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剎那

(詞語解釋)

鎖定
一剎那,詞語,形容時間極為短暫。佛經説在人的一個念頭中就含有九十個剎那。
一瞬間,一刻。剎那,梵語的音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捲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明 徐渭 《題王質爛柯圖》詩:“閒看數着爛樵柯,澗草山花一剎那。” 清 張之杲 《奉題湘煙小錄後》詩:“返魂香少命如何,小劫情天一剎那。”
中文名
一剎那
外文名
yi cha na
典    故
原來是印度古代語言(梵語
詞語解釋
一剎那者為一念

目錄

一剎那詞語解釋

一剎那 一剎那
“一剎那”:原念yi cha na, [1]  古代印度梵典《僧祗律》(又有資料是《倡祗律》) 有這樣的記載: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晝為三十臾。照此可推算出具體時間來。即一天一夜24小時有480萬個“剎那”,或24萬個“瞬間”,或12千個“彈指”,或30個“須臾”。再細算,一晝夜有86400秒,那麼一“須臾”等於2880秒(48分鐘),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剎那”卻只有0.018秒。(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鐘),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鐘),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0.5秒)。)

一剎那典故

、“一剎那”:原來是印度古代語言(梵語)的音譯,是古代印度的一個時間單位,唐代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中載:時極短者,謂剎那邊,百二十剎那為一咀剎那,六十咀剎那即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粟多,五牟呼粟多為一時,六時合成一日一夜”。由此推算,所謂一剎那應當是我們現在的七十五分之一秒。即百家講壇:走進印度玄奘西遊記之十四 所算出來的 一剎那為0.013秒。
這樣算來,“剎那”所代表的時間與《僧祗律》中的相比就差了0.487秒。但不管怎樣,“剎那”所代表的時間都是極為短暫的。
佛家常用“剎那”這一概念表達時間一切事物生滅變化的連續和迅速性,謂之“剎那無常”。如《景德傳燈錄·僧那禪師》:“無一塵許間隔,未嘗有一剎那頃斷續之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