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

鎖定
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首都華盛頓。位於北美洲中部,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地形總體西高東低,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 [9]  總面積93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2680千米,美國共分為50個州和1個特區(哥倫比亞特區),有3143個縣。截至2023年2月,美國總人口約3.33億,非拉美裔白人佔57.8%,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通用英語 [1] 
美國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開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個殖民地。1775年,爆發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建立美利堅合眾國。1787年,制定聯邦憲法,南方為蓄奴州,北方為自由州。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美國開始全面實行資本主義。建國後的領土幾乎擴張了10倍。 [1] 
美國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具有世界規模最大和最發達的現代化市場經濟。工業生產保持穩定,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法律制度健全,市場體系完善,營商環境良好,基礎設施發達,在市場容量、科技實力、教育創新、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穩居全球領先地位。2022年,美國GDP為25.5萬億美元。 [1]  美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北約、世貿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成員國,其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領域對世界均有較強影響力。 [9] 
中文名
美利堅合眾國 [1] 
外文名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 
簡    稱
美國 [1] 
所屬洲
北美洲
首    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1] 
主要城市
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斯敦費城舊金山波士頓匹茲堡 [1] 
國慶日
1776年7月4日(獨立日) [1] 
國    歌
《星條旗》(星光燦爛的旗幟The Star-Spangled Banner)
國家代碼
USA [1] 
官方語言
英語 [1] 
貨    幣
美元 [1] 
時    區
UTC-4至UTC-12 [1] 
政治體制
總統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小約瑟夫·羅比內特·拜登(總統) [1] 
卡瑪拉·哈里斯(副總統) [1] 
人口數量
約 3.33 億(截至2023年2月) [9] 
人口密度
35.5 人/平方公里(2023年) [9] 
主要民族
歐裔美國人拉丁裔非洲裔美國人亞洲裔美國人美洲原住民 [1] 
主要宗教
新教 [1] 
天主教
摩門教
猶太教 [1] 
國土面積
9370000 km² [1] 
水域率
6.76%
GDP總計
25.5 萬億美元(2022年) [1] 
人均GDP
76400 美元(2022年) [1] 
國際電話區號
1 [1] 
國際域名縮寫
.us [1] 
道路通行
靠右行駛

美國歷史沿革

美國早期文明

在四萬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經由亞洲到達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南美洲;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而居住在美國、加拿大地區的印第安人約有150萬人;這些土著人種的構成,無論從遺傳、語言、社會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差異;據估計,15世紀時在格蘭德河以北至少存在着400種互不關聯、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有着多種多樣的人體類型和語系。
大約一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色人種大概是維京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43] 

美國殖民時期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湧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意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
1620年11月,第一批清教徒五月花號帆船駛入新英格蘭地區的普利茅斯港,為了創立一個不同於歐洲的公民自治社會,他們簽訂了一份極為重要的政治性契約——《五月花號公約》,從此奠定了美國的根基。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43] 

美國獨立戰爭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着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組成“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佈建立美利堅合眾國。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説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鬥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43] 
喬治·華盛頓和美國獨立戰爭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會議決定國家政府有税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同時採取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機構互相制衡。
1812年~1815年,英國再度入侵剛成立的美國,史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後美國各州更加團結。

美國西進運動

美國1783年獲得了密西西比河東岸的土地,1803年從拿破崙手中收購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1845—1853年通過美墨戰爭收購了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俄勒岡和加利福尼亞,1867年從俄國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併夏威夷羣島
美國的領土擴張 美國的領土擴張
19世紀初期以來,美國的領土擴張吸引了外來移民,向西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不斷地遷移到西海岸,參與交通運輸建設和發展農牧業,開採大量自然資源,促進了美國的工業化進程。消極影響是西進運動驅逐和消滅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又稱為血淚之路。

美國南北戰爭

美國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奴隸主之間逐漸激化的矛盾,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雙方的焦點在於奴隸制度的廢存問題。南方蓄奴州為了維護奴隸制度,阻礙了北方的經濟發展。而北方自由州支持的政策又阻礙了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
美國南北戰爭
19世紀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脱離聯邦,組建美利堅聯盟國;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1861年4月12日,南方種植園主以林肯就任美國總統為由挑起內戰,內戰爆發了。這是一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爭。由於南方在戰前準備充足,使得北方在戰爭前期處於不利地位。到了1863年,林肯頒佈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並在葛底斯堡演講中提出了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北方扭轉了不利的局面。
1865年4月9日,南方政府以失敗告終。這項勝利不但使美國恢復了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同年4月15日,總統林肯在福特劇院遇刺身亡。 [43] 

美國現代時期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內戰之後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裏,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從1890年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進步時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29年,發生了資本主義大蕭條,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牽連。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民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1]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當選總統,全面推行以政府幹預市場為主要手段的“羅斯福新政”。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隨後推出一系列政策暫時解決緩解了許多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甦醒起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參戰,為太平洋戰場主力軍。 [43] 
二戰後,隨着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全面對抗,一如戰時,史稱“冷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參戰並與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進行了交戰,戰爭雙方以三八線為界簽署停戰協議告終。戰後,冷戰逐步升級。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使冷戰帶來的恐慌達到最高峯。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逐漸超越了蘇聯。
20世紀6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爆發,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反戰遊行伴隨着各種民權運動風起雲湧。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20世紀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20世紀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20世紀70年代末期又出現了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週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由於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兩極格局逐漸被一超多強的國際新形勢替代,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 [43] 

美國地理環境

美國區域位置

美國在北美洲的位置 美國在北美洲的位置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羣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千米。本土東西長4500千米,南北寬2700千米,海岸線長2.27萬千米。 [9] 

美國地形地貌

美國地形圖 美國地形圖
美國的地形地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主要可以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山地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丘陵及平原佔三分之二,境內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美國西部主要由高大的山系組成,這些山系包括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海岸山脈,這些山脈構成了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縱貫南北美洲的西部。這些山脈之間分佈着科羅拉多高原、大盆地和哥倫比亞高原等地形區。
美國中部是廣闊的大平原,佔據了美國面積的一半以上,被稱為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流經此地。
美國東部則主要由低矮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組成,這些山脈是大西洋沿岸的延伸,平均海拔較低,但山脈綿延。東海岸沿海地區有着海岸平原,南寬北窄,北至新澤西州,南至佛羅里達半島。在海岸平原後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帶,延伸到位於北卡羅來納州新罕布什爾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為止。 [9] 
美國的地形地貌不僅多樣,而且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理特徵,遼闊的地域上平原、山脈、丘陵、沙漠、湖泊、沼澤等各種地貌類型均有分佈從佛羅里達温暖的海灘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國地帶;從中西部平坦廣闊的大草原到終年為冰雪覆蓋的落基山脈。美國最高峯位於阿拉斯加州的麥金利山,海拔6194米,也是北美洲的最高山峯。 [9] 

美國氣候

美國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温-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温11℃、7月28℃。
美國降水分佈圖 美國降水分佈圖
美國大陸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60毫米,東部多雨,年降雨量800~2000毫米,部分地區達2500毫米;西部乾旱少雨,年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以下,部分地區僅50~100毫米。 [9] 

美國水文

美國河流大都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為:墨西哥灣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蘭德河等河流構成,流域面積佔美國本土面積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薩克拉門託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馬克河以及哈得遜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諸河構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美國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母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千米,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羣——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屬冰川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於美國,其餘四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湖水匯入聖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 [9] 

美國自然資源

美國土地資源

美國土地使用圖 美國土地使用圖
美國土地資源豐富,而且質量和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的比重都比較高。美國共有8000000多平方千米具有生產價值的土地。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國之一,這與它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是分不開的。
美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狀況,隨着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而改變。美國東部地區氣候濕潤,以林地、耕地為主,其中阿巴拉契亞山脈,森林面積佔60%以上。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區耕地佔優勢,佔土地面積的50%以上。美國西部屬於乾旱和半乾旱氣候,因此除了西北太平洋沿岸安和山地高坡以森林為主和加利福尼亞谷底以農業為主外,牧場居多,佔土地面積的55%以上,作物面積十分有限,而且極為分散,在美國本土48州土地資源中,牧場佔37%、森林佔25%、耕地佔24%,其餘為居民點、國家公園、道路、礦場等特殊用地。 [13] 

美國森林資源

美國森林資源密度圖 美國森林資源密度圖
美國森林資源分佈範圍廣闊,國土除中部平原、西部的山間區草原以及荒漠(主要在西南部)外,基本都有森林覆蓋。現有森林面積中,有三分之二為商品林。有商業價值的森林資源覆蓋面積為2000000平方千米。森林主要分佈於西北太平洋沿岸、南方和北方三大林區。 [13]  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1] 
西北太平洋沿岸林區佔全國原始林蓄林量90%,是美國最大的商品林基地,主要為針葉林,尤以花旗松最為重要。南方和北方林區,則以次生林和人造林為主。此外,阿拉斯加也是一個潛在的林區,森林廣佈的阿拉斯加由於遠離美國本土以及自然條件嚴酷等原因,尚未成為重要的商品林基地。 [13] 

美國礦產資源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 [1] 

美國水力資源

美國已開發利用的水利主要分佈於12個地區,其中4個地區最重要。這4個地區是:五大湖和聖勞倫斯河流域、俄亥俄河流域、科羅拉多河流域、哥倫比亞河流域。
五大湖聖勞倫斯河流域由於多瀑布、急流(如尼亞加拉瀑布),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約400萬千瓦。俄亥俄河流域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約420萬千瓦,主要在支流田納西河上。科羅拉多河流域,多高山深谷,有舉世聞名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水力資源豐富。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約200萬千瓦,所發電力經長距離輸電,供應洛杉磯等城市。哥倫比亞河流域,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是美國水力資源潛力最大的地區。已開發的水力達1500萬千瓦以上,佔全國水力資源開發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礦物燃料資源匱乏的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區,水力在該地區動力結構中佔主要地位,提供了80%左右的電力。 [13] 

