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干擾RNA

鎖定
小干擾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有時稱為短干擾RNA(short interfering RNA)或沉默RNA(silencing RNA),是一個長20到25個核苷酸的雙鏈RNA,在生物學上有許多不同的用途。已知siRNA主要參與RNA干擾(RNAi)現象,以帶有專一性的方式調節基因的表達。此外,也參與一些與RNAi相關的反應途徑,例如抗病毒機制或是染色質結構的改變。不過這些複雜機制的反應途徑尚未明瞭。
中文名
小干擾RNA
外文名
Small interfering RNA
short interfering RNA
silencing RNA
別    名
短干擾RNA
沉默RNA
簡    寫
siRNA
形    狀
長20到25個核苷酸
用    途
參與RNA干擾(RNAi)現象

小干擾RNA簡介

小干擾RNA(siRNA),有時稱為短干擾RNA或沉默RNA,是一類雙鏈RNA分子,長度為20-25個鹼基對,類似於miRNA,並且在RNA干擾(RNAi)途徑內操作。它干擾了表達與互補的核苷酸序列的特定基因的轉錄後降解的mRNA,從而防止翻譯。
siRNA由雙鏈RNA (double strand RNA,dsRNA) 在細胞內被RNase III (如Dicer) 切割成21~25bp大小的雙鏈RNA。dsRNA可以是外源的,如病毒RNA複製中間體或人工導入的dsRNA;也可以是內源的,如細胞中單鏈RNA在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的dsRNA 。 [1] 

小干擾RNA發現

siRNA最早是由英國的大衞·包孔博(David Baulcombe)團隊發現,是植物中的轉錄後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現象的一部分,其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2001年,湯瑪士·塗許爾(Thomas Tuschl)團隊發現合成的siRNA,可誘導哺乳動物體內的RNAi作用,結果發表於《自然》 [3]  。這項發現引發了利用可控制的RNAi,來進行生物醫學研究與藥物開發的方法。
經由siRNA傳達的RNA干擾機制 經由siRNA傳達的RNA干擾機制

小干擾RNA結構

siRNA具有明確定義的結構:具有磷酸化5'末端的短(通常20至24bp)雙鏈RNA(dsRNA)和具有兩個突出核苷酸的羥基化3'末端。該切酶酶催化生產的siRNA由長的dsRNA和小發夾RNA。siRNA也可以通過轉染引入細胞。由於原則上任何基因都可以被具有互補序列的合成siRNA敲低,因此siRNA是在後基因組時代驗證基因功能和藥物靶向的重要工具。
siRNA通常是一段長21個核苷酸的雙鏈RNA(dsRNA),其兩股分別在RNA的兩端超出另一端2個核苷酸,圖示如下:
小干擾RNA 小干擾RNA
每一股各有一個5'磷酸基末端與一個3'羥基末端。此結構是利用一種稱為dicer的酶處理而得,這種酶可以將較長的雙鏈RNA或小發夾RNA(small hairpin RNA)切成siRNA。此外,siRNA也可經由多種不同轉染(transfection)技術導入細胞內,並對特定基因產生具專一性的敲弱(knockdown)效果。因此可利用經過適當剪裁的siRNA之互補性,來對已知序列的基因進行標定,這種現象使siRNA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藥物目標的一項重要工具。

小干擾RNAsiRNA機制

1.長dsRNA(可來自發夾,互補RNA和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被稱為Dicer的內切核糖核酸酶切割。Dicer切割長dsRNA以形成短干擾RNA或siRNA;這使得分子能夠形成RNA誘導的沉默複合物(RISC)。
2.一旦siRNA進入細胞,它就會被整合到其他蛋白質中以形成RISC。
3.一旦siRNA是RISC複合物的一部分,siRNA就展開以形成單鏈siRNA。
4.由於其在5'末端的鹼基配對而在熱力學上較不穩定的鏈被選擇作為RISC複合物的一部分。
5.作為RISC複合物一部分的單鏈siRNA現在可以掃描並找到互補的mRNA。
6.一旦單鏈siRNA(RISC複合物的一部分)與其靶mRNA結合,它就會誘導mRNA切割。
7.現在切割mRNA並被細胞識別為異常。這導致mRNA的降解,並且反過來不將mRNA翻譯成氨基酸然後轉化為蛋白質。從而沉默編碼該mRNA的基因。
siRNA也類似於miRNA,然而,miRNA來自較短的莖環RNA產物,通常通過抑制翻譯來沉默基因,並且具有更廣泛的作用特異性,而siRNA通常通過在翻譯前切割mRNA而起作用,並且具有100%的互補性,因此目標特異性非常嚴格。 [2] 

