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德勝

(明朝開國功臣、蔡國公)

鎖定
張德勝(1331年—1360年),字仁輔(一字仁甫),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元末起義軍將領、朱元璋麾下早期部將、明朝開國功臣,蔡國公。
出身巢湖水軍。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隨廖永安等人投奔朱元璋,此後主要參與了對陳友諒的戰爭。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大敗趙普勝,三戰三捷,立下平生最大戰績。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於龍灣之戰中總領水軍,追擊敗軍至採石,戰死。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追贈張德勝為光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國公。 [1]  洪武三年(1370年),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洪武六年(1373年),追諡為忠毅。
本    名
張德勝
仁輔(一字仁甫)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合肥(今安徽合肥)
逝世日期
1360年
爵    位
蔡國公
出    身
巢湖水軍(紅巾軍)

張德勝人物生平

張德勝早期經歷

至正十二年(1352年),天下大亂,江淮兵起,張德勝和俞通海廖永安等人聚集在巢湖,是為巢湖水軍。 [2]  此時,左君弼佔據廬州,與黃墩守將趙普勝互為犄角,與巢湖水軍不和。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張德勝隨同俞通海、廖永安等率巢湖水軍投靠駐紮在和州的朱元璋,大破蠻子海牙水寨,又破鐵長官水寨、新生沙寨,俘獲諸多軍馬,授予萬户 [3]  桑世傑揭發趙普勝陰謀,趙普勝逃走。 [3] 
六月,隨朱元璋南渡長江,驚走牛渚守軍,攻克採石太平府 [4]  元朝義軍元帥陳野先率軍攻打太平,張德勝和湯和攻擊其水軍,徐達鄧愈等人攻擊其步軍,大敗敵軍,擒獲陳野先,被授予太平興國翼總管,攻克溧水 [5] 

張德勝屢戰友諒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隨廖永安攻破蠻子海牙水寨。三月,進攻集慶,大破方山營,生擒陳兆先,攻克集慶府(今江蘇南京)、鎮江,授予秦淮翼元帥。四月,攻克金壇。八月,隨徐達包圍常州 [6]  [7]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攻克常州,升任樞密院判。四月,隨軍攻克寧國宣州,收編長槍軍。五月,隨俞通海攻略太湖,招降張士誠部將王貴,又攻略馬跡山。 [6]  八月,攻打馬馱沙。 [8] 
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月,隨桑世傑等攻打石牌,守將欒瑞投降,升任僉樞密院事。 [6]  四月,趙普勝攻打池州,張德勝率軍前往支援,未到,池州城陷,遂還軍。十月,跟隨徐達攻克宜興。 [9] 
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趙普勝進攻陵陽、石埭等縣,張德勝率軍於柵江口與戰,破其軍,趙普勝率軍逃跑。四月,隨俞通海擊敗趙普勝,收復池州。九月,和徐達率領軍隊在無為登陸,率軍夜襲浮山寨,擊敗守將胡總管,胡總管率軍逃跑,張德勝率軍追擊,又在青山覆敗其軍,再追至潛山,陳友諒部將郭泰渡河迎戰,張德勝大破其軍,斬殺郭泰,俘獲牲畜、軍資無數,趁勢攻克潛山縣,命令詹元帥留守。 [10-11] 

張德勝戰死採石

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陳友諒和張士誠相約進攻建康,朱元璋設伏於龍灣,命張德勝和朱虎率領水軍埋伏於龍江關外。雙方交戰,張德勝總領水軍,奮勇殺敵,斬殺無數,雙方勢均力敵,戰事膠着,張德勝乃大呼一聲,率領諸將奮勇衝擊,陳友諒軍遂大敗。朱元璋遂命張德勝和諸將追擊其軍至慈湖,放火燒了陳友諒的船。又追擊到採石,雙方拼死一戰,張德勝戰死陣中,時年三十三。 [12-13]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追贈張德勝為光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國公。 [1] 
洪武二年(1369年),肖像功臣廟,享太廟。 [14] 
洪武三年(1370年),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 [15] 
洪武六年(1373年),追諡為忠毅(危身奉上曰忠、致果殺身曰毅) [16] 

張德勝人物成就

張德勝巢湖水軍出身,投奔朱元璋以來,主要於水戰中立功,從軍南渡長江,屢克諸城,為朱元璋統一江南作出了貢獻,其中於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大破趙普勝軍,又隨徐達夜襲浮山寨,親自率軍追擊,連戰連捷,斬殺大將郭泰,俘獲牲畜、軍資無數。至正二十年(1360年),參與龍灣之戰,立下大功,為朱元璋平定陳友諒作出了貢獻。 [17] 

