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春

(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

鎖定
永春縣為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 -118°31′。東接仙遊縣,西連漳平市,南和南安安溪兩縣市接壤,北與大田德化兩縣毗鄰。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總面積1451.8平方千米。轄15鎮、7鄉。人口54.72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27007人。漢族為主,有壯、回、畲、高山等少數民族。旅外華僑、華裔、港澳同胞100多萬。通行閩南方言泉州話
中文名
永春縣
外文名
Yongchun
別    名
桃城
行政區類別
福建省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
福建泉州
面    積
1451.8 km²
下轄地區
桃城鎮,石鼓鎮,蓬壺鎮
政府駐地
桃城鎮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區碼
362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54.72萬
著名景點
百丈巖牛姆林岱山岩
車牌代碼
閩C-4
方    言
閩南話

永春永春縣簡介

永春縣城 永春縣城
泉州市永春縣,古稱“桃源”,地處閩南金三角,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地靈人傑,風景秀麗,被南宋蔡襄譽之為:“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
永春境內藴藏着豐富的旅遊資源。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東關橋;登高望遠、雲疊霧嶂的百丈巖;山重水複、鳥啼泉鳴的烏髻巖福建惟一的宋代炎帝廟、風景絢麗的仙洞山;被
南宋理學家朱熹稱之為"月蓬第一峯"的岱山岩;譽為"避暑聖地"的雪山,乃至成為全國"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典型"的美嶺,都是人們流連忘返的地方。除了名勝古蹟,山林生態景觀更是永春最具特色的旅遊項目。牛姆林,這一處匿藏於深山之中的綠色明珠,是閩南第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泉州市一處重點生態旅遊區,境內奇花異樹,爭奇鬥豔;羣鳥歡唱,彩蝶飛舞;百獸雲集,曲徑通幽;清澈小溪,流水潺潺,瀑布飛掛,真可謂"松濤竹舞花競開,蝶飛鳥歡春常在",成為人們迴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永春縣城
永春縣城(5張)
永春縣不僅名勝奇景眾多,而且旅遊商品琳琅滿目。東方佳果蘆柑芳香撲鼻的烏龍茶名聞遐邇紙織畫,蜚聲世界的永春老醋,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威鎮四海的白鶴拳,被稱為東方古代音樂"活化石"的南音等等,都是頗具鑑賞的珍品和技藝。
永春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外連機場港口鐵路,內向各鄉鎮、村、景點輻射的交通網絡。遍佈全縣的通訊網絡,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目前,共有旅行社3家,旅遊飯店賓館40多家,還有夜總會、歌舞廳數十家,保齡球館2家,形成了小商品一條街,風味小吃一條街等等,為旅遊者提供了完善的一條龍服務。
永春,正以絢麗多姿的形象,迎迓五湖四海的朋友!

永春相關介紹

永春所獲榮譽

永春縣是國務院首批開放縣之一,是“國家衞生縣城”、“中國蘆柑之鄉”、“中國紙織畫之鄉”、福建省烏龍茶生產出口基地縣、全國最大的陶瓷燈飾生產縣、全國最大的神香生產出口基地和全國重點地方產煤縣。

永春永春由來

“四時多燠”(永春的氣候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故稱永春。

永春桃源由來

“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1] 