美國行政區劃

美國區劃詳情

美國全國共分50個州和1個特區(哥倫比亞特區),有3143個縣。聯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马里亞納;海外領地包括關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羣島等,首都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1-2] 
美國各州州名及首府(按州名首字母排序)
序號
州名
英文
簡稱
首府
英文
1
Alabama
AL
Montgomery
2
Alaska
AK
Juneau
3
Arizona
AZ
Phoenix
4
Arkansas
AR
Little rock
5
California
CA
Sacramento
6
Colorado
CO
Denver
7
Connecticut
CT
Hartford
8
Delaware
DE
Dover
9
Florida
FL
Tallahassee
10
Georgia
GA
Atlanta
11
Hawaii
HI
Honolulu
12
Idaho
ID
Boise
13
Illinois
IL
Springfield
14
Indiana
IN
Indianapolis
15
Iowa
IA
Des Moines
16
Kansas
KS
Topeka
17
Kentucky
KY
Frankfort
18
Louisiana
LA
Baton Rouge
19
Maine
ME
Augusta
20
Maryland
MD
Annapolis
21
Massachusetts
MA
Boston
22
Michigan
MI
Lansing
23
Minnesota
MN
St.Paul
24
Mississippi
MS
Jackson
25
Missouri
MO
Jefferson City
26
Montana
MT
Helena
27
Nebraska
NE
林肯
Lincoln
28
Nevada
NV
Carson City
29
New Hampshire
NH
Concord
30
New Jersey
NJ
Trenton
31
New Mexico
NM
Santa Fe
32
New York
NY
Albany
33
North Carolina
NC
Raleigh
34
North Dakota
ND
Bismarck
35
Ohio
OH
Columbus
36
Oklahoma
OK
Oklahoma City
37
Oregon
OR
Salem
38
Pennsylvania
PA
Harrisburg
39
Rhode Island
RI
Providence
40
South Carolina
SC
Columbia
41
South Dakota
SD
Pierre
42
Tennessee
TN
Nashville
43
Texas
TX
Austin
44
Utah
UT
Salt Lake City
45
Vermont
VT
Montpelier
46
Virginia
VA
Richmond
47
Washington
WA
Olympia
48
West Virginia
WV
Charleston
49
Wisconsin
WI
Madison
50
Wyoming
WY
Cheyenne

美國主要城市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美國首都和政治中心,位於馬里蘭州與弗吉尼亞州交界處,波托馬克河畔。面積176.7平方千米,人口70.2萬。 [14]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聯邦政府的直轄區,不屬於50個自治州中的任何一個。美國國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都設在這裏,同時也是各國駐美大使館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所在地。 [15]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風光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風光
華盛頓市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有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體系,且多數都是免費的。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是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和華盛頓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出場所。華盛頓市是美國和國際媒體中心之一,《華盛頓郵報》是全美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日報之一。著名高校有喬治敦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華盛頓聖三一大學等。居民受教育程度高。 [14] 
紐約(New york)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全美最大的金融、商業、貿易、文化和傳媒中心。位於紐約州東南部,美國東北部沿海哈德遜河口,瀕臨大西洋。面積1214平方千米,人口約839.8萬,是全美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16] 
紐約風光 紐約風光
紐約市是美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商業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市的主要產業是金融、高科技、房地產、保險、醫療等。教育、文化資源豐富,有超過120家高等教育機構,如哥倫比亞大學、庫伯聯盟學院、福特漢姆大學、紐約大學、紐約理工學院等。紐約市有超過兩千家藝術和文化機構和五百多家畫廊,是全球電視、廣告、音樂、報紙和圖書出版業中心城市,也是北美最大的媒體市場。 [16]  聯合國總部、近200個常駐外交使團和100多個國家(或地區)領事代表機構在這裏。外國銀行超過200家。美國3大全國性電視網的總部均設於紐約。 [15] 
紐約中央公園 紐約中央公園
紐約市公共交通系統由地鐵、城際鐵路、公共汽車和渡輪組成,公交出行比例約46%。公共汽車路網遍佈城市各行政區,並與地鐵路網配合轉乘,形成便捷的交通網。紐約有三大機場,肯尼迪國際機場、拉瓜迪亞機場及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紐約港是北美洲最繁忙的港口,亦為世界上天然深水港之一。 [16] 
洛杉磯
洛杉磯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西臨太平洋,面積1215平方千米,人口約400萬,為美國西部最大城市,也是全美僅次於紐約的第二大都市和第二大工業、商業、金融中心。 [15]  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面平緩,森林茂密,氣候温和宜人。 [17] 
洛杉磯風光 洛杉磯風光
洛杉磯是美國西部工業、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經濟地位在美舉足輕重。 [15]  主要產業為國際貿易、娛樂業、航空、石油、高科技、時裝、旅遊業等。洛杉磯是美國重要海空運交通樞紐,市區廣闊,佈局分散,交通發達,高速公路與城市街道縱橫交錯。是美國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主要港區在聖佩德羅灣,由東、西毗鄰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組成 [17] 
洛杉磯風光 洛杉磯風光
洛杉磯還是美國西部的文化教育和旅遊中心城市之一,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著名高等學府。還有美國最大的城市公園格里菲斯公園、名聞世界的環球影城、加州迪士尼樂園、好萊塢影城等。 [17] 
芝加哥(Chicago)
芝加哥是美國中西部地區最大城市,地處伊利諾伊州東北角,密歇根湖的西南岸,面積606.2平方千米,人口270多萬,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為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與周邊14個郡構成大芝加哥地區,人口為950萬左右,華僑華人約10萬。 [15] 
芝加哥風光 芝加哥風光
芝加哥是美國重要的工業、金融和商業中心之一,有86個國家在此設立總領事館、30多家國際商會和100多家外國貿易組織在此落户。 [15]  芝加哥證券交易所是美國境內僅次於紐約市的最大證券交易所。芝加哥市工業齊全,有美國“工業之母”的稱譽,是美國最大的鋼鐵和食品加工工業基地。交通運輸業發達,被稱為“美國的動脈”。芝加哥港口是美國最大的港口之一。 [19] 
芝加哥金融區 芝加哥金融區
芝加哥是美國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中心。芝加哥大學曾培育出諾貝爾獎獲得者79人。西北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和伊利諾伊理工學院也享譽全球。美國兩所頂尖商學院位於芝加哥,分別是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芝加哥科研機構眾多,有阿貢國家研究院、貝爾實驗室、費米實驗室等。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四大藝術博物館之一。 [19] 
休斯敦(Houston)
休斯敦市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南沿海,是得州第一大都市,美國第四大城市。 [21]  休斯敦是世界知名的能源和石化工業中心,集中了美國各大能源公司的研發機構。總部設在休斯敦的財富500強公司為25個,數量僅次於紐約和芝加哥,在全美排名第三。休斯敦是世界最大的醫學中心得克薩斯醫學中心的所在地,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究和治療機構的集中地。
休斯頓風光 休斯頓風光
休斯敦是美國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休斯敦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兩條州際公路幹線在這裏交匯。有14條鐵路主幹線向外輻射,是美國最繁忙的鐵路貨運中心之一。休斯敦港是美國進出口貿易第一大港,港口總吞吐量連續20年居全美第二位。休斯敦的三個機場組成美國第四大機場系統。休斯敦別稱“太空城(Space City)”,是約翰遜航天中心所在地,美國太空飛行任務監控中心也設在這裏。休斯敦地區有40多所高等院校。成立於1912年的萊斯大學是美國著名私立學府,有“南方哈佛”之稱,該校有3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休斯敦大學的納米材料研究所世界聞名。 [22] 
費城(Philadelphia)
費城風光 費城風光
費城位於美國東北部賓西法尼亞州的特拉華河畔,面積約336平方千米,是賓州最大城市,人口約150萬。是美國第5大城市(僅次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和休斯敦)。19世紀以來,鐵路、港口、製造業發展很快,現經濟轉型為以信息產業、科研與金融、保險業為主,是美國東部重要的經濟城市。 [15]  工商業發達,是美東海岸主要煉油中心和鋼鐵、造船基地,還有化學、製藥、電機、電器、機械、鐵路機車、汽車等重要工業部門,其港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港之一。 [20] 
費城是美國最古老、具歷史意義的城市之一,獨立戰爭期間曾在此召開兩次大陸會議和制憲會議,1790年至1800年間曾是美國首都,在美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費城高校眾多,較著名的大學有賓夕法尼亞大學、天普大學等。 [15] 
舊金山(San Francisco)
舊金山風光 舊金山風光
舊金山,華人稱為三藩市,位於加州西海岸聖弗朗西斯科半島,面積121.73平方千米。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是一座山城。氣候冬暖夏涼,陽光充足,被譽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城市”,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發達。1769年,西班牙人發現此地,1848年,加入美國,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對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很快就得到了重建。 [18]  全市人口約87萬,其中華人25萬。平常所説的舊金山灣區是指包括舊金山在內的鄰近九郡的總稱,共有人口870萬,其中華人約61萬。 [15] 
舊金山金融區 舊金山金融區
舊金山是美國西部的金融、商業、貿易、文化中心和最大港口,也是美國與亞太、墨西哥和拉美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的門户。服務業發達,旅遊業是第一工業。此外,計算機軟件開發、網絡技術、生化等“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很發達。舊金山的文化機構與博物館眾多,包括亞洲藝術博物館、加州退伍軍人紀念館、狄揚紀念館、舊金山現代藝術館、加州科學博物館等。舊金山是美國重要教育中心,附近的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美國兩所著名高等學府。舊金山在校大學生8萬餘人。 [18] 
西雅圖(Seattle)
西雅圖風光 西雅圖風光
西雅圖位於華盛頓州西部太平洋普吉特灣,北距美加邊境154千米,陸地面積218平方千米,人口約74萬,大都會地區人口350萬,其中華人約15萬人。西雅圖又名“翡翠城”,依山傍水,氣候温和,晝夜温差較大,夏季晴朗乾燥,秋冬多雨。該市原為印第安人定居地,1869年建市,以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名字命名。1897年阿拉斯加“淘金熱”促使了城市迅速發展。二戰後成為發達工業城市,現為華盛頓州和美國西北部地區金融、服務、高科技製造業、文化教育和交通重鎮,航空航天、電腦軟件、生物科技、電子通訊等產業處於領先地位。微軟、波音、星巴克、亞馬遜、好市多等公司總部均在大西雅圖地區。 [15] 
西雅圖交通便利,氣候宜人,被公認為是美國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市內綠化面積廣闊,是傳統的會議旅遊中心。西雅圖也是該地區的戲劇藝術中心,有80家相關公司。西雅圖交響樂團被認為是全美最好的交響樂團之一。 [23] 
波士頓(Boston)
波士頓位於美國東北部,瀕臨大西洋馬薩諸塞灣,地跨查爾斯河和密斯蒂河的河口,是美國新英格蘭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馬薩諸塞州的首府。波士頓下轄77個城鎮,城市面積為124平方千米,大波士頓地區人口約400萬,華僑華人20多萬。
波士頓風光 波士頓風光
波士頓經濟發達,以金融、銀行、保險、商業和投資管理為主,設有新英格蘭區聯邦儲備銀行,是美國東北部的金融保險中心。波士頓的主要工業有食品、服裝、印刷出版、金屬加工和電子電腦等。波士頓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化城市之一,市內有很多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東北大學、波士頓學院等。 [15] 
亞特蘭大(Atlanta)
亞特蘭大為佐治亞州首府和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位於美國東南部,坐落在海拔35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麓的台地上,是美國三大高地城市之一。亞特蘭大既是一座歷史名城,也是一個新興的工商業城市和文化、醫療衞生中心, [15]  是美國南部的門户城市和經濟“馬達”,是美國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植被覆蓋面積位居全美主要城市之首,被譽為“森林之城”。
亞特蘭大風光 亞特蘭大風光
亞特蘭大地區經濟發達,是美國南方最大的經濟體,彙集了大批世界500強和財富1000強的企業總部或辦事處。有飛機、汽車、纖維、機械、鋼鐵、食品等工業。也是可口可樂、CNN、UPS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總部的所在地。亞特蘭大擁有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全市共28所大學,其中佐治亞理工學院名列2014年美國大學排行(USNEWS)第36名,工程、計算機、科學、建築、管理為該校優勢學科。亞特蘭大曾舉辦1996年第26屆夏季奧運會,迅速發展成為美國南方的娛樂和文化中心,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故鄉,旅遊業發達,建有多座博物館和公園。 [24] 
2012年3月,亞特蘭大與中國深圳市正式結為友好交流城市。 [24] 

