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甲本

鎖定
王甲本(1901年—1944年9月7日),字立基,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中安鎮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炮兵科畢業,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軍長,抗日英烈。 [1]  [3] 
抗戰爆發後,王甲本率部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南昌會戰長沙會戰長衡會戰等重大戰役。在中國抗戰正面戰場上的22場會戰中,王甲本總共經歷了11場和日寇殊死搏殺的殘酷激烈大戰。因其身先士卒,指揮有方,殺敵無數,戰功卓著而屢次受獎,得到“硬仗將軍”的光榮稱號,獲頒“雲麾勳章”。1944年9月,在湖南東安山口鋪與日軍遭遇,激戰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晉陸軍上將 [3] 
中文名
王甲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雲南富源縣中安鎮
出生地
雲南曲靖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44年9月7日
畢業院校
雲南陸軍講武堂
主要功績
參加抗戰,壯烈殉國

王甲本人物生平

王甲本投筆從戎

1901年,王甲本生於雲南省富源縣中安鎮一個軍人世家。其父王國棟曾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與朱德範石生同學,曾參加過雲南重九起義和討伐袁世凱等活動,在朱德手下任過滇南副鎮守使。
1917年,其母病故。不久,其父也患神經失常症病逝。他當時在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讀書。
1918年,王甲本父母雙亡後,得家族中小爺爺王懷仁資助,經父親好友範石生介紹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炮兵科,並於當年12月以全優成績畢業,在滇軍第一軍顧品珍所部當兵,走上了報國之路。他跟隨顧品珍,因作戰勇敢,深得器重,擢升排長、連長。通過腳綁鐵沙袋的刻苦訓練,他一次急行軍就能走180華里路,從而成為軍中響噹噹的“硬腳板”。
1922年,顧品珍死後,其部隊瓦解。王甲本投奔乾爹範石生所部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在第四十七師先後任營長、第三〇一團團長,參加討伐陳炯明沈鴻英何鍵等戰役,在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中轉戰各地,表現神勇。

王甲本同情革命

王甲本 王甲本
1927年,朱德率部參加南昌起義失敗後化名王楷,其部以第四十七師第一四〇團番號隱匿於第十六軍內,由範石生按月發給軍餉,還秘密成立了以陳毅為書記的共產黨第十六軍軍黨委。在範石生第十六軍庇護下,南昌起義僅存的革命隊伍得以保存下來,而時任該軍第四十七師第三〇一團團長的王甲本,就此同未來的紅軍統帥有了真正交往,並親身感受到朱德部隊帶來的全新作風與氣息。他不顧蔣介石在軍中進行清黨的命令,仍舊讓共產黨人擔任團中層幹部,繼續在軍中進行宣傳活動。王甲本在四叔過世後,即以長兄身份承擔起扶養弟妹的職責。出於對朱德的崇敬以及對中共政治宣傳工作的欽佩,他曾寫信給小自己15歲的幼弟王甲綱,表達了將來送他到延安去接受共產黨新思想的想法。 [5] 
1929年,範石生第十六軍被改編為第五十一師,王甲本任第五十一師第一五一旅少將旅長。

王甲本躋身嫡系

1934年,蔣介石下令廣東省主席餘漢謀解散第五十一師。王甲本在範石生點撥下,率領尚未繳械的獨立團脱離第五十一師,南下福建投奔陳誠部隊。早在孫中山警衞營時期,陳誠就通過與王甲本的交往,認定這個雜牌軍出身的年輕營長打仗在行,而且不貪財、不怕死,所以力邀他到軍中共事,王甲本因顧及同範石生的關係婉言以拒。此時,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已是中央軍五大精鋭主力之一,軍長陳誠本人也正值擴充實力之機,對於王甲本率部來投自然是求之不得。翌年,即派其進入有“中央軍嫡系軍官成長搖籃”之稱的南京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深造,接受三年的系統軍事訓練。其間,當王甲綱從廣州中山大學理學院數學天文系畢業之際,王甲本沒有忘記當初的承諾,致書朱德,將胞弟送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王甲綱很快又轉赴延安學習,從此開啓了革命征程。 [5] 
1935年,被陳誠派往南京陸軍大學學習,進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深造。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第九十八師副師長,師長夏楚中