永春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峯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鬥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 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北宋(960—1126),全縣劃分為5個鄉,共轄17裏。元(1280—1367)置25都,明永樂(1403—1424)併為14都,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恢復25都。民國初期沿用鄉、裏、都。民國18年(1929)全縣改劃為6個區;民國23年區下改為聯保,實行保、甲制度;民國31年實行新縣制,聯保整編為鄉(鎮)。新中國成立後,縣下設區,區下設鄉;1958年3月,撤區併為大鄉;10月改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下設生產大隊;1984年10月,實行政社分開,人民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
5鄉、17裏、25都分轄情況:
宣和鄉:轄4個裏7個都。 民蘇里轄一都草洋 頂三鄉 棲榔 黃沙 堂賢 黃坂 陳踝 蓬坑;二都田中 碧溪 福鼎 西溪 貴德 溪塔 歧兜 姜埕。
善化裏轄三都吳畲 興洋 厚洋 曲鬥 芷坑 下洋,四都黃沙 坑安 湖丘頭 龜洋 赤水 裏坑 徐山 橫路 徐坑 陳坑 湖上 錦鬥 卓湖。
福德里轄五都田地 蓬山 魁鬥 景山 五斗 蘆地 洋頭 青園 吳田 白巖;六都 割邊 坑柄 雲台 謝內 溪邊。
永春 永春
昇平裏轄七都湯洋 陳坂 西昌 高麗 南桐 許平。  里仁鄉:轄3個裏4個都。
招集裏轄八都東瓜侖 周坑 莘田 安林 前坂 萬代 蘇坂。
安仁裏轄九都吳堡 洋頭 白荇 御史格 白芒坑 烏石 龜地;十都後溪 卓坂 卓口 羊角 東園 洑溪。  始安裏轄十一都卿園 陳莊 小邊 山門 大邊 洑江 龍塘 上場堡 菩薩格 石玉。
集慶鄉:轄3個裏4個都。
安平裏轄十二都小站 吳坂 夾漈 西向 苦坑 南無石 文章 埔尾 檺仔林 龍窟。
迎福裏轄十三都前溪 探花山 湖尾 坂頭 花石 大榜 馬洋 旦嶺 梧洋 金龜山。
和風裏轄廿四都院後 後山洋;廿五都後坡 董埔 湖窟 後格 後廟 產賢 卿美洋 大羽 大鵬 白馬壟。
善政鄉:轄4個裏6個都。
昭善裏轄十四都龍捲 留安 肖坂 大路頭 羅口 洛陽 豐山 北墘 合平 坂上 張埔 下埔頭 石門。
永春夜景 永春夜景
和平里轄十五都太平 冷水亭 水磨安 店上 山城 金東洋 堯口 許坂;十六都內八坑 外八坑 內碗窯 外碗窯 小烏洋。
桃源裏轄十七都美墘 雲峯 白雲;十八都仙溪 尾坂 塗橋 黃內 湖洋 尾寮。
清白裏轄十九都西蓮 侖頭 龍交沙 排樓 東山 吳崎嶺 姜蓮坑 陳嶺。
民康鄉:轄3個裏4個都。
鳴琴裏轄二十都洋上 烏庵 周田 上山 金墘 羊嶺 龍頭 梅坂 大坪 西蒿 嶺格 石牌 外蔣 內蔣 介福洋 坑頭 龍津 山紫美 四班 大丘頭 洋尾。
常安裏轄廿一都東臨 後壟 割竹 棗嶺 橋頭鋪;廿二都張格 蓬萊巷 溪碧 壟內 坑頭 白鸛 洋平 蘇坑 呈上 東坑 西村 蓬壺。
慕仁裏轄廿三都埔頭 徐山 山前 吳坑 徐前 石鼓 馬垵 小林 前田 磁灶。
美麗的永春縣 美麗的永春縣
民國18年(1929)4月,全縣劃分為榮義(一都)、武陵(蓬壺)、大同(五里街)、和平(太平)、桃林(岵山)、錦繡(湖洋)6個區,設區公所。民國23年編保甲户籍。民國25年5月,成立區署:第一區署在街尾,第二區署在湯城,第三區署在湖洋,第四區署在福鼎。按10户為甲,10甲為保(城區25甲),5至7保組成聯保。全縣計設4個區署、54個聯保、354個保、3348個甲。民國26年,調整機構,2000户左右設區署辦事處,裁撤部分聯保。次年,撤銷區署辦事處,充實聯保。民國28年,撤銷聯保,設鄉(鎮)公所。民國31年4月,實行新縣制,整編鄉(鎮)、保、甲,至次年春劃分為2個鎮、25個鄉、250保、2675甲。

