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鎖定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於德國哈雷,巴洛克時期英籍德國作曲家。
1702年,進入哈雷大學法學院學習。1703年,加入漢堡劇院;在此期間,陸續創作了《阿爾米拉》《尼祿》等在內的首批歌劇 [1]  。1706年,赴意大利,在此期間結識了科雷利、A·斯卡拉蒂等音樂家,熟悉了意大利歌劇和器樂音樂風格及寫作技巧。1710年,返回德國,任漢諾威宮廷宮廷樂長;任職期間,曾於1710年與1712年兩度赴英國,其歌劇受到英國王室和貴族的歡迎,遂留居不歸。1726年,加入英國籍;並在18世紀20年代,進入歌劇創作的成熟時期,創作並上演了《羅德琳達》《亞歷山德羅》等歌劇 [2]  。1733年,轉戰清唱劇創作;同年,其清唱劇《底波拉》《德波拉》首演 [3]  。1741年,最後一部歌劇《戴米達亞》上演。1742年,清唱劇《彌賽亞》首演。1749年,管絃樂作品《焰火音樂》首演。1759年,在倫敦逝世,享年74歲 [4] 
亨德爾的音樂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了巴洛克時期的先進思想,並以其宏偉的音樂風格,預示了主調音樂風格的到來 [5] 
本    名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外文名
George Frideric Handel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德國哈雷
出生日期
1685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
1759年4月14日
畢業院校
哈雷大學
星    座
雙魚座
代表作品
彌賽亞(清唱劇)
水上音樂(管絃樂)
羅德琳達(歌劇)
阿爾米拉
別    名
韓德爾
職    業
德國作曲家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早年經歷

1685年,亨德爾出生於德國哈雷,其父親是外科醫生兼理髮師,母親是一位牧師之女,比前者小30歲。1692年,父親受魏森費爾斯公爵的指示,聘請哈雷的管風琴師弗雷德里希·威廉·察豪為亨德爾的音樂教師。
亨德爾的出生地 亨德爾的出生地
1695年,第一次自己作曲。1696年,11歲的亨德爾前往柏林,以其在古鋼琴演奏上的技藝得到了勃蘭登堡選帝侯的認可 [6]  。1698年至1700年,在哈雷的拉丁學校唸書。
1702年2月10日,亨德爾為遵從已去世的父親遺志,進入哈雷大學法學院學習 [7]  ;3月30日,即入法學院的一個月後,與哈雷的天主教堂簽訂年約,擔任管風琴師的職位,自此遠離了法律課程;在此期間,他除了每天在教堂內擔任管風琴演奏外,還在一個改革派學院裏擔任音樂課程。
1703年,進入漢堡歌劇院擔任第二小提琴師,自此與歌劇結下不解之緣。1704年,完成《聖約翰耶穌受難去》,並於復活節前在漢堡演出。
少年時期的亨德爾,1893年繪 少年時期的亨德爾,1893年繪 [8]
1705年1月8日,他的第一部歌劇《阿爾米拉》在漢堡上演,腳本由作家浮士金根據洛普·德·維伽德的一出喜劇改編;同年,他還創作了歌劇《尼祿》,該劇腳本也由浮士金撰寫,這兩部歌劇的成功,使亨德爾在漢堡嶄露頭角,並獲得了一筆收入,於是辭去樂隊演奏員的職務,開始專心從事於作曲 [9]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主要作品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歌劇