張德勝親屬成員

  • 子:張宣,洪武三年襲職, [18]  曾任中軍都督府僉事,坐累降祔策衞指揮同知
  • 孫:張翬,有戰功,世襲廬州衞指揮同知。 [19] 
  • 曾孫:張昂、張旻、張習,世襲廬州衞指揮同知。
  • 玄孫:張淮、張源,世襲廬州衞指揮同知。 [20] 
  • 養子:張同,原名汪興祖,張德勝戰死時,張宣年幼,乃由張同襲職。 [18] 

張德勝人物評價

朱元璋:①爰自初興,委身事朕,從渡江左,多著奇勳。②張德勝性資沉毅,屢建勳勞,力戰樓船,遂殞於敵,命雖不永,功則猶存。
《明史》:計不旋踵,效命疆場,雖勳業未竟,然褒崇廟祀,竹帛爛然。以視功成命爵、終罹黨籍者,其猶幸也夫。 [17] 
明朝禮部:有元失馭,四海糜沸。英傑之士,或起義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屬。真人奮興,不期而至,龍行而云,虎嘯而風。若楚國公臣永安等,皆熊羆之士,膂力之才,非陷堅沒陣,即罹變捐軀,義與忠俱,名耀天壤。

張德勝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明太祖實錄》、《名山藏·卷五十五》、《國朝獻徵錄·卷六》。
參考資料
  • 1.    《明太祖實錄》:癸卯贈張德勝為光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國公。
  • 2.    《國朝獻徵錄》:至正壬辰江淮兵起德勝與廖永安俞通海等所部泊據巢湖結水寨以觀時變.
  • 3.    《國朝獻徵錄》:是月二十八日破鐵長官水寨新生沙寨獲人馬還授萬户。
  • 4.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張德勝,字仁輔,合肥人。才略雄邁。與俞通海等以舟師自巢來歸。從渡江,克採石、太平。
  • 5.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陳埜先來攻,與湯和等破擒之。授太平興國翼總管。
  • 6.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破蠻子海牙水寨,擒陳兆先。下集慶,克鎮江,授秦淮翼元帥。取常州,擢樞密院判。克寧國,收長槍兵。下太湖,略馬跡山。攻宜興,取馬馱沙及石牌寨。進僉樞密院事。
  • 7.    《國朝獻徵錄》:四月克金壇八月從攻常州圍之。
  • 8.    《國朝獻徵錄》:丁酉三月常州平以功升樞密院判官四月從克宣州五月丁太湖招降張士誠偽帥王貴等遂攻宜興八月攻馬馱沙.
  • 9.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趙普勝陷池州,德勝往援,弗及,還,從徐達拔宜興。
  • 10.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普勝復掠青陽、石埭。德勝與戰柵江口,破走之。已,復同通海擊敗其眾,遂復池州。引兵自無為趨浮山,走普勝將胡總管,追,敗之青山,逐北至潛山。陳友諒將郭泰逆戰沙河,破斬之,遂克潛山。
  • 11.    《明太祖實錄》:癸巳奉國上將軍徐達僉院張德勝率兵自無為登陸夜至浮山寨擊走趙普勝部將胡總管敗之於青山追至潛山界陳友諒參政郭泰引兵渡沙河迎戰德勝復大破之斬郭泰獲馬騾牛畜千餘軍資無筭遂克潛山縣命詹元帥守之。
  • 12.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友諒犯龍江,德勝總舟師迎戰,殺傷相當。德勝大呼,麾諸將奮擊。友諒軍披靡,遂大敗。與諸將追及之慈湖,縱火焚其舟。至採石,大戰,沒於陣。
  • 13.    《名山藏》:從中大呼奮擊大破之與徐達馮勝追及採石力戰死年三十三.
  • 14.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追封蔡國公,諡忠毅,肖像功臣廟,侑享太廟。子宣幼。養子興祖嗣職。
  • 15.    《國朝獻徵錄》:洪武三年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封爵如故。
  • 16.    《明太祖實錄》:危身奉上曰忠致果殺身曰毅其蔡國公張德勝宜諡曰忠毅。
  • 17.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1-09]
  • 18.    《明太祖實錄》:癸丑命故都督張德勝子宣襲職初德勝以戰死宣年幼令養子同襲職至是宣年長而同亦能自立軍功於是命宣襲父職同復其姓名為汪興祖。
  • 19.    《名山藏》:孫翬有戰功。
  • 20.    《國朝獻徵錄》:宣子翬孫昂旻習孫勇玄孫淮源世襲廬州衞指揮同知。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