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河新道

鎖定
唐河新道,又稱新唐河,為1966年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湖泊白洋淀上游支流唐河保定市清苑區東石橋村至雄安新區安新縣韓村閘的新建防洪改道工程。清苑區境內約6.3千米,安新縣境內約17.5千米,自清水河和唐河於石橋鎮東石橋村匯入,分南北兩條順堤河經何橋鎮、安新縣蘆莊鄉老河頭鎮安州鎮同口鎮,於韓村入馬棚澱、羊角澱。 [35] 
唐河新道的建成,切斷了保定市金線河清水河的入澱通道。1975年因府河清污分流,清水入澱,污水排入唐河新道北側低水槽作為唐河污水庫,一度超期運行近40年。 [3-4] 
2017年雄安新區成立後,唐河新道污水庫才得以徹底治理。自2020年起,唐河生態補水持續進行,乾涸20多年的唐河新道再次煥發生機。 [1-2]  [21] 
中文名
唐河新道
外文名
New Tanghe River
別    名
新唐河
所屬水系
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流入白洋淀)
地理位置
河北省
流經地區
保定市清苑區雄安新區安新縣
發源地
山西省渾源縣南翠屏山
河    長
約 24 km(清苑區境內約6.3公里,安新縣境內約17.5公里)
平均流量
2300 至 3990 m³/s
性    質
防洪改建河道
羅馬字母拼寫
Tánghéxīndào
起止點
東石橋村—韓村(馬棚澱、羊角澱)

唐河新道形成變遷

唐河發源於山西省渾源縣,唐河河道隨自然條件變化很大。戰國時期,在今肅寧西入黃河東漢流經今靈丘、淶源、唐縣、定縣、博野蠡縣高陽安新境內,流經安新鎮南,東入雄縣霸縣天津入海。元明清時期又分別在元至順元年(1330年)、明成化八年(1472年)、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清嘉慶六年(1801年)幾次改道入澱,在清苑境時而右滾,時而左移,屢分屢合,變動頻繁,造成大量泥沙沉積於地面,洪水面積擴散。温仁以下,白洋淀以上,四門堤以西,一片汪洋。水深兩米左右,即是“唐河泛區”,給清苑人民造成深重災難。
唐河泛區無堤埝約束,河道變化無常,北滾侵佔清水河道,頂託清水河及府河洪水下泄,淹沒大片良田。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夏,冀中行署工務局唐河辦事處修築上起温仁,經北鄧村至東閭村長約12千米的唐河右堤。
1960年,河北省重點建設的水利工程之一西大洋水庫在唐河中游建成,庫容10.71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4420平方千米,使唐河從2480立方米每秒減為310立方米每秒,與王快水庫基本控制了大清河南支的洪水。同年在清苑境內温仁以下興建了唐河固槽工程,將唐河與清水河在保滄公路處進行分流。從建國至60年代,唐河沿岸修堤53道,總長28千米。1963年海河特大洪水後,清苑縣對唐河沿線進行施工修復,切斷了金線河與清水河的入澱通道。在清水河左側修築堤壩,形成了兩河三堤,清水河左堤成為唐河的第二道防線,全長16.14公千米。1965年從東石橋村改道入府河,從連環閘(蓮花閘)向東北穿漕河堤入藻雜澱。
為了解決藻雜澱各河泄水不暢的問題,1966年保定地委根據河北省計委批准的《保定專區唐河改道設計任務書》和《保定專區唐河下口治理擴大初步設計》,開闢唐河新道。工程包括對唐河下口進行改道治理,將清水河納入唐河,兩岸駐堤,開挖兩條順堤河,開闢了唐河新道,廢除了舊道。從東石橋村東南、保滄公路大橋向東北,穿四門堤,在安新縣同口村北入馬棚澱。唐河新道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唐河的泄洪能力。 [3]  1975年在唐河兩側開挖了深水河槽,並在河灘築了新堤,建成南北兩個蓄污水庫,北庫工程1977年11月投入使用,常年存蓄保定市排放的工業污水。2017年雄安新區成立後,唐河新道污水庫徹底治理。 [1]  [35] 

唐河新道幹流概況

唐河新道在保定市境內,是1966年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湖泊白洋淀上游支流唐河末端的防洪改道工程,自清水河和唐河於石橋鎮東石橋村匯入,分南北兩條順堤河經何橋鎮、安新縣蘆莊鄉牛角村北)、老河頭鎮(澇澱、李良甫莊)、安州鎮同口鎮(北青、磁白),於韓村入馬棚澱、羊角澱。清苑區境內約6.3千米,安新縣境內約17.5千米。 [3] 
唐河新道 唐河新道 [30]

