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勇

(明末清初將領,貳臣)

鎖定
徐勇(?-1652),字英吾 [1]  ,山西靜樂人 [1]  ,一説遼東人 [2]  。明末清初將領、貳臣
本為明朝總兵,清順治二年(1645年)降清。在平定反清起義和鎮壓南明的過程中屢立戰功,官至辰常總兵,加銜左都督,授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
順治九年(1652年),戰死於辰州。贈太子太保,進世職二等男(滿文阿思哈尼哈番),諡忠節。事蹟列入《貳臣傳》甲編。
本    名
徐勇
別    名
高勇
許勇
英吾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西靜樂縣(或遼東) [1] 
逝世日期
1652年
主要成就
擒獲何騰蛟
諡    號
忠節
官    職
辰常總兵,加銜左都督
贈    官
太子太保
爵    位
二等男

徐勇少年時期

本姓高,幼年喪父,少孤,生而燕頷虎頭。寧武總兵榆林人許某,年紀五十歲而沒有兒子,收養高勇(徐勇)為養子,因此改姓許,因為許、徐二字讀音相近,後來便被訛傳為“徐勇”。 [3]  徐勇與母親、妹妹同在許總兵官署中居住。年紀稍長,習騎射,有膂力,許總兵器重徐勇無異於自己的親生子。
徐勇十幾歲時,許總兵罷官歸鄉,徐勇及母親、妹妹一同與許總兵歸榆林榆和堡,當時附近居民都以為徐勇是許總兵的親生子。 [1] 
爾後,許總兵的姬妾生了一個兒子,許總兵對徐勇便稍微有些沒那麼重視。而許總兵沒多久就過世,徐勇與從兄也有嫌隙,於是徐勇便慷慨激昂的説:大丈夫自取封侯耳!隨即告別母親,帶着妹妹一起仗劍遊歷關東。當時值萬曆末年,徐勇為十六——十八歲。 [1] 

徐勇仕官時期

徐勇明萬曆

萬曆,徐勇在遼東從軍入伍,聽聞在薩爾滸之戰力戰殉國的劉綎杜松二位將軍的事蹟,十分仰慕,並説:大丈夫束髮從戎,遇明主,位上柱國,裹革疆場,名垂萬世,本等事耳,此其事優為之!而軍隊中有人聽聞徐勇的這番話,嘲笑説:心裏想着追求富貴,但是嘴裏卻談着岳飛那樣的名節,不過是説大話誇誇其談罷了。 [1]  (之後徐勇沒有為明朝守節,投降清朝之後獲得富貴也印證了這句嘲笑之言。)
二十歲時,以斬首功,升任百夫長。 [1] 

