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縣

鎖定
蒲縣,隸屬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西南側,總面積1510.61平方千米。 [1]  截至2023年6月,蒲縣轄5個鎮、3個鄉 [24]  ,縣政府駐蒲城鎮。截至2023年末,蒲縣常住人口93079人。 [26] 
唐堯時期,以堯帝師蒲伊子隱居於此而得名。隋大業二年(606年),蒲川縣改為蒲縣,隸隰州。1971年5月,改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11月1日,臨汾撤地設市,隸臨汾市。蒲縣屬暖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 [1]  蒲縣境內臨午一級公路貫穿全境。2017年10月,蒲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 [3]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3年,蒲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5.9億元,比2022年最終核算(174.7億元)增加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5%,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3.3、3.5、0.9個百分點。 [26] 
中文名
蒲縣
外文名
Pu County
別    名
蒲子縣
蒲伊縣
行政區劃代碼
141033 [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西省臨汾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西南側
面    積
1510.61 km²
下轄地區
5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蒲城鎮
電話區號
0357
郵政編碼
0412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93079 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東嶽廟
翠屏山
段雲書屋
火車站
蒲縣站
車牌代碼
晉L
地區生產總值
175.9 億元(2023年)

蒲縣建置沿革

蒲縣風景 蒲縣風景
據薜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遠在1.2萬年以前,已有先民在蒲縣繁衍生息。
唐堯時期,以堯帝師蒲伊子隱居於此而得名。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堯舜為畿內地。
夏,為冀州地;商,為冀州地、基方地;
西周,為晉蒲國地;東周、春秋為晉蒲國地;戰國為魏蒲陽地。
、西漢,為河東郡蒲子縣地。
東晉,屬大昌郡蒲子縣地。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石城縣,縣治今黑龍關村。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年),廢郡為蒲子縣,縣治今古縣鄉古縣村。
隋開皇九年(589年),治蒲川縣,縣治今城關。大業二年(606年),蒲川縣改為蒲縣,均隸隰州
武德二年(619年),改為昌州。貞觀元年(627年),廢昌州,復置蒲縣,隸河東道隰州。
五代時期,先後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所屬,均隸河東道隰州。
,蒲縣隸河東路隰州。
初,隸河東南路隰州。興定五年(1221年)正月,蒲縣升為蒲州,隸河東南路,轄午城、大寧縣。蒙古窩闊台汗六年(1234年)廢州復置縣。
至元三年(1266年),廢縣併入隰州縣(今隰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復置蒲縣,隸河東山西道平陽路隰州。
洪武二年(1369年),隸山西省平陽府。
清順治二年(1645年),隸山西省平陽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隸吉州。雍正九年(1731年),又歸隸隰州。
民國元年(1912年),蒲縣屬山西省直領。民國四年(1915年),歸隸山西省河東道。民國二十六年(1937),隸山西省第六行政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隸山西省第九行政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蒲縣升中心縣,隸山西省第十三行政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隸山西省第十行政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11月27日,蒲縣第一次解放,隸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
1949年10月,改隸晉南專區隰縣中心縣。
 蒲縣地圖 蒲縣地圖
1951年5月,改隸臨汾專區。
1954年,改隸晉南專區。
1958年10月,蒲縣併入呂梁縣。
1959年10月,復置蒲縣,隸晉南專區。
1971年5月,改屬臨汾地區行署。
2000年11月1日,臨汾撤地設市,隸臨汾市。 [1] 

蒲縣行政區劃

2021年5月6日,撤銷紅道鄉,併入蒲城鎮。撤銷喬家灣鄉,設立喬家灣鎮。 [15] 
截至2023年6月,蒲縣轄5個鎮、3個鄉,蒲城鎮薛關鎮黑龍關鎮克城鎮喬家灣鎮山中鄉古縣鄉太林鄉。縣政府駐蒲城鎮 [24-25] 

蒲縣地理環境

蒲縣位置境域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地處呂梁山南端西麓。介於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之間。南北最大縱距約49.4千米,東西最大橫距約48.5千米。總周界長172.71千米。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千米。東拱臨汾洪洞,西鄰大寧,南銜吉縣,北依汾西和隰縣。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故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户”之説。 [1] 

