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知半解

(漢語成語)

鎖定
一知半解(拼音:yī zhī bàn jiě)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滄浪詩話·詩辨》。 [2] 
一知半解的意思是知道、理解的只是一丁半點,形容知道得片面,理解得膚淺;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2] 
中文名
一知半解
拼    音
yī zhī bàn jiě
近義詞
一孔之見浮光掠影囫圇吞棗
反義詞
真知灼見真才實學博古通今
出    處
《滄浪詩話·詩辨》
注音字母
ㄧ ㄓ ㄅㄢˋ ㄐㄧㄝ ˇ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一知半解成語出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知半解”。 [2] 

一知半解成語典故

宋朝詩人陳師道認為蘇東坡的詩作沒有一點新意,開始是模仿劉禹錫,後來又仿效李太白。到了清朝乾隆御定《詩醇》時,作者卻不同意陳師道的觀點。他評論蘇東坡的詩時説:“宋代大詩人蘇軾的詩作真是獨立千古,不能當作一個時代一個人的詩來看,而陳師道卻認為蘇軾的詩開始學劉禹錫,後來學李太白,這樣評價是對蘇軾的詩作並不瞭解的緣故。”後來,人們用“一知半解”表示對問題了解得不深不透,所知道的東西並不多。 [4] 

一知半解成語寓意

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信的出發點。誠信學習就要求學習要認認真真,要讓自己學到的知識能反映客觀實際,能解決實際問題。有句話説:“學當專精,文以載道。”誠信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不懂裝懂。如果一個人對於知識光求表面理解、泛泛掌握,只會造成知識的“消化不良”,不僅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不能融會貫通,導致學習勞而無功。 [3] 
如果一個人什麼事都一知半解,往往喜歡道聽途説,也容易不懂裝懂、自以為是。可以説,一知半解者比無知者更愚蠶,更荒唐,更容易壞事,還常常留下笑料始笑眾生。學習也是一件永無止境的事。有句話説:“一個人學的知識越多,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越多。”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因為知道一點皮毛就沾沾自喜,不懂裝懂,那樣只會讓自己淺嘗輒止,停留於一知半解。學習來不得半點馬虎。一個人學習知識不僅要全面學習、系統學習,還要深鑽細研,力求弄懂吃透。切不可粗枝大葉,馬馬虎虎,只求淺嘗輯止,否則學習得快,忘記得也快,到最後學習沒有半點長進。 [3] 
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孔子曾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的話告訴我們這樣的哲理:在學習中,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如果一知半解、不懂裝懂的話,只會自欺欺人,讓自己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無法得到提高,只會顯得膚淺無知。 [3] 

一知半解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一知半解的意思是知道、理解的只是一丁半點,形容知道得片面,理解得膚淺;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2] 
  • 運用示例
宋代張拭《張南軒文集·寄周子充尚書(其一)》:“若學者以想象臆度,或一知半解為知道,而日知之則無不能行,是妄而已。” [2] 
明代李贄《與焦漪園太史》:“慈湖雖得象山簡易直接之旨,意尚未滿,復參究禪林諸書,蓋真知生死事大。不欲以一知半解自足已也。” [2] 
清·頤瑣《黃繡球》第八回:“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麼。” [1]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捲上:“大道冥冥,固非一知半解者所能妄測,若必以膠固之見解之,謬矣。” [5] 
陳寅恪《寒柳堂記夢未定稿·棄言·一》:“是後見有舊刻醫藥諸書,皆略加披閲,但一知半解,不以此等書中所言者為人處方治病,唯籍作考證古史之資料,如論胡臭與狐臭一文,即是其例也。” [2] 
參考資料
  • 1.    一知半解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9]
  • 2.    王俊.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學識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94-96.
  • 3.    方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 七年級 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07:51-54.
  • 4.    金霞.中華成語故事詞典 第4冊[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103.
  • 5.    膠固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