永春歷史沿革

永春古稱“桃源”。隋開皇九年(589)析南安縣西北鄉置桃林場(治所在今石鼓鎮桃場村)。後唐長興四年(933)升為桃源縣,以其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曰桃源。後晉天福三年(938)因與湖南桃源縣重名,遂以境內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縣,治所在上場堡(今桃場村)。宋開寶二年(969)遷大鵬山南今址。歷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為直隸州,轄大田、德化兩縣。1913年廢州為縣,屬南路道(廈門道)。1949年8月23日解放,歷屬 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永春縣城夜景 永春縣城夜景
永春縣轄桃城、下洋、五里街、蓬壺、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錦鬥、達埔、吾峯、石鼓、東平14個鎮及橫口、桂洋、祥芝、蘇坑、介福、仙夾、外山7個鄉,229個村(居)委會,9個國營農林茶果場,1456個自然村。117335户、512952人。1999年,永春縣轄15個鎮、7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下洋鎮、蓬壺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鬥鎮、達埔鎮、吾峯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橫口鄉、桂洋鄉、呈祥鄉、蘇坑鄉、介福鄉、仙夾鄉、外山鄉。2000年,撤銷蘇坑鄉,設立蘇坑鎮;撤銷桂洋鄉,設立桂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1678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桃城鎮 63019、 五里街鎮 35736 、一都鎮 16147、 下洋鎮 21883、 蓬壺鎮 60458、 達鋪鎮 63687 、吾峯鎮 16686、 石鼓鎮 32273、 岵山鎮21863 、東平鎮 17582 、湖洋鎮 38979、 坑仔口鎮 16312、 玉斗鎮 17163 、錦鬥鎮 15280、 東關鎮 12449 、桂洋鎮 12485 、蘇坑鎮 13734 、橫口鄉 7897 、呈祥鄉 7019、 介福鄉 8468 、仙夾鄉 12318 、外山鄉 5343。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佈。(2000年人口普查)
永春夜景 永春夜景
2000年,永春縣轄17個鎮、5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里街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鬥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仙夾鄉、外山鄉。共有11個居委會、225個村委會。  桃城鎮 鎮政府駐東嶽,轄5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桃城居委會、環翠居委會、桃東居委會、桃溪居委會、化龍居委會,德風、留安、榜頭、南星、花石、濟川、卧龍、長安、張埔、豐山、洛陽、上沙、姜蓮、侖山、外丘、洋上、大坪
五里街鎮 鎮政府駐真武殿,轄3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五里街居委會、仰賢居委會、儒林居委會,西安、大羽、埔頭、高壟、吾東、吾邊、蔣溪、華巖。  石鼓鎮 鎮政府駐深中洋,轄5個社區居委會、8個村委會:石鼓社區、社山社區、桃場社區、桃星社區、桃聯社區、卿園、吾江、半嶺、馬峯、鳳美、洑江、大卿、東安
