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的二本學生

(黃燈著長篇非虛構作品)

鎖定
《我的二本學生》是黃燈創作的長篇非虛構作品,首次發表於《人民文學》2019年第9期。 [1] 
《我的二本學生》關注的是數量眾多的羣體,中國最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這些學生相對於重點高校的學生而言,是一個面目相對模糊的羣體。他們的學習、生活、奮鬥和出路,在黃燈的筆下,被真切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2]  作者似乎不欲作任何提煉、歸納,使該書顯得散漫而不聚焦,但另一角度看,記錄本身就有價值,從這些記錄中,人們以看到時代的影子,也感受作者的情懷。 [3] 
作品名稱
我的二本學生
作    者
黃燈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非虛構作品
發表時間
2019年9月
字    數
197千字

我的二本學生內容簡介

《我的二本學生》是黃燈的一本非虛構作品,作者從自身的教學日常寫起,通過任教公共課、當班主任以及“導師制”等不同的教學形式,尤其是在接受學生求助和諮詢等瑣碎的職業體驗中,獲得了學生羣體成長的第一手資料。該書稿是對這些學生成長和困惑的體認,並結合作者自身的際遇對學生畢業後的境況做了跟蹤和思考,折射出當下最為多數的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並勾畫出一批年輕人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
15年一線教學經驗的分享,4500個學生的長期觀察,10年的跟蹤走訪,2屆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處,近100名學生的現身説法,使這本書也成為了新加入二本院校的學生的一個入學指南,那些師兄師姐付出汗水淚水積攢下來的經驗教訓,也許會節省這些學生實現人生跨越的一些時間和精力。 [4] 

我的二本學生作品目錄

序言 看見他們
一 在龍洞
二 公共課
三 班主任(062111班)
39路公交
租住者
另一個龍洞
來到課堂
作業完成者
期末試卷
迎接新生
四任班長
夾縫中的光芒
分化已經開始
對照記
四“導師制”
五 班主任(1516045班)
六 廣東學生
劉婉麗
徐則良
李沐光
子然和芳坤
來到九零後身邊
兩份名單與網絡原住民
鄉村留守女生
歷史的塵埃飄過課堂
“從未想過留廣州”
潮汕女孩
深漂二代 [5] 

我的二本學生創作背景

黃燈1995年專科畢業於岳陽大學。黃燈畢業後在工廠幹過文秘、會計、組織幹事,1998年工廠接單困難後,她決定考研,被武漢大學錄取,後來又考上了中山大學博士。2005年黃燈博士畢業,成為了廣東一所二本學院的老師。在這裏,黃燈見證了“80後”“90後”兩批年輕人的成長,目睹了高校擴招,觀察了大學生如何一步步擁抱市場,更思考了在短短二十年時間裏,那些起點像她一樣的二本學生所面臨的境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的學生,大多出身平凡,要麼來自不知名的鄉村,要麼從毫不起眼的城鎮走出,身後有一個打工的母親,或一個下崗的父親,和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務農、養殖、屠宰、流連於建築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點小生意,是他們父母常見的謀生方式,和當下學霸的高配家庭形成了鮮明對比。”
她教過4500多名學生,其中一個名叫鄧樺真的女學生寫了一篇名為《風》的作文,這本是一篇普通的語文作業,卻成為了黃燈將目光對準這羣二本學生的直接動因。
在這篇簡短的作文裏,鄧樺真向黃燈真實地還原了她當時所面臨的家庭困境:多子女、半年沒拿到生活費、家庭月收入不足一千,因為父母年齡不到45歲,鄧樺真申請的助學貸款被拒。作文中所描述的狀況和無奈讓初入職場的黃燈第一次意識到,一個比她小十幾歲的孩子,竟然還在為生存發愁。鄧樺真的這篇《風》對黃燈的觸動很大。因此,她逐漸調整了自己的視角,不再只是單純地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還將目光轉向了對青年成長、命運和去向的觀察。這些和她起點相似的二本學生,到底面臨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又承擔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壓力?個人命運走向,到底和大學教育呈現出怎樣的關係?她從4500多名學生中選出100多名“80後”與“90後”,寫成了《我的二本學生》。 [6] 

我的二本學生作品鑑賞

我的二本學生主題思想

《我的二本學生》是融翔實材料與廣闊視野於一體,鑄人文關懷與理性思辨於一身的非虛構作品。黃燈明顯不滿足於在書中單純羅列學生的故事樣本,而是志在“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考一個個二本學生經歷背後所折射出的中國大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考察代際交替之間呈現出的差異以及時代變遷圖景。她在書中將其大學時所在的“9202班”和從教生涯中遇見的“062111班”“1516045班”進行對比,它們分別對應“70後”“80後”與“90後”三個不同羣體。從個體差異的角度中跳脱出來,黃燈得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國家發展、時代變遷中的二本學生命運。“9202班”的“70後”大多就業穩定,生活平靜安逸。“062111班”中“80後”的生活雖開始面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功利、競爭,但也享受到了時代夾縫中的光芒,大都較好地安頓了自己的生活。給黃燈代際感最深的“1516045班”的“90後”,他們是信息時代的獲益者,同時也是市場化時代的壓力承受者。高漲的房價、嚴峻的就業形勢、昂貴的一線城市生活成本,使他們內心深處充斥着迷茫與沉重。黃燈的眼光是深邃且廣闊的,透過她筆下三代二本學生的不同遭遇,人們窺見了短短30年間中國經濟騰飛、社會快速轉型的大時代變遷境況。
《我的二本學生》為人們觀照這一羣體提供了多個視角。一是珍貴的社會樣本。從包分配到自主擇業,二本學生的自由度雖提高了,但也意味着他們需要以一己之力來承擔就業、購房、養活家庭等的風險與壓力,與自由度成正比的是焦慮感也在大幅度提升。從學生視角閲讀,更使人產生共鳴。當教育只能給學生帶來“分數為王”的理念,當“二本”已然成為一個學生考研、就業的先決條件,人們是否應該反思在教育這條路上到底是走遠了還是走偏了。迴歸“教師”的寫作視角,作者以平視的姿態記錄下了學生百態,其温潤平實的語言,讓人深切感受到一個老師對學生的責任、用心與關愛。這份愛,也正是推動二本學生走到聚光燈下最真實的原因。 [9] 

