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窩蜂

(漢語詞彙)

鎖定
一窩蜂(yī wō fēng),漢語成語,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
一窩蜂意思是一個蜂巢裏的蜂一下子都飛出來了,形容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説話或行動。
中文名
一窩蜂
拼    音
yī wō fēng
近義詞
一窩風
反義詞
井然有序

一窩蜂成語出處

“那些小妖,就是一窩蜂,齊齊擁上。”(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八回 [1-2] 

一窩蜂成語故事

“一窩蜂”最初是一個人的綽號。中國南宋建炎年間爆發了農民起義,有一支起義隊伍領袖叫張迂,他的綽號就叫“一窩蜂”。南末著名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就曾記述道:“建炎中,張迂號‘一窩蜂’,擁兵過廟下……”這個綽號,大有揭竿蜂擁的氣勢。到了明朝,人們使用“一窩蜂”來比喻人多聲雜的情景。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二十八回中就曾寫道:“那些小妖,一窩蜂齊齊擁上。”在現代漢語中,從情色彩上説,“一窩蜂”屬於貶義詞組,而從修辭學的角度看,“一窩峯”又是一種比喻手法,多用來比喻人多勢眾,一擁而上的情勢。 [1] 

一窩蜂成語運用

“一窩蜂”比喻人多聲雜,亂哄哄地一擁而上。 [2] 
近現代·王平東《長相思·大戰六營集》 :“圍六營,攻六營,網開一面虛留生。暗中埋伏兵。千炮轟,萬炮轟,敵潰東逃一窩蜂。入我錦囊中。”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