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眾T1麪包車

鎖定
大眾麪包車(廠內代號“Type 2”)是[大眾汽車於1950年生產的一種廂式多功能車。至2003年該代號產品已更新到第五代T5。 “Type 2” 的第一代T1是大眾汽車歷史上第二款車型,第一款車型為“甲殼蟲”(廠內代號“VW Type 1”)
中文名
大眾T1
性    質
廂式多功能車
提出人·
荷蘭商人Ben Pon

大眾T1麪包車發展歷史

大眾麪包車(廠內代號“Type 2”)是大眾汽車於1950年生產的一種廂式多功能車。至2003年該代號產品已更新到第五代T5。 “Type 2” 的第一代T1是大眾汽車歷史上第二款車型,第一款車型為“甲殼蟲”(廠內代號“VW Type 1”)。
多數人認為大眾汽車二型是汽車發展歷史中廂式多功能車始祖。Transporter是該車在全球的通用商業名稱。

大眾T1麪包車設計研發

最早提出Transporter這個概念的人是荷蘭商人Ben Pon;1947年4月23日Ben Pon正在西德棉登市談判產品進口事宜。當他在大眾汽車廠內看到作為場內運輸的平板車時來了靈感 ,他認為應該由此平板車為基礎推出一款封閉結構低成本多用途的運輸車型來滿足二戰後歐洲重建的需要,於是他拿出筆記本繪製了一個的橢圓形的運輸車,看起來就像是一大塊麪包的下面安上了四個車輪;駕駛室位於前輪上方,中部巨大的空間供於裝載,引擎及傳動設備放置到了最後方,不過該想法當時並沒有得到對方的過多關注,但對方還是答應Ben Pon將該設計概念上交總部。一年後Ben Pon收到大眾汽車的信件,信中表示當時時任大眾汽車CEO“Heinz Nordhoff”和技術部經理“Alfred Haesner”對該車型有很大的興趣,並在信中表明已進入研發階段,選擇了“甲殼蟲”系列作為基礎平台研發。 通過將原型的不斷完善,其具有了更低的風阻係數、更佳的操控性和耐用度。僅僅兩年的時間,也就是1950年,幾經改進的原型車就進入了量產階段。

大眾T1麪包車第一代

1950年3月8日,大眾T1正式在位於西德狼堡總廠與甲殼蟲共線生產;同日,第一輛Panelvan貨運版大眾T1交到了客户手上。六年後的1956年3月8日,位於西德漢諾威新建成的大眾商用車工廠正式啓用,原狼堡工廠停止生產大眾麪包車。
大眾T1的外觀特徵尤為明顯,圓圓胖胖的車身線條,前臉的V字形凸起區域,碩大的VW標誌、前大燈和兩塊分別可獨立開閉的前風擋無不透露出非凡的個性。大眾T1在早期的設計中曾考慮使用單塊曲線前風擋,受限於當時的製造成本不得不放棄該方案;同樣,前排車窗也因成本問題而放棄手搖而改為推拉式,這樣做的同時對車內空氣流通造成了一定影響,該車的塑料部件之少也是出於對成本的妥協,在那個年代金屬加工所花費的費用要比塑料低很多,甚至連儀表盤都是由金屬衝壓而成,與車身連在一起。
大眾T1運輸車基於甲殼蟲的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設計,裝備了與甲殼蟲相同的排量為1.2L 25馬力(19 KW)四缸風冷引擎;操控系統針對該車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和優化,四輪鼓式剎車系統加大了尺寸;在扭矩有限的情況下,為提升加速能力在兩隻傳動軸最外側和輪轂相接處各加了一個減速齒輪箱;懸掛系統改變最大,採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四輪獨立懸掛。
Panel van 1950年3月8日第一部交到客户手上的型號,除了前後風擋及左右前門玻璃外其他都覆蓋鐵皮,專供載貨的廂型貨車。
Kombi 最初Kombi指的是有側窗(比Panel van 多了中後側窗户)及容易拆座椅的廂式客貨兩用車,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南美地區)Kombi這個名詞等同於Transporter是大眾麪包車的統稱
Single Cab Pick-up 1952年9月發表的單廂貨車-保留廂式車的車頭駕駛艙,中後段改成框式載貨平台。
Double-cab Pick-up 基於“Single Cab Pick-up”駕駛艙往後延伸多加一排座椅可搭載六位乘員。
Microbus 專門用來載人的廂式客車,有7-9個座位,舒適性裝備較多,例如皮內飾,空調系統等。
Samba-Bus/Deluxe Microbus Microbus的全景天窗版,裝備了一個可開閉的帆布天窗和8個曲面小天窗。
Westfalia 宿營房車,車內有廚衞等宿營設備。
TI改裝
TI改裝(4張)
除此之外,大眾汽車仍提供很多特種車型,例如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殯葬車等。

大眾T1麪包車發展

大眾T1 大眾T1
從1947年到2003年,大眾T1已經更新了五代,直到許許多多的粉
絲仍然十分追捧大眾T1,但是時代在進步,T1的落後真是在所難免的了。雖然T5已經完全脱離了當年憨厚的樣子,但是大眾汽車一貫的精緻做工還是一直延續了下來。

大眾T1麪包車賽車遊戲

大眾T1 大眾T1
看過賽車總動員的童鞋們還記得影片中那個圓滾滾的Fillmore麼?是的,
就是那個總是負責加油的綠色傢伙,它就是大眾汽車生產歷史中的第二款車型——大眾T1。
作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車型,大眾T1在當時眾多的電影中都有過驚豔的亮相,甚至依舊為廣大車迷所追捧。
就是這款1950年下線的大叔級的經典車型,V字形的前臉、醒目的大眾汽車標誌和為了節約成本無意中設計的兩塊擋風玻璃就是它最明顯的標誌!
T1在賽車總動員中有一個可愛的名字“Fillmore”,在現實中它的暱稱也不少哦,比如 Microbus、Splitscreen和Splittie等等。自1950年3月8日正式誕生直到1967年被T2取代。儘管德國本土的 T1生產隨着1967年型的到來就宣告終止了,但在巴西工廠的生產卻一直持續到了1975年。看這張圖,很有一些經典的韻味吧!
大眾麪包車”系列是大眾汽車歷史上繼甲殼蟲之後的第二款車型,並且到已經被視為是汽車發展歷史中廂式多功能車的始祖,因此客車、貨車以及皮卡版本的大眾Transporter可見於全球市場,並且受到了一大批愛好者的追捧喜愛。
在賽車總動員中,只要是有比賽的地方我們總是能夠看到Fillmore忙碌的身影,作為車隊的加油車,擁有足夠大的車內空間才能hold住整場比賽的加油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