美國國家象徵

美國國旗

美國國旗是星條旗(the Star-SpangledBanner),旗面左上角為藍色區內有9排50顆白色五角星,以一排6顆、一排5顆交錯。區域以外是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50顆星代表美國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初北美13塊殖民地。對於國旗的普遍解釋為: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自由,藍色則象徵忠誠和正義。 [44] 
181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國旗上的紅白寬條固定為13道,五角星數目應與合眾國州數一致。每增加一個州,國旗上就增加一顆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後的第二年7月4日執行。國旗上已增至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每年6月14日為“美國國旗制定紀念日”。在這一天,美國各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重和對合眾國的熱愛。 [3] 
星條旗 星條旗

美國國徽

美國國徽 美國國徽
美國國徽的圖案是:外圍為兩個同心圓,內部的中央雄踞着一隻美國禿鷹,它雙翼展開,右爪握一束橄欖枝,左爪握13支利箭,尖嘴中叼着一條飄帶,上書"合眾為一"。禿鷹的胸前是一枚盾形紋章,紋章上部是藍色橫紋,下部是紅白相間的豎紋,象徵美國國旗。禿鷹的上方是藍色天空中13顆星,四周光芒萬道,環繞着雲朵組成的圖案。
國徽上的美國禿鷹正式名稱是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象徵着至高無上的統治權;今天,美國禿鷹已成了美國的象徵,它不僅出現在國徽上,也出現在美國其他旗幟及硬幣上。橄欖枝和箭象徵決定和平與戰爭的權力;禿鷹上方的羣星圖案象徵着擁有主權的新生共和國。 [44] 

美國國歌

美國國歌:《星光燦爛的旗幟》(The Star-Spangled Banner)
哦,你可看見,透過一線曙光,我們對着什麼,發出歡呼的聲浪?誰的闊條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風招展,在我軍碉堡上?火炮閃閃發光,炸彈轟轟作響,它們都是見證,國旗安然無恙。你看星條旗不是還高高飄揚在這自由國家,勇士的家鄉? [10] 

美國國鳥

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白頭雕最早出現於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決定新生的美國必須有一個特殊的國徽
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
禿鷹是產於美國及加拿大的一種巨鷹。外貌美麗,性情兇猛,有"百鳥之王"之稱。其實禿鷹頭部有豐滿的羽毛,並非光禿。禿鷹幼時全身披黑色羽毛,長成後頭頸部羽毛變白色,老時尾部也相繼變白。禿鷹雖是美國的象徵,但在美國大部分地區卻已瀕臨絕種。經過竭力搶救,才穩步恢復繁殖。 [44] 

美國國獸

美國第44任總統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2016年5月9日在一份法案上簽字,正式確立美洲野牛為美國國獸。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評價美洲野牛的地位時説:“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當前美國內政部管理的國有土地上生活着大約1萬頭野牛,共分17個野牛羣,分佈在12個州,另有超過16萬頭私人飼養的野牛。黃石國家公園是唯一一處野牛從史前時代生活至今的土地,擁有數量最多的純種野牛羣(近5000頭)。 [4] 
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

美國國花國石

國花為玫瑰花,象徵着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定為國花。國石為藍寶石

美國人口

截至2023年2月,美國總人口約3.33億。據美國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非拉美裔白人佔57.8%,拉美裔佔18.7%,非洲裔佔12.4%,亞裔佔6%,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佔1.1%,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島民佔0.2%(以上比例存在重疊)。通用英語。人口中約46.5%信仰基督教,20.8%信仰天主教,1.9%信仰猶太教,0.9%信仰伊斯蘭教,0.7%信仰佛教,0.5%信仰東正教,1.2%信仰其他宗教,22.8%無宗教信仰(少部分人羣屬於多宗教信仰被重複統計)。 [1] 

美國政治

美國政體

美國是總統共和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實行三權分立政治制度,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相互獨立、互相制衡。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機構中,又以掌握行政和軍事大權的總統為核心。 [9] 

美國憲法

1776年7月4日,美國製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佈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
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 [1] 

美國國會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
美國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
本屆國會(第118屆)於2023年1月3日開幕。參議院議長(副總統兼任)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民主黨,女);臨時參議長帕蒂·默裏(Patty Murray,民主黨,女);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共和黨)。 [1] 

美國政府

白宮 白宮
美國的行政制度是總統制,總統是內閣首腦,被授予美國聯邦政府的行政權。總統集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力量總司令三大職務於一身,享有立法倡議權和立法否決權,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總統、副總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政府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 [1]  [9] 
美國國務院 美國國務院
美國國務院是主管外交兼部分內政事務的行政部門,在政府各部中居首席地位。財政部、商務部、美聯儲是美國聯邦政府三大主要經濟部門。 [9]  其他主要政府部門有、國防部、司法部、內政部、、代理勞工部、衞生與公眾服務部、住房與城市發展部、交通運輸部、能源部、教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國土安全部、環保署、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 [1] 

美國司法

聯邦最高法院 聯邦最高法院
美國是聯邦制的普通法系國家。美國現行法律體系由判例法和成文法共同構成,形成5種法律淵源:憲法、制定法、條約、行政法律法規和普通法。 [25]  美國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裁定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違憲而不被採用。 [1] 
美國的《聯邦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且美國存在直接適用《憲法》的審查制度。《憲法》規定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參議院批准的條約、行政機構頒佈的行政法規及聯邦司法機構作出的判例法組成了美國聯邦法律體系。
美國國會是美國聯邦法律的立法機關。聯邦法律及國際條約不得與《憲法》相沖突,其法律效力高於美國州法及附屬領地法。每屆國會通過的新法均會在此屆國會卸任之年彙編入美國成文法律大全,繼而進入《美國法典》這一每6年刊印一版的對美國一般制定法進行彙編和法典化的官方出版物,《美國法典》每年皆出版該年份法律文本冊作為其附件。
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司法機關,還是對法律進行違憲性審查的機構。美國聯邦法院系統擁有《憲法》第三條規定的司法審判權,但其所作判決並不必然具有普通法上的判例法效力,但聯邦最高法院自身所作的關於《憲法》及法律的適用和解釋的判決除外,所有州法院必須遵守美國50個州均具有完全主權,擁有各自的州憲法、政府及法院,分別制定州法律、法規、根據州立法授權制定地方條例並進行適用、解釋與司法審查,而聯邦政府則僅擁有憲法明確列舉規定的權力權限。
美國公民日常適用的法律大多為各州州法,比如州合同法、侵權法、財產法、刑法、家庭法。20世紀以前,美國聯邦法律主要集中在由《憲法》明確授權的軍事、貨幣、外交事務及國際條約、關税、知識產權(尤其專利與版權)等領域立法。但20世紀以來,隨着對《憲法》商業與費用條款的廣義解釋,聯邦法律立法範圍擴展至航空、遠程通信、鐵路、醫院、反壟斷及商標等領域。在如航空與鐵路等領域,聯邦法律效力完全排斥各州州法的適用;在如家庭法等領域,州法佔主要比例,聯邦制定法僅存有關跨州及國際婚姻等法律規定;在如保險法等法律領域,美國國會頒佈了關於只要存在該法律領域的州立法,則聯邦不予立法的法律規定;在如商標、勞動等法律領域,在聯邦及州層面上並存有大量現行有效法律。 [25] 

