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文亭

(徐州一文亭)

鎖定
“一文亭”坐落在徐州古城的中軸線彭城路上,是一座涼亭。古時的一文錢,相當一分錢,俗話“分文不值”,這裏的“一文”恰恰顯示人品的高貴無比,那是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一文亭的故事,反映清代名吏陶在銘的政績。此人浙江會稽舉人出身,光緒年間歷任銅山知縣、徐州知府長達十年之久。他清正廉潔,辦過不少好事。卸任離徐時,百姓在道路旁邊放置一個簸箕,倡議過往行人各投一文錢,積少成多為陶公贈禮送別。陶在銘堅決拒收,人們只好用這筆錢建造了這座亭子,取名“一文亭”,表示感念不忘。當年為讚揚陶公品格,還築有陶公閣,後來,以閣的方位為準,分別命名兩街為東閣街、西閣街(俗稱東閣頭、西閣頭)。
中文名
一文亭
地理位置
徐州市文亭街
年    代
現    狀
已毀

一文亭基本簡介

一文亭是一個磚木結構的建築物。上面是灰色筒瓦,檐角高翹。亭上有“一文亭”三個大字橫匾。上有閣樓,下有柵欄門可以開關出入。台階高約一米。抗日戰爭以前,因為妨礙交通而拆除。
過去街當中有一個道衙門,所以文亭街原來叫道署街。在道衙門西面有一個向南又向北拐的彎路,所以西面又叫做道署后街。辛亥革命以後,道衙門沒有了,而在現在的中山路口有個“一文亭”,於是改名為文亭街和文亭后街。現在統稱文亭街。

一文亭相關傳説

傳説一
據説,清朝末年,有一個貧窮的青年,他為人很誠實。有一次別人送他一文制錢(制錢就是清代所通用的當中有一個小方孔的外面是圓形的銅錢)。他用這文錢做小生意,因為省吃簡用,對待顧客又熱情,終於積蓄了很多錢。後來他就用這些錢蓋了一個亭子,以便行人休息或避雨,取名“一文亭”。這個故事教育人們不要輕視一文錢。只要勤勤懇懇,艱苦樸素,就可以發家致富。
傳説二
另一個傳説是,有一次碰到一件喜慶的事,地方人士為了使這一條街道更加壯麗而向人們每人募捐一文錢。人們覺得一文錢不算什麼,都樂於捐輸,很快地就募捐了不少錢蓋了這個亭子。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輕視羣眾的力量,積少就可以成多,積腋可以成裘。
傳説三
還有人説是紀念清代末年銅山縣知縣陶齋明的。因為他為官廉潔,替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當他卸任時,老百姓在路旁放了一個大筐,大家約好每人投一文錢到筐裏,不多時間,就投了不少錢。他們把這筐錢送給陶齋明。陶齋明不肯要。於是他們便把這些錢用來蓋了個“一文亭”。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要為官廉潔,肯替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是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