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鼓樓區

(河南省開封市轄區)

鎖定
鼓樓區,河南省開封市轄區,是開封市的中心城區,位於河南省中東部、開封市中北部,地處黃河中下游,太行山脈東南方,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毗鄰4個區,總面積58.68平方千米。 [7]  截至2023年6月,鼓樓區轄8個街道。 [23]  截至2023年末,鼓樓區常住人口13.16萬人。 [22] 
鼓樓區因明清“鐘鼓樓”而得名。商朝時期,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史稱;西漢時期,因避漢景帝劉啓之名諱,將啓封縣改名為開封縣;民國時期,改祥符縣為開封縣;1956年3月,被開封市政府正式命名為鼓樓區;1966年8月,改稱紅光區;1972年6月,複稱鼓樓區。 [5]  鼓樓區主要景點有大相國寺開封包公祠開封府開封延慶觀 [12-15]  2018年2月,鼓樓區入選“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0]  2022年5月17日,鼓樓區入選“河南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名單”。 [9] 
2023年,鼓樓區生產總值103.79億元,比上年增長1.8%。 [22] 
中文名
鼓樓區
外文名
Gulou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4102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河南省開封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東部、開封市中北部
面    積
58.68 km² [7] 
下轄地區
8個街道
政府駐地
中山路中段92號 [2] 
電話區號
0371
郵政編碼
4750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7] 
人口數量
13.16 萬(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大相國寺
開封包公祠
開封府
開封延慶觀 [12-14] 
車牌代碼
豫B
地區生產總值
103.79 億元(2023年)

鼓樓區歷史沿革

鼓樓區電子地圖 鼓樓區電子地圖
鼓樓的先民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夏朝時期,帝杼至帝廑在開封一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國都裏村),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
商朝時期,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史稱
春秋時期,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啓拓封疆”之意,定名啓封。
西漢時期,因避漢景帝劉啓之名諱,將啓封縣改名為開封縣,這便是“開封”這一名稱的最早由來。
北宋時期,屬內城左廂第一廂的信陵坊、通濟坊、宣平坊及右廂第一廂的宣化坊、新昌坊、光化坊,歸開封、浚儀(後改祥符)二赤縣分治。
明朝時期,屬開封城的安業坊及新昌坊的鼓樓隅和鐘樓隅。
清朝時期,屬祥符縣的第一隅、第二隅和第七隅。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隅改區,稱南區。
民國時期,改祥符縣為開封縣,仍稱南區。開封淪陷後,日偽設開封市,稱二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當局複稱開封縣,改區為鎮,屬崇廉鎮、利汴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攻克後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豫皖蘇軍區解放開封,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
1956年3月,開封市政府正式命名該區為鼓樓區。
1966年8月,改稱紅光區。
1972年6月,複稱鼓樓區至今。 [5] 
開封市鼓樓區

鼓樓區行政區劃

鼓樓區區劃沿革

截至2005年,鼓樓區轄8個街道:相國寺街道、新華街道、卧龍街道、州橋街道、西司門街道、九村街道、五一街道、仙人莊街道。 [4] 

鼓樓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鼓樓區轄8個街道:相國寺街道新華街道卧龍街道州橋街道西司門街道南苑街道五一街道仙人莊街道 [23]  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路中段92號。 [2] 

鼓樓區地理環境

鼓樓區位置境域

鼓樓區衞星地圖 鼓樓區衞星地圖
鼓樓區位於河南省中東部、開封市中北部,介於北緯34°11′45″—35°01′20″、東經113°52′15″—115°15′42″之間。毗鄰4個區,東接禹王台區,西鄰龍亭區,南毗祥符區,北與順河回族區接壤。全區總面積為58.68平方千米,其中南北最長距離6.3千米,東西最長距離13.9千米。 [7] 

鼓樓區地質

鼓樓區位於黃河中下游,太行山脈東南方,在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地台的南部,屬於華北地台的組成部分。在大地構造上,處於秦嶺——崑崙緯向構造體系與新華夏第二沉降帶華北坳陷複合交換部位,從全國地質構造和地貌格局看,屬於華北坳陷盆地。 [7] 

鼓樓區地形地貌

鼓樓區地處豫東黃河沖積平原,地形平坦,自西向東稍有傾斜,自然坡降為1/5000—1/6000,海拔高度在62.5—76.3米之間。 [7] 

鼓樓區氣候

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四季分明。年均氣温為14.52℃,年均無霜期為221天,年均降水量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7] 