蒲縣地形地貌

蒲縣 蒲縣
蒲縣屬中山地帶。境內由山、塬、墚、峁、嶺、溝、川地形組成,地貌支離破碎,黃土覆蓋面積大,地層發育簡單。地形總輪廓是:東部高,西部低,自東向西逐漸傾斜,東、北、南三面羣山環繞,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與洪洞、臨汾平川地區相差6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為克城鎮五鹿山主峯,絕對高程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千米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石骨土皮,黃土覆蓋,地形破碎,留存許多帶狀殘塬,溝谷深切達200餘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東部與北部中山、丘陵之間,為土石山區,土壤瘠薄,山樑陡險,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土石山區總面積約861.53平方千米,佔57%。黃土殘塬溝壑區總面積約553.04平方千米,佔36.6%。河谷、河溝總面積96.04平方千米,佔6.4%。 [1] 

蒲縣氣候

蒲縣屬暖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氣温特點是冬寒夏熱,年較差和日較差均大。極端最高氣温為38.5°(2002年),極端最低氣温為-23.9°(1998年)。年降水量平均為474毫米,變幅為450—65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個月份。日照2352.0小時,最長無霜期227天(1993年),最短無霜期165天(2008年),平均無霜期184天。主導風向夏秋季多東南風,冬春季以西北風為主。 [1] 
2023年,蒲縣年累計降水量493.2毫米,比常年偏少10.4毫米,較上年減少24.5毫米。 [26] 

蒲縣水文

蒲縣境內有河流澗溪35條,彙集於昕水河,屬黃河水系支流。發源於黑龍關鎮上火石凹村豹子梁東南側,東西流向,流經黑龍關、蒲城、薛關3個鄉鎮,於薛關鎮皮條溝流入隰縣境內。境內幹流長70千米,河牀平均寬60米,流域面積1510平方千米。 [1] 

蒲縣土壤

蒲縣土壤受水熱條件影響,發育較完全,但因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較貧瘠,據1984年土壤普法結果,全縣土壤分為棕壤、褐土、草甸土3種土類,6個亞類,25個土屬,45個土種,據測定蒲縣農田表層土壤(0-20釐米)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1.0克/千克,最高含量為20.0克/千克,最低含量為4.0克/千克;含氮量平均為88.8毫克/千克,最高含量為182.0毫克/千克,最低含量為21.0毫克/千克;含磷量(有效磷)平均為7.4毫克/千克,最高含量為17.4毫克/千克,最低含量為2.1毫克/千克;含鉀量(速效鉀)平均為143.1毫克/千克,最高含量為255.1毫克/千克,最低含量為54.1毫克/千克。 [1] 

蒲縣自然資源

蒲縣礦產資源

蒲縣風景 蒲縣風景
蒲縣已探明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耐火粘土、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08.73億噸。其中,霍西煤田含煤面積46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33.53億噸,可採煤種為2#、9#、10#、11#,現主採2#肥氣煤(1/3焦煤),屬低灰、低硫、高熱值世界稀有煤種;河東煤田含煤面積90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約75.2億噸。位於河東煤田東南部的刁口煤田,以焦煤為主,面積11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0到500米,煤層厚度在0.8到3.5米間,儲量約5.82億噸。金屬礦主要有鐵、鋁、鎂、銅、銀等。天然氣分佈在薛關、井溝、常家灣一帶。煤層氣廣泛分佈於河東煤田,含量高,埋藏淺,薛關井溝村為最佳開採點。全縣整合後有煤礦24座,分佈在縣東克城、太林、喬家灣、黑龍關及蒲城等鄉鎮。主開產煤層為2#、9#、10#、11#,厚度1.4-4米之間,埋藏淺,易開採。 [1] 