唐河新道水文特徵

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資料,1966年將清水河併入唐河,新唐河按10年一遇設計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進行了治理。1973年牛角以下新唐河又按20年一遇設計流量3990立方米每秒進行了整治,兩堤頂寬8米。 [1]  [35] 

唐河新道所屬水系

唐河因流經唐縣而得名,是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的一條主要幹流,發源於山西省渾源縣南翠屏山,於安新縣韓村入白洋淀,全長273千米。唐河自西大洋水庫以下河道長125千米,其中,西大洋水庫以下至東石橋段稱唐河,長101.7千米;東石橋至韓村閘稱新唐河,即唐河新道,長23.3千米。西大洋水庫至清苑區温仁段為地下河,自清苑區北王力村起築有堤埝。 [35] 

唐河新道主要支流

唐河新道分南北兩支(低水槽)。20世紀70年代,保定工業污水經唐河新道排泄至白洋淀,使其污染嚴重。1975年為治理白洋淀污染,將唐河新道的兩個低水槽加寬築埝到100米,河底寬1000米左右,開闢成為污水庫,儲存保定污水。污水庫長17.5千米,上游從安新縣牛角村北開始,經李良甫莊、北青、磁白至韓村南入羊角澱(白洋淀口)。南污水庫庫容630萬立方米,北污水庫庫容720萬立方米。污水庫上游開闢了兩條引污乾渠,一條從保定市西郊黃花溝挖水渠穿過府流進入北庫口,另一條由友誼洞穿過唐河挖明渠進南庫口,全程24千米。由於南污庫沒啓用,污庫小堤和北污庫仍擠佔河道寬約200米。
唐河新道污水庫本是治理白洋淀污染的臨時性措施,設計標準異常低下,原定於1979年停用,超期運行近40年。污水庫庫尾距離白洋淀僅2.5千米,對白洋淀的水環境質量和周邊村鎮居民生活一度構成嚴重威脅,2017年6月底實現徹底截污。 [2] 

唐河新道生態保護

唐河新道雄安治理修復

  • 污水庫治理
雄安新區成立後,於2018年5月啓動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一期工程,6月30日完工,包括唐河污水庫北庫西側7.5千米範圍內的歷史堆存固體廢物清運與處置、庫區存餘污水治理、庫區生態修復、環境風險防控、疑似爆炸物探測與挖掘等,超過3萬立方米存餘污水全部進行原地處理。一期工程有效清除了唐河污水庫內的固體廢物,淨化了庫內存餘污水,防止了極端情況下污染源外泄,防控了唐河污水庫對白洋淀水生態造成的環境風險,打造出了一條具有景觀效益的生態綠廊 [2]  [5] 
二期治理修復於2020年底前完成,範圍為唐河污水庫北庫內上游8.5千米,寬150米,通過對工程範圍內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狀況開展場地詳細調查,確定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種類、濃度、空間分佈特徵及風險等級,制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並開展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 [6]  。工程實施後徹底解決了唐河污水庫40多年來歷史遺留的污染問題,有效防控唐河污水庫對白洋淀水生態造成的環境風險,為雄安新區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打下基礎 [7] 
  • 河谷郊野公園
2021年,為根治唐河污水庫,開始實施唐河河谷郊野公園一期項目,為新區及周邊居民提供休閒娛樂場所。位於雄安新區安新縣老河頭鎮同口鎮安州鎮,西起西澇澱村,東至入澱口,北至唐河北側堤壩,南至唐河新道南側堤壩,全長約16.9千米,總面積約867.34公頃。通過對南北兩庫堤頂路、堤防及堤坡等重要節點景觀進行建設,重點部位進行生態修復,達到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的目的 [1]  [10]  [12-13] 