HWV
首演時間
外文標題
中文名
首演地
1
1705年1月8日
Almira
阿爾米拉
漢堡
2
1705年2月25日
Nero
尼祿
漢堡
3
1708年
Florindo
弗洛林多
漢堡
4
1708年
Daphne
達夫內
漢堡
5
1707年或1708年
Rodrigo
羅德里戈
弗洛倫薩
6
1709年12月26日
Agrippina
阿格麗品娜
威尼斯
7a/b
1711年2月24日
Rinaldo
里納爾多
倫敦
8a/b/c
1712年11月22日
Il pastor fido
誠實的牧羊人
倫敦
9
1713年1月10日
Teseo
忒修斯(海姆)
倫敦
10
1713年6月(?)
Silla
西拉
倫敦
11
1715年5月25日
Amadigi di Gaula
高盧的阿馬迪吉
倫敦
12a/b
1720年4月27日
Radamisto
拉達米斯托
倫敦
13
1721年4月15日
Muzio Scevola
穆齊奧·謝沃拉
倫敦
14
1721年12月9日
Floridante
弗洛裏丹特
倫敦
15
1723年
Ottone
奧托內
倫敦
16
1723年5月4日
Flavio
弗拉維奧
倫敦
17
1724年5月14日
Giulio Cesare
尤里烏斯·凱撒
倫敦
18
1724年10月31日
Tarmeriano
塔麥拉諾
倫敦
19
1725年2月13日
Rodelinda
羅德琳達
倫敦
20
1726年3月12日
Scipione
希皮奧內
倫敦
21
1726年5月5日
Alessandro
亞歷山德羅
倫敦
22
1727年1月31日
Admeto
阿德梅託
倫敦
23
1727年11月11日
Riccardo Primo
裏卡多一世
倫敦
24
1728年2月17日
Siroe
西羅
倫敦
25
1728年4月30日
Tolomeo
託洛梅奧
倫敦
26
1729年12月2日
Lotari
洛塔里奧
倫敦
27
1730年2月24日
Partenope
帕特諾普(斯塔皮格里阿)
倫敦
28
1731年2月2日
Poro
波羅
倫敦
29
1732年1月15日
Ezio
埃齊奧
倫敦
30
1732年2月15日
Sosame
索薩梅(諾里斯)
倫敦
31
1733年1月27日
Orlando
奧蘭多
倫敦
32
1734年1月26日
Arianna in Creta
阿里阿德涅
倫敦
33
1735年1月8日
Ariodante
阿廖丹特
倫敦
34
1735年4月16日
Alcina
阿爾辛娜
倫敦
35
1736年5月12日
Atalanta
阿塔蘭塔
倫敦
36
1737年1月12日
Arminio
阿爾米尼奧
倫敦
37
1737年2月16日
Giustino
格魯斯蒂諾
倫敦
38
1737年5月18日
Berenice
貝勒尼基
倫敦
39
1738年1月3日
Faramondo
法爾蒙多
倫敦
40
1738年4月15日
Serse(Xerxes)
塞爾斯
倫敦
41
1740年11月22日
Imeneo
婚姻之神
倫敦
42
1741年1月10日
Deidamia
戴達米亞
倫敦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相關配樂

HWV
首演時間
外文標題
中文標題
首演地點
備註
43
1710年
The Alchemist
鍊金術士
倫敦
為本·約翰遜戲劇而作的音樂
44
1745年
Music for Comus
科莫斯配樂
拉特蘭郡
為《科莫斯》所配
45
1749年至1750年創作,未演出
Alceste
阿爾克斯提斯
/
為託拜厄斯·斯莫立特的戲劇而作,未演出,作品具體創作於1749年12月至1750年1月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清唱劇