小干擾RNA用siRNA或其生物合成前體RNAi誘導

通過轉染外源siRNA進行的基因敲低通常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該效應僅是短暫的,特別是在快速分裂的細胞中。這可以通過產生siRNA的表達載體來克服。修飾siRNA序列以在兩條鏈之間引入短環。得到的轉錄物是短髮夾RNA(shRNA),其可以通過Dicer以其通常的方式加工成功能性siRNA。典型的轉錄盒使用RNA聚合酶III啓動子(例如,U6或H1)來指導小核RNA(snRNA)的轉錄(U6參與基因剪接;H1是RNase)人RNase P)的成分。理論上,所得的siRNA轉錄物然後由Dicer處理。
通過使用細胞擠壓也可以提高基因敲低效率。
RNAi中siRNA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與RNA誘導的沉默複合物(RISC)的結合能力。雙鏈體siRNA與RISC的結合之後是用內切核酸酶解開和切割有義鏈。然後剩餘的反義鏈-RISC複合物可以與靶mRNA結合以啓動轉錄沉默。

小干擾RNARNA激活

已經發現dsRNA還可以激活基因表達,這種機制被稱為“小RNA誘導的基因激活”或RNAa。已經顯示靶向基因啓動子的dsRNA誘導相關基因的有效轉錄激活。使用合成的dsRNA在人細胞中證明RNAa,稱為“小活化RNA”(saRNA)。尚不清楚RNAa是否在其他生物體中是保守的。

小干擾RNA轉錄後基因沉默

siRNA誘導的轉錄後基因沉默始於RNA誘導的沉默複合物(RISC)的組裝。該複合物通過切割編碼靶基因的mRNA分子來沉默某些基因表達。為了開始該過程,兩條siRNA鏈中的一條(引導鏈)將被裝載到RISC中,而另一條鏈即過客鏈被降解。某些Dicer酶可能負責將引導鏈加載到RISC中。然後,siRNA掃描並指導RISC到mRNA分子上完全互補的序列。認為mRNA分子的切割由RISC的Argonaute蛋白的Piwi結構域催化。然後通過切割與siRNA殘基10和11配對的靶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精確切割mRNA分子,從5'端開始計數。這種切割導致mRNA片段被細胞核酸外切酶進一步降解。5'片段通過外來體從其3'末端降解,而3'片段從其5'末端通過5'-3'外切核糖核酸酶1(XRN1)降解。切割後靶mRNA鏈與RISC的解離允許更多的mRNA被沉默。這種解離過程很可能是由ATP水解驅動的外在因素促進的。
有時不會發生靶mRNA分子的切割。在一些情況下,磷酸二酯骨架的核酸內切裂解可以通過切割位點附近的siRNA和靶mRNA的錯配來抑制。其他時候,即使靶mRNA和siRNA完全配對,RISC的Argonaute蛋白也缺乏內切核酸酶活性。在這種情況下,基因表達將被miRNA誘導機制沉默。
Ping-Pong方法的簡化版本,涉及蛋白質Aubergine(Aub)和Argonaute-3(Ago3)切割piRNA的3'和5'末端。
Piwi相互作用的RNA負責轉座子的沉默,而不是siRNAs。

