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誤再誤

(漢語成語)

鎖定
一誤再誤(拼音:yī wù zài wù)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元·脱脱阿魯圖等《宋史·魏王廷美傳》。 [1] 
“一誤再誤”的原義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誤,形容屢被耽誤或屢犯錯誤;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一誤再誤
拼    音
yī wù zài wù
近義詞
知錯不改、屢教不改將錯就錯
反義詞
知錯改錯、知錯能改
注音字母
ㄧ ㄨˋ ㄗㄞˋ ㄨˋ
成語出處
《宋史·魏王廷美傳》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一誤再誤成語出處

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元·脱脱阿魯圖等《宋史·魏王廷美傳》)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一誤再誤”。 [1] 

一誤再誤成語故事

宋太祖登上皇帝寶座的第二年,他的母親昭憲杜太后得了重病。臨終時,她把宋太祖和心腹大臣趙普叫到身邊,囑咐宋太祖一定要把帝位傳給他的弟弟趙炅,又命趙普在病榻之前寫下暫約書。趙普在紙尾寫上“臣普書”三個字,並把這份誓約書藏在金櫃裏,命令謹慎細密的宮人好生保管。後來,宋太祖得了重病。病危時,他果然遵照母親的遺囑,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他的弟弟趙炅。宋太祖死後,趙炅繼位,他便是宋太宗。有人傳言道,昭憲杜太后和太祖的本意是要把帝位傳給弟弟魏王廷美,魏王再把帝位傳給太祖的二兒子燕懿王(趙)德昭。所以太宗即位後,就命令魏王廷美任開封府尹,德昭稱皇子。魏王趙廷美從小就愛出風頭,剛愎自用,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變得更加驕橫跋扈,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也奈何不了他。他也知道母親的遺囑,一心盼着哥哥宋太宗早點死掉,好把皇位傳給他。可是宋太宗身體很好,於是,他便企圖用陰謀手段奪取皇位。 [3] 
有一天,宋太宗把宰相趙普找來商量,徵詢他對傳位問題的看法,問他自己應該把皇位傳給兒子,還是遵從他母親的意願,把皇位傳給弟弟魏王趙廷美。趙普説:“陛下,太祖皇帝沒有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而把皇位傳給了您,這樣做已經錯了。如果您再將皇位傳給魏王,而不傳給您的兒子,那不是一誤再誤,一錯再錯了嗎?"於是,太宗沒有把帝位傳給弟弟魏王趙廷美,而傳給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趙桓(宋真宗)。 [3] 

一誤再誤成語寓意

以史為鏡方可不蹈前車的覆轍,趙普勸誡宋太宗不可傳位於魏王,那樣不符合封建社會皇帝“接班”的規律,不按規律辦事,一錯再錯,一誤再誤,會造成政治動盪,影響社會穩定,給部分人以非分之想,會誤國誤民,害人害己。從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知道了錯誤就要改正,千萬別一錯再錯。 [4] 

一誤再誤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一誤再誤”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含貶義;指一次失誤,不以為戒,又再度失誤。 [1] 
  • 運用示例
清·沈德潛《説詩晬語.卷下》:“前賢讀書,不肯一誤再誤如此。” [1] 
現代作家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五回:“且過恃自己之武力,一誤再誤,而卒自陷於窮途。” [1] 

一誤再誤成語辨析

一誤再誤—知錯不改—屢犯不改—將錯就錯
“知錯不改”的意思是堅持錯誤,不肯改悔。“屢犯不改”的意思是總是犯錯,不知悔改。“一誤再誤”與“知錯不改”“屢犯不改”都有重複犯同樣錯誤之意。但是,“一誤再誤”隱含着沒有記性和悟性的意思。“屢犯不改”和“知錯不改”都有明知故犯的含義。只是“知錯不改”指的是錯誤和過錯;“屢犯不改”指的不一定是錯誤,有可能是習慣。此外,“一誤再誤”和“將錯就錯”都有不接受教訓,不改悔的意思。但“一誤再誤”指沒有好的發展,錯誤加深了;“將錯就錯”指事情已經做錯,就順着錯誤繼續做下去。 [2] 
參考資料
  • 1.    一誤再誤  .漢典
  • 2.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時機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3:84-85
  • 3.    《傳統國學典藏》編委會編著. 傳統國學典藏 中華成語故事[M]. 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1.06:284
  • 4.    王凡編著. 耐人深思的成語故事[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