HWV
首演時間
外文標題
中文標題
首演地點
46a
1707年
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 Disinganno
時間與教化的勝利
羅馬
46b
1737年
Il trionfo del Tempo e della Verità
時間與真理的勝利
倫敦
47
1708年
La resurrezione
復活
羅馬
48
1719年
Brockes Passion
布羅克斯受難曲
漢堡(可能)
50a
1718年
Esther(1-act masque)
埃斯特
倫敦
50b
1732年
Esther(3-act oratorio)
埃斯特
倫敦
51
1733年
Deborah
德博拉
倫敦
52
1733年
Athalia
阿塞里亞
牛津
53
1739年
Saul
掃羅
倫敦
54
1739年
Israel in Egypt
以色列人在埃及 (出埃及記)
倫敦
55
1740年
L'Allegro,il Penseroso ed il Moderato
快樂的人,沉思的人,温和的人
倫敦
56
1742年
Messiah
彌賽亞
都柏林
57
1743年
Samson
參孫
倫敦
58
1744年
Semele
賽默勒
倫敦
59
1744年
Joseph and his Brethren
約瑟和他的兄弟們
倫敦
60
1745年
Hercules
大力神海格力斯
倫敦
61
1745年
Belshazzar
伯沙撒
倫敦
62
1746年
Occasional Oratorio
應時清唱劇
倫敦
63
1747年
Judas Maccabaeus
猶大·馬加比
倫敦
64
1748年
Joshua
約書亞
倫敦
65
1748年
Alexander Balus
亞歷山大·巴盧斯
倫敦
66
1749年
Susanna
蘇珊娜
倫敦
67
1749年
Solomon
所羅門
倫敦
68
1750年
Theodora
西奧多拉
倫敦
69
1751年
The Choice of Hercules
大力神海格力斯的選擇
倫敦
70
1752年
Jephtha
耶夫塔
倫敦
71
1757年
The Triumph of Time and Truth
時間與真理的勝利
倫敦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頌歌與假面劇

HWV
首演時間
外文原名
中文譯名
類型
首演地
72
1708年
Aci,Galatea e Polifemo
阿奇,加拉蒂亞與波呂斐摩
假面劇
那不勒斯
49a
1718年
Acis and Galatea
埃西斯與加拉蒂亞
假面劇
倫敦
49b
1732年
Acis and Galatea
埃西斯與加拉蒂亞
小夜曲
倫敦
73
1734年
Parnasso in festa
宴會上的帕納索
假面劇
倫敦
74
1713年
Ode for the Birthday of Queen Anne
為安妮女王的祝壽頌歌
假面劇
倫敦
75
1736年
Alexander's Feast
亞歷山大的宴會
假面劇
倫敦
76
1739年
Ode for St. Cecilia's Day
為聖塞西莉亞所作的節日頌歌
頌歌
倫敦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其他聲樂作品

HWV
體裁
説明
77-177,229,230-234,244-245
康塔塔
可見於弗里德里希·克呂桑德的校勘本《亨德爾全集》中的第50卷、51卷、52卷(a與b),共包括《72首意大利康塔塔及通奏低音聲部》《28首意大利康塔塔》等100餘首。
178-201
重唱
主要包括意大利室內二重唱與三重唱,其中178-199為二重唱,200、201a、201b為三重唱。
202-210,269-277,284-286
聖歌

211-227
意大利詠歎調

226-228
英國歌曲
其中HWV228包括24首歌曲。
231,239-240,242
經文歌
四首經文歌皆是為女高音而作。
232,236-238
讚美詩
創作於1706年至1707年。
235,241,243
輪唱
創作於1707年,為羅馬教會而作。
246-268
讚歌

278-283
雅歌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協奏曲

協奏曲
HWV
創作時間
中文標題
首演時間
287
1704年至1705年
g小調雙簧管協奏曲
1863年
288
1707年
降B大調為小提琴和管絃樂隊所作的奏鳴曲

289
1735年至1736年
g小調管風琴協奏曲(Op.4 No.1)
1736年2月19日
290
1735年
降B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4 No.2)
1735年3月5日
291
1735年
g小調管風琴協奏曲(Op.4 No.3)
1735年3月5日
292
1735年3月25日
F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4 No.4)
1735年4月1日
293
1735年3月26日(?)
F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4 No.5)
1735年3月26日(?)
294
1736年
降B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4 No.6)
1739年2月19日
295
1739年4月2日
F大調管風琴協奏曲(“第二組”第一首)
1739年3月20日
296a
1739年
A大調管風琴協奏曲(“第二組”第二首)
1739年3月20日
296b
大約為1743年至1746年
A大調管風琴協奏曲