王甲本喋血淞滬

1937年8月,王甲本奉命前往南京擔任警衞。13日,淞滬會戰爆發。會戰拉開戰幕第三天,第九十八師奉命開赴前線作戰,先後執行寶山、月浦、新鎮、羅店、獅子林等地阻擊任務。王甲本一貫主張指揮靠前,認為指揮官必須到最前沿及時掌握戰況,隨時改變作戰部署,才能實施靈活有效的指揮。此役,他身先士卒,同戰士一道涉水登陸,衝鋒陷陣,親操重機槍對敵猛射,表現極為火爆強悍。激戰中,全師上千名官兵血染淞滬。其中,新晉師參謀長路景榮壯烈殉國,主力第五八三堅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五百多名官兵全部犧牲。王甲本亦身負重傷,取出彈片多達31塊。戰後,第九十八師受到嘉獎,並以該師為骨幹擴建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王甲本升任第九十八師師長。 [5] 

王甲本從嚴治軍

第九十八師此後在皖浙一帶整訓,王甲本接納任用共產黨員、歸國華僑和大學師生當參謀,大膽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年輕軍官為骨幹,還經常下連隊瞭解訓練和伙食情況,行軍途中同士兵們席地而坐談笑、吃飯,手把手地示範打綁腿以及如何處理磨破的血泡,甚至將自己的戰馬讓給生病戰士騎。他為人正派清廉,平時唯一愛好就是看兵書研究戰略戰術;他嫉惡如仇,嚴令為官的不能剋扣軍餉、士兵不得擾民,還動真格槍斃過幾個違紀的營連長,被某些嫉恨他的人罵作“王屠夫”。有一個被處決的營長兒子要求當兵打鬼子,王甲本認為這孩子老實可靠,就留其在身邊做警衞。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沒錯,這名警衞後來同軍長一起戰死在湖南玉霽亭。 [5] 

王甲本連場大戰

1938年,奉命率第九十八師轉戰皖南,贈新四軍羅炳輝部子彈20萬發,並與新四軍配合,攻下孫家鋪等車站,佔領宣城。
1939年3月至5月,率部參加南昌會戰,後轉駐湖南湘潭。同年秋,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立下戰功。戰後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副軍長兼第九十八師師長。
1941年秋,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任長沙外圍作戰總指揮,殲敵無數。撈刀河戰役,率第九十八師重創日軍精鋭。該師亦傷亡上千,題“是為國殤”以紀念。戰後因功受獎,被譽為“硬戰將軍王甲本”載入軍事會議手冊。10月後,繼夏楚中後擢升為第七十九軍軍長兼第九十八師師長。
1942年,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密切配合友軍堅守長沙。1月5日,率第九十八師於瀏陽河擊斃日軍第三師團第十八聯隊長土屋鏡次以下上千人,集屍葬之,並立“倭寇萬人冢”石碑,“甲本葬敵”在日本一直傳為佳話。
1943年10月,率第七十九軍參加常德會戰,屢出奇兵,戰功赫赫。5月,指揮第七十九軍參加鄂西會戰。率暫編第六師、第九十八師和第一九四師機動殲敵,重創日軍,打了幾場漂亮仗,被授予二等雲麾勳章,第七十九軍獲贈“我武維揚”旌旗。

王甲本救援衡陽

王甲本 王甲本
1944年7月中旬,蔣介石電令第七十九軍直接歸大本營指揮,策應衡陽前線對日作戰。鑑於當時衡陽守軍危在旦夕,日軍又在救援路上層層設伏,若無強力部隊赴險解危,將致整個戰局不可收拾,王甲本即率軍挺進馳援,攻擊日軍圍城部隊側背,意欲為援救友軍殺出一條血路。由於出發匆忙,他甚至顧不上安排家人,只能在書信中表達自己對親朋的愧疚之情:“連年戰事不斷,讓我無法來照顧你們,……我欠鄉間鄰里太多的情,欠鄉鄰,欠親友,更欠你們。這一切都只待戰爭勝利回鄉之後一併回報了。”在王甲本週密部署下,第七十九軍突擊部隊數次猛攻衡陽外圍日軍,經激烈戰鬥,一度突破重圍,抵達衡陽西北城區附近。王甲本在城西北雞窩山徹夜觀察敵情,帶領幾名作戰參謀研究解圍辦法、調整作戰部署,指揮第七十九軍拼命向衡陽城靠攏,無奈敵人兵力強大且防範嚴密,始終不能突破其防線。 [5] 
8月8日,衡陽守軍方先覺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彈盡糧絕而投降,衡陽城最終淪陷。王甲本所部奉令由衡陽外圍向南奔襲300裏,開赴冷水灘附近佈防,試圖阻擊日軍西進,以保障廣西大後方安全。第七十九軍以兩個師兵力守衞50裏防線,與沿湘桂鐵路兩側發動鉗形攻勢的部分日軍展開激烈戰鬥,擊斃日軍第一一六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渡邊良雄。 [5] 