岵山鎮 鎮政府駐東山園,轄11個村委會:茂霞、嶺頭、龍閣、潘溪、塘溪、鋪上、和林、鋪下、南石、文溪、北溪。
湖洋鎮 鎮政府駐溪口,轄17個村委會:錦鳳、吳嶺、龍山、上坂、溪西、溪東、清白、美蓮、桃源、桃美、錦龍、湖城、高坪、玉柱、白雲、石厝、蓬萊
下洋鎮 轄10個村委會:下洋、上姚、曲鬥、塗山、新坂、大榮、新村、含春、長汀、溪塔。
蓬壺鎮 鎮政府駐陳坂,轄22個村委會:壺中、八鄉、聯星、南幢、美林、高峯、高麗、麗裏、孔裏、壺南、鵬溪、觀山、西昌、美中、美山、軍兜、魁都、都溪、湯城、仙嶺、
一都鎮 鎮政府駐中坂,轄14個村委會:仙陽、光山、龍卿、林山、魯山、仙友、黃田、南陽、黃沙、三嶺、玉三、吳殊、美嶺、蘇合。
坑仔口鎮 鎮政府駐坂中,轄8個村委會:玉西、魁鬥、詩元、西坪、福地、洋頭、杏村、景山
玉斗鎮 轄9個村委會:玉斗、玉美、竹溪、鳳溪、紅山、白珩、新珩、雲台、爐地。  錦鬥鎮 鎮政府駐五美,轄6個村委會:錦溪、卓湖、洪內、長坑、珍卿、雲路
達埔鎮 鎮政府駐院前,轄21個村委會:巖峯、新溪、伏溪、光烈、金星、東園、洪步、達德、新瓊、達中、達理、楚安、建國、蓬萊、錢峯、延壽、溪源、烏石、達山、漢口、獅峯。
吾峯鎮 鎮政府駐橋頭鎮,轄8個村委會:吾中、棗嶺、吾西、侯龍、擇水、吾頂、培民、梅林
東平鎮 鎮政府駐太平街,轄9個村委會:太平、東山、太山、霞林、冷水、鴻安、文峯、店上、雲美。  東關鎮 轄3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東華居委會、北空居委會、龍坑居委會,東關、金城、山城、內碧、南美、東美、溪南、美升、外**。
桂洋鎮 轄8個村委會:桂洋、文太、壺水、岐山、茂春、金沙、庫湖、新嶺  蘇坑鎮 鎮政府駐大溪坂,轄7個村委會:嵩山、嵩溪、光明、洋坪、嵩安、東坑、熙裏。
橫口鄉 鄉政府駐福中,轄10個村委會:福中、雲貴、福德、姜埕、貴德、福聯、環峯、下西坑、上西坑、橫坑。
呈祥鄉 鄉政府駐村仔尾,轄3個村委會:呈祥、西村、東溪。  介福鄉 鄉政府駐大草埔,轄3個村委會:紫美、龍津、福東。
仙夾鄉 鄉政府駐杜宅垵,轄8個村委會:龍美、夾際、東里、德田、美寨、龍水、龍湖、山後。
外山鄉 鄉政府駐松溪,轄4個村委會:乾溪、雲峯、草洋、福溪
2001年,撤銷仙夾鄉,設立仙夾鎮。2001年,永春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里街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鬥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2]261號批覆同意永春縣橫口鄉政府駐地遷移:橫口鄉政府駐地從福中村遷移到雲貴村。2003年末,永春縣轄18個鎮(桃城、五里街、下洋、蓬壺、岵山、湖洋、一都、達埔、吾峯、石鼓 、東平、坑仔口、玉斗、錦鬥、東關、桂洋、蘇坑、仙夾)、4個鄉(橫口、呈祥、介福、外山),11個居委會、225個村委會。2003年末,2003年末,全縣總户數152864户,總人口5495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7007人。各鄉鎮人口(人):桃城鎮 62239、 五里街鎮 31787 、一都鎮 16950 、下洋鎮 17896、 蓬壺鎮 66807 、達埔鎮 72506 、吾峯鎮 19703 、石鼓鎮 34147、 岵山鎮 24166 、東平鎮 18639 、湖洋鎮 41948 、坑仔口鎮 16467 、玉斗鎮 19065 、錦鬥鎮 16378、 東關鎮 14463 、桂洋鎮 14144 、蘇坑鎮 15279 、仙夾鎮 14983 、橫口鄉 8063 、呈祥鄉 8349 、介福鄉 9223 、外山鄉 6295 。2005年,永春縣轄桃城、下洋、蓬壺、五里街、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錦鬥、達埔、吾峯、石鼓、東平、東關、桂洋、蘇坑、仙夾18個鎮,橫口、呈祥、介福、外山4個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 [2] 

