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燈

(當代作家)

鎖定
黃燈,1974年2月6日生 [9]  ,湖南汨羅人。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現在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任教。 [5]  主要從事文學批評和文化研究,著有非虛構作品《大地上的親人》,《我的二本學生》。 [2] 
曾獲“琦君散文獎”、“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獎、《當代作家評論》年度論文獎、 [1]  “2020年度散文家”。 [4] 
中文名
黃燈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4年2月6日 [9]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大地上的親人》,《我的二本學生》等 [2]  [4] 
出生地
湖南汨羅

黃燈個人履歷

1974年的正月十五,黃燈出生於湖南汨羅鳳形村。因着家鄉有“三十的夜,十五的燈”的説法,她便被取名為黃燈。 [9] 
她的媽媽是個普通的家庭農婦,“活得虎虎生威,平凡又充實”,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一輩子處於燃燒和付出狀態”。家裏一共四個孩子,黃燈排老三,還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因為孩子比較多,黃燈從2歲開始,就被父母送去湖南汨羅隘口村的外婆家,一直到12歲才重回父母身邊。 [9] 
1992年,就讀岳陽大學(大專)。1993年開始自學考試,1998年獲得本科文憑 [5] 
1995年7月至1999年8月,湖南洞庭苧麻紡織印染廠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武漢大學,碩士研究生/文學碩士學位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中山大學,博士研究生/文學博士學位
2005年7月起,擔任廣東金融學院財經與新媒體學院,院長/教授 [3] 
2020年起,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任教 [5] 

黃燈教學工作

黃燈教學方向

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通論、大學語文

黃燈科研方向

當代文學批評(韓少功研究)、文化研究(鄉村文化研究及書寫)、當代文學與當代思想流變關聯研究

黃燈主講課程

中國現代(當代)文學史、中國現代(當代)文學名著導讀、中國現代文學思潮流變、大學語文 [3] 

黃燈科研成果

黃燈科研項目

(1)2017年6月國家社科課題一般課題:韓少功創作與多重思想資源關聯研究
(2)2011年9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紅色經典連環畫敍事要素及傳播價值(11YJCZH066)
(3)2011年11月,中國博士後基金第五十批面上資助項目(2011M500945) [3] 

黃燈學術論文

《50後作家何以仍是中流砥柱?》,《當代作家評論》2017年第二期
《韓少功的小説文體革新與精神主體生成》,《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年第8期
《<日夜書>:整體性敍述背後的精神圖景》,《小説評論》2014年第1期
《以另一種方式與“世界”相遇——韓少功<山南水北>中的精神姿態》,《江漢論壇》2012年第9期
《作為編輯家的韓少功》,《文藝爭鳴》2013年第8期
《韓少功的精神世界》,《江漢論壇》2005年第5期
《學院批評的另一種可能》,《南方文壇》2014年第5期
《模式:宏大敍事經典化》,《江漢論壇》2008年第6期
《本質化剪影——“文革”連環畫功能性敍事札記》,《天涯》2014年第4期
《空間呈現中的線性敍事》,《江漢論壇》2014年第8期
《回饋鄉村,何以可能》,《十月》2016年第1期
《逃離與回望》,《作品》2016年第8期
《村莊裏的親人》,《青年作家》2016年第6期
《一户農家的歷史底片》,《天涯》2016年第6期
《一代守護者的凋零》,人間網易,2016年11月13日
《破碎的圖景:時代巨輪下的卑微敍事》,《天涯》2014年第2期
《知識界的底線何在》,《天涯》2012年第2期
《對照童年——一個母親生養孩子的現代性遭遇》,《天涯》2011年第3期
《故鄉:現代化進程中的村落命運》,《天涯》2006年第4期
《對五個日常詞彙的解讀》,《天涯》2004年第1期
《今夜我回到了工廠》,《天涯》2003年第6期

黃燈演藝經歷

2021年12月22日,參加脱口秀節目《十三邀第六季》首播 [8] 
2024年4月26日,作品《我的二本學生:漫長的家訪》榮獲2024當代文學頒獎盛典年度紀實作品。 [11] 

黃燈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2021 十三邀第六季[8] 

黃燈個人榮譽

2016年,獲《十月》雜誌“琦君散文獎”
2017年,獲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類主獎
2017年,被提名第15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 [3] 
2021年10月23日,黃燈以非虛構文本《我的二本學生》成為“2020年度散文家” [4] 

黃燈社會影響

《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產生的社會影響
2016年1月,《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一文,經媒體傳播,引發春節期間全國鄉村話題大討論,在首發公號“當代文化研究網”閲讀人數228萬,閲讀圖文次數306萬,轉發人數15萬,各類公號閲讀量過千萬。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2016年4月2日播出《家在豐三村》,各類媒體爭相報道,《十月》 雜誌、中國藝術研究院、廣東省作協分別召開三次研討會。
《大地上的親人》產生的社會影響:
2017年2月入選新浪十本好書第二名;
2017年3月入選騰訊網和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的三月“華文好書榜”十本好書榜單;
2017年3月入選百道網發佈的好書榜(文學類),位列第二;
2017年4月入選第四屆中國讀友讀品節指定書單;
2017年6月入圍新京報書評週刊“2017年中好書”100本。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