王甲本壯烈殉國

9月6日,王甲本軍長親臨前線,率軍部直屬部隊進駐湘南東安縣的一個小村莊,全線戰事異常激烈,各陣地警報頻傳。7日拂曉,第七十九軍先頭部隊以軍部手槍隊在前開路,王甲本軍長緊跟隊尾,指揮所人員及直屬部隊則以行軍縱隊跟進。當隊伍到達紅爐寺至東安之間山口鋪一帶時,與日軍側翼騎兵搜索部隊遭遇。由於向敏思第九十八師第二九二團未如期出現在預定地點,所以起初還以為是友軍,直到相距幾十米處才認清是敵軍,槍聲驟然響起,20名手槍隊士兵在上千名日軍便衣部隊襲擊下全部殉國,王甲本也遭到日軍機關槍掃射,臂部與腿部中彈。他在隨身副官吳鎮科攙扶下,撤退到玉霽亭東側坡地,又帶傷同追趕上來的三名日本兵肉搏拼殺。日軍幾把刺刀同時刺穿他的腹部,王甲本將軍壯烈犧牲,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犧牲在刺刀拼殺戰場上的最高級別將領。當後續增援部隊趕來時,看到了如此慘烈的一幕:王軍長斜倚着山亭欄杆,眼睛半睜着,頭面部和頸部都留有刺刀痕跡,一雙手掌被刀鋒絞得血肉模糊,顯然是抓住敵兵刀口拼死肉搏所致,胸間和腹部也被刺刀捅開。吳副官犧牲在不遠處的山坡上,周身也留有刺刀痕跡。 [5] 

王甲本主要事蹟

王甲本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主力一部企圖在長沙附近磨盤洲偷偷渡河撤退,被中國軍隊發覺。王甲本親率其屬下第二九四團全體官兵迅速奔襲,在磨盤洲北岸建立防線,阻擊日軍。敵人向守軍陣地展開瘋狂進攻,王甲本身先士卒,率官兵與日軍浴血奮戰,激戰30餘小時。雙方短兵相接,不時發生肉搏戰。王將軍指揮若定,全體官兵團結一致,共同殺敵,這一仗共斃傷敵千餘人,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王甲本擔任長沙外圍守備指揮官。他日夜戰鬥在指揮所中,並親自巡視陣地,詳細瞭解前線戰局發展和部隊傷亡、士氣等情況,適時作出正確的兵力調整。他命第九十八師固守霞凝港、撈刀河一線。不久,日軍主力在飛機、大炮支持下進攻王部陣地,並派出有力部隊偷襲陣地右側,想一舉突破守軍陣地。形勢萬分危急,王甲本接到戰區長官部命令,親率第二九二團從側翼攻擊日軍,遲滯日軍行動,阻止日軍突破防線,以待主力集結長沙消滅日軍。在王甲本率部攻擊前進的過程中,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敵機9架不斷對中國軍隊進行狂轟濫炸,王將軍不避艱險,親自指揮戰鬥,命令第二九二團團長率兩個營搶佔兩側制高點,堅決阻擊日軍。在王將軍的正確指揮和其殺敵報國勇氣的鼓舞下,全體將士誓死堅守陣地,僅憑藉臨時挖掘的簡易工事和劣勢裝備,使敵人寸步難行。深夜,王甲本得悉日軍改變策略向撈刀河主陣地加強攻擊的敵情後,果斷地命令第二九二團只留下一個營擔任陣地右側掩護任務,主力迅速返回撈刀河指揮所一線,作增援戰鬥準備。日軍主力數萬之眾,向撈刀河主陣地數次猛攻,王部兵力處於劣勢,但在王將軍適時調動下,憑着堅固的陣地、嶽麓山炮火支持和全體官兵的殺敵鬥志,激戰兩天三夜,守軍主陣地巍然不動,日軍遺屍遍野,傷亡甚眾,已成強弩之末,只得狼狽撤退。在戰區長官部統一部署下,全軍展開追擊,王甲本率第二九四團奮勇出擊,猛追敗退的日軍直至汨羅江北岸,殺敵無數,繳獲甚多。後在戰區作戰總結會上,王甲本軍長因殺敵報國而立功受獎,並得到“硬仗將軍王甲本”的光榮稱號,受到全軍普遍讚揚。