徐勇明崇禎

崇禎,累功晉升遊擊
陝西農民起義,起義軍轉戰縱橫陝西、山西、河北、河南、荊楚等地。朝廷調左良玉等征剿農民起義軍,徐勇隸屬左良玉,隨同征剿起義軍,轉戰各地。 [1]  後升參將。 [4] 
崇禎十三年(1640年),時任鄖陽巡撫袁繼鹹倚重徐勇,上疏留徐勇鎮鄖陽。徐勇守衞鄖陽地區,與張獻忠惠登相賀一龍等起義軍首領數戰。 [1] 
崇禎十四年(1641年),襄陽失守,襄王朱翊銘被農民起義軍所殺。崇禎皇帝震怒,以襄陽失守的罪責罷黜袁繼鹹並流放貴州,以湖廣右參政王永祚(太倉人,字原修)接任鄖陽巡撫。王永祚令徐勇守距鄖陽城西百餘里的金漆潦。 [4] 
崇禎十五年(1642年),鄖撫王永祚移駐襄陽,總兵左良玉自朱仙鎮大敗後留屯樊城。12月3日,李自成羅汝才自汝州攻襄陽,左良玉率部先遁,王永祚也護衞着福清王逃跑,農民起義軍順利攻克襄陽。12日,農民軍攻鄖陽。當時鄖陽守兵守將都不知道襄陽已經陷落的消息,士氣仍然高昂。15日,戰勝農民軍並俘虜了三十餘人,這時鄖陽的各位守將才知道巡撫、總兵已經逃遁,襄陽又一次陷落的消息。房竹營遊擊李茂春素來恇怯,於17日夜拔營西去,按察使高鬥樞親自挽留,不成。18日,李茂春將過金漆潦,而徐勇守灘,使李茂春不能通過。而李茂春糧盡,而附近都是山區,沒有居民無法劫掠糧草,形式大窘,只好統兵歸鄖陽。高鬥樞命王光恩、楊明起、餘啓凡,各招房竹營兵,兵盡降。李茂春就擒,羈于徐勇營內,以候請旨。但之後,徐勇也棄守金漆潦遁逃到興安,李茂春也隨之去興安。數月,茂春病死。 [4] 
崇禎十六年(1643年)孫傳庭即將出師潼關征討李自成,高鬥樞請以鄖陽兵直搗襄陽,孫傳庭令鄖陽兵8月上旬攻打襄陽策應主力。到7月底,徐勇與惠登相(數年前已降於左良玉)由興安直趨均州,二將奉孫傳庭檄,會合鄖兵同攻光化谷城。高鬥樞阻止説:孫督師兵還未出潼關,而李自成在南陽,離鄖陽只有三百里,鄖兵不宜遠出,請先等待。二將不聽,徐勇與惠登相向谷城進發。高鬥樞不得已,先令劉調元、苗時化跟隨前往,等李自成離開南陽,自己的主力再發兵。 [4] 
8月初,惠、徐、劉、苗四將抵達谷城,農民軍不料官兵猝至,倉皇無措。然而惠登相、徐勇沒有攜攻城器具,農民軍欲棄城而官兵已團團圍城,農民軍便不敢出城。城頭寂無一人,而官兵也束手不能登城。至次日,徐勇、惠登相等人始得木梯、鋤鈀等工具,而城上垛夫及銃炮矢石等守城器具,也準備完畢了。又過了幾日,襄陽農民軍前來救援,官軍迎擊,斬首數百,生擒一百四十餘人,餘敵奔回,但是谷城還是堅守不下。劉調元被登相所侵侮,遂渡漢水而向北,獨抵光化,書信招降守將傅某,傅某以城降。 [4] 
9月,高鬥樞率主力到達谷城,谷城知縣陳知密請降,內應開城。城內居民先為張獻忠所屠掠,不滿二百人。惠登相復肆擄掠,高鬥樞力禁乃止。破城次日,孫傳庭敗報至,諸將大為沮喪,而徐勇、惠登相沮喪更甚。高鬥樞收兵暫屯均州。 [4] 
10月,高鬥樞率領諸將攻襄陽,徐勇、惠登相不遵令,沒有去攻打襄陽。
12月,徐勇、惠登相各率所部取道襄陽北界,疾馳東走,往武昌投奔了左良玉。 [4] 
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京師。5月,明朝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稱帝。

徐勇南明福王

弘光元年(1645年),徐勇授都督總兵,賜蟒袍、玉帶。 [1] 
3月,左良玉聽聞遭到清英親王阿濟格追擊的大順政權領袖李自成兵至荊襄,心中恐懼。22日,左良玉以”清君側“為藉口,率兵東下南京,徐勇從左良玉東下。左部東下之前,將武昌城屠掠一空。
4月,左良玉病死途中,諸將推其子左夢庚為帥,大軍由左夢庚率領,繼續東下。大軍沿江屠掠,破九江、彭澤、東流、建德,屠安慶。戰黃得功、黃斌卿銅陵,敗歸九江。
5月,由左夢庚率領,徐勇、盧光祖李國英張應祥、徐恩盛、郝效忠金聲桓、常登、吳學禮、張應元、徐育賢等人都率兵降清。 [5-7]  阿濟格看到徐勇來降,笑着對徐勇説:這是位鬍子將軍啊。聽説你守衞鄖陽六、七年,讓敵人無法攻破城池,但是這次為什麼要投降呢?徐勇對答説:清除賊寇是大義,為君父(崇禎帝)復仇是大恩,我也應該一同前往。阿濟格聽完十分高興。 [1] 

