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與人

鎖定
《天與人》是2010年9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天與人——儒學走向世界的前瞻》
作    者
杜維明,範曾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
203 頁
ISBN
9787301175347
定    價
65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天與人出版背景

封面 封面
2009年12月10日~11日,哈佛大學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先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當代著名書畫家、詩人範曾先生攜手登臨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就“天與人——儒學走向世界的前瞻”這一主題展開了三次對話,系統探討了儒學在當代世界的價值與意義。本書就是在這次對話的基礎上整理出版。
封底 封底
本書中杜維明先生認為:這是一個不同文明對話的時代,是一個王陽明心學重倡的時代,是一個心學的時代。範曾先生認為中國儒學作為審美對象,有極大的存在價值,二人就儒家思想的歷史作用、思想特徵、未來走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指出心學時代的來臨將會帶來儒學思維穿透歷史、人心、社會的境界。 [1] 

天與人作者介紹

杜維明,美籍華人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第三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儒學看成是“哲學的人類學”、“宗教哲學”,試圖從文化認同的意義上説明儒家傳統的歷史和價值。
範曾,畫家、詩人,南開大學終身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他啓動“國學開講”計劃,以儒、釋、道三家的經典為綱,縱論三千年國學經典,剖析當下眾人之惑。

天與人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原創性人學理論著作,主要內容有:系統神經學和理論心理學——神經機能結構和系統活動理論,以及物理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理論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社會活動理論及人文發展理論;世界觀、宇宙論和倫理學。它在宇宙背景下系統考察人類生活,確立了人類學的基本範疇,把那些爭論不休難以進展的主要人學問題追溯到天人關係而解決於物理學水平。
本書在廣泛的思想史和正規的科學史基礎上,從更高水平展開直接面對人和人類生活的原創性系統研究,以嶄新的神經機能結構和系統活動理論革新了笛卡爾以來的心理人學基礎,在系統神經學理論上建立了嚴密的物理主義心理學理論體系;從而邏輯一貫地提出社會活動理論,全面完成了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課題的邏輯整合和理論闡釋;進而討論世界觀和生活倫理,切實刷新了宇宙學和倫理學基本理論。它圓滿完成了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以及哲學和人類學各學科的創造性整合,對人的本質和存在作出了切實全面精粹純一的系統理論闡釋,把哲學人類學提升到切實圓融的系統理論境界,並提供基本的主體生活理論和清明圓熟的先進世界觀。

