6]  。入選2020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 [7] 

一都鎮旅遊資源

旅遊新鎮 一都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城堡式山寨---東關寨,有始建於南宋年間集宋、明、清三代古建築藝術的協濟廟,還有狀元厝、張百萬宅等;宋代文豪歐陽修溯閩江考察經一都揮筆留下的“遺照台”和“三生石”筆跡崖刻;有人稱“小武夷”的位於東山村的石門坑;有後溪的“東方第一漂”以及待開發的後溪森林公園;有閩中特委游擊隊主要活動據點,1931—1932年中共福建省委臨時辦公地點,可開發為紅色旅遊景點的羅漢雙福寺革命遺址;有尚待開發的擁有上百個奇異景觀的位於一都原始森林深處的龜湖風景區等,這些旅遊資源吸引了省內外眾多遊客慕名前來觀光旅遊,初步形成了一都作為旅遊休閒勝地的聲勢。並正在科學規劃,挖掘開發,積極推介。

一都鎮華人華僑

有數千一都籍鄉親闖蕩海內外打拼創業,在經濟、政治、法律、金融等領域頗有建樹。他們中有的榮任福清世聯會副主席,海外新僑中的非洲的南非、菜索托等地福清同鄉會領導大多是一都籍鄉賢。近年來,廣大一都籍鄉賢以振興家鄉經濟為己任,在國內各地興辦企業,全方位參與祖國、家鄉的經濟建設,為家鄉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都鎮獲得榮譽

2019年7月24日,一都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8] 
2019年9月24日,一都鎮(枇杷)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9] 
2020年6月29日,一都鎮被列入福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