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重修鳳凰橋碑記”石碑

鎖定
該石碑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碑體高2.6米,底座寬2.4米,碑文記錄自貢明代井鹽陸路外運的北起點——鳳凰橋的由來,以及該次重修時由大鹽商顏昌英發起募捐,李振亨等鹽商和富人蔘與捐款等事件。鳳凰橋原名永濟橋,位於大安區鳳凰壩雙河口附近的旭水河段上,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後歷經三次修建,是明代、清代時期釜溪河西岸自流井鹽場到威遠路上通道的主要橋樑。 [1-2] 
中文名
“重修鳳凰橋碑記”石碑
建成時間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一通於道光廿七年(1847年)修建的碑記,碑名為“重修鳳凰橋碑記”。此通碑記是自貢鹽業發展的“活化石”,是自貢井鹽興盛變遷的見證物。
碑記高2.6米,底座寬2.4米,碑聯為“山圍瑪瑙形如鎖 橋翊鳳凰勢欲飛”,碑文中記載了鳳凰橋的由來,以及此次重修由大鹽商顏昌英發起募捐,李振亨等鹽商和大富參與捐款,在道光27年7月重修完畢。 [3] 
2020年4月自貢雙河口—鳳凰壩綜合治理示範項目施工現場發現一塊名為“重修鳳凰橋碑記”石碑。碑文記錄自貢明代井鹽陸路外運的北起點——鳳凰橋的由來,以及該次重修時由大鹽商顏昌英發起募捐,李振亨等鹽商和富人蔘與捐款等事件。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