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代張旭詩作)

鎖定
《柳》是唐代詩人張旭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以拂地柳絲,比喻綿綿無盡的春思,構思婉曲,耐人尋味。
作品名稱
作    者
張旭
創作年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1)
請君細看風流意,未減靈和殿裏時。(2) [1] 

註釋譯文

(1)濯濯,明淨清新貌。煙條,柳絲。
(2)“請君”二句:《南史·張緒傳》:“劉悛之為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於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諮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風流意,指春柳婀娜多姿之風韻。靈和殿,南朝齊武帝時所建宮殿。 [2] 

作品鑑賞

張旭的詩雖然僅存六首絕句(即《清溪泛舟》、《桃花溪》、《山行留客》、《春遊值雨》、《春草》和《柳》),但都細潤有致,清新俊逸,別具風神。表現出張旭對自然景物觀察的細緻,體物的精微,描摹的生動,情致的飄逸,在當時的詩壇上也是比較突出的。
詠物詩《柳》,以拂地柳絲,比喻綿綿無盡的春思,構思婉曲,耐人尋味。 [3] 

作者簡介

張旭,字伯高,吳(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一生仕途失意,僅任常熟尉、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他是開元天寶時期負有盛名的草書家,書法高絕,常於醉後落筆,揮灑如走龍蛇,所以人們爭相師事。如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就曾兩次到洛陽,向張旭“師書法”。張旭那獨具風格,極富個性的“狂草”,代表了盛唐時期書法的最高成就,因而唐文宗才把它和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為唐代“三絕”。 [3] 
參考資料
  • 1.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18-07-17]
  • 2.    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王啓興、張虹注).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3
  • 3.    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王啓興、張虹注).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前言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