永春鄉鎮簡介

桃城鎮 代碼350525100  鎮政府駐東嶽,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001_桃城社區、~002_桃東社區、~003_桃溪社區、~004_化龍社區、~005_環翠社區、~201_德風村、~202_留安村、~203_榜頭村、~204_南星村、~205_花石村、~206_濟川村、~207_卧龍村、~208_長安村、~209_張埔村、~210_豐山村、~211_洛陽村、~212_上沙村、~213_姜蓮村、~214_侖山村、~215_外丘村、~216_洋上村、~217_大坪村
五里街鎮 代碼350525101  鎮政府駐真武殿,轄3個社區、8個行政村:~001_五里街社區、~002_儒林社區、~003_仰賢社區、~201_蔣溪村、~202_吾邊村、~203_吾東村、~204_高壠村、~205_埔頭村、~206_西安村、~207_大羽村、~208_華巖村。
一都鎮 代碼350525102  鎮政府駐中坂,轄14個行政村:~201_光山村、~202_龍卿村、~203_魯山村、~204_林山村、~205_仙友村、~206_黃田村、~207_仙陽村、~208_南陽村、~209_黃沙村、~210_三嶺村、~211_美嶺村、~212_蘇合村、~213_玉三村、~214_吳殊村。
下洋鎮 代碼350525103  轄10個行政村:~201_下洋村、~202_上姚村、~203_曲鬥村、~204_新坂村、~205_塗山村、~206_大榮村、~207_溪塔村、~208_長汀村、~209_新村村、~210_含春村。
蓬壺鎮 代碼350525104  鎮政府駐陳坂,轄22個行政村:~201_八鄉村、~202_聯星村、~203_南幢村、~204_美林村、~205_高峯村、~206_高麗村、~207_麗裏村、~208_孔裏村、~209_壺南村、~210_鵬溪村、~211_觀山村、~212_西昌村、~213_美中村、~214_美山村、~215_軍兜村、~216_壺中村、~217_魁都村、~218_都溪村、~219_湯城村、~220_仙嶺村、~221_魁園村、~222_東星村
達埔鎮 代碼350525105  鎮政府駐院前,轄21個行政村:~201_新溪村、~202_洑溪村、~203_光烈村、~204_金星村、~205_東園村、~206_巖峯村、~207_漢口村、~208_獅峯村、~209_洪步村、~210_達德村、~211_新瓊村、~212_達中村、~213_達理村、~214_楚安村、~215_建國村、~216_蓬萊村、~217_前峯村、~218_延壽村、~219_溪源村、~220_烏石村、~221_達山村。
吾峯鎮 代碼350525106  鎮政府駐橋頭鎮,轄8個行政村:~201_棗嶺村、~202_吾中村、~203_吾西村、~204_擇水村、~205_後龍村、~206_梅林村、~207_吾頂村、~208_培民村。
石鼓鎮 代碼350525107  鎮政府駐深中洋,轄13個行政村:~201_石鼓村、~202_社山村、~203_卿園村、~204_桃場村、~205_桃星村、~206_桃聯村、~207_吾江村、~208_半嶺村、~209_馬峯村、~210_風美村、~211_洑江村、~212_大卿村、~213_東安村
岵山鎮 代碼350525108  鎮政府駐東山園,轄11個行政村:~201_嶺頭村、~202_龍閣村、~203_磻溪村、~204_塘溪村、~205_鋪上村、~206_茂霞村、~207_和林村、~208_鋪下村、~209_南石村、~210_文溪村、~211_北溪村
東平鎮 代碼350525109  鎮政府駐太平街,轄9個行政村:~201_太平村、~202_東山村、~203_太山村、~204_鴻安村、~205_冷水村、~206_下林村、~207_文峯村、~208_雲美村、~209_店上村
湖洋鎮 代碼350525110  鎮政府駐溪口,轄17個行政村:~201_吳嶺村、~202_上坂村、~203_龍山村、~204_溪西村、~205_溪東村、~206_清白村、~207_美蓮村、~208_桃源村、~209_桃美村、~210_錦鳳村、~211_錦龍村、~212_湖城村、~213_蓬萊村、~214_高坪村、~215_玉柱村、~216_白雲村、~217_石厝村。
坑仔口鎮 代碼350525111  鎮政府駐坂中,轄8個行政村:~201_玉西村、~202_詩元村、~203_魁鬥村、~204_西坪村、~205_福地村、~206_洋頭村、~207_杏村村、~208_景山村。  玉斗鎮 代碼350525112  轄9個行政村:~201_玉斗村、~202_玉美村、~203_竹溪村、~204_鳳溪村、~205_紅山村、~206_白珩村、~207_新珩村、~208_雲台村、~209_爐地村
錦鬥鎮 代碼350525113  鎮政府駐五美,轄6個行政村:~201_錦溪村、~202_卓湖村、~203_洪內村、~204_長坑村、~205_珍卿村、~206_雲路村。
東關鎮 代碼350525114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001_東華社區、~002_龍坑社區、~003_北硿社區、~201_南美村、~202_內碧村、~203_外碧村、~204_東關村、~205_東美村、~206_溪南村、~207_美升村、~208_山城村、~209_金城村。
桂洋鎮 代碼350525115  轄8個行政村:~201_桂洋村、~202_文太村、~203_壺永村、~204_岐山村、~205_茂春村、~206_金沙村、~207_庫湖村、~208_新嶺村
蘇坑鎮 代碼350525116  鎮政府駐大溪坂,轄7個行政村:~201_嵩山村、~202_光明村、~203_洋坪村、~204_嵩安村、~205_嵩溪村、~206_熙裏村、~207_東坑村
仙夾鎮 代碼350525117  2001年,撤銷仙夾鄉,設立仙夾鎮。鎮政府駐杜宅垵,轄8個行政村:~201_夾際村、~202_東里村、~203_德田村、~204_美寨村、~205_龍美村、~206_龍水村、~207_龍湖村、~208_山後村
橫口鄉 代碼350525200  鄉政府駐雲貴村。轄10個行政村:~201_福中村、~202_雲貴村、~203_福德村、~204_姜埕村、~205_貴德村、~206_福聯村、~207_環峯村、~208_上西坑村、~209_下西坑村、~210_橫坑村
呈祥鄉 代碼350525201  鄉政府駐村仔尾,轄3個行政村:~201_西村村、~202_東溪村、~203_呈祥村
介福鄉 代碼350525202  鄉政府駐大草埔,轄3個行政村:~201_紫美村、~202_龍津村、~203_福東村。
外山鄉 代碼350525204  鄉政府駐松溪,轄4個行政村:~201_墘溪村、~202_雲峯村、~203_草洋村、~204_福溪村。