王甲本衡陽戰役

1944年5月,日軍在中國戰場發動豫湘桂戰役,企圖一舉打通粵漢、湘桂兩鐵路線,逼迫國民政府投降,並使其在中國大陸佔領區與南洋各日軍據點連成一片,抵抗盟軍進攻。面對日軍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抵抗。
6月19日,中南重鎮長沙失守,第七十九軍奉命經湘鄉、谷水、婁底趕赴邵陽、廉橋一帶,受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節制,控制衡(陽)寶(慶)公路,策應衡陽前線對敵作戰。7月中旬,日軍攻至衡陽,第十軍陷於重圍,軍長方先覺向重慶連電告急。蔣介石電令第七十九軍直接歸大本營指揮,擔任解衡陽之圍的重要任務。王甲本率第七十九軍馳援衡陽,向西北挺進,攻擊日軍圍城部隊側背,想一舉打開重圍,殺出一條血路,援救友軍。在其周密部署下,第七十九軍突擊部隊數次猛攻衡陽外圍日軍。經過激烈戰鬥,突破日軍重圍,一度攻到衡陽西北城區附近。王甲本在城西北雞窩山徹夜觀察敵情,研究解圍辦法,調整作戰部署,但因日軍兵力強大,無法擴展戰果。衡陽守軍激戰數十晝夜後,傷亡很大,彈藥奇缺,無力配合解圍部隊發動攻勢。
8月8日,衡陽城經過47天激戰最終淪於敵手。王甲本奉令率第七十九軍從衡陽外圍西渡地區迅速向南轉進湘南東安冷水灘和蘆洪市一線阻擊日軍,屏障廣西大後方安全。王將軍率部奔襲300裏,趕到指定地點集結待命。
王甲本--淞滬會戰 王甲本--淞滬會戰
9月1日起,日軍沿湘桂鐵路兩側發動鉗形攻勢,與駐守冷水灘一線的第七十九軍展開激烈戰鬥。6日,王甲本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帶領軍部直屬部隊進駐東安縣附近一個小村莊,這時全線戰事異常激烈,各陣地不時報警。7日拂曉,日軍便衣隊向第七十九軍軍部襲擊,王甲本當機立斷,決定軍部立即向西轉移,命令警衞營加強警戒,其他各部遞次出發,然後他親自率領軍部手槍排在前開路。當他率部行至山口鋪大樹腳附近時,不期與日軍部隊遭遇,雙方立即展開激烈戰鬥。王甲本鼓勵士兵沉着射擊,寧死不當俘虜。但由於寡不敵眾,手槍排僅有手槍等短程武器,不久就全部壯烈殉國。當日軍逼近王甲本將軍時,他拼死戰鬥,用手槍擊斃幾名日軍,又赤手空拳與日軍肉搏。他的頭、胸、頸部都被敵刀砍傷,兩手血肉模糊,最後被敵人刺刀刺中腹部,壯烈殉國。 [2] 

王甲本人物評價

王甲本硬仗將軍

早年從軍救國,王甲本將軍刻苦努力,作戰勇敢,頭腦冷靜,頗有軍事才華。他愛兵如子,治軍有方,一生清廉正直,備受官兵愛戴。他寧死不當俘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是無愧硬仗將軍之稱號。

王甲本民族英雄

王甲本將軍雕像 王甲本將軍雕像
王甲本將軍在28年的軍旅生涯中,足智多謀,作戰勇敢,身先士卒,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從排長始,逐級提升。抗日戰爭中,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軍長,為國家民族的生存而奮戰。從1937年淞滬會戰到1944年長衡會戰,王甲本將軍在數十次戰役中足跡遍及滬、粵、桂、皖、湘、鄂、贛各地,長衡會戰則成為他軍旅人生的最後一戰。刺刀殺日寇,流盡最後一滴血戰死沙場,以身殉國。 [5] 