徐勇清順治

清順治二年(同年,1645年)英親王阿濟格札委徐勇為九江總兵,馬上又調鎮黃州。時有九江黃枴子、李聚馬(又有作“李縱馬”)等縱掠九江;位於英山、霍山之中的蘄黃四十八寨抗清義軍也推舉逃到山寨的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為首,並聯合商城、固始義師抗清。徐勇派遣副將徐啓仁,匯合九江總兵金世忠擊破黃枴子、李聚馬等人。 [2] 
11月,清湖廣總督佟養和與湖廣巡撫何鳴鑾會商,決定派徐勇領兵進剿蘄黃四十八寨。15日,徐勇率兵進抵白雲寨。16日,大舉進攻,大岐寨主王光淑統領各路兵數萬人來援,雙方苦戰一天,互有傷亡。17日,徐勇重新調整部署,把所部清軍分為三路,寅時鳴炮為號,同時殺出。王光淑見西路抵敵不住,親自前往策應,不料被清兵用槍搠於馬下,當陣活捉。各路寨兵見王光淑被擒,無心戀戰,紛紛逃竄,清軍乘勝追殺數千人。白雲寨主易道三心寒膽落,率領兩千餘人向清軍投降。徐勇下令將大岐、白雲、泉華等寨城屋一律拆毀。
12月3日,徐勇引兵進至蘄水縣(今浠水縣)斗方寨,把該寨四面包圍。斗方寨內除了寨主周從劻本部義軍外,還有從英山請來的援兵副將陳福所部四百人。陳福見清軍勢大難敵,竟暗中帶領千總二名於夜間往清軍營中投降。徐勇當即面授機宜,讓他們返回斗方寨充當內應,約定次晨以炮為號,裏應外合。4日,周從劻正在寨上指揮,清兵攻至寨門,舉放號炮,陳福立即配合清軍活捉周從劻與張縉彥委任的英山知縣劉時敍,斗方寨城屋全部放火焚燬。又招降劉婆等九十五寨。爾後,王光淑、易道三、周從劻、劉時敍被解到武昌遭斬首。但是英霍山區的抗清鬥爭仍然繼續不絕,義師擁戴明朝宗室朱常巢在太湖縣司空山寨,號稱荊王,先後趁清軍不備,襲破太湖、宿松二縣。直到1648年(清順治五年)金聲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時,蘄黃義師還曾配合活動。 [2]  [6]  [8] 
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明將鄭廉(此鄭廉並非《豫變紀略》作者)攜帶明隆武帝朱聿鍵及明大學士督師何騰蛟的書信來策反徐勇,徐勇捉拿鄭廉斬首並上報清廷。5月,明朝總兵歐應衢、周文江攻打黃安麻城,徐勇率兵救援,與歐應衢、周文江戰於塔子山,擊敗明軍並擒獲周文江。又和總兵祖可法、張應祥會剿,斬殺歐應衢,擒獲明副總兵梅增,並降服鄒墩、大佛等三十二寨。
7月,徐勇以署總兵鎮守長沙。
順治五年(1648年)正月,金聲桓南昌起義反清,遣使招降徐勇,徐勇又斬金聲桓使者。5月,加都督僉事銜,實授長沙總兵。10月,安仁耒陽的明軍攻打攸縣,徐勇遣部下參將李如龍擊敗明軍,擒明總兵謝如香等人,斬首三千餘級。 [2] 
當時,明總督大學士堵胤錫、督師閣部何騰蛟趁清軍主力撤出湖南的時機,收復了湘西、湘南許多州縣,堵胤錫又請駐紮於夔東山區的忠貞營進軍湖南,忠貞營由李過(李赤心)、高一功(高必正)等率領順江東下。9月,忠貞營至湖南常德。10月21日,從常德進發,擊敗徐勇派來的援兵。之後又攻克長沙府屬的九個州縣,只剩下府附郭二縣長沙、善化(實際上就是長沙一城)和瀏陽仍為清軍據守,長沙成了孤注。徐勇沿湘江列炮,擊毀一些敵軍舟船。