美國政黨

美國主要黨派是共和黨、民主黨,其他黨派還有綠黨、社會民主黨、社會黨、共產黨等。 [9] 
(1)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成立於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共和黨首次執政。此後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黨一直主政白宮。1933年以來,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尼克松(1969年1月至1974年8月)、福特(1974年8月至1977年1月)、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喬治·沃克·布什(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特朗普(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先後當選總統執政。
(2)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1791年成立,當時稱共和黨。1794年改稱民主共和黨,1828年改為民主黨。1861年南北戰爭前夕,民主黨內部分裂,該黨的南方奴隸主策劃叛亂。南北戰爭結束後,民主黨在野24年。1885年克利夫蘭當選總統。此後該黨又大部分時間在野。1933年開始,民主黨人羅斯福(1933年3月至1945年4月)、杜魯門(1945年4月至1953年1月)、肯尼迪(1961年1月至1963年11月)、約翰遜(1963年11月至1969年1月)、卡特(1977年1月至1981年1月)、克林頓(1993年1月至2001年1月)、奧巴馬(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拜登(2021年1月20日至今)先後當選總統執政。 [1] 

美國政要

總統
喬·拜登(Joe Biden)。現任美國第46任(第59屆)總統,於2021年1月20日就職。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現有一子一女。 [26] 
副總統
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現任美國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於2021年1月20日就職,是美國曆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 [26] 
國務卿
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現任美國國務卿,於2021年1月26日經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批准出任國務卿。 [27] 

美國經濟

美國綜述

美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和最發達的經濟體,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基礎設施發達,法律制度健全,營商環境良好,其市場規模、科技教育水平、研發創新實力、勞動生產率等穩居全球領先,多年來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美國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最具創新能力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 [9] 
宏觀經濟
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首位。2022年美國經濟總量為25.46萬億美元,實際GDP增長率為2.1%;2022年人均GDP為76398美元,增長率為8.8%。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預計美國經濟2023年將增長1.1%。
美國第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相對穩定。2018至2022年,第一產業佔比為0.8 ~1.2%,第二產業佔比在18%左右,第三產業佔比在81%左右。其中,2022年第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1.1%、17.9%和81%。2021至2022年,美國消費佔GDP的比重在68%左右,2022年為68.2%;投資佔GDP的比重在35%左右,2022年為35.6%;淨出口佔GDP的比重在-3~-4%左右,2022年為-3.8%。 [9] 
國家財政
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2022財年美國財政收入約為4.90萬億美元,財政支出約為6.27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約1.38萬億美元。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2023財年,聯邦預算赤字將達1.5萬億美元;預算赤字佔GDP比重約5.8%。 [9] 
國家債務
根據USA spending網站和國會預算辦公室數據,截至2022年末,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高達30.93萬億美元,較上年增加2.5萬億美元,債務佔GDP比重約為124%。其中約48%由美國投資者(包括美聯儲)持有;美國政府信託基金,如社保和醫保賬户持有約22%;外國投資者持有其餘約30% [9] 
2023年6月,美國國會批准提高國債上限,避免國債違約。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32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1] 
通貨膨脹率
2016至2020年,美國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4%以下的較低水平。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2021年按消費者價格指數衡量的通貨膨脹率升至4.7%,2022年6月進一步升至約9.1%的歷史新高,2022年全年通貨膨脹率約為8%。
消費零售
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力,在美國GDP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二。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2年,美國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同比上升2.7%。截至2022年末,美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為約7.1萬億美元,較上年增加約50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6% [9] 
主權信用等級
截至2023年11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為AA+/A-1+;穆迪評級AAA;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AAA下調至AA+。 [9] 

美國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發達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被譽為“世界糧倉”。現有可耕地約22.8億畝,牧場84億畝。美國約有220萬個農場,每個農場平均面積約2550畝。美國的農業主要為大型農場經營,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主要有畜牧業和耕作業兩大部分。 [28]  美國的農場每年生產價值900億美元的農產品。美國生產了全球50%的玉米,20%的燕麥,以及15%的雞肉、豬肉、棉花和小麥。 [1] 
美國農場 美國農場
美國農業資源豐富,地多人少,農場規模較大。一般認為,美國是從二戰前後到20世紀70年代完成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這個轉變過程又可細分為三個時期:
一、農業機械化時期。20世紀30年代,拖拉機耕地已在美國普及。到1959年,美國的小麥、玉米等主要農業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達100%的機械化。此後,適應家庭農場多樣化和大型化發展的市場需求,不斷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種農機和大功率、高度自動化的大型農機。
二、農業化學化時期,包括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殺蟲劑)與土壤改良劑。二戰之後,為提高農業產出,美國農業的化肥使用量劇增。同時,為改善土壤的酸鹼度和長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響,美國還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劑的用量。從1960年起,除草劑的使用迅速增加,現已超過殺蟲劑。
三、農業良種化時期。20世紀70年代前後,美國為適應不同地區氣候和土質要求,培育出許多雜交品種,並開始利用遺傳生物工程方法,核輻射技術和航天工程技術,改造優化種子的遺傳基因,使農產品產量與品質大幅度提高。還培育出了許多畜禽良種,並實行工廠化、規模化養殖。
在經歷以上三個階段實現農業現代化之後,美國農業並沒有就此止步。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生物技術的應用,相繼出現了“精準農業”和“基因農業”等方式。特別是許多特大農場走向了“計算機集成自適應生產”,即將市場信息、生產參數信息(氣候、土壤、種子、農機、化肥、農藥、能源等)、資金、勞動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選定最佳種植方案,在生長過程中根據當地不同地塊小氣候的變化,進行自適應噴水、施肥、撒藥等,農業生產更趨向工廠化、自動化,使美國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始終走在世界前列。 [29] 
美國畜牧業主要以養雞、養牛和養豬為主,雞肉、牛肉和豬肉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歐盟27國)。美國國種植業可以分幾個重要的種植帶,分別是中北部玉米帶、大平原小麥帶、南部棉花帶和太平洋沿岸綜合農業區。美國農作物以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為主,其次為煙草、馬鈴薯、燕麥、稻子、柑橘、甜菜等。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5,玉米、大豆、小麥產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一和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印度)。 [28] 

美國工業

美國着力優化產業結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振興實體經濟,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工業生產保持穩定,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新進展。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1] 
美國擁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部門體系,涵蓋了從傳統到新興的各個工業領域。這包括但不限於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以及電子、計算機、航空、航天等新興和尖端技術領域。尤其是在美國東北部地區,集中了大量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此外,美國在石油、化工、造船和軍工等領域的工業產值也佔全國工業產值的相當一部分。
美國在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如微電子工業、計算機技術、激光技術、宇航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在世界上均居領先地位。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不僅體現在傳統工業的升級改造上,也體現在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上。工業生產分佈非常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地區,尤其是東北部工業區,而西部和南部地區的工業發展也很快,尤其是“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地區。這些地區的工業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東北部地區,形成了與東北部不同的工業發展模式。 [9] 

美國金融

貨幣
美國貨幣是美元。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廣泛使用的儲備與交易貨幣之一。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的法定貨幣,它不僅在美國境內廣泛流通,在全球範圍內也被廣泛接受。此外,許多其他國家也將其作為外匯儲備或官方結算單位。 [30] 
2024年6月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246元。美元兑換歐元的匯率為:1美元對0.9217歐元。美元兑換日元的匯率為:157.26日元。美元兑換英鎊的匯率為:0.7858英鎊。
銀行機構
美國銀行系統是一個以商業銀行為主,包括中央銀行、儲蓄機構、投資銀行和政府專業性銀行在內的龐大體系。通常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視作美國的中央銀行。主要職責包括制定並負責實施相關貨幣政策,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維持金融系統穩定等。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對美國本土和外資銀行機構進行監管。
根據美聯儲2022年《監管報告》,美國本土和外資銀行機構分為四類,第一類為美國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8家,包括美國銀行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花旗集團高盛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國道富銀行富國銀行。第二類為其他總資產超過7000億美元的銀行,包括本土北方信託銀行,美國合眾銀行,三菱日聯等6家。第三類為總資產在2500億美元至7000億美元的銀行,包括本土第一銀行等6家、外資控股銀行德意志銀行美國分行等6家、外國合資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8家。第四類為總資產在1000億美元至2500億美元的銀行,包括美國運通等10家本土銀行,及匯豐北美分行等11家。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中資銀行在美設有分行,提供針對中美企業的投資、貿易融資和清算服務。 [9] 
保險公司
美國保險公司按業務性質可分為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兩類。根據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統計的2022年市場份額計算,市場佔有率排名前5的人壽保險公司為伯克希爾哈撒韋、TIAA人壽、西北互惠、大都會人壽、紐約人壽。 [9] 
證券市場
美國證券市場分為兩大板塊: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主要的證券交易場所包括:
(1)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是美國最大、最有名氣的證券市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上市股票超過3500只。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場較成熟,上市條件也較為嚴格,財富500強等大企業多在紐交所掛牌。
(2)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是美國上市公司最多、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大約有5400家公司在此掛牌上市,範圍涵蓋所有高新技術行業,包括軟件、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3)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為美國第三大股票交易所,是唯一一家能同時進行股票、期權和衍生產品交易的交易所,其關注中小型企業,成為中小市值公司的最佳交易所。
(4)紐約證券交易所高增長板(NYSE ARAC),以交易ETF為主,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完全電子化的股票交易所,在紐交所高增長市場上市的公司一旦條件成熟便可無縫過渡到紐約交易所的主板市場。
(5)場外交易市場(OTC),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種證券交易機構櫃枱上進行的股票交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完全不同,OTC沒有固定的場所,沒有規定的成員資格,沒有嚴格可控的規則制度,沒有規定的交易產品和限制。
(6)粉單市場(PINK),是為那些選擇不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或者不滿足掛牌上市條件的股票提供交易流通的報價服務。粉單市場已納入納斯達克最底層的一級報價系統,是美國場外交易市場(OTC)的初級報價形式。 [9] 
外匯管理
美國財政部負責制定資本和外匯的相關規定。美國對非公民的利潤、紅利、利息、版税和費用的匯出沒有限制。對部分列入名單的國家實施貿易制裁和禁運,限制包括貿易支付、匯款和其他類型合同和貿易交易。
美國財政部也對禁運國家或與恐怖活動有關的一些公司,及來自動盪地區的麻醉品和鑽石的支付款項、匯款和其他交易進行管制。所有美國公民、在美國永久居住的外國人、企業及美國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都要遵守這些制裁和禁運規定。 [9] 
信用卡使用
美國信用卡種類很多,使用最普遍是Visa(維薩)、Master Card(萬事達)、Discover和American Express,其中Visa和Master Card使用的最多。中國部分商業銀行發行的國際卡或雙幣卡(Visa、Master Card)能在美國使用。 [9] 