297

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第二組”第三首)

298

G大調管風琴協奏曲(“第二組”第四首)

299

D大調管風琴協奏曲(“第二組”第五首)

300

g小調管風琴協奏曲(“第二組”第六首)

301

降B大調雙簧管協奏曲(No.2a)

302a

降B大調第一雙簧管協奏曲

303
大約為1738年
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

304
大約1746年
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
1746年2月14日(?)
305
大約1747年至1748年
F大調管風琴協奏曲

306
1740年2月17日
降B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7 No.1)
1740年2月27日
307
1743年2月5日
A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7 No.2)
1743年2月18日
308
1751年2月1日至4日
降B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7 No.3)
1751年3月1日
309
大約1744年
d小調管風琴協奏曲(Op.7 No.4)
1746年2月14日(?)
310
1750年1月31日
g小調管風琴協奏曲(Op.7 No.5)
1750年3月16日
311
大約1748年至1749年
降B大調管風琴協奏曲(Op.7 No.6)
1761年
343
大約1738年至1739年
G大調管風琴協奏曲

大協奏曲
HWV
創作時間
調性
作品號
出版時間
312
大約為1710年
降B大調
Op.3 No.1
1734年
313
大約為1715年至1718年
降B大調
Op.3 No.2
1734年
314
大約為1715年至1718年
G大調
Op.3 No.3
1734年
315
1715年至1718年
F大調
Op.3 No.4
1734年
316
1717年至1718年
d小調
Op.3 No.5
1734年
317
1733年至1734年(?)
D大調
Op.3 No.6
1734年
318
1736年1月25日
C大調

1736年2月
319
1739年11月29日
G大調
Op.6 No.1
1740年
320
1739年10月4日
F大調
Op.6 No.2
1740年
321
1739年10月6日
e小調
Op.6 No.3
1740年
322
1739年10月8日
a小調
Op.6 No.4
1740年
323
1739年10月10日
D大調
Op.6 No.5
1740年
324
1739年10月15日
g小調
Op.6 No.6
1740年
325
1739年10月12日
降B大調
Op.6 No.7
1740年
326
1739年10月18日
c小調
Op.6 No.8
1740年
327
可能在1739年10月10日至11日間
F大調
Op.6 No.9
1740年
328
1739年10月22日
d小調
Op.6 No.10
1740年
329
1739年10月30日
A大調
Op.6 No.11
1740年
330
1739年10月20日
b小調
Op.6 No.12
1740年
331

F大調

1723年3月20日
331-1

F大調


331-2

F大調


332
1747年至1748年
降B大調

1748年
333
1747年至1748年
F大調

1748年3月23日(?)
334
1747年至1748年
F大調

1748年4月1日(?)
335a
大約為1746年
D大調


335b
大約為1746年
F大調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管絃樂

HWV
創作時間
類型
調性
首演時間
302b
大約1738年
廣板
F大調

336

序曲
降B大調

337
大約1722年至1725年
序曲
D大調

338
1722年
柔板/快板
b小調/D大調

339
大約1706年至1707年
交響樂
降B大調

340
大約1710年至1715年
快板
G大調

341

組曲
D大調

342
大約1736年
序曲
F大調

344
1708年
合唱與小步舞曲
降B大調

345
在1738年之前
進行曲
D大調

347
大約1747年
交響樂
降B大調

348
1717年
水上音樂(第一套)
F大調
1717年7月17日
349
1717年
水上音樂(第二套)
D大調
1717年7月17日
350
1717年
水上音樂(第三套)
G大調
1717年7月17日
351
1749年
皇家焰火