我的二本學生藝術特色

視角特徵
《我的二本學生》最顯著的視角特徵,是以回溯家庭狀況來展開個人小史,書中個人史的集結實則是一部部家庭史的集結。這使得《我的二本學生》像極黃燈前作《大地上的親人》的續篇,二者本身存在記錄時間的重疊,而她作為鄉村兒媳對傳統家庭結構的深刻體認,又潛伏在了她對學生生命歷程的敍寫中。久經淬鍊的家庭史體察方式,讓黃燈從非血緣的師生之情切入學生的血緣網格,精準地感知其性情、際遇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家庭出身成為她最重要的分析範疇,一次又一次,黃燈述及家庭的“瘀傷”或“溢出效應”,揭示超生罰款、“下崗潮”等父輩波折所造成的家庭困難對學生的決定性影響,而這越來越難以通過大學教育得到破解。然而,也正是在與前作的比照中,《我的二本學生》顯出其單薄、匱乏甚至不自足。其單薄處,在於欠缺前作在親情紐帶下咀嚼“天聾地啞”式家庭悲劇的情感濃度,以及那種在揭瘡疤的痛楚中堅持書寫的張力。其匱乏處,在於它的討論不如前作那般,能圓轉調動手頭的知識材料和思想資源,增進對現象的把握。其不自足處,則不僅在於家庭肌理剖析這一既往思路的延續使新作不“新”,更在於《我的二本學生》中隱伏的動機和未澄清的解答恰恰在前作才有較張揚而透徹的分辨,使人們往往要後退一步,才能朝前思索。應當説,對家庭“瘀傷”的洞察既賦予了黃燈這部新作特殊的深度,又構成其內在侷限。 [7] 
抒情寫作
在《我的二本學生》中,黃燈是以強大的共情能力切入一段段年輕人的個人史,以微觀情感推動對於宏大歷史的探查,以抒情的方式完成她想象中的時代圖景勾勒。黃燈對“有情的書寫”的偏好從她的論文中亦可看出。她強調情商教育在文學專業課教育中的重要性,對過度依賴理論術語的學院派批評深感懷疑,呼喚一種“植根於精神經驗之上的生命批評”。她深深認同謝有順“沒有張揚的斷語和一本正經的剖析,更多的是建立在感性之上的對話和交流,流淌着一種理解和同情之上的體恤和温情”的批評方法;信服王堯“尊重內心直覺”、“堅信感性的表述同樣具有重大的思想價值”的批評觀念。以上種種,足可見出黃燈是懷抱着一個以感性經驗切入現實問題的學術理想,試圖實現知識分子闡釋時代的責任。《我的二本學生》中,黃燈詳細講述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女性,她在描寫她們的時候温柔且深情:“這些曾經出現在我課堂花名冊的女孩,如暗處的一團身影,她們來過我的生命,如今又遠走或隱匿。……我到現在還記得她們,而她們也許不記得我,她們像一羣螢火蟲,在夜空中閃爍着微弱的光芒,恰如她們獨自蓬勃的青春。……這種光芒讓我牽掛,也讓我着迷。”這段抒情充盈着同性之間的相互理解,這種理解與認同穿越時間將黃燈的命運和這些女孩的命運重疊在一起又彼此映照,給這些未能實現理想卻又曾經青春蓬勃的學生們塗上了一層別樣的憂傷。 [8] 

我的二本學生作品影響

2020年11月11日,《我的二本學生》入選第21屆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 [13] 
2020年12月,《我的二本學生》入選中國教育報2020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併入選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 [10-11] 
2021年2月,《我的二本學生》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20大好書”。 [14] 
2021年10月,黃燈憑藉《我的二本學生》在“2021南方文學盛典”上獲得“2020年度散文家”。 [12] 
2023年3月,《我的二本學生》入選首屆花城文學榜“十大文學好書”。 [15] 

我的二本學生出版信息

《我的二本學生》首次發表於《人民文學》2019年第9期,後於2020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我的二本學生》
2020年8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6187-4
[4] 

我的二本學生作者簡介

黃燈,學者,非虛構作家,湖南汩羅人,中山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現任教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代表作有《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大地上的親人》《我的二本學生》。曾獲2021“南方文學盛典年度散文家”“琦君散文獎”“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獎等。作品曾入選新浪十大好書、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亞洲週刊》2020年十大好書(非小説類)、豆瓣年度圖書等多個榜單。 [16] 
黃燈 黃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