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海

(交響樂)

鎖定
《大海》是法國印象主義作曲家德彪西創作的最大的一部交響音樂作品,德彪西先生於1903-1905年創作的交響樂。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絃樂《大海》、《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曲《前奏曲》和《練習曲》,而他的創作最高峯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中文名
大海
外文名
La Mer
類    別
交響素描
寫作時間
1905年三月
出演時間
1905年十月
作    曲
德彪西

大海內容介紹

《大海》作於1903—1905年,在此期間,德彪西先在其妻麗莉家開始動筆,1904年他拋棄了麗莉,與艾瑪私奔澤西島,在艾瑪身邊完成了配曲。德彪西認為,此曲創作源於記憶:“大海為什麼在沖刷着布爾果尼的斜坡。我擁有數不清的記憶。這些在我的感覺裏比實景更有用。因為現實的魅力對於思考,一般來説還是一項過於沉重的負擔。”“誰會知道音樂創造的秘密。那海的聲音,海空劃出的曲線,綠蔭深處的拂面清風,小鳥啼囀的歌聲,這些無不在我心中形成富麗多變的印象。突然,這些意象會毫無理由地,以記憶的一點向外圍擴展,於是音樂出現了,其本身就自然含有和聲。
該曲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響音樂作品,由三個不同內容的樂章組成,但每個樂章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繫,集中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現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動態的性格,並通過整個樂隊的不同音區,極為強烈地表現出“大海”中各種畫面的色彩。樂曲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對海的幻想。新穎的和聲、短小的旋律、豐富的音色、自由的發展,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動畫面。

大海故事

關於本曲,曾有這樣一段逸話: 二十世紀初,在巴黎的一家旅館裏住着一位有病的紳士,他準備到海濱去療養。旅館旁邊有一個管絃樂隊練習廳,樂隊隊員每天按時來練習演奏同一首樂曲。那位紳士聽慣了,到時候他就躺在牀上,靜聽着樂曲的演奏。聽着,聽着,他彷彿自己來到了海邊,看到了波光閃爍的海面,看到了海濤擊岸、浪花飛濺的動人海景。 過了幾天,他動身到海濱去了。到了那裏,面對着廣闊的大海,他反而覺得不夠味了。
他住在海邊的別墅裏,卻想念着在巴黎旅館中所聽到的用音樂表現出的海的畫面。他在海濱住了幾天便急匆匆趕回巴黎,打聽了一番,才知道樂隊隊員每天演奏的是德彪西交響組曲《大海》。而當這首交響組曲公演時,這位紳士帶着病去欣賞了。演奏結束,他讚歎道:“哦。這才是大海。”

大海樂曲結構

整個樂曲由三幅用音樂繪畫的素描組成: 第一幅:《海上的黎明到中午》這一部分順序描寫了大海的潮水聲。夜幕緩慢地揭開,一絲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輪紅日漸漸升起,天空由紫色變為了青色,逐漸地增加了光輝,一幅開闊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動地描繪出來。
第二幅:《波浪的遊戲》音樂生動地描繪了白色的浪花拍擊海岸時的情景。 導入部描寫了可愛的小波浪來回動盪的音響。在音樂的繼續發展中,英國管奏出可愛的第一個主要動機,給人以幽閒的感覺。
第三幅:《風和海的對話》這一部分開始時,定音鼓的震音刻畫出遠方激動、飄浮着的雷聲。之後,音樂描寫了海風吹到海面,引起陣陣騷亂的潮聲,猶如風和海的對話。這部作品不僅描繪出了一幅引人入勝的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景物的歌頌和讚美。
德彪西就像畫家一樣,嘗試以音樂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緒,把某個念頭的正確本質凝塑下來。德彪西所創立的這種音樂,就是被後人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德彪西形成的這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