唐河新道清苑區治理修復

2019年7月1日,《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將河長制以立法形式予以明確,市、縣級、鄉(鎮)、村建立河長制,分級分段分區組織領導本區域內河流、水庫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白洋淀上游是指流入白洋淀拒馬河白溝河萍河瀑河漕河府河唐河孝義河瀦龍河等河流流經的保定市區域,唐河新道等入澱河道生態環境得到法制保障。 [31-34] 
  • 河道治理
2020年,河北省河長辦公開約談通報,清苑清理整治組織不力,境內的唐河37.1千米河道未進行清理整治,採砂坑連片,河道內存在多處樹障和生活垃圾,沿線岸坡、路橋兩側、主河槽內垃圾點位多,體量大 [17]  。隨後清苑區迅速對全長43.4千米的唐河清苑段(其中唐河新道6.3千米)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包括清除水面上的垃圾、水體障礙物以及沉澱物,並對主河道進行清淤疏浚、整治砂坑和規整河灘,以形成暢通連貫、兼顧補蓄的通道。 [21] 
  • 搬遷安置
因歷史原因,東石橋村整村位於唐河、清水河交匯之處的唐河新道內,“兩河三堤”末端,地勢低窪,受到來自唐河及清水河洪水的威脅,是防汛中的重點防護村。清苑區2020年起進行改道築堤工程和徵遷補償安置工作,劃定村東南角為徵遷區,村東北角為安置區。同時召集村民和有關單位定期開展防汛應急轉移演練,以徹底解決防洪安全隱患 [19-20]  [22-23] 

唐河新道河長名單

  • 雄安新區河長
2018年《河北雄安新區實行河湖長制工作方案》提出,結合自然河流湖泊水系與行政區域,在新區全面建立健全新區、縣、鄉、村四級河長湖長體系。河北省河長制綜合信息管理平台上線運行,通過“冀河湖長辦”微信號提供河湖長查詢記錄監督服務。 [24-27] 
唐河新道(牛角村至韓村17.5千米)負責河長名單(村級省略)
級別
姓名
職務[19]
範圍
雄安總河湖長
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唐河
新區級河長
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新區級河長
管委會副主任
縣級總河長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河湖總警長
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縣級總檢察長
縣檢察院檢察長
縣級河長
武海龍
副縣長
蘆莊鄉同口鎮老河頭鎮安州鎮(同口排幹)
技術參謀
黃佔彪
縣生態環境局
縣級河長
武海龍
副縣長
同口鎮南曲堤、北曲堤、韓村所轄白洋淀
技術參謀
臧培軍
縣農業農村局
縣級河湖警長
何玉德
縣公安局四級高級警長
蘆莊鄉、安州鎮
常二江
縣公安局黨委委員
同口鎮
張新忠
縣公安局一級警長
老河頭鎮
鄉鎮級河長
吳文震
黨委書記
蘆莊鄉
鄉長
夏亞華
黨委書記
同口鎮
鎮長
黨委書記
老河頭鎮
田紫葉
鎮長
王會發
黨委書記
安州鎮
鎮長
  • 保定市河長
保定市和清苑區落實河長制,以實現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人和的管護目標。 [18]  [28]  保定市河長辦與雄安新區規建局簽訂合作協議,建立跨界河流聯席聯巡聯防聯控機制。 [29] 
2022年唐河新道(東石橋至範郭橋村6.3千米)負責河長名單
範圍
姓名
職務
市級總河湖長
市委書記
市級總河湖長
市長
市級
常務副市長
區級
區委書記
區級
副區長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東石橋村
王繼輝
支部書記
何橋
盧福祥
支部書記
葛豔昌
支部書記
張彬
支部書記
史丙恆
支部書記
良廟
史建國
支部書記
王洲
支部書記
周佔年
支部書記

唐河新道生態補水

2020年1月至8月下旬,河北省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唐河退水閘和西大洋水庫,累計向下遊唐河補水約2.8億立方米。唐河自西大洋水庫下游開始,已形成有水河長超過68千米,形成水面面積8平方千米,乾涸20多年的唐河新道再次煥發了生機 [8] 《保定市河道管理條例》於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推進河道河湖“清四亂”工作常態化。
2021年保定市主要河道生態補水實施方案實施,唐河補水1.4億立方米,唐河新道清水流動,進一步改善白洋淀水系連通性。 [14-16] 
2022年華北地區實施歷時一個多月的河湖生態環境復甦2022年夏季行動,累計補水9.68億立方米,完成計劃補水量的134.3%,置換12.68萬畝沿線地下水農灌區,唐河常年乾涸河流實現全線貫通,唐河新道再次恢復常態流水。 [9]  白洋淀水質也因此獲得持續改善,從2017年的劣Ⅴ類到2022年的全域Ⅲ類以上水質標準。 [10-11] 
2023年2月28日河北省水利廳印發《河北省2023年主要河湖生態補水實施方案》,調度安排西大洋水庫向唐河補水0.2億立方米,補水時間2023年3月1日~6月30日和10月1日~12月31日;南水北調中線通過唐河退水閘相機向唐河補水。 [3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