1749年4月27日
352
1706年
組曲
降B大調

353
1706年
組曲
G大調

354
1708年
組曲
降B大調

355
大約1710年至1715年
號角舞曲
c小調

356
1740年
號角舞曲
D大調

413
1736年
吉格舞
降B大調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室內樂

HWV
創作時間
類型
備註
357-379,406-409,412,419-421
357-358創作於1707至1710年;359b-371創作於1724年至1750年;涉及的377-421創作於1724-1744年
獨奏奏鳴曲
其中,359b-373中的15首被收為《15首室內奏鳴曲》,可見於弗里德里希·克呂桑德的校勘本《亨德爾全集》中的第27卷(1724年)
380-405
386a-393大約創作於1717年至1719年
三重奏鳴曲
其中,386a-391為Op.2中的六首;396-402為Op.5的六首
346,410-418,422-424
1729年至1747年
木管合奏

305b,425-612
從611的大約1705年,至305b的大約1747年
鍵盤
包括組曲、帕蒂塔、小步舞曲、前奏曲、奏鳴曲、託卡塔、賦格等
以上主要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11]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人物評價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沒有任何一個作曲家能像亨德爾這樣忠於自己的曲風。他奠定了音樂的基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堪稱和聲和賦格方面的大師,同時是一位出色的管風琴手。在當時那個和諧性至高無上,幾乎將旋律遺忘的時代,人們在亨德爾的作品中讀到更多藝術性的加工而非自然流暢的歌聲也不足為奇。他超過旁人,也被旁人趕超,不過無論如何,他的合唱是很難超越的。(作曲家約翰·亞當·席勒評)
在所有前輩、同人和後代的音樂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有亨德爾這樣準確的把握力,抓住天賦的靈感;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他那樣在所有時候以藝術的遠見牢牢緊扣音樂的正確核心。沒有任何人像他這樣穩穩把握自我,從來不曾迷茫;更沒有任何人可以像他環遊感覺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至極界。他能達到這片富饒田野中最內在的中心,也能開掘其中最豐富的礦藏,任何哪怕再勇敢的對手比起這位環遊旅行家和征服者來説都不過是近海航員和墾殖者。(歷史學家格奧爾格·戈特弗裏德·格維努斯評)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人物經歷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意大利時期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1706年,在意大利研究歌劇院作3年;同年秋,啓程前往意大利,經威尼斯去弗洛倫薩。1707年,去往羅馬、佛羅倫薩;同年,演出了歌劇《羅德里戈》。1708年,完成了清唱劇《復活》與《時間的勝利》;同年,與音樂家科萊裏、斯卡拉蒂父子過從甚密;6月,去那波里避暑。
1709年春,在羅馬結識了德國漢諾威宮廷作曲家史太法尼,當他得知亨德爾要返回德國時,便將其在漢諾威的音樂職務讓給了他 [10]  ;12月26日,歌劇《阿格麗品娜》在威尼斯首演。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初涉英國

1710年,離開意大利,就任漢諾威的宮廷樂長;秋天,前往英國。1711年至1712年,兩度前往倫敦,後樂而忘返。1713年1月10日,歌劇《忒修斯》在倫敦劇院演出;7月7日,為慶祝烏德勒支和平條約的簽訂,在聖保羅大教堂演出《烏德勒支感恩贊》。
1714年,英國安妮女王去世,漢諾威選帝侯此後成為喬治一世,他對亨德爾的久假不歸耿耿於懷,但出於惜才,後兩人和解,亨德爾亦從此定居英國。
1717年,亨德爾與喬治一世在泰晤士河上 1717年,亨德爾與喬治一世在泰晤士河上
1715年5月25日,歌劇《高盧的阿馬迪吉》首演。1716年,隨喬治國王返回漢諾威,遇見其好友史密斯,此後史密斯終生伴隨他,成為亨德爾的重要助手。
1717年開始,到達倫敦,開始在錢多斯大公爵的府邸任職,直至1719年為止。1719年,任皇家歌劇院總監。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歌劇高峯