蒲縣植物資源

蒲縣植物資源較為豐富,除農作物外,現已調查到的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松、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椿、杜梨等多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多常見;野生草本植物以白羊草、故枝子、蘆葦、早熟禾、白茅、鵝冠草、薯為主;經濟作物有煙葉、大豆等;經濟林有核桃、蘋果、梨、杏、桃、棗、山楂等;土特產有木耳、猴頭、蘑菇、金針等;中藥材種類繁多,有連翹、黃芩、甘草、五加皮、蒼朮、半夏、地黃等。 [1] 
截至2023年末,蒲縣森林面積91.18萬畝,森林覆蓋率40.18%;人工種草5千畝,退化林修復5千畝,林木覆蓋率達到59%。全縣有自然保護區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30.7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13.4%。 [26] 

蒲縣動物資源

蒲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鳥類主要有麻雀、山麻雀、家燕、喜鵲、灰喜鵲石雞、鵪鶇、雉雞;哺乳類有狼、狐、兔、獾、花面狸黃鼬、野豬、狍、獐、松鼠等;兩棲爬行類有黑斑蛙花背蟾蜍、鱉、烏龜、壁虎、虎斑蛇、青蛇、七寸蛇等。 [1] 

蒲縣水資源

昕水河上游10餘千米,處於紫金山斷層地帶,河水由黑龍關村西滲人地下,至閻家莊村逐漸出露地面。清水流量0.5立方米/秒,枯水量0.3立方米/秒。徑流量7620萬立方米/年,其中,清水量970萬立方米/年;洪水量6650萬立方米/年。20年一遇洪峯1560立方米/秒。境內地下水源較缺。貧水區1485平方千米,佔總面積98.3%;較富水區25平方千米,佔1.7%。地下水總貯量5351萬立方米/年,水層埋藏一般都在60米以下,可開採量1564.1萬立方米/年,佔總貯量的29.23%;已開採利用171萬立方米/年,佔可開採量的10.93%。地下水主要以大氣降水和地表水入滲補給。境內有泉水800餘處,總流量500立方分米/秒。70%泉水分佈在土石山區深溝峽谷中,不能直接用於生產,主要為生活用水。 [1] 

蒲縣土地資源

蒲縣耕地面積23299.41公頃;園地面積1019.25公頃;林地面積74604.15公頃;草地面積42427.8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區用地3712.13公頃;交通道路用地1341.64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面積774.57公頃;其他用地4105.27公頃。 [1] 

蒲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蒲縣常住人口93079人,比上年末減少102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7988人。城鎮化率51.56%,較上年提高1.13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432人,出生率為4.62‰;死亡人口680人,死亡率為7.27‰;自然增長率為-2.65‰。 [26] 

蒲縣經濟

蒲縣綜述

2022年,蒲縣地區生產總值174.9億元,比2021年最終核算(139.1億元)增加35.8億元,總量全市第6,首超侯馬市。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12.8%,位列全市第1,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9.8、8.4、7.6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1億元,增長5.8%,位列全市第6,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1.7、0.7、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49.9億元,增長14.7%,位列全市第3,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10.9、8.5、7.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20.9億元,增長6.7%,位列全市第2,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4.4、4.0、3.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4:85.7:11.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5897元。 [2] 
2023年,蒲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5.9億元,比2022年最終核算(174.7億元)增加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5%,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3.3、3.5、0.9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4億元,同比增長6.6%,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2.5、2.6、1.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48.6億元,增長8.8%,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4.1、3.7、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2.9億元,增長7.2%,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1.4、2.2、-0.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84.5:13.0,工業對經濟總量的貢獻越來越大。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9020元。 [26] 
截至2023年末,蒲縣新增市場主體4137户(其中企業1117户,農民專業合作社8户,個體工商户3012户),淨增3087户,市場主體存量為13060户。 [26] 
人民生活
2023年,蒲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67元,同比增長7.5%;按常住地分,全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57元,比上年增長6%,分別高於國家、省、市增速0.9、1.5、0.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8元,增長9.1%,分別高於國家、省、市增速1.4、0.8、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 [26]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蒲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32億元,同比增長23.3%,增速分別高於全國(3)、全省(-6.6)、全市(4.3)增速20.3、29.9、19個百分點,全年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11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7.27億元,下降6.5%,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4.94億元,增長99.3%。分構成看,建築安裝工程投資累計完成24.7億元,同比增長40.2%;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累計完成4.3億元,同比下降48.5%;其他費用投資累計完成4.32億元,同比增長311%。分領域看,產業類投資18.61億元,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9%。民間投資實現高增長,全年完成19.76億元,增速高達66.0%。全年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25066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0.3%;房地產投資額全年5.22億元,增長15倍。 [26] 
財政
2023年,蒲縣財政總收入完成713032萬元,同比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0584萬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税收收入174145萬元,下降4.6%,非税收入26439萬元,增長4.0%。全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5780萬元,增長15.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衞生健康、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八項支出合計187500萬元,同比增長6.18%。 [26] 

