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日三秋

(漢語成語)

鎖定
一日三秋(拼音:yī rì sān qi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詩經·王風·采葛》。 [1] 
一日三秋指一天不見,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在句中一般作定語、賓語。 [5] 
中文名
一日三秋
拼    音
yī rì sān qiū
近義詞
度日如年
反義詞
光陰似箭
出    處
《詩經·王風·採蓮》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定語、賓語

一日三秋成語出處

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日三秋”。 [1] 

一日三秋成語故事

《詩經》裏有一篇名為《采葛》的詩,寫一對男女分開之後,心中非常思念對方。全詩的大意是:我日夜思怨的那個人啊,你正在外面采葛藤,我要是一天沒有看到你,就像是三個月都沒有見你那樣;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外面採蕭草,我要是一天看不見你,就如同三個季節沒見你一樣;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野外採艾草,我要是一天不見你,就好像隔了三年那樣長。 [2]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註疏説:“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葛”是藤科類植物,根可食入藥,莖有纖維,莖葉均作牧草。“蕭、艾”都是香味的蒿類植物。孔穎達認為,這是周桓王時,政事不和,朝臣多為讒人所諂,所以人們都十分懼怕讒言,一日不見君王,生怕又去聽信讒言。實際上這是一首愛情民歌,描寫小夥子對姑娘們的懷念。説那位去採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見,就好像過了三天!一天不見,又好像過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見,又好像過了三年。“三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份,陰曆九月,也指三個季度,即九個月。 [3] 

一日三秋成語寓意

時間在時鐘裏是嘀嗒一秒地過,但在思緒萬里的心裏已不在適用。客觀的世界無法衡量人們心底的堆積,只有相同的感受才會明白別人心裏的路途。電影的對白總是説:漫長的不是那段日子,而是那段看不見的距離。人生幾十年,苦苦的煎熬雖是至情,但不是至理。當一個人心急了,時間就會變得很慢,特意與思念作對,處於現實就應該現實地生活。有人説:數着時間,在思念裏,越數越慢長。但人們也要把握每一天,放好心態,做好該做的事,過好等待得生活。 [3] 

一日三秋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日三秋”指一天不見,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5] 
在句中一般作定語、賓語。 [5] 
運用示例
南朝·梁·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4] 
清·曹雪芹《紅樓夢》:“好容易熬了一天,這會子瞧見了你們,竟如死而復生的一樣。真真古人説‘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 [4] 
魯迅《中國小説的歷史的變遷》:“只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罷了。” [4]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53
  • 2.    桑妮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叢書 中華經典成語故事[M]. 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8.01:205
  • 3.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326-327
  • 4.    《古今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編. 古今漢語成語詞典[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10:6
  • 5.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