鼓樓區自然資源

鼓樓區植物資源

鼓樓區屬於温帶落葉闊葉林,常見植物有毛白楊、大官楊、旱柳、臭椿、蘭考泡桐、側柏、荊條、益母草、馬唐、牛筋草等。 [3] 

鼓樓區動物資源

鼓樓區動物資源主要分為野生動物和飼養動物,其中野生動物資源較少,近百種,其中獸類貧乏,以野兔、鼠類居多,鳥類中數量較多的有麻雀、灰喜鵲,爬行類以蜥、蛇類為主,兩棲類主要為蛙類。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騾、豬、羊、兔等,家禽類以雞、鴨為主,水產養殖以魚類為主。 [3] 

鼓樓區水資源

鼓樓區地下水比較豐富,在450米深度內埋藏着多層含水砂層,加之黃河側滲補給能力較強,成井出水量較大,水質較好。 [3] 

鼓樓區人口

鼓樓區數量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鼓樓區常住人口136167人。其中,城鎮人口128987人,農村人口7180人。男性66617人,女性69550人,總人口性別比為95.78。全區家庭户51943户,集體户1069户,家庭户人口132494人,集體户人口3673人。 [8] 
截至2023年末,鼓樓區常住人口13.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1萬人;城鎮化率94.91%,比上年提升0.02個百分點;出生率為4.56‰,死亡率為9.12‰,自然增長率為-4.56‰。 [22] 

鼓樓區民族

鼓樓區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居民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苗族、朝鮮族等40個少數民族,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到總人的5.48% [6] 

鼓樓區經濟

鼓樓區綜述

2023年,鼓樓區生產總值103.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6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12.63億元,下降2.5%;第三產業增加值88.90億元,增長2.6%。三次產業結構為2.2:12.2:85.6。 [22]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鼓樓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17.5%,從三次產業看,第二產業投資下降6.1%,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9.1%。從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下降6.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
財政
2023年,鼓樓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億元,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4億元。
居民收支
2023年,鼓樓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45元,比上年增長3.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39元,增長2.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6元,增長6.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82,比上年縮小0.08。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863元,比上年下降6.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954元,下降7.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518元,增長2.1%。 [22] 

鼓樓區第一產業

2020年,鼓樓區建成茶庵和新城集特色冬棗林500餘畝、良墳桃園1000餘畝、眾旺園林苗木及中藥材基地400餘畝,打造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基地1個,三盟奶牛場獲得省級觀光牧場、省級美麗牧場稱號。 [1] 
2023年,鼓樓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94公頃,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293公頃,玉米播種面積320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11227.97噸,比上年減產5.1%,其中,夏糧產量7400.80噸,減產9.0%,秋糧產量3827.17噸,增產12.3%。蔬菜產量17279噸,增產13.2%;水果產量7614噸,增產6.5%。豬牛羊禽肉總產量2136噸,增長43.7%;禽蛋產量352噸,增長7.1%。全年生豬出欄15372頭,增長12.1%。 [22] 

鼓樓區第二產業

2023年,鼓樓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8%。分門類看,製造業增加值下降15.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下降0.1%。從新興產業看,高新技術、高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7%、35.4%和25.9%,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9.7%、23.4%和29.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1.5%。 [22] 

鼓樓區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0年,鼓樓區特色商業區獲評省三星級服務業兩區稱號,書店街和馬道步行街獲評省級首批試點步行街。 [1] 
2023年,鼓樓區服務業增加值88.90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3.38億元,增長1.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10億元,增長6.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93億元,增長2.7%;金融業增加值10.08億元,增長7.0%;房地產業增加值6.58億元,下降2.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06億元,下降10.6%;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2.24億元,增長7.2%;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增加值6.66億元,增長0.2%;其他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9.74億元,增長2.4%。
國內貿易
2023年,鼓樓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3.36億元,比上年增長5.0%。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傢俱類增長20.9%,中西藥品類增長18.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3.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28.6%,汽車類增長57.4%。 [22] 

鼓樓區交通運輸

鼓樓區地處市中心,110條背街四通八達,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東營至鄭州的220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開封交匯。鼓樓區距新鄭國際機場現有道路里程為69千米。高速公路出入口距城區車程為10分種,至鄭州、洛陽、三門峽、商丘有高速公路相連,經鄭州向北可通達新鄉、安陽直至北京;向南可通達許昌、漯河、駐馬店直至深圳。 [11] 

鼓樓區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長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信息截至2024年5月 [2]  [21] 