永春氣候條件

永春氣候條件優越,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時兼有三種不同的氣候類型,西半縣屬中亞熱帶,東半縣屬南亞熱帶,而千米以上山地則屬北亞熱帶。全縣無霜期320天,平均氣温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氣候温和,濕潤多雨,夏長不酷熱,冬短無嚴寒,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之稱。

永春地形地貌

永春地理位置

永春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東接仙遊縣,西連漳平市,南和南安、安溪兩縣市接壤,北與大田、德化兩縣毗鄰。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總面積1451.8平方千米。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面積1451.8平方千米。

永春地形

永春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系戴雲山脈主體部份,海拔千米以上山峯58座,雪山(海拔1366米)為最高;東部地勢呈階狀。主要溪流有桃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湖洋溪等。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侯,年均氣温17-21℃,年均降水量1660-2100mm。  永春境內山多地少,地勢趨西北高東南低,著名的戴雲山脈綿延全境。境內以蓬壺馬跳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多山,有1000米以上山峯58座,地貌資源豐富,分佈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山體俊美,自然風光迷人 ,是永春縣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優勢。東部屬閩東南沿海隆起地區,呈階梯狀,以丘陵和河谷為主,沿桃溪散佈着串珠狀的山間小盆地,是永春縣重要的經濟文化帶。

永春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溪流縱橫,水系發達,水能藴藏量17.12萬千瓦,其中可裝機開發量11.7萬千瓦。山地面積152萬畝,森林覆蓋率66.8%,木材蓄積量270萬立方米,是全省用材林基地之一。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錳、石灰石、高嶺土、明礬、花崗岩、輝綠岩、礦泉水、地熱水等。永春無煙煤儲量達1.3億噸,煤質好,是全國地方重點產煤縣之一,閩東南地區的煤炭主要供應地。高嶺土儲量豐富,分佈甚廣。坑仔口盤龍山礦泉水是全國第四家由國家礦產儲量委員會命名的優質天然礦泉水,其水質可以與比利時士巴礦泉水、法國埃維昂礦泉水、美國山谷礦泉水等世界名牌相媲美。

