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州橋街道

鎖定
州橋街道,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隸屬於鼓樓區中北部,東與新華街道交界,南面、西面鄰開封城牆,北與西司門街道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為1.4平方千米,2011年末,州橋街道轄區總人口23510人 [3] 
因轄區內州橋遺址得名。1960年,成立州橋公社。1980年6月,由州橋公社變更為州橋街道 [3]  。截至2020年6月,州橋街道轄4個社區 [2] 
2011年,州橋街道共完成國税4280萬元,地税1050萬元 [3] 
中文名
州橋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
地理位置
開封市鼓樓區中北部
面    積
1.4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
政府駐地
大紙坊街77號
電話區號
0371
郵政區碼
4750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豫N
人    口
21995人(2011年)

州橋街道歷史沿革

1960年,成立州橋公社。
1980年6月,由州橋公社變更為州橋街道 [3] 

州橋街道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大紙坊、包南、開封府、營街4個居民委員會,下設46個居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州橋街道轄4個社區 [2]  ,新華街道辦事處駐駐大紙坊街77號 [3] 
州橋街道區劃詳情
大紙坊社區
營街社區
開封府社區
包南社區

州橋街道地理環境

州橋街道地處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中北部,東與新華街道交界,南面、西面鄰開封城牆,北與西司門街道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為1.4平方千米 [3] 
州橋街道

州橋街道人口

2010年末,州橋街道總人口21995人 [1] 
州橋街道電子地圖 州橋街道電子地圖
2011年末,州橋街道轄區總人口2351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319人,城鎮化率94.9%。另有流動人口1191人。總人口中,男性11283人,佔47.9%;女性12227人,佔52.1%;14歲以下2750人,佔11.7%;15—64歲16640人,佔70.8%;65歲以上4120人,佔17.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335人,佔95%;回族1175人,佔5%,主要分佈在包南社區居民委員會。2011年,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1.9‰,人口自然增長率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6792.86人 [3] 

州橋街道經濟

州橋街道綜述

2011年,州橋街道共完成國税4280萬元,地税1050萬元 [3] 

州橋街道工業

2011年,州橋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230萬元,比上年增長20% [3] 

州橋街道商業

州橋街道地形圖 州橋街道地形圖
2011年末,州橋街道有服務業單位86家,房地產單位5家,批發零售業單位900家。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0.3億元,比上年增長23%。固定資產投資18044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8000萬元,外貿出口70萬美元 [3] 

州橋街道金融

州橋老街 州橋老街
2011年末,州橋街道境內有金融單位農業銀行、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國都證券公司、中原證券公司6家 [3] 

州橋街道社會事業

州橋街道文化事業

2011年末,州橋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中心4個;社區圖書室4個,總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2.5萬冊。有舞蹈秧歌戲曲等文化娛樂團體12個 [3] 

州橋街道教育事業

2011年,州橋街道境內主要學校有開封市大紙坊街幼兒園、區屬第五小學、第五中學及興華中學 [3] 

州橋街道醫療衞生

2011年末,州橋街道境內主要醫院有鼓樓區州橋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開封府社區衞生服務站 [3] 

州橋街道社會保障

橋街道包公湖南路36號包公湖 橋街道包公湖南路36號包公湖
2011年末,州橋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600户,人數1412人,發放低保金305.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人。有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1個。全年新增就業人員1882人,有125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3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2%,全年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234人 [3] 

州橋街道歷史文化

州橋街道文化傳説

州橋街道西湖南街 州橋街道西湖南街
大宋時的天街(御街),今天中山路中段與自由路西口及大紙坊街東口交接處以南不遠,三毛時代購物廣場(原開封皮鞋廠)左前方馬路中間地下4.5米深處埋藏有一座古橋——宋代州橋,因而由自由路西口大紙坊街東口至木廠街西口,小紙坊街東口這一段長約130米的路作為地片名,開封人俗稱之為州橋。州橋系唐汴州節度使李勉於唐建中年間(公元780年~公元783年)在汴河上所建的一座橋。以在州之南不遠處,故曰汴州橋。北宋時改名天漢橋。但羣眾仍習呼“州橋”。當時州橋夜市非常有名,自州橋南去“出朱雀門(宋時內城南門,在今州橋南朱雀苑廣場偏北處)直至龍津橋(今營街東口南20米處)……當街水飯,熬肉……直至三更”(見《東京夢華錄》卷二),是這條御街中最熱鬧的去處。明代,唐汴州橋、宋天漢橋正式更名為“州橋”。這裏街道寬闊,水運繁忙,舟楫林立,自宋以來就是人們賞月觀景的好去處。“州橋明月”歷來都是“汴京八景”的著名景點之一,橋旁還建有一座明月樓。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十四日黃河從朱家寨、馬家寨兩處決口,開封城被淹沒,人口死亡十之八九,州橋被淤沒。清代時,州橋故跡處建有一個坐東朝西的關帝廟,其廟僧猶時時顧其門額曰“古州橋”,故呼為“州橋關帝廟”。據故老言,“廟之正殿坐橋上,其下有甕磚,緣明末河水淤塞平橋,故後人得以建廟其上(見清代宋繼郊《東京志略》稿本)。清代時在州橋遺址處,立有一通“周橋碑”,但民間多不予理會,直至今日羣眾仍呼為“州橋”。

州橋街道名稱由來

因轄區內州橋遺址得名 [3] 

州橋街道歷史遺蹟

州橋街道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城牆延慶觀,開封市文物保護單位州橋遺址 [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 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423頁
  • 2.    州橋街道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24]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張克強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河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3月: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