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腰胡蜂

鎖定
黃腰胡蜂Vespa affinis (Linnaeus)為膜翅目、胡蜂科、胡蜂屬的一種昆蟲。成蟲體長20~25mm。頭部及前胸後緣常呈紅棕色,腹部第1~2節背板為黃橙色,第3~6節背、腹板均為黑色。後小盾片向下垂直。分佈在浙江、安徽、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主要危害棉花等作物。
中文名
黃腰胡蜂
拉丁學名
Vespa affinis (Linnae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Insecta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亞    目
細腰亞目
胡蜂科
胡蜂屬
黃腰胡蜂
分佈區域
在浙江、安徽、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
功能類別
寄生性天敵
總    科
胡蜂總科

目錄

黃腰胡蜂形態特徵

黃腰胡蜂雌蜂

頭部:窄於胸部。觸角窩之間整個隆起,下部鄰接唇基處呈黑色,其餘額部及顱頂、頰部均呈棕色,淺的額溝明顯可見,各部密佈刻點,覆有較長的棕色毛。頰部寬與複眼寬略相等,紅棕色單眼呈倒三角形排列於兩複眼頂部之間,觸角支角突、柄節及鞭節均呈較暗的棕色。唇基棕色,有密佈刻點,覆有較長的棕色毛,唇基略隆起,基部中央略凹陷,端部兩側角略突出成齒狀。上唇暗棕色。上顎黑棕色,粗壯,端部4齒,最上1個齒距其它3個齒較遠,顎上稀布刻點,覆有棕色毛,基部內側略呈棕色。
胸部:前胸背板前緣中央略隆起,兩肩角明顯,兩下角黑色,其餘呈棕色,有的個體全呈黑色或棕色,密佈刻點覆有棕色毛。中胸背板黑色,亦有呈棕色的,縱隆線在中央可見布有刻點及棕色毛。小盾片略隆起,中央有一溝,呈棕色,亦有呈黑色的,布有刻點及棕色毛。後小盾片棕色,後緣中部略呈黑色,亦有全呈黑色的,垂直向下,布有刻點及棕色毛。並胸腹節向下近於垂直,中央有一縱溝,密佈刻點,覆有棕色毛,亦有呈棕色者,但中央為黑色。中胸側板器色,上部近中央處略呈棕色,亦有全呈棕色或黑色者,不隆起,密佈刻點及棕色毛。後胸側板窄,黑色略呈棕色,亦有全呈棕色或黑色的密佈刻點,棕色毛短。翅基片棕色,內緣色較深,無刻點。翅呈棕色,前翅前緣色較深。前、中後足之基節、轉節均呈黑色,並可見較長的棕色毛,各足股節腹面均黑色,背面均棕色,可見棕色毛。前足脛節、跗節均棕色。中足後足的脛節、跗節色較暗。各足爪無齒,爪墊可見,與爪同為棕色。
腹部:第1節背板呈梯形,基半部淺棕色,端半部黃色,或全為黃色,刻點細淺幾不見,覆有短毛,第1節腹板短寬近叉狀,覆有短毛,近褐色。第2節背板黃色,刻點幾不見,覆有短毛。第2節腹板有淺刻點,中部近褐色,其餘呈黃色,覆有短毛。第34、5、6節背、腹板均為黑色,布有細而淺的刻點,覆有褐色短毛。

黃腰胡蜂雄蜂

近於雌蜂。胸部及頭部常全呈黑褐色。腹部7節,第3至第7節背、腹板全呈黑色。體無雌蜂粗壯 [1] 

黃腰胡蜂生存習性

此蜂多建巢于山間,4-5 月間建巢於土穴、石穴中。10到11月份蜂羣達到最旺盛,11月底12月初最後一批母蜂出世,並交尾後於樹洞等抱團過冬 [2] 

黃腰胡蜂分佈

黃腰胡蜂國內

浙江、廣東、廣西、台灣、安徽、福建。

黃腰胡蜂國外

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泰國、越南、緬甸、菲律賓。
參考資料
  • 1.    李鐵生,中國農區胡蜂,農業出版社,1982年01月第1版,第50頁
  • 2.    彩萬志,李虎編著,中國昆蟲圖鑑,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