永春工業發展

永春工業正在崛起,涉及採掘、電力、化工、造紙、陶瓷、建材、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美術工藝、紡織、製藥等20多個行業,向社會提供1000多種產品,形成了以煤炭、食品加工、生物醫藥、陶瓷為支柱的工業體系,開發、創造了一批名、特、優產品。永春老醋、養脾散、金桔糖、神香、漆籃等產品一直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有較高的聲譽。這幾年隨着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2009年被省政府列入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試點縣,伴隨着具有永春特色的生物製藥產業的建立及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果汁飲料灌裝和純淨水生產項目在永春的落户,必將對永春的工業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永春經濟社會

永春縣花 永春縣花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業總產值18.59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8.79億元,增長34.3%;財政總收入5.60億元,增長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1億元,增長1.5%;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50.04億元、28.14億元,分別增長14.17%16.31%;農民人均純收入5593元,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增長9.2%。第11次獲得“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第三次獲得“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稱號。  農業經濟:糧食總產量13.73萬噸,完成計劃的102.9%。農業八大基地完成產值15.56億元,增長8.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0%以上,生產技術水平可達國內或省內先進水平。現有較成規模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1家,各類加工點4000多個。45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標誌,永春佛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通過國家質檢總局技術審查。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59個項目和重點幫扶村的54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19個村級財源建設項目初見成效。“六千”水利工程、通村公路提級改造和自然村道路硬化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3] 

永春交通

境內有國道355福州-巴馬,356湄洲島-西昌,高速G72泉州-南寧高速公路,S55秀嶼-永春高速公路,S21政和-永定高速公路,G2517沙縣-廈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興泉鐵路即將建成,在永春縣達埔鎮設永春站。

永春工業經濟

全年新辦工業企業55家,總投資4.28億元。全縣工業增加值增長1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0.8%。生物醫藥產業保持強勁發展態勢,完成總產值3億元,增長57.9%。紡織服裝、礦產資源、農產品加工、陶瓷、造紙及紙製品等五大傳統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完成總產值72.5億元,增長23.7%。翔升織造有限公司擴建生產線等3個省級工業新增長點項目建成投產,美嶺水泥廠200萬噸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等5個省級工業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縣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從194.5上升到201。

永春第三產業

牛姆林百丈巖等生態旅遊效應不斷擴大,北溪和湯城—仙嶺—觀山被國家旅遊局列入“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年接待遊客78.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1億元。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行業發展較快,全縣集貿市場交易量達2.1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1億元,增長12.8%。

永春項目建設

組織實施11項重點工程和11件實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28億元,增長25.3%。泉三高速公路永春段和南環路建設全線開工,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城區市政道路及配套設施建設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福建萬家美針織輕紡服飾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工業項目建設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1億元,增長36.3%。城鎮建設。縣城面積擴大至10.5平方公里。桃城小區二期、福龍麗景三期等小區建設步伐加快,完成房地產投資1.88億元。人工湖夜景工程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城區道路硬化率達90%,綠化覆蓋率達37.3%。加快蓬壺縣域次中心及下洋湖洋、達埔等重點城鎮建設,全縣城鎮化水平達43%。

永春民營經濟

全縣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7.7%。探花山綜合工業園區累計引進企業92家,已投產企業75家,標準廠房建設16萬平方米。2006年,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20筆,擔保額2764.4萬元。

永春對外開放

全年新批三資企業20家,合同利用外資4610萬美元,增長13.9%;實際利用外資2235萬美元,增長25.1%;外貿出口總額7997萬美元,增長63.2%。組織19家企業參加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展銷會,企業獲得意向訂單2187萬美元,增長32.6%。組團參加“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第七次代表大會,邀請馬來西亞永春籍議員訪問永春,與海外僑親、港澳台同胞的聯絡溝通進一步加強。

