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車星系

鎖定
風車星系(也稱為M101或NGC 5457)是正面朝向地球螺旋星系,位於大熊座,距離地球大約2,100萬光年(600萬秒差距)。
風車星系由皮埃爾·梅香在1781年3月27日發現,隨後他將此一發現轉達給梅西爾,梅西爾在核對了位置之後將之登錄於梅西爾目錄中,並作為最後一個記錄。
在2006年2月28日NASA和ESA發放一張風車星系非常詳細的照片,在當時,那張照片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所拍最大和最詳細的星系照片。這張照片是經由51次獨立的曝光,再加上一些在地面上拍攝的照片合成的。
中文名
風車星系
別    名
M101
NGC 5457
UGC 8981
分    類
SAB(rs)cd
發現時間
1954年7月5日
直    徑
(V)28′.8 × 26′.9
視星等
(V)7.86
赤    經
14時03分12.4秒
赤    緯
+54°20′57″
距地距離
20.9±1.8 mly(6.4±0.5 mpc)

風車星系發現

風車星系 風車星系
皮埃爾·梅香,M101的發現者,將它描述為“沒有恆星的星雲,非常黑暗和巨大,直徑約6'到7',位置在牧夫座的左手和大熊的尾部之間。當人們標示出(定位用的)格子線時,將難以辨識出它。”
威廉·赫協爾在1784年補充如下:“M101在我的7、10、和20-英呎的反射鏡下是一個顏色斑駁的雲狀物,我可以解析開來;所以我可以預期我的望遠鏡是良好的,或者,render the stars visible of which I suppose them to be composed.”
羅斯勳爵在19世紀後期使用他的72吋牛頓反射鏡觀察M101,他是第一個詳細説明螺旋的結構並且描繪素描圖的人。
以現代的儀器要觀察螺旋的結構,還是要有足夠大的口徑,配合非常黑暗的天空,使用低倍率的目鏡。

風車星系結構和組成

未經計算機處理過的原圖 未經計算機處理過的原圖 [1]
銀河系比較,M101真的是一個大星系,直徑17萬光年,就幾乎是銀河系的兩倍。對質量所知不多,最常被引用的數值是160億太陽質量,但這個數值毫無疑問是偏低的,因為M101的低亮度會導致這樣的低估。對電離氫區(HⅡ)和自轉速度的新認知,認為質量應該在一仟億至一兆個太陽質量。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星系巨大且極端明亮的氫遊離區,在相片上大約總共有3,000處之多。氫遊離區是在星系之中,因自身的引力下而收縮的高密度氫雲氣區,到最後,當局部地區的氫原子密度足以因發氫融合反應時,新的恆星就將誕生。理所當然的,氫遊離區經常有許多非常明亮和高温的年輕恆星,促使雲氣呈現藍色。
在M101的圖片上可以看見其中的一邊是不對稱的,這被認為是在過去曾經和另一個星系發生碰撞所造成的,伴隨着重力的潮汐力導致了不對稱。另一方面,這次遭遇也增強了M101螺旋臂的密度波,被增強的密度波發揮的作用導致星系間的氫氣體被壓縮,觸發了強烈的恆星形成活動。

風車星系可疑的超新星

在太空中的錢卓X-射線天文台最近的探測在M101找到了幾個可能是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骸,但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因為在光學對應源和錢卓X-射線天文台所找到的X射線源的比對上還有些問題。但是,錢卓X-射線天文台在温度在100~400萬度℃之間的軟X射源圖像, 被建議是新類型的中介質量黑洞

風車星系伴星系

M101有五個明顯的伴星系:NGC 5204、NGC 5474、NGC 5477、NGC 5585、和Holmberg IV。如上所述,M101和他的衞星星系之間引力的交互作用,可能引發了M101如此龐大的模樣,M101也可能造成了他的伴星系NGC 5474的變形。 M101和他的伴星系以及其他多個可能的星系組成M101星系羣 [2] 

風車星系最新觀測研究

圖1 風車星系 圖1 風車星系
右圖1是用最近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上摘掉的一台照相機拍到的照片和接替它的照相機拍到的照片製成的合成圖,該圖在2010年10月19日公佈,顯示的是螺旋星系NGC 3982。這些照片是在2000年3月到2009年8月間拍到的,它們的合成圖很好地展現了這個正在形成恆星的星系的內部細節,該星系距離地球大約6800萬光年。NGC 3982的塵埃臂上佈滿年輕恆星團(藍色)和炙熱的氫氣雲團(粉色),這些地方是新恆星的誕生地。 [3] 
NGC 1187和超新星SN 2007Y(白圈標出) NGC 1187和超新星SN 2007Y(白圈標出)
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了星系NGC 1187的新圖像,成為迄今為止它的最清晰圖像。這個漂亮的星系位於波江座,離我們約6000萬光年。在最近30年間,NGC 1187中爆發了兩顆超新星,其中最新的那顆爆發於2007年。
星系NGC 1187幾乎正面朝向我們,使我們得以很好地看清它的旋臂結構。可以看到它有5、6條旋臂,每條包含了大量的氣體、塵埃。旋臂上散佈的藍點表明星際氣體雲中正在形成年輕的恆星。
星系的中心是泛黃的核球,該部分主要由老年恆星和氣體塵埃組成。就NGC 1187而言,核球外部還有微妙的棒狀結構(圖上根本看不出,原文的這段話懷疑是copy類似文章中的錯誤)。棒狀結構起着輸送旋臂中的氣體到中心的作用,增強了中心區域的恆星形成活動。
在星系的外圍,我們還能看到很多暗淡的遙遠星系,還有幾個星系閃爍在NGC 1187盤面後方。遙遠星系的紅色與近得多的前景星系的淡藍色形成明顯對比。
NGC 1187所在的夜空大圖 NGC 1187所在的夜空大圖
表面看去,NGC 1187顯得很安靜;但從1982年起,已經有兩顆超新星在其中爆發。超新星是猛烈的恆星爆發事件,前身星是大質量恆星或雙星系統白矮星(注2)。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最高能量事件之一;它是如此明亮,以致於在其變暗的數週或數月前,超新星常常使得所在的整個宿主星系相形見絀。在此短短時段內,超新星輻射的能量幾乎與太陽一生(約100億年)中輻射的能量相當。
1982.10,ESO的拉西亞天文台發現了NGC 1187中的首顆超新星——SN 1982R(注3)。2007年,南非天文愛好者Berto Monard發現了它的另一顆超新星——SN 2007Y。接着,一個天文學家使用不同的望遠鏡(注4),仔細觀測、研究它約一年。本圖就是根據當年觀測數據創建的,當時離超新星的最大亮度已經過去了很久,超新星就是圖像下方的紅點,以白圈標出。(本圖數據由ESO的1#縮焦器和中精度光譜儀(FORS1)拍攝,它安裝在智利帕拉納爾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