11月11日,李過、高一功親圍長沙,臨城四面攻打,發箭如雨,銃子落城中如雞卵,中人物皆斃。清偏沅巡撫線縉、總兵徐勇據城頑抗,但部下兵丁只有三千名,外無救援。徐勇在城頭督戰時,被李過一箭射倒城上,復甦後,包紮傷口繼續戰鬥。清軍發炮擊中了忠貞營三名將領。日暮,敵收兵,徐勇命令將士銜枚守城。忠貞營夜襲攻城,剛豎起登城梯,城上炮矢齊發,退走。之後的幾天,忠貞營在城牆下挖掘壕,穿城丈餘,幾乎將城牆挖塌。徐勇下令增築木城加強防守。雙方激戰五日五夜,至16日,忠貞營已經挖通了兩條地道,長沙城破城在即。然而這時明督師何騰蛟卻因為與堵胤錫不和,又為了爭奪收復長沙的功勞,想讓隸屬於自己的部隊攻下長沙,就突然下調令,讓忠貞營撤退解圍,調赴江西去援助金聲桓。長沙突然解圍,清軍便趁機四出搶糧,加固城守。 [9]  [2] 
暫時解圍後,徐勇上疏請援:長沙東西受敵,臣以兵三千當賊數萬,即嬰城固守,尚虞不足。請速益兵數千,以資攻戰。定南將軍佟圖賴率兵赴援。 [2]  而何騰蛟拼湊的雜牌軍戰鬥力既不強,又調度不靈,大部距長沙尚遠,攻打長沙失敗,最終就沒有攻克長沙城。 [9] 
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鄭親王濟爾哈朗大軍抵達長沙,徐勇遣人迎接大軍,共同進攻明軍。20日,進抵道林,從俘虜口中得知何騰蛟在湘潭。21日,急行軍至空城湘潭,濟爾哈朗令徐勇引軍先入城,徐勇遂擒獲了何騰蛟。徐勇之前在明朝為將的時候,曾隸屬於過當時還是湖廣巡撫的何騰蛟,是何騰蛟曾經的屬下,於是就率士兵羅拜,勸何騰蛟投降,何騰蛟大罵徐勇,徐勇便俘虜了何騰蛟交給了濟爾哈朗,至27日,何騰蛟被殺。濟爾哈朗下令屠湘潭城,.城中的百姓幾乎全被殺光。當時逃到鄉下的文人汪輝記載:清軍從正月21日開刀,“屠至26日封刀,29日方止,稱湘潭屠城 [8]  [2]  [10] 
5月,以守長沙功,加都督同知銜,調辰常總兵,駐守辰州。上疏説:辰、常界連黔、,苗、瑤雜處,賊寇出沒不常。前賴(鄭)親王奮揚威武,何騰蛟就擒,而一隻虎(李過)尚漏網。今親王既奏班師,都統佟圖賴兵亦北調,賊黨牛萬才馬進忠王進才等猖獗無忌。蓋賊畏禁旅而不畏南兵,請敕發八旗兵剿賊湖南。奏疏下所司議行。
順治八年(1651年)4月,明將馮雙禮等率領馬兵一萬餘名、步兵數萬、戰象十餘隻,大舉由黔入湘。15日,明軍攻克沅州,繼而攻打辰州(府治沅陵),辰常總兵徐勇防守甚嚴,明軍未能得手。清廷掛剿撫湖南將軍印續順公沈永忠領兵二萬,竭力支撐,明、清雙方在一段時間裏呈膠持狀態。 [11]  5月,敍功,授世職一等輕車都尉(滿文阿達哈哈番)兼一雲騎尉(滿文拖沙喇哈番)。 [2] 
順治九年(1652年)4月,明大將李定國攻打湖廣,由貴州攻入湖南,會合沅州的馮雙禮。5月,接連克復靖州武岡寶慶等地。6月,除嶽州、常德與徐勇駐守的辰州外,湖南全境幾乎都被明軍克復。 [11]  [2] 
9月,明將張光粹(亦作張光翠)、張景春為了牽制辰、常的清軍和攻打辰州,兵屯荔溪,距離辰州城僅四十華里。徐勇督將士渡過沅江,出城相戰,並激勵將士説:成敗利鈍,在此一舉。倘有不測,勿復渡此江!於是三軍激憤,參將張鵬、遊擊吳光鼐等人奮勇殺敵,陣斬張景春和其將士數百,生擒張景春麾下將領王忠、閻之美、姜祚昌、吳起順、馬佩、曹運期等人。順治帝知曉此次勝利後,下諭道:爾屢奏拒斬賊使,多有擒獲。同道、府、縣、將領各官誓死固守,忠壯可嘉!昨覽奏以孤軍迎擊巨寇,殲戮無算,生擒偽官及賊眾甚多,獲偽印、偽札並器械、馬匹,朕心嘉悦!已諭部從優議敍。爾宜益奮忠勇,誅渠殲黨,保固疆圉,以膺殊恩。