美國能源

能源生產方面,美國每年的能礦總值可達到600億美元,其中石油幾乎佔全部能礦價值的40%。煤是價值僅次於石油的能源,天然氣居第3位。美國每年的天然煤與石油產量佔世界的18%,天然氣產量佔世界的45%。
能源消費方面,自2016年天然氣消費超過煤炭以來,天然氣一直是美國發電的主要來源。自2011年以來,已有100多座燃煤發電廠被天然氣替代。2022年,美國使用了約32.3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其中電力部門約佔美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8%,天然氣消費量增長至12.12萬億立方英尺。
能源進出口方面,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數據,2022年,美國仍是原油淨進口國。原油進口量約為628萬桶/日,出口量約為360萬桶/日,美國石油(包括原油,以金額計)進口的前五大來源地是加拿大、墨西哥、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哥倫比亞;出口的前五大目的地是墨西哥、加拿大、中國、荷蘭和韓國。 [9] 

美國服務業

美國服務業高度發達,產業門類齊全,國際競爭力強。Statista網站數據顯示,2022年,美服務業總產值17.93萬億美元。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2022年美國服務業員工數量為1.3億人。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2年,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達1.0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7%,較過去五年每年兩位數的電子商務增長率大幅下降,但遠高於2021年的9604.4億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達2531億美元,比2022年同期的2344億美元增長了8%。2022年,美國的金融、保險、房地產、租賃業產值約為5.14萬億美元。 [9] 

美國旅遊業

美國旅遊業規模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第一大旅遊服務出口國,全球第二大旅遊服務進口國。美國旅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旅行者直接花費了1.2萬億美元。旅遊業直接僱傭800萬人,支持了近1500萬個就業崗位。國內休閒旅遊繼續成為行業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推動整個旅遊行業的發展。即使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國內休閒旅遊支出也恢復到了疫情前水平的99%。然而,國內商務旅行支出僅恢復了74%,國際旅行支出僅恢復了55%。 [9] 

美國對外貿易

2022年,美國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為6.99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30184.55億美元,進口額為39696.43億美元,逆差為9511.88億美元。 [9]  主要出口商品為汽車、大豆、精煉石油、飛行器、原油、集成電路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汽車、原油、廣播設備、計算機、汽車零件等。2022年美國前五大貨物貿易伙伴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德國。美國前五大貨物出口市場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英國。美國前五大貨物進口來源地為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 [1] 

美國雙向投資

聯合國貿發會議《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數據顯示,美國2022年吸收外資2850.57億美元,對外投資3729.96億美元;截至2022年底,美國吸收外資存量10.46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存量8.05萬億美元。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美國2022年吸收外資1775億美元(初步),比2021年的3626億美元(修訂後)減少了1851億美元,即51%,也低於2014年至2021年的年均2988億美元。2022年吸收外資中,按投資類型劃分,投資併購1694億美元,綠地投資38億美元,已有外資企業擴大投資44億美元。按行業劃分,製造業獲得的直接投資最多,達552億美元,其中,化學制造業吸收外資215億美元,機械製造業吸收外資99億美元。另外,信息產業吸收外資也達到可觀的282億美元。按最終實益擁有國劃分,最大的投資來源國是加拿大(379億美元),其次是英國(347億美元),第三是法國(165億美元)。按地區劃分,歐洲佔2022年新增投資的57.4%。按州劃分,加利福尼亞州獲得的外資最多,總額達290億美元,其次是得克薩斯州(207億美元)和伊利諾伊州(109億美元)。 [9] 

美國對外援助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援助國。根據美國國際開發署2022財年報告,該財年支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項目支出達293.5億美元,主要用於經濟增長項目(108.4億美元)、衞生健康項目(75.4億美元)、人道主義援助項目(66.4億美元)、項目開發和監督(11.4億美元)、教育和社會服務項目(11.2億美元)。 [9] 

美國文化

美國語言

由於沒有聯邦地位的官方語言,美國部分州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但英語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就整個聯邦而言,並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由於多年來推動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運動,美國50個州中已有31個州通過立法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關議案,不過,面臨的阻力相當大。有3個州承認其他語言與英語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語,夏威夷州夏威夷語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語。

美國宗教

美國54.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3.9%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少數人信奉猶太教、東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美國是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集聚地,風俗習慣因不同民族而各異。 [15] 

美國習俗

公共場合,禮讓婦幼和老人,自覺排隊;使用樓梯或乘坐滾動扶梯時應靠右行走或站立;飲酒適量,切勿酒後鬧事;避免大聲喧譁;不要在馬路、走廊上數人並排行走;開關門時,留意身後,如有人,應按住門等候;切勿插隊;勿在行走時在禁煙區域吸煙,嚴禁隨地吐痰;勿亂丟垃圾,愛護花草樹木;不要隨意問他人年齡、婚姻、家庭、財產、薪水等私人問題;尊重不同種族和民族的文化習慣(如穿着打扮﹑語言﹑行為等)。上班、赴宴應提前瞭解着裝要求,以適合時宜為主。如:參加喪事,應着黑色或素色衣服;進入教堂等地方,避免穿着暴露。
小費是美國的一種文化,也被視為一種社交禮儀,餐廳、理髮、美容、搬運、清潔、修理、停車、旅店和旅遊等服務均需支付小費。在美旅遊、學習、工作、生活應入鄉隨俗,尊重當地文化,按照當地習慣支付小費,否則不但失禮,在一些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引發衝突。餐廳、美容、理髮小費一般為消費金額的15%-20%,機場、酒店搬運行李小費一般1-2美元/件,客房服務小費3 [15]  -5美元/天,出租車小費為車資的15%—20%左右,參加旅行團,導遊小費多為5-10美元/天。

美國飲食

美國飲食以美式西餐為主,普遍喜愛高熱量食物,如漢堡、炸雞、熱狗、派等。
早餐通常豐富且高熱量,常見的食物包括漢堡、牛奶、麥片、水果等。美國人的早餐注重營養搭配,儘管食物分量不多,但種類豐富,以提供足夠的能量開始新的一天。
午餐相對簡便,以快餐為主,美國人不會特意回家吃午餐,而是選擇在單位附近或快餐店解決。午餐內容可能包括漢堡、披薩、沙拉等,有時也會自己帶飯,如早餐剩下的食物加熱後食用。
晚餐在美國人眼中最為重要,通常是一天中最豐富和講究的一餐。晚餐可能包括前菜、主菜和甜食,主菜多為肉食,如牛排、羊排、雞排等,搭配蔬菜色拉和意大利麪等。甜食方面,美國人喜歡蛋糕、水果派、冰淇淋等。烹調方法上,美國人偏好煎、烤、炸,味道鹹甜,熱量極高。
美國盛產水果,美式菜中的沙拉主要由水果製成,用蘋果、梨、香蕉等做成的沙拉菜最為普遍。此外,美國的熱菜中也經常食用水果,例如菠蘿焗火腿、烤香蕉等。 [15] 