天與人圖書目錄

序 認識自己 1
導言 生活之謎 1
第一章 人的本質 5
一、人學基礎 5
1.靈魂説:人類本質的抽象假説 5
2.生機論:精神現象的具體追問 7
3.神經學:物理機制的詳細探討 10
二、神經結構 13
1.基礎組織:基礎神經系統的組織構成 13
2.高級組織:高級神經系統的組織分析 15
3.系統結構:系統神經組織的結構關係 19
三、系統活動 21
1.神經機能:基本機能及系統表現 21
2.系統感應:感應活動的組織秩序 24
3.活力生機:精神活力的生成機制 26
第二章 感覺意識 29
一、注意與感覺 29
1.注意:實質、機制與結果 29
2.感覺:機制、本質與部位 32
3.意象:生成、構成與性質 35
二、認知和意識 38
1.知覺:實質、機制與屬性 38
2.認知:內容、機制與方法 42
3.意識:機制、本質與指向 46
三、記憶及思想 50
1.記憶:機制、部位與類型 50
2.思維:實質、類型與方法 55
3.想象:類型、性質與功用 58
第三章 情志活動 62
一、情志緣起 62
1.情緒生理:情緒實質及生成機理 62
2.情感情境:情感系統與情境構成 66
3.目的意志:目的形成和意志本質 69
二、意志行為 71
1.隨意運動:運動機構與系統動作 71
2.目的實踐:目的結構和活動機制 73
3.行為習慣:本能行為與習慣活動 76
三、精神生活 79
1.精神的實質:主動能力的根據表現 79
2.情志的遷移:情志變遷的機制規律 82
3.生活的展開:生活展開的路徑方式 84
第四章 人格造化 87
一、主體人性 87
1.形與神:形神關係與主體理論 87
2.心與體:心體關係與心靈概念 90
3.情與理:情理關係與人性構成 93
二、自我成長 96
1.人本自我:自我的觀念與性質 96
2.經驗發展:經驗的動力和程序 99
3.道德結構:道德的生成與結構 102
三、人格體系 106
1.體格構成:人類體格的道德構成 106
2.精神性能:精神結構及個性形成 111
3.命運造化:人格命運的修養造化 115
第五章 人際交往 121
一、人際關係 121
1.人間情境:互為主客的多元世界 121
2.人際知覺:他人之心的換位同情 123
3.交往互動:態度行為的關聯活動 125
二、信息溝通 128
1.態度表達:態度意見的表現傳達 128
2.意見溝通:意見信息的交流應答 130
3.意義理解:信息意義的本質還原 132
三、利益交換 135
1.利益關係:人際利益的關係形成 135
2.價值交換:利益交換的代價收入 137
3.態度認同:態度關係的協調界定 139
第六章 羣體活動 142
一、羣體組織 142
1.情境同化:感染模仿和經驗交流 142
2.羣體形成:經驗共享與共同適應 144
3.組織成長:共同活動與關係發育 146
二、合作分工 150
1.勞動合作:性能情趣的配合協同 150
2.商品交流:效用價值的交換流通 152
3.社會分工:技術行業的發育分化 154
三、關係結構 157
1.生產方式:生產關係與生產能力 157
2.意識形態:意見觀念與習俗規範 160
3.活動體系:交往關係與結構秩序 162
第七章 社會變遷 167
一、社會構成 167
1.要素結構:人口分佈與社區結構 167
2.體制機能:體制形成與機能活動 169
3.情境問題:社會情境與社會問題 172
二、分化整合 174
1.社會行動:社會行為與社會運動 174
2.分化流變:社會分化及流動變遷 176
3.管理服務:管理保障與相互服務 178
三、傳承變遷 182
1.習俗傳承:習俗體制的傳承再生 182
2.體制變遷:結構關係的演化變革 184
3.歷史邏輯:社會活動的適應展開 186
第八章 人文發展 189
一、人文緣起 189
1.人文起源:經驗發現與自然的符號化 189
2.文明傳播:交流傳播與經驗的社會化 191
3.文化形成:積累整合與文明的系統化 194
二、文化運行 196
1.結構體系:文化的分佈與存在結構 196
2.機能運行:文化的運行與發展變遷 199
3.性能特徵:文化的性能與模式境界 201
三、文明展開 204
1.文明動力:文明動力的來源與投向 204
2.進步機制:文明展開的機制與路徑 206
3.發展規律:文明發展的邏輯與規律 209
第九章 世界景觀 213
一、自然觀 213
1.目的觀:神秘的目的創造觀 213
2.機械觀:機械的原子構成觀 215
3.有機觀:有機的自然生成觀 218
二、本體論 221
1.唯物論:樸素之物 221
2.唯理論:抽象之理 224
3.唯心論:轉意之心 227
三、宇宙學 231
1.時空場:客觀時空與物質分佈 231
2.質能系:天體運行與陰陽對流 236
3.熱力學:統一力場與量子演化 241
第十章 存在之路 247
一、本真 247
1.由來:生命本質及人類起源 247
2.本質:人性本質的道德構成 250
3.存在:本質展開與異化更新 252
二、至善 255
1.探索:意義價值的認知理解 255
2.適應:知識行為和倫理習性 257
3.涵融:道德涵容與境界昇華 260
三、大全 264
1.自然:衝動感覺與審美追求 264
2.必然:活動意識與生存邏輯 266
3.自由:生活意義和存在責任 268
附 錄 系統神經組織學 271
一、神經系統的機能結構 271
1.引言 271
2.神經系統的重新劃分 272
3.基礎神經系統的組織構成 273
4.高級神經系統的內容分析 276
5.神經組織的系統結構 283
6.討論 286
二、神經系統活動理論簡述 287
1.引言 287
2.睡眠復甦 288
3.情緒活動 293
4.意識活動 294
5.行為學習 304
6.討論 307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