小干擾RNAsiRNA設計

siRNA設計
siRNA設計(3張)
最初,siRNA序列的選擇是基於實驗經驗而獲得的(Elbashir et al. 2001,2002)。最近,生物信息學工具被用來設計siRNA(表18-1),目前多個數據庫收錄了經過實驗確證的siRNA和shRNA。值得推薦的是,在設計新的siRNA之前可以通過搜索已有的siRNA數據庫和科研文獻來尋找已確證的siRNA。如果不能獲得已確證的siRNA,則應該為每個靶基因設計3~5條候選siRNA(Pei and Tuschl 2006)。以下將介紹如何挑選有效和特異性強的siRNA。有關siRNA設計的詳細過程請參考Birmingham等(2007)的研究。
1、目標區域。siRNA通常以mRNA的CDS序列為靶點,因為一般認為,相對非編碼序列而言,CDS序列容易成為RNA干擾的靶點且多態性更低。然而,當CDS不容易找到合適的siRNA結合位點,或者為了區分兩個編碼區相同但3'非翻譯區(UTR)不同的基因時,3'端UTR也可以利用。5'端UTR和剪接點通常不被考慮,因為它們可能會被細胞內蛋白質複合體(如翻譯起始機器或者外顯子連接複合體)所包裹。
2、長度和非配對結構。儘管20~25個核苷酸長度、包含2個非配對鹼基形成的3'端突出“尾巴”的雙鏈siRNA顯示出了與常規siRNA相當的效率,但常規的雙鏈siRNA依然是長度為21個核苷酸、兩端包含2個非配對鹼基形成的3'端突出“尾巴”,模擬了Dicer酶體內切割的主要產物。長度超過30個鹼基的雙鏈RNA能夠在哺乳動物體細胞中誘導干擾素反應。一些長度超過23個鹼基的RNA雙鏈體能夠誘導細胞特異性的干擾素反應(Reynolds et al. 2006)。
3、熱力學不對稱性。進入RISC的siRNA鏈被稱為“嚮導鏈”(圖18-2)。這一siRNA鏈的5'端鹼基配對較為鬆弛(動力學穩定性稍差),被RNA干擾機器識別為嚮導(Khvorova et al. 2003;Schwarz et al. 2003)。嚮導鏈進入RISC,兩者之間的這種結合會通過5'端的G∶U錯配得到加強。反之,也可以通過化學修飾減弱信使鏈(嚮導鏈的反義鏈,目標mRNA的同義鏈)與RISC的結合(Nykanen et al.2001;Chen et al. 2008)。
4、GC含量和核苷酸偏好。有關siRNA設計的大量分析顯示:具有生物學功能的siRNA不能含有迴文(palindromic)序列和內在重複序列,並且GC含量達到30%~52%。迴文序列或者內在重複序列會形成二級結構,干擾與RISC以及目標mRNA的結合(Patzel et al. 2005)。GC含量過高或者過低會干擾兩條siRNA鏈的分離,減慢與RISC的結合。此外,成熟RISC與目標mRNA的強烈結合會妨礙切割產物的釋放,使酶的轉換效率降低(Haley and Zamore2004;Tang and Zamore2004)。有關高效siRNA性質的多因素分析顯示:嚮導鏈的第1~第7個鹼基應該是U或者A,第10個鹼基應為A或者U,第19個鹼基應為G或者C(Pei and Tuschl 2006)。這些“規律”預示了嚮導鏈的結合喜好,使其與靶標保持適當的親和力,促進對靶標的多輪切割。
5、RNA干擾介導的脱靶效應。RNA干擾介導的脱靶效應是指雙鏈siRNA的嚮導鏈或信使鏈介導的對基因表達的非特異性抑制,具有濃度依賴性(圖18-3)(Jackson et al. 2006a)。RNA干擾介導的脱靶效應通常會在siRNA發揮類似內源性miRNA的作用時發生,即通過小RNA嚮導鏈的“種子序列”(2~7位或2~8位核苷酸)與其目標mRNA結合(Lim et al. 2005;Lin et al. 2005;Birmingham et al. 2006)。目前已經有多種消除這種脱靶效應的方法。儘管通過同源性搜索(如BLASTn或者Smith-Waterman算法)來減少可能存在脱靶效應的siRNA的方法應用比較廣泛,但這一方法仍不能消除大多數的脱靶效應,這是因為無法避免第6位和第7位核苷酸與細胞內mRNA匹配的偶然情況。通過將針對同一mRNA的多個無相關性siRNA混合使用以降低每一種siRNA濃度的方法可提高RNA干擾的特異性(Kittler et al. 2007),但是這種方法有着嚴格的適用要求。對siRNA嚮導鏈的第2位核苷酸進行不依賴於序列的化學修飾同樣可以提高效率,這一方法減少了siRNA對既定靶標以及靶標之外mRNA的親和力(Jackson et al. 2006b)。唯一被證實的可提高RNA干擾特異性的方法是設計siRNA分子,使其正確的RNA鏈進入有功能的RNAi酶複合體,或者可以對信使鏈進行化學修飾,以阻止其通過RNA干擾途徑發揮作用(Elménet al. 2005)。
6、天然免疫反應和毒性。在哺乳動物中,如果siRNA包含富含G和U的序列基序,如GUCCUUCAA或者UGUGU,那麼此siRNA有可能通過Toll樣受體激活細胞內的天然免疫通路(Hornung et al. 2005;Judge et al. 2005;Marques and Williams 2005;Sioud 2005)。然而,其他的免疫刺激因素仍然有待鑑定,因為有一些siRNA雖富含G和U卻不能激活免疫受體,而另一些缺少GUCCUUCAA或者UGUGU基序的siRNA反而具有免疫刺激活性。針對176個隨機挑選的siRNA進行比較研究,鑑定出UGGC是一個毒性基序,能引發細胞死亡(Fedorov et al. 2006)。已知的免疫刺激活性和毒性基序可以通過計算預測而避免。另外,化學修飾,如鎖狀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圖18-4)和對免疫刺激活性和毒性基序進行2'-O-甲基化核酸修飾可以用於抑制其天然免疫刺激活性(Judge et al. 2006)。 [4] 