蒲縣第一產業

2023年,蒲縣農作物種植面積15040.3公頃(22.56萬畝),同比增加0.35%。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550.75公頃,同比增加1.2%。玉米種植面積11576.4公頃,同比增加3.3%。2023年煙葉(未加工煙草)種植面積236.8公頃,同比增長1.02%。  
2023年,蒲縣糧食總產量83515噸,增長1.6%。糧食畝產370公斤,比上年增長1.2%。
畜牧業生產
2023年,蒲縣豬牛羊禽肉產量6738噸,比上年增長7.9%;禽蛋產量521噸,下降5.3%。全年生豬出欄55357頭,增長5.0%;牛出欄10721頭,增長16.9%;羊出欄5651只,增長7.4%;家禽出欄394063只,下降10.0%。年末生豬存欄44722頭,增長5.1%,牛存欄12571頭,增長6.8%。 [26] 

蒲縣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3年末,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8家。全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分別快於全國(4.6)、全省(4.6)、全市(9)5、5、0.6個百分點。
2023年,蒲縣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313.1億元,同比下降20.7%;實現利潤總額60.0億元,同比下降34.9%;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6.7%。
建築業
2023年,蒲縣在庫建築業法人企業5個,在庫企業項目簽訂合同額6.19億元,本年新籤合同額2.28億元,房屋施工面積126561平方米,建築業總產值3.06億元,同比增長11.3%。 [26] 

蒲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3年,蒲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2.9億元,增長7.2%,分別快於全國、全省、全市1.4、2.2、-0.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6.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6.1%;住宿和餐飲業同比下降8.1%;金融業同比增長7.4%;房地產業同比增長0.7%;營利性服務業同比增長1.2%;非營利性服務業同比增長6.0%。 
2023年,蒲縣郵務類收入完成468.12萬元,較上年完成487.69萬元同比降低4.02%,郵務渠道專業完成191.07萬元,集郵文傳專業完成193.67萬元,寄遞專業完成83.38萬元。
截至2023年末,蒲縣固定電話5779部,增長4.07%;移動電話達到 11.27萬户,增長0.84%,其中:4G移動電話用户達到 67101户,5G移動電話用户達到45689户。年末全縣寬帶接入用户33008户。 [26] 
國內貿易
2023年,蒲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8億元,同比增長9.4%,分別快於全國(7.4)、全省(5.5)、全市(8.7)2.2、3.9、0.7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6.0億元,同比增長17.1%。從分行業完成情況:批發業銷售額完成60.7億元,同比增長26.5%,零售業銷售額完成5.1億元,同比增長17%,住宿業營業額完成0.2億元,下降11%,餐飲業營業額完成0.8億元,同比增長5%。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6億元,增長9.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8億元,增長9.4%。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8.9億元,增長8.5%;餐飲收入2.8億元,增長12.1%。 [26] 
金融業
2023年,蒲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75896.14萬元,較年初增加239620.0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28.65%。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34068.69萬元,較年初增加84635.02萬元,增長18.84%。全年全縣保費收入13691.2萬元,增長6.81%。 [26] 
旅遊業
2023年,蒲縣監測景區接待人數55.58萬人次,同比增長3112.7%,門票收入15.25萬元,同比增長491.1%。 [26] 

蒲縣政治

縣委書記
縣長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信息截至2024年5月 [20]  [22] 