美國文學

美國自然主義文學思潮隨着美國工業化進程以及後工業社會的形成而發生與傳承,在美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美國農村題材文學是在工業化語境中逐漸展開的,經歷了從浪漫情緒到現實情緒再到絕望情緒的歷史變遷。以農業文明為基礎所建構的美國民主理想和社會架構,在19世紀初中葉傑弗遜的“農業天然道德論”、泰勒的“田園共和主義”和愛默生的“自然超靈論”這些文化表徵沉澱下成為美國大眾最樸素的信仰和理想,也是當時社會價值觀的典型代表。
隨着美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原先平靜和諧的農業文明被打破,由開始那種“遠方小山村”的回憶轉化為後來對農村生活的無奈和悲嘆;田園化和理想化的“農村鍍金主義”價值觀念逐漸被冷漠與恐懼的“自然邪惡論”所代替,並逐漸引發了後來自然主義文學的決定論和悲觀主義情緒。特別是19世紀中葉以後,美國社會的精神危機凸現出來,橫掃全國的改革運動就是面對這種危機在社會生產、種族歧視、性別差異、個人生活習慣以及貧困化和城市化等層面上進行解決的嘗試。在這些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中,湧現出各種各樣的“社會改革文學”,記錄了人們面對工業化種種困惑所進行的艱難求索,而大多數改革的失敗導致那些通過改革完善社會的認識論和價值觀徹底破滅,並最終導致了19世紀末自然主義生存與暴力論的文學轉型。
與社會改革文學一樣,鄉土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從美國的現實多樣性以及文化多元性中來尋找美國工業社會價值的答案,試圖從某種意識形態化的“民主進步現實”中獲得建構美國新價值觀念的理論基礎。這些文學試圖以傳統農業文明的價值理想“整合”工業化所導致的“分裂性現實”,而這一整合的失敗也迫使這些作家在後期創作中皈依自然主義,從而完全承認和認可自然主義作家所持有的社會價值觀。另外,自然主義作為當時美國文化重塑過程中的一種文學思潮也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自然主義文學作家注重在社會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表現主體對自然和社會的生理和心理反映,標誌着社會文化意識從理想化到工具化的價值觀轉變。首先,通過解讀諾里斯“小麥史詩”的第一部《章魚》,挖掘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對主體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的制約,揭示了商業化意識向鄉村小鎮的滲透以及主體生存的社會悲劇。其次,通過閲讀德萊塞的《嘉莉妹妹》,分析工業化進程中社會大眾對城市空間的基本透視模式。城市是美國工業化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自然主義文學關注的現實焦點。作家把愛默生的“超靈”觀念應用於對大都市的描述,試圖在城市生活中尋求宇宙的法則和超靈的存在,但並沒有發現超驗主義所説的充滿向善性的超靈,卻遭遇到一個冷漠的城市靈魂。因此,德萊塞的作品可以被理解為一部關於城市生活的浪漫傳奇,展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慾望和消費慾望”的社會文化轉變。再次,通過閲讀克萊恩《紅色英勇勳章》中的情景投射與意義貫通的文化分析,敍述了戰爭作為工業化社會現實的隱喻模式,演示了工業化意識形態對社會主體遏制和誘騙的文化生產過程,論證了戰爭或類似戰爭的社會對主體心理及其行為暴力化和野性化的塑造功能。最後,通過閲讀倫敦的《野性的呼喚》,探索工業化文化的內涵。該作品雖然不是描述工業社會發生的具體事件,但倫敦卻以動物寓言形式普遍化地描述了美國淘金者為了金錢夢想而進行的商業探險。這種商業探險實際上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野性的呼喚》與其説是對巴克作為狗的生存環境的描寫,倒不如説這是倫敦對工業化進程中人類生存環境的隱喻性反映。
自然主義創作在美國20世紀文學歷史不同時期的出現表明,它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運動生存下來,並在20世紀美國文學中形成一個創作傳統,反映了現代美國生活各個歷史階段的主題。作為在文化體系中最高層次的大眾意識核心,它所藴涵的社會價值觀也並非美國19-20世紀之交的偶然社會文化現象,而且隨着自然主義文學的傳承貫穿於整個20世紀的美國大眾意識之中。該成果分別以現代派作家多斯·帕索斯、黑色幽默作家馮尼古特、後現代作家德里羅論述了美國自然主義文學所繼續與傳承的這種“泛歷史價值”。 [31] 

美國名人

政治界名人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文學界名人
歐內斯特·海明威
科技界名人
文化界名人
體育界名人
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

美國節日

美國聯邦法定假日
假日中文名
英文名
日期
New Year's Day
元年1月1日
Birthday of Martin Luther King
1月第三個星期一
華盛頓誕辰日
Washington's Birthday
2月第三個星期一
Memorial Day
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Independence Day
1776年7月4日
勞動節
Labor Day
9月第一個星期一
Columbus Day
10月第二個星期一
Veterans Day
1918年11月11日
Thanksgiving Day
11月第四個星期四
Christmas Day
元年12月25日

美國軍事

美國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掌握最高指揮權。進攻性戰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權集中在總統手中。國家軍事指揮系統由國防部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組成。國防部是總統領導與指揮全軍的辦事機構,又是向各聯合司令部發布總統和國防部長命令的軍事指揮機關。參謀長聯席會議是總統和國防部長最高軍事諮詢機構,由主席、副主席、陸軍和空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及海軍陸戰隊司令組成。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查爾斯·布朗(Charles Brown)。2022年,美國國防開支達7460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3%。
美國主要作戰力量有陸軍、空軍、太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衞隊。七大地域性聯合作戰司令部有印太司令部、歐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四大職能性聯合作戰司令部有戰略司令部、運輸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網絡司令部。 [15]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現役官兵人數135.1萬,各類後備役部隊80萬人。美國同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有多邊和雙邊軍事條約,海外基地與設施共800餘個,向4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軍事援助,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有援外軍事訓練計劃。2021年,美國國防開支達8010億美元,佔GDP比重為3.5%。 [1] 

美國交通

美國公路

美國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系統覆蓋全國,公路總里程超過600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含州際公路)總里程超過12萬千米。美國公路四通八達,有“輪子上的國家”之稱。美國與陸路接壤的國家加拿大和墨西哥均有公路相連。 [9] 

美國鐵路

美國鐵路網運營線路長度超過25萬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鐵路網。貨運線約佔全美鐵路網總里程的80%,而客運網總里程約為3.5萬千米。美國貨運鐵路網由538條鐵路(7條一級鐵路、21條區域鐵路和510條地方鐵路)組成。全國客運鐵路網由30多條線路組成,連接美國46個州的500個目的地。 [9] 

美國空運

美國民用航空非常發達。全國共有近2萬個機場,居世界第一。根據美國交通部數據,2022年全美國所有航空公司共計運送旅客9.35億人次。 [9]  乘坐飛機是美國主要交通出行方式。 [15] 
美國主要機場包括: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New York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舊金山國際機場(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irport )、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Hartsfield-Jackson Atlanta International Airport)、拉斯維加斯麥卡倫國際機場(Las Vegas McCarran International Airport)、波特蘭國際機場(Portland International Airport)、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Seattle-Tacoma International Airport)、泰德•史蒂文斯安克雷奇國際機場(Ted Stevens Anchorage International Airport)、芝加哥奧海爾國際機場(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洛杉磯國際機場(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休斯敦喬治•布什洲際機場(George Bush Intercontinental Airport、達拉斯福特沃斯堡國際機場(Dallas/Fort Worth International Airport)等。
美國的主要航空公司有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s),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等。 [15] 

美國水運

美國共有926個港口。按地理分佈看,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有紐約港、巴爾的摩港、波士頓港、諾佛港、費城港、波特蘭港。大湖區重要港口有芝加哥港、底特律港、杜魯斯港、蘇必略港和託雷多港。墨西哥灣的重要港口有新奧爾良港、休斯敦港和巴敦羅基港。太平洋岸的主要港口有長灘港、洛杉磯港、西雅圖。
根據美國白宮數據,洛杉磯港和長灘港2021年運輸超過1000萬個進口集裝箱,佔全美集裝箱進口的40%。 [15] 

美國社會

美國科技

19世紀初,美國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一貫認為,科學技術開支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並以此為準則制定科技政策。美國科技政策一向重視國防研究與基礎研究,前者主要是為了維持軍事上的優勢,而後者則基於基礎研究乃是國家長期發展之本的考慮。
人類工業史上許多最重要的發明,包括軋棉機、通用零件、生產線等都是源自美國,其中工業的生產線尤其重要,它使得工業的大量生產從夢想變為真實。其他重要的發明包括飛機、電燈泡與電話。
美國在20世紀策劃了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最早研製出原子彈,將人類科技帶入原子時代的新紀元。冷戰開始後,美國在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競賽中領跑,從而導致了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進步,美國在計算機與網絡發展史上貢獻極大,包括二戰中發明的計算機、初期的軍事化應用,以及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是網絡技術的先驅。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並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癒研究進入重要階段。航空和航天研究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類的私營企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和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學術機構。除自然基金會外,其他三院分別授予院士頭銜。

美國教育

中小學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管理。學校分公立、私立兩類。多數州實行12年義務教育。各州學制不一,大部分為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有兩年制的初級學院和技術學院,四年制的大學本科和二至四年的研究生院。美國是公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的教育支出約1.1萬億美元,佔GDP比重5%左右。據美國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在美國2.52億成年人口中,僅3.25%的成年人(821萬人)未接受高中以上文化教育,34.79%的成年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9] 

美國衞生

美國醫療條件總體水平較高,設施完善,提供醫療的機構主要有醫院、醫生診所、護理院、康復中心、獨的診療中心和藥房等。大型醫院配備有先進的醫療檢測設備和手術室,主要是為急診病人和重大疑難病人提供醫療服務。普通病人看病通常到社區的醫生診所。社區醫生診所具有規模小、數量多、分佈廣、就醫方便等特點,通常提供全身體檢、病程隨訪、家庭保健、普通內科、兒科、婦產科、矯形外科、眼科等基本醫療服務。
美國藥品分為處方藥(prescription drugs)和非處方藥(non-prescription)。購買“處方藥物”必須憑醫生開的“處方”(prescription),“處方藥物”必須由在“藥房”任職的有執照藥劑師售出。有些超級市場和折扣商店內也設有藥房,可以在那裏購買不需醫生開處方的非處方藥(non-prescription),如阿司匹林或普通的感冒藥。總體而言,常用藥品在當地均可買到。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由社會醫療保險和私人醫療保險構成。由於在美國看病費用昂貴,如不購買保險,個人將難以承擔鉅額醫療費用,因此不少人同時參加社會醫療保險和私人醫療保險。
在美國,包括蝙蝠等野生動物可能會傳播瘟疫、狂犬病,另幾種傳染病有洛基山斑疹熱、野兔病、源於節肢動物的腦炎、季節性流行感冒、甲型肝炎等。美國也有山谷熱病例,多發於美西南部地區(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和猶他州),其中大部分在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近年來,食源性疾病如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病發病率在某些地區有增長。其他病害還有如被毒蛇咬傷、被毒葛扎傷等。在北部地區,冬季低温可能造成凍傷。 [15] 