小干擾RNAsiRNA的體外製備

化學合成siRNA
合成siRNA應用廣泛,這種方法的得率和純度都比較高。對合成siRNA還可以進行一系列化學修飾以提高siRNA的穩定性、降低脱靶效應,以及(或者)阻止激活天然免疫反應。多家公司,包括Ambion、Thermo Scientific Dharmacon、QIAGEN和Sigma-Aldrich Proligo等都能提供高質量的合成siRNA。在用於細胞之前,合成的正義和反義siRNA需在體外復性形成雙鏈siRNA(方案1)。
利用酶學反應從長鏈dsRNA生成siRNA
利用重組Dicer酶或者細菌RNase Ⅲ對體外轉錄獲得的長鏈dsRNA進行酶學消化也可以獲得雙鏈siRNA(Yang et al. 2002)。與合成siRNA相比,對長鏈dsRNA酶消化可以生成不同種類的siRNA,提高了生成功能性siRNA的可能性。然而,體外酶學反應生成siRNA的主要不足之處在於:這些siRNA在使用時不易選擇對照。理論上,對照siRNA不應該與實驗siRNA具備相同的種子序列。由於體外酶切生成的確切siRNA無從得知,那麼也就無法選擇精確的對照,因此,無法區分究竟是既定靶標mRNA還是脱靶基因的特定表型表達發生下調。
體外轉錄
利用合成的、含有噬菌體啓動子的DNA寡核苷酸模板,經體外轉錄可以生成siRNA。通常,這一方法通過核酸酶或者核酶消化,確保產物擁有確定的末端以及(或者)5’端單磷酸或者羥基末端。這一方式能夠以較低成本快速生成多個不同siRNA,但是風險主要存在於污染的三磷酸RNA會觸發天然免疫反應(Kimet al. 2004)。 [4] 

小干擾RNAsiRNA的抗病毒治療應用

近年來,RNAi技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已受到極大關注,尤其在AIDS、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治療中的應用研究最為活躍。,在siRNA抗AIDS的研究中,針對HIV結構蛋白基因及長末端重複序列(longterminal repeat,LTR)的SiRNA可以控制病毒複製;針對宿主細胞HIV受體CD4基因的siRNA可有效控制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抑制病毒的感染過程。但CD4是人體正常免疫功能不可缺少的分子,它的表達抑制勢必影響正常的免疫功能,由此設想針對CCR5、CCR4等共同受體設計siRNA,並正在試驗中。另外在抗病毒治療中,分別以丙型肝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基因組的編碼區或非編碼區為靶點設計的siRNA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體外抑制作用,但利用動物實驗模型驗證siRNA體內清除病毒的效果需進一步研究。 [1] 
雖然RNAi有望成為抗病毒治療的有效工具,但病毒株靶基因的高度突變或鹼基丟失,如HIV和流感病毒,成為設計siRNA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另外一種稱為病毒抑制子蛋白的發現使研究人員對RNAi的抗病毒效應有了更深的認識,研究發現這種病毒抑制子由病毒基因組編碼產生,最初在植物中發現,有報道別的真核生物中也存在,其與RNA干擾裝置競爭性的結合,通過阻斷siRNA的加工或干擾信號的傳遞等途徑抑制RNA干擾,從而降低其抗病毒的效應。 [1] 
針對上述影響因素,在RNAi抗病毒的治療應用中,(1)靶序列的選擇最好是針對病毒的保守序列,以減少病毒變異的影響。(2)設計針對不同靶序列的多種SiRNA並聯合作用,以減少病毒逃逸的產生。(3)針對病毒進入細胞或病毒複製相關的宿主基因設計siRNA,如HIV受體CD4、CCR5等,這樣即使病毒高度變異,其逃逸RNA干擾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4)針對病毒抑制子設計siRNA,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避免病毒抑制子的產生,並且隨着對RNA干擾的深入研究,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相關報道。綜上所述,RNAi在抗病毒治療應用方面雖取得很大的突破,但其應用於臨牀還有待更深的研究。 [1] 
參考資料
  • 1.    siRNA和miRNA及其抗病毒的研究近況  .知網[引用日期2019-08-31]
  • 2.    小干擾RNA研究概況  .知網[引用日期2019-06-21]
  • 3.    劉寶輝.RND3在人腦膠質母細胞瘤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04:第210頁
  • 4.    (美)M.R.格林,J.薩姆布魯克主編;賀福初主譯. 分子克隆實驗指南 下 原書第4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