鼓樓區社會事業

鼓樓區教育事業

2023年,鼓樓區初中招生2216人(含市直5所中學),在校生6359人,畢業生2212人。小學招生1665人,在校生8856人,畢業生1651人。特殊教育招收殘疾兒童28人,在校殘疾兒童9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887人。 [22] 

鼓樓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鼓樓區共有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14個,其中,醫院4個、衞生院1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3個、診所(醫務室)71個,村衞生室17個,實際開設牀位234張。各類衞生技術人員465人,其中,執業醫師158人、執業助理醫師84人、註冊護士195人、其他衞技人員28人。 [22] 

鼓樓區歷史文化

鼓樓區方言

鼓樓方言為開封話,屬漢藏語系—漢語語族—中原官話—鄭開片。開封話屬於豫東方言,是開封地區所通行的口語,區別於外來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話,開封話主要通行於原住民之間。20世紀形成的鄭州話與其相似,但也有其獨有特點,開封方言直白易懂,方言詞彙很多,詼諧幽默,開封話新老派差異顯著。主要特點為兒化音明顯和(e)音的大量使用。

鼓樓區文物古蹟

州橋遺址是北宋時期御街和汴河交匯處的一座著名的橋樑。始建於唐朝,名汴州橋,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時將汴河稱為天河,改橋名曰為天漢橋,習稱州橋。州橋因橋面寬廣,水滸中楊志怒殺潑皮牛二的故事就發生於此,在北宋時州橋兩邊夜市比較多。目前州橋埋於開封鬧市中心中山路與大紙坊街交叉口南側,1984年考古挖掘,發現了寬達30米的完整的古橋樑。明末黃河水淹,橋淤沒。1984年8月清理。橋面距地表4.5米,系青石條鋪砌。橋洞東西長30米,券頂距橋底垂直高度6.5米。 [20] 
州橋遺址

鼓樓區風景名勝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大相國寺現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2] 
大相國寺
開封包公祠
開封包公祠為紀念中國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復重建,其坐落在包公湖西畔,是國家旅遊局開發建設的中原旅遊區的重要景點之一。史書記載,開封包公祠始建於金、元,經明、清等朝代,歷代修葺,已有近千年歷史。由於黃河水患,屢毀屢建。1984年,開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2003年,包公祠被國家旅遊局正式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3] 
開封包公祠
開封府
開封府位於包公東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譽為天下首府,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史料記載,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今日重建的開封府,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36萬平方米,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應,同碧波盪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秀美景觀。 [14] 
開封府
開封延慶觀
開封延慶觀原名重陽觀,位於包公湖東北部,始建於元太宗五年(1233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慶觀,是為紀念道教中全真教創始人王喆在此傳教並逝世於此而修建的道觀,與北京的白雲觀、四川的常道觀並稱為中國的三大名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15] 
開封延慶觀

鼓樓區特產美食

汴京風味雞
汴京風味雞
汴京風味雞(2張)
開封素有製作美味雞肉之傳統。按製作工藝和味道特色的不同,可分酥雞、風雞、醬雞、凍雞、糟雞5個特色品種。 [16] 
開封花生糕
開封花生糕
開封花生糕(4張)
開封花生糕以精選的花生仁為生料,輔以白糖、飴糖,成品呈現狀,多層次,顯明顯網絡,疏鬆度強。其中以東大寺門伊興齋等老店生產的花生糕最為著名。 [17] 
開封灌湯包
開封灌湯包是開封市的一道傳統特色小吃,屬於豫菜系,已有百年曆史,製作精細,採用豬後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灌湯包皮薄,有透明之感。 [18] 
開封灌湯包
開封一品燒餅
開封一品燒餅
開封一品燒餅(4張)
開封一品燒餅,是開封的傳統名點,始創於北宋時期。宋朝初年,開科取士廣選人才,全國文人芸萃京師(開封)。飯堂客棧為迎合考者心理,精心製作了香酥可口的燒餅,取吉祥名字為“一品燒餅”(含祝“官居一品”之意)。該品屬酥皮類燒餅,選用精粉、白糖、葷油、豆沙為主料;桂花、蜂蜜、桃仁、麻仁、對絲等作小料。經制皮、制餡、包劑後,拍成圓形,放濕布上濕潤,再在上下兩面沾上麻仁,經烘烤即成。成品為圓餅形,乳白色,兩面麻仁略有火色,內部顯細薄層次,色澤分明,餡料均勻。 [19] 

鼓樓區榮譽稱號

2018年2月,鼓樓區入選“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0] 
2022年5月17日,鼓樓區入選“河南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名單”。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