美國體育

體育在美國是民族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人喜歡一些特別在美國流行的體育項目,例如與美式橄欖球棒球籃球冰球相比,足球在美國是一個比較冷門的體育項目,但隨着越來越多的少年從事這項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足球亦被認為是在美國最有潛力發展的運動。在體育比賽中所體現出來的美德如團體精神、公正、紀律和耐久性在美國社會中有很高的聲望。
美國的NBA
2018年6月13日,國際足聯在代表大會上正式宣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申辦)擊敗了摩洛哥,獲得了2026年世界盃的主辦權。 [5-7]  2026年世界盃足球賽將由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聯合舉辦,其中美國有11個舉辦城市 [8] 

美國媒體

美國報業系統龐大。截至2023年3月,排名前十的日報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明星論壇報》《新聞日報》《芝加哥論壇報》和《坦帕灣時報》。
美聯社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1846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為聯營公司,1990年將總部遷到紐約。合作伙伴有1700多家報紙,5000多家電視和廣播電台;全球有263家新聞分社,在121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合眾國際社是美國第二大通訊社,1958年由前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合併組成,總部設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外有80多個分社,擁有一個世界範圍的圖片網。
美國有發達的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系統。最大的兩家對外廣播機構為美國之音和美國廣播電視網,均屬官方性質。美國最大的幾家全國性廣播網是全國廣播公司(N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廣播公司(A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福克斯(FOX)等。 [1] 

美國通信

根據Statista網站數據,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之一,截至2022年,智能手機用户超過3.1億。與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整體增長相一致,美國智能手機滲透率在過去幾年持續上升,2023年將達到92%左右。預計2023年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將接近1020億美元左右。 [9] 

美國電力

美國共有511個煤炭發電廠、1740個天然氣發電廠、99個核反應堆和63個核電站、1436個水力發電站、843個風力發電站、772個太陽能發電站、1098個石油發電站。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2022年,美國公用事業的規模發電設施產生了約4.24萬億千瓦時(kWh)的電力。其中天然氣仍然是發電的主要能源,其份額從上一年的37%增加到40%;可再生能源在總髮電量中的份額從2021年的19%增加到22%。其中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佔14%,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佔8%;煤炭發電的份額從23%減少到20%,核能從20%減少到18%。
美國能源署在報告中披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的降低。2022年美國來自小型太陽能光伏系統的發電量就新增了580億千瓦時。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從2022年到2023年,風能在美國發電組合中的份額將從11%增加到12%,太陽能將從4%增加到5%。風能和太陽能在總髮電量的佔比,將從2022年的15%增加到17%。天然氣份額預計將保持在39%—40%左右,而煤炭預計將從2022年的20%下降到2023年的17%。 [9] 

美國治安

美國整體社會治安狀況惡化,大規模槍擊暴力事件頻發,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依據全美警察局數據計算得出,2021年全美人口數量排名前40位的大城市中,有超過2/3的城市他殺案件數量較上一年增多,其中10個城市他殺案件數量創歷史紀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2年5月,芝加哥、巴爾的摩、洛杉磯、紐約、費城、西雅圖、華盛頓等城市的暴力犯罪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0%。統計發現,槍擊事件喪生者數量最多的是非洲裔美國人,是排名第二的印第安人後裔的近兩倍。 [32]  社會民意撕裂,多地發生遊行示威,出現諸多打砸搶和警民對抗等情況。美國許多城市犯罪率較高,犯罪行為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定街區。 [15]  仇華反華情緒上升,美國社會上針對中國人的不友好言行有所增加。因中國公民習慣隨身攜帶現金,容易成為犯罪分子關注的目標,財物遭盜搶案件時有發生。電信詐騙案件頻發,套路多為冒充“公檢法”、“殺豬盤”、虛擬綁架等,中方人員被詐騙金額龐大。 [15] 
美國國土安全部使用國家反恐警報系統,並在其官方網站不定期發佈公告,通報一段時期美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及發展趨勢。當查獲充足的恐怖襲擊證據時,正式對外發布警報。 [15] 

美國災害

颶風和龍捲風一般發生在6月至11月,通常伴隨強風、大雨,波及整個美國南部。龍捲風和暴雨多發生在美國中西部,高發期在4至6月。加利福尼亞州大部分地區地震頻發,尤其是舊金山位於“聖安德里亞斯斷層帶”上。美國很多幹旱地區,特別是西部,每年夏秋兩季,受高温影響,易發生叢林山火。在天氣乾燥風力強勁時,灌木叢的火勢蔓延十分迅速。留意當地媒體對這類大火事件的報道,聽從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建議。 [15] 

美國民生

2022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74580美元,比2021年下降2.3%。2022年,美國個人儲蓄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幅降至3.31%。美國貧富差距較大,2022年反映家庭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係數為0.47,超過警戒水平。
美國的社會福利分為社會保險和非社會保險兩種。屬於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老殘保險、失業保險和其他就業保險;屬於非社會保險福利項目的有:對撫養兒童困難家庭的補助、社會保障收入、食品券、醫療補助、住房補助和能源補助。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由聯邦醫療保險和政府醫療補助兩部分組成。近年來,美國醫療開支不斷攀升,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奧巴馬政府執政期間,美國會於2010年3月通過以“全覆蓋”和“低成本”為核心的醫保改革法案。拜登上任第一週即簽署行政令,恢復平價醫療法案,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 [1] 
經過100年的演變,美國形成了以醫療保險為基礎的保健系統,其中主要有三個支柱:一是有工作的僱員通過僱主購買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二是聯邦政府向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也被稱為老年醫保;三是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合資向最貧困的美國人提供的協助醫療保險(MEDICAID),也被稱作貧困醫保。 [9] 

美國工薪

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2023年第二季度美國就業人員的中位數週薪為1100美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5.7%,其中亞裔中位數週薪為1449美元,為所有族裔中最高。
美國聯邦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為7.25美元/時,這一標準已經維持長達11年,是美國史上最低工資沒有提高的最長週期。拜登政府已計劃將最低工資水平提高,從2022年起,全美多州已上調最低工資標準,截至2023年7月,華盛頓特區最低時薪上漲至17美元,為全美最高時薪,馬薩諸塞州等為每小時15美元。 [9] 

美國勞動力

根據美國勞工部公佈的非農就業報告,美國2023年6月新增非農就業20.9萬,新增就業人數創下2020年12月以來最低紀錄,失業率小幅下降至3.6%,勞動力參與率小幅升至62.6%。當前美國就業市場延續復甦並接近充分就業目標。失業率仍處於歷史低位水平,薪資增長堅挺,整體而言,美國就業市場較為強勁。 [9] 

美國外交

美國外交政策

拜登政府2021年1月就職後,調整對外政策。發佈《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引》,提出重振美國全球盟友和夥伴體系、領導和維護穩定開放的國際體系,將美國民眾特別是工薪家庭置於國家安全戰略核心。拜登總統在線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特別視頻會議、歐盟峯會,赴歐洲出席七國集團峯會、北約峯會、美歐峯會、美俄峯會,舉辦“領導人民主峯會”。組建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舉辦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領導人首次線下峯會和美歐貿易和技術理事會首次會議。單方面決定於9月11日前從阿富汗無條件全面撤軍,北約部隊同步撤離。完成對朝政策審議。重返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舉辦領導人氣候峯會、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停止退出世界衞生組織,以觀察員身份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加入“獲得抗擊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ACT-A)和“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舉辦全球抗疫視頻峯會。加大推進“印太戰略”,啓動“印太經濟框架”。將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期五年。俄烏衝突暴發以來,美強烈譴責俄行為,聯合盟友夥伴對俄實施多輪制裁,對烏提供軍事和人道主義援助。 [1] 