蒲縣交通運輸

蒲縣素有“晉西鎖鑰”之稱,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等西山幾縣乃至呂梁市的石樓、交口等縣的門户,臨午一級公路貫穿全境,40分鐘可通達臨汾市區。
截至2023年末,蒲縣公路通車裏程974.344公里。其中,一級公路1.98公里,二級公路155.65公里,三級公路123.257公里,四級公路642.834公里。 [26] 

蒲縣社會事業

蒲縣教育事業

2023年,蒲縣普通高中招生400人,在校生1452人,畢業生500人。初中招生760人,在校生2469人,畢業生636人。普通小學招生715人,在校生5556人,畢業生1188人。特殊教育招生4人,在校生64人,畢業生11人。在園幼兒數2046人。職業高中招生60人,在校生243人,畢業生59人。高考二本達線突破320人大關、達線率53%。 [26] 

蒲縣科學技術

2023年,蒲縣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24人,縣校合作基地達到85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家,建立博士工作站5個。
2023年,蒲縣共申請辦理註冊商標38個,申請專利26個。
2023年,蒲縣有氣象台(站)1個,14個區域站。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個,防雹、增雨作業共開展3次,受益覆蓋面積11萬平方公里。衞星雲圖接收站0個,雷達2部。
2023年,蒲縣有國家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1個,省級防震減災示範學校3個,市級防震減災示範學1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1個,監測中心和應急指揮廳1個;有專業綜合地震台站0個,前兆台站1個,預警設備2套。 [26] 

蒲縣文化事業

2022年,蒲縣原創劇目《春暖蒲子山》獲得山西省劇目創作杏花獎,“蒲縣‘非遺’“柳編”亮相深圳文博會。 [2] 
截至2023年末,蒲縣共有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覆蓋99.9%萬人,有線電視覆蓋98%。全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
2023年,蒲縣文化下鄉進村入户1638次,參與人數1.6萬人,惠及羣眾7.2萬餘人次;文化館、美術館、蒲劇團共開設線上藝術培訓課程72期,線上藝術展覽、優秀作品、傳統劇目展演412期;線上線下送戲下鄉520場,文化惠民活動1815場次,基層公共文化陣地利用率100%。共吸引遊客73.18萬餘人次來蒲縣觀光旅遊,同比增長40.3%,旅遊收入1.46億元;創作文藝作品3件。 [26] 
國家三級圖書館:蒲縣圖書館。 [16] 

蒲縣體育事業

2023年,蒲縣體育場地數量共338個,其中公共體育場館1個、田徑場地32個、足球場地23個、籃球場地104個、排球場地2個、乒乓球場地36個、羽毛球場地10個、游泳場地1個、健身步道7個、全民健身路徑94個、其它體育場地2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56平方米。新建昕水河濕地公園及5公里塑膠健身步道。蒲縣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內設籃球館、游泳館、乒乓球室、舞蹈廳、健身房、大型停車場等。籃球館有坐席3040個;體育公園目前已建成5個(健康主題公園、法治公園、翠屏山公園、平安公園、昕水河濕地公園);健康主題公園分為運動區、兒童活動區、休閒娛樂區。運動區包括2個5人制足球場、一個網球場、2個羽毛球場、一個趣味籃球場和户外乒乓球區。 [26] 

蒲縣醫療衞生

2023年,蒲縣有醫療衞生計生機構119個,其中縣直醫療衞生機構4所(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8所,鄉鎮衞生院分院7所;鄉鎮衞計辦8所;村級衞生室67所;民營和社會辦醫療機構25所。全縣醫療衞生系統牀位設置共有556張,其中縣醫院200張,中醫醫院100張,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20張,鄉鎮衞生院(分院)226張,民營醫療機構10張。共有專業技術人員714人。高級職稱56人,中級職稱174人,初級職稱484人。 [26] 