1720年4月27日,在皇家歌劇院的開幕典禮上,上演了亨德爾的歌劇《拉達米斯托》;8月29日,演出清唱劇《以斯帖》。
1721年3月,歌劇《穆齊奧·謝沃拉》首演;12月19日,歌劇《弗洛裏丹特》首演。1723年1月20日,歌劇《奧托內》首演。1724年2月20日,歌劇《尤里烏斯·凱撒》首演;10月21日,歌劇《塔麥諾拉》首演。1725年2月13日,歌劇《羅德琳達》首演。
1726年2月13日,正式入英國籍;5月5日,為意大利女演員福斯蒂娜與庫佐妮所創作的歌劇《亞歷山德羅》首演。
1727年1月31日,歌劇《阿德梅託》首演;10月11日,值國王喬治一世加冕典禮之際,上演了亨德爾的《加冕讚美歌》。
中年時期拿掉假髮的亨德爾 中年時期拿掉假髮的亨德爾
1728年2月17日,歌劇《西羅》首演;4月30日,歌劇《託洛梅奧》首演;同年,倫敦皇家歌劇院停辦。1729年,重新籌組歌劇院;同年,在意大利、德國旅行,到過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羅馬,返回倫敦途中經過故鄉哈雷;12月,新歌劇院開幕,演出了他的歌劇《託洛梅奧》。
1730年2月,歌劇《帕特諾普》首演。1731年2月,歌劇《波羅》首演。1732年1月27日,歌劇《奧蘭多》首演;同年,第二個歌劇公司解散。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轉戰清唱劇

1733年,開始經營第三個歌劇公司,上演歌劇《阿里阿德涅》;同年,轉向清唱劇創作;3月17日,清唱劇《底波拉》首演;7月10日,清唱劇《德博拉》首演;同年,牛津大學想將音樂博士學位送給亨德爾,被其拒絕。
中年時期的亨德爾,1720年繪 中年時期的亨德爾,1720年繪
1734年1月26日,歌劇《阿里安娜》首演;同年夏,去科文特花園劇院尋求發展;11月9日,歌劇《特普西科爾》首演。1735年1月8日,歌劇《阿廖丹特》首演;4月16日,歌劇《阿爾辛娜》首演。
1737年4月12日至13日,癱瘓;8月,到愛斯拉沙伯温泉治療,並於10月康復;年底的3個月,創作兩部歌劇、一首悼念王后駕崩的葬禮聖歌。
1738年4月,發起成立音樂家協會;7月23日,開始創作清唱劇《掃羅》,並於9月27日完成;10月7日,開始創作清唱劇《在埃及的以色列人》,於10月28日完成;10月4日,他的第一部《管風琴協奏曲》交出版社出版;同年,第三個歌劇公司結束。
1739年,歌劇演出面臨困境;3月20日,為幫助音樂家協會,他演出了《亞歷山大的宴會》和一首新的管風琴協奏曲;11月29日,寫完《聖西西利亞頌》。
1741年,上演了亨德爾的最後一部歌劇《戴達米亞》;8月至9月,完成清唱劇《彌賽亞》;9月至10月,完成清唱劇《參孫》;11月,離開倫敦,前往都柏林主持幾次音樂會。
1742年4月12日,清唱劇《彌賽亞》首演于都柏林。1743年2月28日,清唱劇《參孫》首演於倫敦科文特花園劇院;6月至7月,完成《德丁根感恩歌》;8月至9月,創作完成清唱劇《約瑟》。
步入晚年的亨德爾 步入晚年的亨德爾
1744年7月至10日,創作清唱劇《伯沙撒》和《大力神海格力斯》。1745年初,陷於破產;11月14日,在蘇格蘭大軍進攻倫敦之際,於德魯裏街劇院演出了他的《獻給倫敦紳士志願軍之歌》。
1746年2月,演出《應時神劇》;7月9日至8月11日,寫出清唱劇《猶大·馬加比》;同年,由於戰時表現,被稱作“英格蘭民族音樂家”。1747年6月1日至7月4日,寫成清唱劇《亞歷山大·巴盧斯》;7月30日至8月18日,寫出清唱劇《約書亞》。
1749年4月27日,管絃樂作品《焰火音樂》首演于格林公園;5月27日,在孤兒院指揮演唱他的《孤兒院聖歌》;6月28日至7月30日,寫出清唱劇《狄奧多》;年底,最後一次回到家鄉哈雷。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晚年生涯

