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

鎖定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是二戰期間美國陸軍的輕武器之一。該槍後來被M14自動步槍給取代。 [1] 
中文名稱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
前型/級
M1903春田步槍
次型/級
M14自動步槍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半自動步槍
服役部隊
美軍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簡介

美國M1 式 7.62mm 半自動步槍
產品名稱:M1 式 7.62mm 半自動步槍(M1 7.62mm Semi-automatic Rifle)
生產單位:美國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Springfield Armory Inc., US)
現狀:停產
用途:用火力、槍托和槍刺殺傷有生目標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概述

M1式7.62mm半自動步槍是由美國人加蘭德設計的,故亦稱加蘭德M1式步槍。該槍是本世紀軍用步槍研製發展中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大量裝備部隊的第一支半自動步槍。
該槍的研製過程較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約翰·C·加蘭德就開始了步槍的設計工作。大戰結束後,於1919年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設計了一種新的底火驅動式步槍,但由於遇到了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而沒有成功。1920~1925年間研製了若干種自動裝填步槍的樣槍。1925年美國軍械委員會指令加蘭德將自動裝填步槍口徑由0.30in(7.62mm)改為0.276in(7mm)。1926~1929年間在工廠做了多次試驗,1929年送交阿伯丁試驗場進行選型試驗。當時參加角逐的還有麥德森的槍機延遲後坐式步槍、湯普森的槍機延遲後坐式步槍、柯爾特的短後坐勃朗寧步槍、比利時的勃朗寧步槍、捷克的Zb29式步槍和德國的導氣式步槍等。通過對比試驗,評審組認為加蘭德的7mm步槍性能最佳,於是又加工20支,進行更深入全面的試驗。試驗工作於1932年結束,評審組向陸軍部推薦採用此槍。但陸軍否決了這個口徑,要求仍然採用7.62mm口徑。1936年1月9日軍方宣佈加蘭德步槍為制式武器,定型為M1式7.62mm步槍。
該槍於1937年投產,1939年才少量裝備部隊,美國於1941年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隊中裝備的加蘭德M1式步槍數量仍然不大。後來生產數量猛增,1945年美國各廠生產總數達400萬支,以後在朝鮮戰爭期間又生產了50萬支,直至1957年M14式步槍問世,美國陸軍一直裝備此槍。據統計,從1939年至1959年,總共生產了550萬支。
該槍已停止生產。除美國國民警衞隊外,智利、意大利、希臘、丹麥、土耳其、菲律賓、突尼斯、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和中國台灣仍裝備有此槍。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結構特點

M1式步槍在二次大戰中,被公認為是設計最好的步槍,其擊發和發射機構至今仍為許多步槍採用。
1.槍
該槍主要由槍管和機匣組件、活塞-機框組件、槍托、彈倉、前後護木以及擊發和發射機構等部件組成。
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迴轉閉鎖方式,並採用擊錘打擊擊針使槍彈擊發。在扣機擊發後槍機框經8mm自由行程,槍機上的導向凸起沿機框導槽的直槽部分滑動。在機框繼續後坐時迫使導向凸起向上,帶動槍機由右向左轉動,使槍機上的兩個閉鎖突筍從機匣的閉鎖槽中解脱出來,實現開鎖。槍機後坐過程中,拉殼鈎、拋殼挺完成拋殼動作。與此同時,槍機後端壓倒擊錘,擊錘簧被壓縮,擊錘成待擊狀態。
槍機框尾端撞擊機匣後端面,復進簧開始驅使工作部件前進。當槍機復進到快接近終了時,機框導槽導引槍機上的導向凸起向下轉動,帶動槍機由左向右轉動,直至兩個閉鎖突筍進入閉鎖位置。而後,機框繼續復進,走完8mm自由行程。槍又成待擊狀態,如此循環。
該槍的扳機上有扳機連桿和鈎狀第一阻鐵。扣壓扳機時,第一阻鐵隨之向前運動,帶有阻鐵簧的第二阻鐵則裝在扳機連桿上。擊錘上有兩個鈎,當擊錘被完全壓倒時,兩鈎呈水平位置,但一個朝前稱為主鈎,一個朝後稱為輔鈎。
手動保險卡銷在扳機護圈前面。當它向後推至保險位置時,其上的缺口便與擊錘上的凸肩扣合,從而使擊錘保險。此時,擊錘還同時被推向後方,與阻鐵解脱。當保險卡銷向後完全推到位時,它阻止扳機運動,故扣不動扳機。
該槍可以發射槍榴彈。
該槍的機械瞄準具為片狀準星,覘孔照門式表尺。表尺分劃為183~914m。
3.彈藥
該槍使用美國M2式7.62mm槍彈。

M1伽蘭德半自動步槍性能數據

口徑----7.62mm
初速----865m/s
有效射程----600m
槍口動能----3597J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迴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
供彈方式----彈倉
容彈量----8發
全槍長----1106mm
槍管長----610mm
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全槍質量(不含槍彈)----4.3kg
準星----片狀
照門----覘孔式
瞄準基線長----710mm
配用彈種----M2式7.62mm槍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