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鎖定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的基本方針,也是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的指導方針。 [1] 
中文名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出    處
《論十大關係》 [2] 
首次提出
1956年4月 [2]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提出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掌握全國政權、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歷史性轉變。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自覺服從服務於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貫徹執行,成功地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民主黨派是否有必要繼續存在下去,在共產黨內和民主黨派內部都有不同的看法。按照有些人的觀點,各民主黨派的階級基礎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進入社會主義了,剝削階級已不復存在,民主黨派自然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八個字

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以蘇聯為鑑戒,全面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十大關係。在黨與非黨的關係方面,首次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他説: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還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毛澤東還指出,在我們國內,在抗日反蔣鬥爭中形成的以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為主的許多民主黨派,現在還繼續存在。在這一點上,我們和蘇聯不同。我們有意識地留下民主黨派,讓他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對他們採取又團結又鬥爭的方針。一切善意地向我們提意見的民主人士,我們都要團結。這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比較有利。 [2] 
1956年6月25日,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在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作《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發言,發言稿中原來引用了毛澤東“兩個萬歲”的思想,正式表述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修改過之後是這樣的:“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同存在,互相監督,首先是對共產黨起監督作用的方針。” [3] 
1956年9月,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黨的八大政治報告中鄭重宣佈,在今後,“應當採取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關於民主黨派在社會主義時期存在的社會基礎,劉少奇在報告中提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的成員將變成社會主義的勞動者的一部分。各民主黨派就將變成這部分勞動者的政黨。 [2]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個字

1981年12月至1982年1月第15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胡耀邦在會議上作了《開創統戰新局面》的重要講話,提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我們一定要同黨外朋友真正建立起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關係。”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強調:“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統一戰線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大法寶。今後,中國共產黨同黨外朋友的關係,應當成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親密關係。”這是在多黨合作歷史上首次完整表述“十六字方針”。 [3]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繼續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少數民族人士和宗教界愛國人士的合作。”這標誌着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十六字方針”正式確立,併成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 [3]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內涵

長期共存:這是對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共同奮鬥的闡述,也就是説建國初期周恩來所講的,共產黨存在多久,民主黨派就存在多久,一直要共存到將來社會發展不需要政黨為止。中共中央早就明確指出:只要階級還沒有最後消滅,共產黨還在,就要堅持黨與非黨合作,堅持統一戰線。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共存”,是雙方“合作”的需要,也是彼此“監督”的前提。因此,民主黨派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仍有繼續存在的條件和作用。那種認為階級剝削消滅了,民主黨派沒有必要存在的觀點,或者認為民主黨派將“一代而亡”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互相監督: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在法律的範圍內,在遵守共同的政治準則基礎上,互相監督、互相批評、互提意見,言者無過,聞者足戒,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但由於共產黨居於領導地位,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古人云:“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民主黨派對共產黨的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揚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3號)強調:“繼續探索規範政黨協商形式,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加強政黨協商保障機制建設。”這為民主黨派履行好民主監督職能,參與國家治理過程提供了廣闊的制度通道。
肝膽相照: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同中國共產黨之間彼此真心相見、披肝瀝膽、坦誠相待。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性質、階級基礎、政治綱領等方面雖有差異,雙方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也不盡不同,但他們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為着同一個目標,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為此,中國共產黨堅持照顧同盟者利益,各民主黨派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國共產黨執好政掌好權出主意、想辦法,當摯友、建真言。
榮辱與共: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在我國社會政治生活中是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在長期共存和團結合作過程中,始終做到風雨同舟,同甘苦,共患難。民主黨派自成立以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和中國共產黨一起,為實現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而不懈奮鬥,與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關係。共同的歷史、共同的事業、共同的使命和責任把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命運聯繫在一起,都以國家之興為榮,以國家之衰為辱,形成了一種榮辱與共、生死相依的密切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中的論述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以及無黨派人士。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