王甲本後世紀念

王甲本舉國哀悼

王甲本後人赴湖南拜祭 王甲本後人赴湖南拜祭
王將軍犧牲後,舉國震動。第七十九軍在武岡縣召開全軍追悼會,紀念英勇犧牲的王甲本軍長。各界人士輓聯花圈掛滿會場,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派人送來輓聯:“東安縣裏悲霞日,玉霽亭邊混共天”。橫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全軍將士痛哭流涕,大家一致表示繼承抗日英雄王甲本將軍遺志,狠狠打擊日本強盜。追悼會後,王甲本將軍遺體被埋葬在東安縣山口鋪芭蕉村張家衝後山坡上。王甲本將軍的遺體同副官吳鎮科一起,被埋葬在湖南東安縣芭蕉村的一座山坡上。其遺物除幾箱書籍、三塊大洋和一張帶血的名片外,沒有什麼值錢之物。 [5] 
1944年11月7日,國民政府追晉陸軍中將,下令褒揚其英勇事蹟。王將軍故鄉富源縣中安鎮改名為“立基鎮”,該鎮北大街被命名為“甲本街”,中安鎮小學被改名為“立基小學”,人民永遠懷念這位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壯烈犧牲的英雄。

王甲本村民守墓

王將軍犧牲後,其部下把王將軍匆匆安葬於東安縣井頭圩鎮芭蕉村後山。部隊撤退後,村民劉理谷決心看護此墓,“將軍為了老百姓犧牲,他的墓不能沒有人管。”此後,即使自家生計不太好,劉家人也會在每年清明為王將軍祭奠,在劉理谷的定期修繕下,將軍墓雖簡陋但保存完好。
1982年,劉理谷過世,臨終前把守墓重擔交給兒子劉本智。三年後,王甲本被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到了上世紀90年代,王將軍的後人找到了王甲本的墓,他們拉着劉本智的手,眼淚嘩啦啦地掉。
抗日老兵、王甲本勤務兵金髮龍在將軍墓前追思 抗日老兵、王甲本勤務兵金髮龍在將軍墓前追思
2008年,劉本智過世,守墓的重擔由其子劉孟江承擔。劉孟江説:“王將軍他們生命都犧牲了,我們守一下墓也沒什麼。”劉孟江做農活時經過後山,都會去將軍墳看看,颳風下雨後去填土排水。劉孟江身材偏瘦,衣着簡陋,和妻子常年在家種田,儘管家境較貧困,但只要有人前來探訪將軍墓,兩口子都會買肉殺雞熱情招待。 [4]  (右側圖源: [6] 

王甲本烈士正名

解放後,由於種種原因,王甲本親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將軍墓地雜草叢生,沒有立碑,也沒有任何紀念物。
1985年,王甲本將軍被國家民政部追認革命烈士,也沒有改變這一現狀。
2010年5月27日,草根藝人段星光(藝名星光哥)前來祭拜將軍,發現這一窘狀。本着對革命烈士的高度敬仰,那以後段星光在網上發帖20多篇,呼籲相關各方為將軍修墓立碑,在廣大志願者的支持下,募資修好一塊主碑、兩塊事蹟碑、一塊指路碑。
2012年9月18日,段星光組織全國各地100餘志願者、黃埔後裔,為王甲本將軍、吳鎮科副官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湖南衞視、《雲南信息報》、《人民日報·湖南安全頻道》、《長沙晚報》、《永州日報》、永州電視台等媒體進行了報道,轉載媒體超過40家。
11月4日,為永久保護王將軍墓地,段星光向湖南東安縣文物管理所遞交《申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報告》,請求將王將軍墓地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並送上九一八祭奠視頻和相關報道資料。所長唐芳芳很重視,當即向相關領導彙報。 [6] 
2014年1月23日,湖南東安縣文物管理所公佈消息,永州市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王甲本墓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式上,王甲本將軍第四個兒子、時年79歲的王寧生作為抗日英烈子女,在抗戰老兵方陣中手持其父親照片,乘車經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