1750年8月,在拉哈依於阿姆斯特丹之間的路上受重傷。1751年,亨德爾康復;1月21日,開始創作清唱劇《耶弗塔》;2月,眼疾嚴重;年底突然失明。
晚年時期的亨德爾 晚年時期的亨德爾
1752年11月3日,最後一次作眼科手術,無效。1753年至1759年,他的清唱劇繼續演出,亨德爾亦照常在演出時演奏管風琴。
1757年,改編清唱劇《時間與真理的勝利》。1759年4月6日,在演出《彌賽亞》時最後一次公開露面;4月14日,逝世,終年74歲;4月20日,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葬禮。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創作特徵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總體特徵

歌劇《里納爾多》手稿 歌劇《里納爾多》手稿
亨德爾的作品數量龐雜,包括40餘部歌劇,26部清唱劇,近80首康塔塔和大量宗教音樂作品;各類器樂組合的協奏曲、奏鳴曲、鍵盤音樂以及管絃樂曲。他的音樂氣息寬廣,節奏鮮明有力,多為自然體系,預示了18世紀中葉以後日益重要的新風格。同時他廣泛吸收融合了法國、意大利、英國等國的音樂特點,兼有德國的嚴肅、法國的和意大利的華麗優美,以及英國的合唱傳統,是巴洛克時期具有國際性的作曲家。例如,亨德爾是德國人,但對意大利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當他來到英國後,又繼承了拜爾德、亨利·普賽爾開創的英國合唱傳統,寫出了優秀的清唱劇。
亨德爾的音樂清澈、透明,簡潔又不失之於渾厚,具有清晰的主題和節奏,主調織體中時而插入明瞭的復調段落。他的一些作品是為娛樂助興而作的,連其代表性作品也處處洋溢着歡樂的基調,這也是他的作品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品較為不同的地方。此外,亨德爾善於採用簡潔的手法得到宏偉的效果。他的音樂如同演説,又像是雄辯,具有某種鼓動的性質。在這一點上,它與巴洛克音樂的精神相吻合。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歌劇

亨德爾的歌劇延續了意大利正歌劇的傳統,但有他的個人特點。一般選取英雄故事和奇幻故事,台本以意大利語居多,有的主角是為閹伶歌手寫的。常採用帶伴奏的宣敍調,詠歎調的類型多樣,從華麗的花腔到悽婉的歌唱,從雄渾又富於英雄氣概到節奏生動的舞蹈性歌曲等等。他重視管絃樂隊的作用,有對戰爭場景、田園景色、奇幻場面的描繪音樂。
他的歌劇大多以意大利整個劇的形式來表現的,用宣敍調鋪敍劇情,用詠歎調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內心世界。他的詠歎調是多樣的,一般寬闊而舒展,而且常帶技巧性。其中重要的一類是英雄性的詠歎調,它的特點是音域廣、跳動大、節奏強、有進行曲的風格。另外一類常見的詠歎調是西西里舞曲式的,它優美而抒情。廣板也是他常用的詠歎調。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清唱劇