蒲縣社會保障

2023年,蒲縣企業養老保險參保達到25107人,企業養老保險新增參保3010人,辦理退休人員182人,企業養老保險發放養老金12342.93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4523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發放養老金16553.17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55481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發放養老金1942萬元。
2023年,蒲縣技能培訓1003人,培訓補貼267170萬元。失業保險參保21106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566378萬元,失業補助金191030.4萬元、培訓補貼45000萬元、職業技能鑑定補貼0萬元、取暖補貼0萬元;工傷保險參保35728人。社會保障卡累計發放78314張。城鎮登記失業率4.2%。
2023年,蒲縣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80960人,參保率達到97.08%,城鄉居民醫療基金支付醫療費用6234.63萬元、門診報銷1371.36萬元;參加職工醫療保險22496人,支付醫療費用住院報銷2475.42萬元、門診報銷1180.43萬元。
2023年,蒲縣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45户1485人,發放城鎮低保資金891.4萬元,同比減少102萬元;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517户2755人,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287.4萬元,同比增加37.7萬元。全縣共有養老院4個,牀位389張。建成投用日間照料中心14個,農村公共浴室4個。
截至2023年末,蒲縣縣城建成區新增綠化面積0.31萬餘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9.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45㎡。年末全縣縣城污水處理率100%;縣城生活垃圾處理23800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26] 

蒲縣環保事業

能源
2023年,蒲縣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完成2111.2萬噸,增長5.9%,規模以上企業洗精煤產量完成1011.9萬噸,下降4%。
2023年,蒲縣能源消費總量90.92萬噸標準煤,增長2.6%。單位GDP能耗下降5.4%。
2023年,蒲縣全社會用電量113747.5萬千瓦時,增長2.6%。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1759.48萬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1.5%,同比增長7%;第二產業用電量83457.5萬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73.4%,同比增長5.82%;第三產業用電量21909.8萬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19.3%,同比下降6.54%。工業用電量82898萬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72.8%,同比增長5.6%。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620.7萬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5.8%,同比下降3.7%。 [26] 
2023年,蒲縣發佈每週氣象要汛52期、預警信息170期、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365期、專題氣象服務53期、重要氣象信息27期、重要天氣報告卡0期、啓動各類災害性天氣應急響應8次。
2023年,蒲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24,全市第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1.2%,全市第12。全年縣空氣質量好於二級以上天數312天,同比減少13天,全市第3。地表水出境斷面年均值達到Ⅱ類。縣區PM2.5濃度均值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全市第2。 [26] 

蒲縣歷史文化

蒲縣飲食

蒲縣人食糧以玉米、小麥、穀子、養麥、莜麥、糜子為主,豆類等次之。20世紀70年代前,縣西地區以玉米麪、雜麪、兩雜麪(白麪和綠豆麪摻和成)、糜子面為主,搭配白麪食用;縣東、後山地區以玉米麪、莜麥面、養麥面為主。早飯主食一般為窩窩,兩面饃搭配玉米麪糊糊或白開水;午飯主食抿節,圪粘(和子飯);晚飯主食窩窩,搭配米湯或白開水。 [5] 

蒲縣祭祀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即東嶽大帝的誕辰之日,蒲縣東嶽廟舉行祭祀活動。三月二十五起會,準備獻面,作醮的村子每一家都要攤面,多少不限。三月二十六日,組織訓練樂隊。該日早上,在村上抬着神樓轉一圈,放炮,敲鑼打鼓,每轉到一家門口時,各家都要獻菜祭拜、磕頭。次日早上,此活動再重演一遍。三月二十八日,早上八點起醮,每個醮在縣城均有聯繫點,南醮到南關,北醮到北關,西醮到西關,東醮到東關。朝醮隊伍繞聯繫點的村莊轉一圈後,才上山。上山後先照醮(四醮隊伍在各自的集中點集合)。朝山的人忌五辛:大蒜、小蒜、韭菜、葱、姜,路上忌叫嚷。朝山隊伍一般是由持令箭的人和嗩吶班、廟堂樂、鑼鼓隊、彩旗、金瓜、木鐙、傘、華蓋、神樓組成。朝醮的程序是:各醮進入廟內先圍繞回廊的台階轉一圈,把神樓做三次前後擺正動作,然後敲打鑼鼓、銅樂,敲完之後祭祀,祭祀後把神樓放到大殿裏,然後再進行表演。表演的內容有:各醮的威風鑼鼓(少則八班,多則十幾班,每班十幾人敲打本醮鑼譜鼓點)、耍獅子、漂旱船等。表演完後退場。由下一醮接着朝山。整個過程持續五六個小時。正式表演完之後也可繼續即興表演,但不在組織範圍之內。鬧醮完成之後就是接醮儀式,當年的主醮糾首向下一年主醮糾首交接,移交神樓。

