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the lonely shepherd

鎖定
《The Lonely Shepherd》(孤獨的牧羊人)是世界排簫大師Gheorghe Zamfir (格奧爾基·贊菲爾)演奏的排簫曲目,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曾選之作為電影《殺死比爾》的片尾曲。
中文名
孤獨的牧羊人
外文名
The Lonely Shepherd
演    奏
格奧爾基·贊菲爾
説    明
殺死比爾》的片尾曲

the lonely shepherd歌曲信息

中文名:孤獨的牧羊人,詹姆斯·拉斯特作品,由Gheorghe Zamfir (格奧爾基·贊菲爾)演奏,是當今最為著名的排簫曲目之一。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曾選之作為電影《殺死比爾》的片尾曲。

the lonely shepherd專輯介紹

PHILIPS公司1997年發行的這張唱片享譽全球,羅馬尼亞著名排簫演奏家格奧爾基·贊菲爾演奏了十餘首由古典名曲改編而成的經典旋律以及幾首膾炙人口的現代作品。這張唱片並非贊菲爾在當時錄製的新專輯,其實稱它為“贊菲爾精華”更為貼切,不過唱片公司卻並沒有刻意去宣傳,他們以非常獨到的選曲標準將其打造成為一張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排簫作品專輯。贊菲爾以自己高超的音樂改編水準和演奏技巧,使排簫這一具有上千年曆史的古老樂器以全新的面貌出現,聽眾的耳邊,無論是古典名作還是當代音樂,贊菲爾總能以優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打動人。專輯中的曲目選自贊菲爾不同時期的錄音,最早的在1978年,多數作品錄製於20世紀八十年代,少數在九十年代錄制。總體而言,音色温暖而和諧,並很好地體現出排簫那飄逸、悠遠的氣息,PHILIPS公司精緻地後期混音製作也使得諸多曲目在音色上能夠達到一致性。

the lonely shepherd專輯內容

古典作品包括:
阿爾比諾尼一生最著名的《g小調慢板
貝多芬《第二小提琴浪漫曲》選段
巴赫《c小調雙鋼琴協奏曲》中的慢板以及第三號樂隊組曲中傑出的《詠歎調》
亨德爾歌劇《賽爾斯》中的《廣板詠歎調》
羅埃列特《D大調協奏曲》中的快板與行板
維瓦爾蒂《四季-冬》中的選段
舒曼夢幻曲》選段
舒伯特聖母頌》選段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一號》
普契尼·威爾蒂作品中的唱段改編曲目。
現代作品中則以詹姆斯·拉斯特的《孤獨的牧羊人》為主打曲,另外還有雷戈讓的《1942年的夏天》以及安德魯·勞伊德·韋伯音樂劇《愛薇塔》中近乎家喻户曉的名段《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the lonely shepherd歌手信息

贊菲爾 贊菲爾
贊菲爾是世界級排簫大師, [1]  1941年出生於羅馬尼亞巴恰雷斯特市,小時候跟隨父親放羊,原本沒想過今後的一生將和音樂結緣。小贊菲爾學會的第一件樂器是手風琴,經常在當地的吉卜賽聚會或鄉親的婚禮等場合上露一手。1955年他得到巴恰雷斯特音樂學校的一個入學名額,但該校的手風琴專業因故停辦,無奈之下,贊菲爾改修了鋼琴和排簫專業。就這樣,贊菲爾的音樂課從中學讀到大學,也從羅馬尼亞讀到了巴黎,其間他接觸了大量的民族音樂,當過民謠室內樂團的指揮。贊菲爾自行動手對排簫進行改制,使之更適合於現代音樂的表現。以前歐洲人對排簫的認識源於莫扎特的歌劇《魔笛》中帕帕傑諾的詠歎調《我是個快樂的捕鳥人》,是贊菲爾的出現改變了他們的印象,排簫不再是粗糙、單調、只能發出幾個音符的類兒童玩具,而是表現力豐富、音色優美的現代樂器。六十年代,贊菲爾與德國輕音樂大師詹姆斯·拉斯特展開合作,一張名為《天堂鳥》的輕音樂大碟把悠揚飄逸的排簫定格在千千萬萬個樂迷心中。八十年代,贊菲爾出版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排簫音樂唱片,特別是他用排簫改編吹奏電影音樂獲得巨大的成功,用風靡全球來形容也不過分。贊菲爾的成功不僅提升了排簫在樂器領域裏的藝術地位,而且間接導致了排簫藝術的繁榮局面,越來越多的排簫演奏家相繼出現就是明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