10月,徐勇以此功加銜左都督,進爵三等男(滿文阿思哈尼哈番),並賜冠服、弓矢、鞍馬。 [2]  明軍統帥孫可望數次遣使送信招降守將徐勇,而使者都被徐勇斬殺。 [2] 
11月1日,孫可望親自由貴州來到湖南沅州(今芷江),他派大將白文選統領馬、步兵五萬餘名進攻辰州。21日,明軍分水、陸二路進抵辰州城下,將城四面包圍。徐勇又命副將張鵬星領兵出戰,被明軍炮火擊斃。22日,參將張鵬出戰西門死。白文選以大象列陣為前驅,突破東門,大隊兵馬衝入城內,徐勇率數騎巷戰,在混戰中被亂刀砍死。徐勇雖然戰死,手裏仍然握刀不放。徐勇妻曹氏、子徐祚泰、妹妹李氏以及親屬三十九人皆遇害。城內的清分守辰常道劉升祚、辰州知府王任杞等文武官員也被俘處斬。 [2]  [12]  [1] 
順治十一年(1655年)8月,清經略大學士洪承疇上疏徐勇的事蹟給順治皇帝:辰常總兵官徐勇、當黔寇披猖之時。誓死固守。歷有戰功。逆賊遺書誘降。斬其來使、以示無貳。後因辰州孤城莫援、賊將白文選率眾圍攻、城遂陷。勇督兵恭戰。被槍墮馬、猶立斬數賊。力竭不支、為賊所害。既死、猶握刀不釋。賊截其手而去。闔門遇難者、三十九人。請加優恤以勵臣節。皇帝下旨:徐勇屢着戰功,忠節殉難,闔門受害,深可憫惻!下令優恤,贈徐勇太子太保,進世職二等男(滿文阿思哈尼哈番),賜諡號“忠節”,建祠江夏。並令徐勇兄長的兒子徐自貴襲承爵位,還讓徐自貴入籍武昌衞,以便祭祀。 [2] 
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乾隆帝念清朝開國以來綠旗兵(即綠營)效命疆場、折衝閫外者甚多,下命令查找核實這些有功勞的綠旗將士,在他們的世職襲次結束後,按照八旗的例子授予給恩騎尉世襲罔替,徐勇的後代也在此列。 [2] 
參考資料
  • 1.    《碑傳集》卷第117——忠節上之上《徐將軍勇傳》(翟鳳翥、彭而述撰文兩篇)
  • 2.    《清史稿》列傳三十五 徐勇傳、《清史列傳.貳臣傳》甲編 徐勇傳
  • 3.    《碑傳集》卷第117——忠節上之上《徐將軍勇傳》彭而述撰文
  • 4.    明 高鬥樞《守鄖紀略》
  • 5.    清史稿 列傳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3-11]
  • 6.    清實錄順治朝實錄  .古典文學網[引用日期2020-03-11]
  • 7.    台灣文獻清史列傳選_2   .必讀網[引用日期2020-03-11]
  • 8.    顧誠《南明史》第七章 第三節
  • 9.    顧誠《南明史》第十八章 第二節
  • 10.    《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何騰蛟傳
  • 11.    顧誠《南明史》三十二章 第一節
  • 12.    顧誠《南明史》二十三章 第五節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