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晨鐘報

鎖定
中國近代史上,叫《晨鐘報》的一共有兩種報紙。抗日戰爭前中國資產階級政團研究系主辦的日報,實為《晨報》,《晨鐘報》為最初的名字。同時,中國共產黨於1923年在濟南也創辦了《晨鐘報》。
中文名
晨鐘報
語    種
中文
類    別
報刊
創刊時間
1923年

晨鐘報北京版《晨鐘報》

晨鐘報報刊簡述

《晨鐘報 》同人合影 左五為李大釗 《晨鐘報 》同人合影 左五為李大釗
晨報》,抗日戰爭前中國資產階級政團研究系主辦的日報。初名《晨鐘報》。 [1]  1916年8月15日,眾議院議長湯化龍等在北京創辦《晨鐘報》,本日創刊發行。《晨鐘報》為日刊,系研究系的機關報,每月由湯化龍供給2000元左右的津貼。 [3]  梁啓超湯化龍等主持,主要撰稿人有胡適蔣夢麟張申府丁文江等。 [1]  李大釗在留學日本時,曾得到過湯化龍的資助,因而被邀請擔任該報第一任總編輯,劉道任經理。李大釗為該報的創刊號撰寫了《本報立言旨趣》和《晨鐘之使命》,但因思想同湯化龍等研究系不和,只工作很短時間便辭去了職務。 [3] 
1918年9月,因刊載段祺瑞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北洋政府封閉。同年12月,改名《晨報》繼續出版。1919年2月7日,宣佈將副刊性質的第7版進行改革,使之成為參加新文化運動和宣傳社會主義的園地。此版在李大釗主持下,發表許多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專著。1920年起,此版逐漸把主要地位用來提倡新文學。1921年10月12日,第7版正式定名為“晨報副刊”(也稱“晨報副鐫”),4開4版,單張發行。曾發表魯迅的《阿Q正傳》。當時同“覺悟”、“學燈”《京報》副刊一起,被稱為五四運動時期的四大副刊。《晨報》於1926年後依附奉系軍閥。1928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入北京,一度停刊。1928年8月5日,由閣錫山操縱出版,改名《新震報》。閻錫山撤出北京後,恢復《晨報》報名。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便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後,依附南京國民黨政府,抗日戰爭前夕停刊。 [1] 

晨鐘報發刊詞

在報紙的創刊號上,和許多熱忱的愛國者一樣,李大釗寫道:“外人之詆吾者,輒曰:中華之國家,待亡之國家也;中華之民族,衰老之民族也。”“過去之中華,老輩所有之中華,歷史之中華,墳墓中之中華也。”而“今日之中華,猶是老輩把持之中華也,古董陳列之中華也”。李大釗將振興國家命運的希望寄託在青年人身上,他説“中華自身無所謂命運也,而以青年之命運為命運”,“青年不死,即中華不亡”,“國家不可一日無青年,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他熱切地期待着“振此‘晨鐘’”,“發新中華青春中應發之曙光”,“索我理想之中華,青春之中華” (李大釗:《〈晨鐘〉之使命》)。在兩個月的時間裏,李大釗寫了許多以“青春”“青年”為關鍵詞的文章,例如《青春》《〈晨鐘〉之使命——青春中華之創建》《新生命誕孕之努力》《奮鬥之青年》,這與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是聲氣相通的,更與他初次進京時的幻滅、憂慮形成鮮明的對比。 [2] 

