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州橋遺址

鎖定
該遺址位於開封市中山路中段及皮鞋商場門前,是北宋時期御街和汴河交匯處的一座著名的橋樑。州橋遺址是中國大河文明的有力見證,揭示了黃河與開封古城共生共存的關係。 [2] 
截至2022年9月,州橋遺址共完成發掘面積4400平方米,發現各類遺存遺蹟117處,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萬多件。 [3]  [5] 
中文名
州橋遺址
地理位置
開封市中山路中段
所處時代
唐朝

州橋遺址歷史改革

州橋始建於唐朝,名汴州橋,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時將汴河稱為天河,改橋名曰為天漢橋,習稱州橋。州橋因橋面寬廣,氣勢甚為宏大。水滸中楊志怒殺潑皮牛二的故事就發生於此.在北宋時州橋兩邊夜市比較多。
【宋】《東京夢華錄》:“次曰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筍楯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馬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州橋之北岸御路,東西兩闕,樓觀對聳;橋之西有方淺船二隻,頭置巨幹鐵槍數條,岸上有鐵索三條,遇夜絞上水面,蓋防遺火舟船矣。
明代,改州橋為高拱橋,1642 被黃河水淤沒。

州橋遺址發掘成果

2022年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台集中發佈州橋汴河遺址屬重大考古發現,截至2022年7月,州橋遺址新發現共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0000多件,發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蹟117處,宋代堤岸石壁巨幅長卷,石壁為16層石塊壘積砌成,通高約3.3米,三尊銅像,北宋、金、元、明、清瓷器標本5.6萬餘件,數量巨大,很是震撼。
州橋及汴河遺址發掘成果明確了其在東京城內的地理位置,為研究東京城佈局提供了重要座標,印證了開封城市中軸線(御街)千年未變的事實。州橋在御街及汴河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最終演變成了天街上的禮制建築,對金元明清都城佈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北宋時期的州橋是一處繁華的商業中心,見證了北宋東京城由坊市分割走向坊市融合的歷史過程。明代州撟的規模、結構、功能,同樣再現了明早期開封作為陪都的一段歷史。
自戰國大梁以來,黃河洪水的多次氾濫,使開封城地面普遍抬升了8~10米,州橋遺址中的橋摞橋、路摞路,是開封形成立體疊壓型城市“城摞城”奇觀的真實再現。州橋遺址是中國大河文明的有力見證,揭示了黃河與開封古城共生共存的關係。 [2]  [5] 

州橋遺址地層年代

州橋遺址考古發現遺存豐富。地層年代包括宋金元明清不同時期,遺物豐富,上下疊壓,層理清晰,不同時期橋摞橋、路摞路,是開封形成立體疊壓型城市‘城摞城’奇觀的真實再現。
由於戰亂和黃河氾濫,歷史上開封曾多次被泥沙掩埋,如今城下自下而上依次埋藏着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及清開封6座古城。 [4] 

州橋遺址文物保護

2021年10月12日,入選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 

州橋遺址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24日,河南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考古發現入選央視《2022年度國內、國際十大考古新聞》。 [6] 
2023年2月,入選2022年度河南文物考古十大新聞。 [7] 
2023年3月28日,“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入選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