蒲縣風景名勝

綜述
蒲縣景色
蒲縣景色(3張)
蒲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全縣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19處、古墓葬26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近現代重要史蹟代表性建築52處、其他12處。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梅洞山、五鹿山、太山、明山、峽村峽谷,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峯競秀、濃廕庇日,是中國特有的珍禽褐馬雞繁衍生息的優良場所,具有豐富的風景旅遊資源。 [1] 
柏山東嶽廟
蒲縣柏山東嶽廟,蒼松翠柏掩映,集唐、宋、元、明、清古建築藝術之大成,為佛道混合型建築。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規模宏大。環形廟院,雙層結構,高空遊廊,“品”形戲台構成東嶽廟“四絕”。透雕八仙、金代石雕、元代墨跡、晴雨碑、八音鍾、千年古楸、樂樓題記並稱東嶽“七珍”。地獄又為東嶽廟之奇觀,有明、清泥塑140餘尊,與人等高,塑造出從死到生全部冥刑過程。 [1]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北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餘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
真武祠
真武祠坐落在蒲縣城南、南屏山隅的明代古建築羣,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真武祠主建築有六十平米大殿一座,此殿系青磚壘切,頂端按八卦方位,磚雕而成,俗稱八卦懸頂。殿內供奉真武大帝,危襟正坐,赤足盤膝,銅像一尊,面北直視北方。另有配殿、側殿及住寺僧侶下塌房舍數間。除大殿外,其餘皆被戰爭年代兵痞踐踏破壞,蕩然無存,僅此大殿,供遊人觀光欣賞。

蒲縣地方特產

蒲縣核桃
蒲縣核桃,山西省臨汾市蒲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蒲縣核桃堅果方橢圓形,橫徑30-55mm,外殼黃白色,殼面潔淨,縫合線緊密,無漏仁,蟲蛀、黴變、異味、破損、空殼,黑斑和出油。無雜質、未經化學漂洗處理,堅果含水量≤8%,且取仁容易,種仁飽滿,仁色黃白。平均果重≥10g,空粒果小於1%,破損果小於0.1%,黑斑果小於0.1%,出仁率大於50%。2.內在品質:蒲縣核桃營養豐富,富含磷、鈣、鎂、鐵、鋅等礦物質元素及多種維生素。 [9]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蒲縣核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8] 
蒲縣馬鈴薯
蒲縣馬鈴薯,山西省臨汾市蒲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蒲縣馬鈴薯種植區域屬於暖温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8.7℃,一年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温-6.7℃,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温28.4℃,為馬鈴薯生長提供了氣候條件。蒲縣馬鈴薯薯塊均勻、個大,表皮有粗糙和光滑兩類,商品性好。蒲縣馬鈴薯炒食口感香、脆,蒸後自然脱皮開裂綿、軟。 [21]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蒲縣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8] 

蒲縣著名人物

西戎
西戎,1922年生於山西蒲縣西坡村。1938年,參加抗日救亡團體——蒲縣犧盟會宣傳隊(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呂梁劇社)。194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他隨呂梁劇社到了延安,進入魯迅藝術學院附設的“部隊幹部訓練班”學習。1978年,任山西省文聯副主席、作協山西分會主席。 [6] 
段雲
段雲,山西蒲縣人。1933年大學畢業,入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並與山西早期革命家武新宇、甄華等同赴東洋。1937年4月畢業回國。 [7] 
席小軍
席小軍,男,漢族,1962年3月生,山西蒲縣人,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8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曾任中共長治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8] 

蒲縣榮譽稱號

2017年,蒲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2019年3月,蒲縣入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第一批)。 [11] 
2019年11月,蒲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10] 
2020年7月,蒲縣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 [12] 
2020年9月,蒲縣入選“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13] 
2020年10月,蒲縣入選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14] 
2021年6月,蒲縣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7] 
2021年10月12日,蒲縣入選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19] 
2024年1月,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