晨鐘報濟南版《晨鐘報》

晨鐘報歷史沿革

濟南接連不斷的羣眾運動,使更多的有識之士覺悟起來,加入到革命工作中來。1923年8月2日,濟南電話局濼口領班汝仲文在中共濟南支部的推動下,創辦《晨鐘報》。王翔千王盡美、王用章等共產黨人支持並參與該報工作,使該報帶有鮮明的革命性,成為濟南革命宣傳中的又一陣地。 [4] 
汝仲文曾是濟南電話局的一名接線工人,後調到濼口任領班。五四運動時期,他積極參加運動,是濼口鎮北商學聯合會的實際負責人。運動中有一人非常積極,名李容甫。其兄是安福系分子,他因兄長關係住在昌言報館內,但與其兄意見不合。有人暗中懷疑李容甫是安福系分子。李容甫為表明心志,下決心攻打昌言報館,遂率眾將該報館搗毀。遭到鎮壓後,李容甫逃往濼口其岳父家躲避。汝仲文與李容甫經常見面。他們經過多次研究,認為反抗軍閥政府的活動必須繼續進行,但可以從宣傳方面下手,於是有了創辦一份報紙的初衷。 [4] 
但做成一件事情並不那麼簡單,直到1923年上半年,報紙還未辦成。1923年,王盡美此時已從山海關回到濟南,繼續領導山東的革命活動。由於五四運動中與王盡美、王翔乾等人相熟,汝仲文、李容甫就創辦報紙一事向王盡美、王翔乾等人請教,得到王盡美等人的讚賞和支持。報紙取名為《晨鐘報》,有喚醒民眾之意。並商量分工,李容甫任社長,汝仲文任營業、籌款,王翔千任編輯,方子英(時任大東日報館排字工人,有組織關係)負責排字。汝仲文籌集了部分資金,租定濟南經二路緯四路7號樓上三間房子,《晨鐘報》創辦工作開始啓動。1923年8月2日,《晨鐘報》第一期正式出版,該報同仁與王翔幹、王盡美聚餐於《晨鐘報》三樓,懷着興奮的心情慶祝該報的誕生。 [4] 
《晨鐘報》是一個四開四版的小報。據汝仲文回憶,創刊詞有一句話令他記憶猶新:“濟南替人民説話的報出來了。”該報公開出版,日發行量達到600份。開始時,報社工作由李容甫主持。但由於困難重重,1923年兩個月後,李容甫主動讓賢,由汝仲文任社長。汝仲文上任後,首先面臨的是印刷問題。由於經費得不到及時保障,印刷所不願為他們印製。汝仲文曾先後聯繫商務部下屬印刷廠、山東日報印刷所,但都僅維持了一段時間,最後汝仲文託關係在印刷局找了一台機器,才徹底解決了印刷問題。 [4] 
山東封建軍閥張宗昌督魯後,對《晨鐘報》在人民羣眾中的影響非常畏懼,多次派軍警到報社尋釁,逼得報社三次遷址搬家,終於在1925年8月15日將其查封。 [4] 

晨鐘報歷史影響

儘管從一誕生就困難重重,但《晨鐘報》創刊不久,即表現出非凡的生命力,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3年11月,王振翼來濟南指導,在向團中央的彙報中,他如實彙報了濟南黨、團員的努力,山東良好的革命形勢,並特別提到了《晨鐘報》。他説到:“學生分子現在無論做任何事都與我們商議,這是由於我們同志努力宣傳做事的結果,尤以我們同志主編的《晨鐘》效果為著。” [4] 
王翔千在他1950年寫的履歷表中寫道:《晨鐘報》“系小型通俗報,但注重政治和社會問題,不採低級趣味作風,經王盡美參加領導,為本黨宣傳時較多。在當時山東為僅有的進步言論……經多次反動軍閥的壓迫及變亂後,原稿散失,事後蒐集竟不能得”。 [4] 
在《晨鐘報》創辦過程中,王盡美親自為該報撰稿,並且參與編輯排版,夜晚參與印刷,白天幫着送郵局發行,有時還親自上街賣報。在山東省諸城市檔案館保存的王盡美檔案裏,有一塊《晨鐘報》的報頭模具,是王盡美當年辦報時用過的,記錄了王盡美為該報傾注的心血。 [4] 
該報大量報道工人和各界羣眾開展革命鬥爭的情況,積極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宣傳。不久又創辦了星期日副刊《鐘聲》,王盡美寫的許多社論和重要文章都在這個副刊上發表。《晨鐘報》的《鐘聲》果如其名,它響徹齊魯大地,喚醒了許許多多青年工人、學生、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人民,促進了他們思想的覺悟,使更多的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4]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新聞出版》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新聞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12,第56頁
  • 2.    尋訪李大釗在北京的足跡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11-17]
  • 3.    齊鍾久主編;中國革命博物館編,《近代中國報道  1839-1919  插圖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06,第772頁
  • 4.    常連霆主編;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山東編年史  第1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02,第108—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