清唱劇是為他帶來持久聲譽的音樂體裁,主要作品有取自聖經故事的《掃羅》《彌賽亞》《參孫》《猶大·馬加比》和取自希臘神話的《賽默勒》《海格力斯》等,它們集中體現了亨德爾對這一時代各種聲樂體裁、技術手段的綜合和創造性的運用。這些清唱劇在音樂廳裏演出,所以不屬於宗教音樂,內容也不全是宗教體裁。
此外,他把歌劇創作所探索得到的手法用於清唱劇,與歌劇一樣,他的清唱劇也由宣敍調、獨唱或重唱的詠歎調、合唱、管絃樂構成。《掃羅》《參孫》《猶大·馬加比》等不僅結構與歌劇一樣,並有清晰的故事情節,形象鮮明的戲劇人物和較強的戲劇性。《彌賽亞》寫的是關於基督的誕生、受難、復活,但沒有故事情節,用一種間接的、象徵性的方式敍述。其詠歎調豐富而獨創,旋律常加上非常動聽的華飾和拖腔,以加強情感的抒發;合唱簡樸渾厚,常讓復調與主調織體交替出現,和聲堅實有力。例如“因有一個聖嬰為我們誕生”“哈利路亞”等分曲。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器樂

鍵盤音樂
亨德爾的鍵盤音樂大多是供王室子弟學習用,很少是為公開演出。主要有羽管鍵琴組曲,每首組曲樂章不一,結構送塞,除各類舞曲外還有前奏曲、詠歎調、賦格等。他的管風琴協奏曲是在清唱劇幕前或幕間彈奏,以增加觀眾興趣的獨奏音樂,當時他自己演奏,音樂的即興性較強。
管絃樂
亨德爾的大協奏曲遵循的是科雷利而不是安東尼奧·維瓦爾第的傳統,以速度為慢-快-慢-快的四個樂章為基礎,第一樂章常為法國序曲,並可以加上其它樂章。大協奏曲兩個樂器的對比性不強,織體自由簡潔,音響豐滿。兩組管絃樂組曲:《水上音樂》《焰火音樂》屬於他較常演出的作品之一。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後世紀念

誕辰紀念活動
1784年,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為亨德爾誕辰100週年舉辦了大型的紀念活動。2009年,值亨德爾逝世250週年之際,時任英德兩國元首,共同出任2009在亨德爾家鄉——德國哈雷市舉辦的“亨德爾節”活動監護人;此外,在哈雷市的市場教堂(這裏也是亨德爾出生後受洗的教堂),舉辦了亨德爾的紀念音樂會 [12] 
維也納古典樂派
海頓憑藉對倫敦的亨德爾音樂會的印象,完成了他的《四季》和《創世紀》;莫扎特把《彌賽亞》和其它清唱劇用此時的樂器改編配器,並寫了亨德爾風格的組曲;在貝多芬去世的房間裏擺放着1787年倫敦出版的40卷亨德爾作品全集 [13] 
參考資料
  • 1.    (德)弗裏登塔爾著,李婧、李彬譯.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亨德爾(截圖已發科星球)[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211-217.
  • 2.    沈旋、梁晴.西方音樂史導學(截圖上傳科星球)[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9年,195-197頁.
  • 3.    田可文.亨德爾-年表.東方出版社,1998(11):64-70.
  • 4.    劉經樹.簡明西方音樂史(截圖已上傳科星球)[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46-47.
  • 5.    田可文、陳永編著.西方音樂史(截圖已上傳科星球)[M].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64-66.
  • 6.    田可文.亨德爾.東方出版社,1998(11):8,9.
  • 7.    翟學鳳.我的目的是使人們高尚起來:音樂家亨德爾生平與作品簡介.1992:3.
  • 8.    Ten Odd Facts about Handel’s “Messiah”  .theimaginativeconservative[引用日期2020-04-25]
  • 9.    田可文.亨德爾.東方出版社,1998(11):15-16.
  • 10.    翟學鳳.我的目的是使人們高尚起來:音樂家亨德爾生平與作品簡介.1992:6-7.
  • 11.    List of works by George Frideric Handel  .國際樂譜庫[引用日期2020-04-25]
  • 12.    紀念音樂大師亨德爾  .搜狐旅遊.2009-04-09[引用日期2020-04-25]
  • 13.    (德)弗裏登塔爾著,李婧、李彬譯.羅沃爾特音樂家傳記叢書:亨德爾(截圖已發科星球)[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2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