美國對外關係

中美關係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邀請訪華,中美交往的大門重新打開。尼克松訪華期間,中美雙方於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上海公報”明確表示,“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1975年12月,美國總統福特應邀訪華。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美國宣佈斷絕同台灣的所謂“外交關係”,並於年內撤走駐台美軍,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即“斷交、廢約、撤軍”)。1979年1月,應美國總統卡特邀請,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美,揭開了中美關係史的新篇章。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中美“八·一七公報”。美國政府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並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建交以來近幾年的水平,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解決”。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建交以來,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等廣泛領域開展了交流與合作。 [45] 
同日本的關係
1945年9月至1951年9月,戰敗後的日本處於美國直接軍事佔領之下。1951年9月8日,美日等40多個國家簽訂《對日和平條約》(即《舊金山和約》),結束對日佔領。同日,日美簽訂《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結成軍事同盟關係。1996年4月,日美髮表《日美安保聯合宣言》。1997年6月,日美髮表新的防衞合作指針中間報告,提出“周邊事態”新概念,同年9月雙方批准最終報告並發表聯合聲明。2011年美國“9•11”事件後,日全力支持美反恐行動,先後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和《伊拉克復興支援特別措施法》。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日美舉行三次安全磋商委員會會議(“2+2”會議),先後發表“共同戰略目標”文件、《日美同盟:面向未來的轉型與重組》、(2005年10月)、《關於實施駐日美軍重新部署的路線圖》(2006年5月)、《邁向更加深入、廣泛的日美同盟——在50年夥伴關係的基礎上》和《駐日美軍重組的進展》(2011年6月)等文件。2012年4月,野田首相訪美,與奧巴馬總統舉行會晤,日美髮表題為《面向未來的共同藍圖》的聯合聲明。2013年2月,安倍首相訪美,公佈了《關於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聯合聲明》。 [46]  2024年4月1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雙方將大幅升級《日美安保條約》,從軍事、經濟等多個領域深化日美同盟,謀求兩國所謂“全球夥伴”關係。 [47] 
同韓國的關係
美國與韓國於1949年1月建交,1953年10月韓美簽署《韓美共同防禦條約》,確立軍事同盟關係。目前美國在韓國有2.85萬駐軍,掌握韓軍戰時指揮權,對韓國負有安全防衞義務。 [48] 
與尼日爾關係
2024年3月16日,尼日爾保衞祖國國家委員會宣佈正式廢除該國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協議。 [12] 
與墨西哥關係
當地時間2024年6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採取一項行政措施,規定一旦美墨邊境入境口岸七天的日均過境人數達到2500人,將關閉美墨邊境非法移民的庇護申請,並快速驅逐在入境口岸越境的外國公民。根據該命令被驅逐的非法移民將在至少五年內不得再入境美國,並有可能受到刑事起訴。 [40] 
與烏克蘭關係
當地時間2024年6月4日,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發佈消息稱,某些年齡在18至60歲之間擁有美國和烏克蘭雙重國籍的公民,將無法再從烏克蘭自由離境。美國政府強烈建議18至60歲的此類男性即使持有美國護照也不要前往烏克蘭。 [41]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3日,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會晤結束後簽署了雙邊安全協議,明確了美國對烏克蘭的長期支持,並承諾在國防和安全領域等方面繼續合作。 [49]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5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宣佈,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逾15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含烏能源行業和人道主義援助。 [50]  當地時間6月20日,美國白宮宣佈決定加速向烏克蘭運送防空攔截導彈,並重新分配原本打算運往其他盟國的導彈。 [51] 
與巴勒斯坦關係
當地時間2024年6月6日,美國白宮發表美國、阿根廷、奧地利、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等國領導人就加沙問題的聯合聲明,呼籲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接受美國總統拜登於5月31日提出的加沙停火和被扣押人員釋放協議。當地時間5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演講中稱,以色列提出了一項分三階段實施的停火方案,為在加沙地帶實現永久停火併確保被扣押人員獲釋提供路線圖。該方案已通過卡塔爾提交給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哈馬斯高級成員6月4日批評説,美方向其提交的相關停火協議草案的文本與美國總統拜登此前的公開講話並不一致。哈馬斯只有在以色列承諾永久停火、全部撤軍的條件下,才同意與以方簽署停火協議。 [42] 

美國旅遊

美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美國有完善的國家公園和森林公園管理和維護系統,它們為遊客提供了廣闊的休憩空間和便利設施。黃石公園、科羅拉多大峽谷、尼亞加拉大瀑布等廣為各國遊客所熟知。根據美國國家公園服務局(National Park Service)公佈的信息,美國國家公園系統共包括公園、紀念館、歷史遺址及河流等管理和保護單位419處,每年接待訪客超過3.3億人次;根據美國農業部森林服務局(U.S. Forest Service)公佈的信息,美國共有國家森林公園154處,國家草原20處,其管理的森林、濕地、草地等各類保護區佔地78萬平方千米,佔整個國土面積的8%,其中的122處滑雪地,每年接待2700萬訪客。另外,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博物館,超過3.5萬家,其中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世聞名,每年接待上千萬遊客。美國還是主題公園的鼻祖,全球盛名的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在多個國家落地。 [33] 

美國主要景點

國家廣場和紀念碑
國家廣場 國家廣場
國家廣場和紀念碑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景觀帶內,擁有80多個歷史建築和150多個公園。169米高的大理石方尖碑,即華盛頓紀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高高聳立在廣場上方。從底樓出發,乘坐電梯70秒登上149米的碑頂,即可觀賞博物館的展品,欣賞周圍的城市景色。還可欣賞到將標誌性的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與二戰紀念碑(World War II Memorial)連成一片的倒影池(Reflecting Pool)。倒影池約618米長、51米寬。 [34]  可以免費參觀數十座美國最經典的博物館,包括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National Air & Space Museum) 和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35]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位於紐約市哈德遜河口的自由島上,是紐約的地標性建築,其全稱為“自由女神銅像國際紀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週年禮物。由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於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來源於雕塑家妻子的手臂。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臘風格的服裝,所戴頭冠有象徵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1984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達225噸,是金屬鑄造。女神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象徵着自由、掙脱暴政的約束。 [36]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建於1872年,地跨美國中部懷俄明州,蒙大拿州,愛達荷州三個州。自然森林佔地面積約9000平方千米,其中包括湖泊、峽谷、河流和山脈。擁有已知地球地熱資源種類的一半,還是世界上間歇泉最集中的地方,共有300多處間歇泉,約佔地球總數的三分之二。以其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和地熱資源聞名。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內地貌豐富,氣候多變,整座國家公園分五個區:西北的馬默斯温泉區以石灰石台階為主,故也稱熱台階區;東北為羅斯福區,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觀;中間為峽谷區,可觀賞黃石峽谷和瀑布;東南為黃石湖區,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為間歇噴泉區,遍佈間歇噴泉、温泉、蒸氣、熱水潭、泥地和噴氣孔。公園內最大的湖泊是位於黃石火山中心的黃石湖,是整個北美地區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作為全美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黃石公園居住着大量的野生動物,在黃石公園見到最多的是成羣的美洲野牛,時常還能看到麋鹿和羚羊。有時在公園的深處或道路上會發現灰熊或黑熊的蹤跡。 [37] 
1978年,黃石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37]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東部內華達山脈,“約塞米蒂”一詞在印第安語中意即灰熊,是當地印第安土著的圖騰。約塞米蒂佔地2848平方千米的面積,園內高度落差極大,冰河將約塞米蒂的蜿蜒的小河及起伏的小丘轉變成目前雄偉壯觀的地形。約塞米蒂山谷在上一次冰河時期被冰川覆蓋,山谷呈U字型,兩旁峭壁上到處可見由冰川切削過的痕跡,最有名的莫過於半圓丘。山谷到處掛滿了瀑布,最有名的是約塞米蒂瀑布。冰川退去後,約塞米蒂山谷曾經歷多次氾濫,谷底形成一片氾濫平原。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以約塞米蒂溪谷為中心,峽谷內有默塞德河流過,以及一些瀑布,包括著名的約塞米蒂瀑布。景觀中還有許多美麗的山峯,其中最著名的是船長峯,這是一個由谷底垂直向上高達1099米的花崗岩壁,是世界上最高的不間斷陡崖之一。公園內的地勢落差極大,不斷映入眼簾的山峯、峽谷、河流、瀑布,構成了山谷內鬼斧神工的雄偉景色。園內有1000多種花草植物,生長着黑橡樹、雪松、黃松木,還有樹王巨杉等植物。其中有株稱為巨灰熊的巨杉,估計已有2700年的樹齡。 [38] 
1984年,約塞米蒂國家公園作為自然遺產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38] 
大峽谷國家公園
大峽谷國家公園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羅拉多高原上,佔地4931平方千米,成立於1919年,峽谷由於受到科羅拉多河的強烈下切作用而形成,所以又稱科羅拉多大峽谷。它大體呈呈東西走向,全長350千米,平均谷深1600米,科羅拉多河從谷底流過。1979年,大峽谷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大峽谷國家公園 大峽谷國家公園
大峽谷東起科羅拉多河匯入處,西到內華達州界附近的格蘭德瓦什崖附近。形狀極不規則,蜿蜒曲折,迂迴盤旋,峽谷頂寬在6~30千米之間,往下收縮成V 形。兩岸北高南低,最大谷深1500米以上,谷底水面寬度不足千米,最窄處僅120米,構成了奇特的峽谷景色。由於峽谷兩壁的岩石性質、所含礦物質的不同,在陽光照射下,呈現不同的色彩,如鐵礦石會呈現五彩繽紛,其他氧化物則呈現各種暗淡的色調,石英顯出白色。谷壁的色彩還會隨天氣陰晴的變化而變化。
大峽谷國家公園 大峽谷國家公園
大峽谷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峽谷中從下向上,有亞熱帶到寒帶的各種植物,如檜樹、仙人掌、罌粟、雲杉、冷杉等。這裏還生活着230(一説250多種)多種鳥禽、70多種哺乳類動物、10多種魚、40多種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珍稀動物有白頭鷹、美洲隼、大蜥蜴等。這裏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凱巴布松鼠、玫瑰色響尾蛇。 [39] 

美國世界遺產

美國世界遺產名錄
遺產名稱
遺產類型
入選時間
所在地區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1978年
科羅拉多州
大沼澤地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79年
佛羅里達州
美國獨立紀念館
世界文化遺產
1979年
賓夕法尼亞州
大峽谷國家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1979年
亞利桑那州
克盧恩和蘭格爾—聖伊萊亞斯諸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79年
美國、加拿大共有
紅杉樹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0年
加利福尼亞州
猛獁洞穴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1年
肯塔基州
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1年
華盛頓州
卡俄基亞土丘歷史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
1982年
密蘇里州
大霧山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3年
田納西州與北卡羅來納州共有
古堡赫聖胡安歷史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
1983年
波多黎各
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4年
加利福尼亞州
自由女神像
世界文化遺產
1984年
紐約市
黃石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7年
懷俄明州、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共有
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87年
夏威夷州
夏洛茨維爾的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亞大學
世界文化遺產
1987年
弗吉尼亞州
查科文化國家歷史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1987年
新墨西哥州
陶斯印第安村
世界文化遺產
1992年
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與科羅拉多州共有
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95年
新墨西哥州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
世界自然遺產
1995年
美國與加拿大共有
美國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010年
夏威夷州
波弗蒂角紀念土冢
世界文化遺產
2014年
路易斯安那州
聖安東尼奧佈道區國家歷史公園
世界文化遺產
2015年
得克薩斯州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20世紀建築作品
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
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辛州共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