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先治

鎖定
裴先治,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於新疆,理學博士,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長安大學科技處副處長,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院長兼總工程師。 [1-2] 
中文名
裴先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2月
畢業院校
長安大學
西北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大學教授

裴先治人物經歷

裴先治教育經歷

1983年7月畢業於原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地質礦產調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89年7月於原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獲構造地質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
2001年11月於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獲構造地質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2] 

裴先治工作經歷

1983.07-1999.06,在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地勘系任助教、講師,區域地質調查所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
1994年在地質礦產部破格晉升副教授;
1999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2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999.07-2000.06,任西安工程學院地球科學系副主任;
2000.1,任原西安工程學院科技外事處副處長;
2000.06-2011.11,任長安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2002,兼任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總工程師。
2011.12-2012.03,任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副院長;
2012.04-2019.11,任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院長兼總工程師。 [2] 

裴先治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構造地質學以及大地構造學、區域地質學、造山帶地質與動力學、盆地構造、岩石大地構造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所帶領的研究團隊,以區調填圖工作為基礎,依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逐步形成了中央造山系(中西段)及其鄰區關鍵地區基礎地質調查與成礦地質背景研究的優勢和特色。 [2] 

裴先治學術成就

近年來主持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科技項目1項,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8項。公開發表論文198篇。 [2] 

裴先治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揚子地塊西北緣碧口羣構造屬性及與Rodinia超大陸聚合-裂解關係;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秦嶺–祁連結合部位早古生代晚期岩漿事件及其對構造演化的啓示;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西秦嶺北緣變形構造解析及其祁連-秦嶺構造交接關係研究;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東崑崙東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構造演化與造山過程研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東崑崙南緣布青山構造混雜巖帶的組成、結構與構造演化過程;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東崑崙東段東昆中蛇綠岩年代學及構造屬性研究;
7.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勉略寧地區中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構造屬性研究;
8.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青海省共和縣曲什那地區1:5萬三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
9.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青海省循化縣道幃地區1:5萬兩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
10.青海省國土資源廳-中國鋁業公司公益性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項目:青海省都蘭縣阿拉克湖-紅水川地區7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
11.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專題:西藏日喀則超鎂鐵質巖巖相劃分及含礦性調查;
12.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專題:西天山温泉地區元古宙變質地層劃分與構造變形研究;
13.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專題:甘肅美武-臨潭地區構造解析與演化研究;
14.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專題:甘肅省岷縣中寨—十里鋪地區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積地層劃分、沉積相與沉積環境及其構造變形研究;
15.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調查項目專題:勉略構造帶構造演化與成礦地質條件研究;
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高新技術研究培育項目:秦祁結合部位早古生代俯衝型雜巖體的成因及對造山演化的啓示;
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高新技術研究培育項目:東崑崙西段野牛溝構造混雜巖帶物質組成及其造山過程;
1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基礎研究培育項目:西天山北緣早古生代構造體制轉換的岩漿和沉積記錄;
1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基礎研究培育項目:伊犁地塊北緣新元古代花崗岩年代學與成因研究:陸殼改造的證據;
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基礎研究培育項目:西崑崙麻扎—康西瓦構造帶構造屬性及向西延展研究;
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基礎研究培育項目:西崑崙布倫口-麻扎地區三疊紀花崗岩類形成時代、岩石成因及其構造背景。 [2] 

裴先治科技成果

1.1996年獲地質礦產部“特優圖幅獎”;
2.1998年獲國土資源部勘查成果二等獎2項;
3.2014年獲得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 [2] 

裴先治榮譽獎勵

2019年被中國地質調查局遴選為首批首席填圖科學家。 [2] 

裴先治社會任職

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大陸地殼與地幔研究分會委員,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終身會員,兼任中國地質學會《地質論評》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通報》編輯委員會委員、《西北地質》編輯委員會委員、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等。兼任西安波浪狀鑲嵌構造研究會副理事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