永春人民生活

全縣城鄉10501人享受低保,比上一年增加35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000人,城鎮新增就業9200人。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農村家庭貧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重點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實施醫療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全縣農民參合人數達378758人,參合率達89.5%。造福工程、計生二女困難户和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地質災害點搬遷安置工程等全面完成。

永春社會事業

實施科技項目49項,被評為省科技進步先進縣。2006年4月,被省政府確認為福建省“雙高普九”縣,成為全省建制縣中第一個“雙高普九”達標縣。被評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8.8%,被評為省綠化模範縣。土地市場和礦業秩序治理整頓深入開展,連續7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紮實開展,成功舉辦福建省民間傳統武術比賽。被評為省首批平安縣

永春歷史文化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脈——戴雲山脈自德化南伸本縣,綿延全境。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蓬壺馬跳為界,大致可分為兩部份。西北羣山疊嶂,幽壑高巖,泉清樹綠;東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間,猶如珠串散佈。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經數遊永春,不禁讚道“千潯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 永春民風淳樸,勞動力充足,素質良好。全縣勞動力20.6萬人,佔總人口的39.2%。每十萬人口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者達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縣有普通師範學校、技工學校、成人中專學校各1所、職業中學4所、普通中學36所。1995年開始全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永春縣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港澳台胞的主要祖籍地,華僑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羣島。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説。目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以及港澳台同胞達103萬人,足跡遍佈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在僑居地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建設,為永春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簡稱“世永聯”),不僅對加強海外鄉親的橫向聯繫,敦睦鄉誼,合作交流,而且對該縣開展海外僑務工作,加快永春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來,永春發揮僑鄉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項目規模日趨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

永春地方特產

永春為全國柑橘生產基地,“中國蘆柑之鄉”,省重點林區縣,茶葉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還有稻米甘薯馬鈴薯芋頭小麥木薯蕉芋花生大豆甘蔗煙葉,油茶籽、油桐籽、棕片、筍乾板栗蘑菇香菇黑木耳紫膠松脂花卉荔枝(岵山荔枝色豔味甘)、龍眼枇杷香蕉西瓜番石榴酸梅藥材羅漢果砂仁銀花等),湖洋“水仙種”、獅峯“佛手種”茶著名。

永春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製,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山西老陳醋齊名媲美。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户秘傳自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罈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徵。作為商品的不多。

永春永春佛手

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永春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成品條索緊結肥壯捲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氣濃郁清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具有獨特果香。當地羣眾常用以製作鹽茶和柚米茶,治療痢疾中暑高血壓等症。

永春永春人物

永春人傑地靈,在此誕生了眾多的名人,如余光中、餘承堯、林俊、吳作棟、林連玉等人。演藝名人周杰倫、林鳳嬌的祖籍也是永春。
余光中,現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讀書(原崔八巷小學)。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8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師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久居台灣。《白玉·苦瓜》中的《鄉愁》更是傳唱世界各地,成為代表作。
餘承堯,原國民黨退役中將、台灣著名畫家,不僅是一名弦管迷,而且是一位南管專家。 生於福建永春縣洋上村,幼年家境困苦,十四歲時方得入學。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在國民政府平定軍閥後回到故鄉成婚。其後在一個友人的勸説下,餘承堯到了日本東京進入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後來因為經濟因素改讀士官學校。餘承堯在此時期習得地圖知識,並熟讀地形學。一個偶然的巧合,餘承堯在日本接觸了南管,後終其一生,他都奉獻心力在南管文化上。
林俊,清朝末年人,率領起義軍起義,反抗清朝統治。曾以德化的百貨店為基地,暗中反抗。後將德化知縣殺死,揭竿而起。先後攻下德化、永春、安溪等地,沉重打擊了清在福建的統治。在率師北上與太平天國會合時,中了埋伏,不幸犧牲。
吳作棟Goh Chok Tong‎)李光耀之後新加坡第二任總理,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為中國福建永春人。
林連玉 (馬來文/英文:Lim Lian Geok)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原名林採居。致力維護華文母語教育和積極爭取把華文列為馬來西亞官方語文之一。被馬來西亞華人譽為族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