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r射線

鎖定
波長短於0.2埃的電磁波。首先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γ 射線是因核能級間的躍遷而產生,原子核衰變和核反應均可產生 γ 射線 。
中文名
r射線
波    長
短於0.2埃
發現者
P.V.維拉德
性    質
原子核射線

r射線R射線

γ 射線具有比 X射線 還要強的穿透能力。當 γ 射線通過物質並與原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 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和正負電子對三種效應。原子核釋放出的 γ 光子與核外內層軌道電子相碰時,會把全部能量交給電子,使電子電離成為光電子,此即光電效應。由於核外電子殼層出現空位,外層電子將會向內層空位處躍遷,併發射X射線標識譜線。光電效應發生的概率和被撞擊的物質原子序數以及射線的能量有關,原子序數越高,發生的概率越大,但高能 γ 光子(>2兆電子伏特)的光電效應較弱。 γ 光子能量較高時,除上述光電效應外,還可能與核外電子發生碰撞, γ 光子的能量和運動方向均有改變,從而產生康普頓效應。當 γ 光子的能量大於1.02MeV時,由於受原子核的作用而轉變成正負電子對,此效應隨 γ 光子能量的增高而增強。 γ 光子不帶電,故不能用磁偏轉法測出其能量,通常利用 γ 光子造成的上述次級效應間接求出,例如通過測量光電子或正負電子對的能量推算出來。此外還可用 γ 譜儀(利用晶體對 γ 射線的衍射)直接測量γ光子的能量。由熒光晶體、光電倍增管電子儀器組成的 閃爍計數器 是探測 γ 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
通過對 γ 射線譜的研究可瞭解核的能級結構。 γ 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 γ 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r射線射線源

天文學上,把以發射γ射線為主要輻射能量的天體,稱之為γ射線源
在銀河系內除來自銀河中心的γ射線外,脈衝星也是γ射線源。而在銀河系以外獲得證實的γ射線源有類星體3C273和塞弗特星系NGC4151。除了這些離散的γ射線源外,還探測到宇宙γ射線背景輻射。強烈爆發的γ射線源稱為γ射線暴,其能量範圍為0.1-1.2兆電子伏,其重要特徵是γ射線輻射變化強烈而且迅速。對γ射線的探測並不那麼容易,存在不少困難。其主要原因是γ射線流能量極低,而儀器背景輻射很高,同時又缺少精確測定源位置的γ射線望遠鏡。所以,γ射線天文學大大落後於X射線天文學
通常把太陽系以外以X射線輻射為主要輻射能量的天體,稱為X射線源。1962年6月18日,首次探測到強X射線源天蠍X-1。70年代以後,又陸續發現銀河系內外許多新的X射線源,使X射線源增加到1000多個。説來也奇怪,有的X射線源會突然出現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其強度逐漸減弱以至最後消失。這種X射線源叫做暫現X射線源。X射線也會突然爆發,這一現象的發現是70年代天體物理學的重要發現之一。X射線爆發的主要特徵是爆發上升時間不超過1秒,強度猛增20-50倍,持續時間僅為幾秒到幾十秒。

r射線r射線高中本

射線是伴隨a射線和β射線而產生的.原子核放出r射線時原子核的質量數和電荷數均不改變.其實質是放射性原子核在發生a衰變或β衰變時,產生的新核處於較高的能級,不穩定,在向低能級躍遷的過程中輻射出r光子.
放射性元素衰變時,通常會同時放出a,β和r三種射線,但某些放射性元素可能只放出a射線或只放出β射線,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只放出r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