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OBOS指標

鎖定
OBOS也是運用上漲和下跌的股票家數的差距對大勢進行分析的技術格標。與ADR相比涵義更直觀,計算更簡便。
中文名
OBOS指標
外文名
over bought over sold
中文全名
超買超賣指標
釋    義
上漲、下跌股票參數
計算公式
OBOS(N日)=∑NA-∑NB

OBOS指標計算公式

OBOS同ADR一樣,是用一段時間內上漲和下跌的股票的家數的差距來反映當前股市多空雙方力量的對比和強弱。ADR選的是兩者相除,而OBOS選擇的方法是兩者相減。
以日OBOS指標為例,其計算公式為:
OBOS(N日)=∑NA-∑NB
式中,∑NA——N日內股票上漲家數之和
∑NB——N日內股票下跌家數之和
N為選擇的天數,是日OBOS指標的參數 [1] 

OBOS指標應用法則

1.指標上升至+1000時為超買;下降至-1000時為超賣。
2.指標若超越+1500或-1500時,應等待其產生背離才可確認。
3.本指標應搭配ADR 、VR、BRAR┅┅等指標使用。
4.本指標可設參考線。
(1)當市場處於盤整時期時,OBOS的取值應該在0的上下來回擺動。當市場處在多頭市場時, OBOS應該是正數,並且距離0較遠。同樣,市場處在空頭市場時,OBOS應該是負數,並且距離0較遠。一般而言,距離0越遠,則力量越大,勢頭越強勁。具體OBOS大於多少或小於多少就算是多方或空方佔絕對優勢了,這個問題是不好回答的,這一點是OBOS不如ADR的地方。因為股票的總的家數、參數的選擇,都直接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對於參數選擇可以知道,參數選擇得越大,一般是OBOS越平穩。但是上市股票的總家數則是個誰也不能確定的因素。
(2)同一般的規則一樣,強過頭了或弱過頭了就會走向反面,所以,當OBOS過分地大或過分地小時,都是採取行動的信號。這裏又出現了(1)中的問題,就是具體的界限不好確定,也就是OBOS大於多少就要賣出,小於多少就要買入,具體的數字應該從實踐中總結,而且會不斷地變動。
(3)當OBOS的走勢與股價指數背離時,也是採取行動的信號,大勢可能反轉。這是背離的又一應用。
(4)形態理論切線理論中的結論也可用於OBOS曲線。最為著名的就是,如果OBOS仍在高位(低位)形成M頭(W底)則就是賣出(買入)的信號。連接高點或低點的切線也能幫助我們看清OBOS的趨勢,進一步驗證是否與股價指數的走勢發生背離.
(5)當OBOS曲線第一次進入發信號的區域時,應該特別注意是否出現錯誤.這是所有技術分析方法都要注意的問題.
(6)OBOS比ADR的計算簡單,意義直觀易懂,所以今後一般使用OBOS的時候較多,使用ADR的時候就少些.我們建議,以OBOS為主,以ADR為輔,放棄ADR是不對的。

OBOS指標使用心得

OBOS反映的是股市的大趨勢,對個股的走勢不提出明確的結論,因此,在應用時只可將其作為大勢參考指標,不對個股的具體買賣發生作用。 [2] 

OBOS指標實戰技巧

和其他專門研究大盤走勢的指標一樣,OBOS指標的構造比較簡單,它的研判主要是集中在OBOS曲線與0值線之間的關係及運行方向上。下面環球金匯就以分析家軟件上的80日OBOS指標為例,來揭示OBOS指標的牛熊轉換信號和牛熊確認信號。 [3] 
一、牛熊轉換信號
1、當大盤已經經歷了半年以上的一輪熊市調整下跌行情後,如果80日OBOS曲線在0值線下方不遠的區域盤整了一段時間,一旦OBOS曲線向上突破0值線,並且大盤指數曲線已經向上突破了中長期指數均線時,則意味着大盤已經由熊市下跌轉為牛市上升的行情,大盤中長期上升趨勢已經開始,這是OBOS指標發出的熊市轉牛市信號。此時,投資者可以大膽的買賣個股
2、當大盤已經經歷了一年以上的牛市上漲行情後,如果OBOS曲線已經開始在0值線上方向下調頭,一旦OBOS曲線向下突破0值線,並且大盤指數曲線已經向下突破了中長期指數均線時,則意味着大盤開始由牛市行情結束,一輪漫長的熊市行情已經開始,這是OBOS指標發出的牛市轉熊市信號。此時,投資者應及時賣出所持有的所有個股。 [4] 
二、牛熊持續信號
1、當OBOS曲線向上突破0值線,並已經確認了牛熊轉換的牛市反轉趨勢後,只要OBOS曲線始終運行在0值線以上、同時大盤指數曲線也依託中長期指數均線向上運行時,則意味着大盤還是處於一輪大的牛市行情之中,這是OBOS指標發出的牛市持續信號。此時,投資者主要是在個股的選擇買賣和持有上進行研究。
2、當OBOS曲線向下突破0值線,並已經確認了牛熊轉換的熊市反轉趨勢後,只要OBOS曲線始終運行在0值線以下、同時大盤指數曲線也被中長期指數均線壓制下行時,則意味着大盤還是處於一輪大的熊市行情之中,這是OBOS指標發出的熊市依舊信號。此時,投資者最好還是置身股市之外,最多偶爾做個股的短線反彈行情並快進快出,切莫盲目買賣個股或持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