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achman試驗

鎖定
Lachman試驗(拉赫曼試驗)是用於評估前交叉韌帶功能的試驗,它和反Lachman試驗都是用於檢查由於前或後交叉韌帶損傷導致的脛骨向前或向後的過度活動。病人仰卧或俯卧位,屈膝約30°角。檢查者用一隻手固定大腿,另一隻手試圖向前(Lachman試驗)或向後(反Lachman試驗)移動脛骨。陽性結果提示有前交叉韌帶或後交叉韌帶損傷。
中文名
Lachman試驗(拉赫曼試驗)
別    名
Ritchey一Lachman試驗
定    義
前交叉韌帶損傷脛骨向前過度活動
完全斷裂
試驗陽性並伴有軟性終止點
方    法
病人仰卧或俯卧位,屈膝約30°角
作    用
評估前交叉韌帶功能

Lachman試驗簡介

Lachman試驗又稱Ritchey-Lachman試驗。前交叉韌帶損傷急性期,屈膝90°位的前抽屜試驗很少陽性。而在這種情況下,Lachman試驗可以是陽性。拉赫曼試驗被認為是檢查受傷的膝之最可靠的試驗 [1] 

Lachman試驗檢查方法

檢查時須與對側作比較。Lachman試驗就是屈膝30° 的前抽屜試驗,有三種不同的檢查方法。
1、對於瘦小的患者,檢查者一手握持大腿遠段,一手握持小腿近段,在患者仰卧位即可進行檢查;
2、對於大腿較粗的患者,不能夠用一隻手握持,讓患者仰卧,檢查者可屈曲自己的膝關節墊於大腿遠段之下,再用一手自上固定大腿進行檢查;
3、如果患者非常肥胖,一隻手不能握持小腿者,可使患者坐於檢查台邊,屈膝約30°,檢查者用雙膝部固定患側足,雙手抱小腿近段進行檢查。
4、在檢查時不但要檢查脛骨的前移程度,更重要的是檢查韌帶的終止點。
前交叉韌帶的終止點可以分為硬性、軟性兩類。這三種方法以前兩種最為準確。

Lachman試驗仰卧位Lachman試驗

Lachman試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者膝關節屈曲15°~30°。檢查者抓住患者的膝關節。
在上述膝關節屈曲角度的位置,前交叉韌帶的穩定功能對於改變運動方向和急停非常重要。膝關節從上述位置逐漸伸直時,前交叉韌帶功能不全患者的膝關節可出現肉眼可見的脛骨平台的半脱位(軸移現象)。
應該在脛骨輕度外旋位,從脛骨後內側對脛骨向前施加力量 [2] 

Lachman試驗評估

當脛骨相對於股骨出現前移時説明有前交叉韌帶損傷。運動終點必須是軟的、逐漸停止的,而不是突然停止的(硬性終點),任何硬性終點都説明前交叉韌帶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3mm以內的硬性終點説明前交叉韌帶是絕對穩定的,而5mm以上説明前交叉韌帶是相對穩定的,如韌帶扭傷早期。
當運動終點是軟的或缺失的,就應當懷疑交叉韌帶損傷。對於抽屜試驗中超過5mm的患者,與健側膝關節對比有助於排除先天性關節囊韌帶鬆弛。
Lachman試驗陽性是前交叉韌帶功能不全的一個確切證據。如果患者的股骨沒有被正確固定,半月板損傷或膝關節退行性變患者中髁間隆起的骨贅妨礙了脛骨平台移位,或脛骨處於內旋位時,lachman試驗可能會出現假陰性結果 [2] 

Lachman試驗俯卧位Lachman試驗

Lachman試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檢查者一隻手抓住患者脛骨近端的外側面,用腋窩夾住並固定患者的下肢;另一隻手抓住患者髕骨上緣處的股骨遠端來固定股骨,然後檢查者相對於股骨向前推脛骨 [2] 

Lachman試驗評估

試驗中脛骨相對於股骨有可以察覺的前移,提示交叉韌帶損傷。運動終點必須是軟的。任何硬性終點都表明前交叉韌帶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3mm以內的硬性終點説明前交叉韌帶是絕對穩定的,5mm以上説明前交叉韌帶是相對穩定的,之前的損傷使前交叉韌帶被拉長。
如果運動終點是軟的或缺失就應當考慮有交叉韌帶損傷。抽屜試驗中超過5mm的患者,與健側膝關節對比有助於排除先天性的關節囊韌帶鬆弛。
Lachman試驗陽性是前交叉韌帶功能不全的一個證據 [2] 

Lachman試驗注意

雖然患者在俯卧位時下肢處於放鬆狀態,但是評估運動終點的性質並不容易。硬性終點並且有關節腔積血,提示前交叉韌帶急性部分撕裂;硬性終點並且無關節腔積血,提示可疑前交叉韌帶慢性部分撕裂、拉長或過度鬆弛 [2] 

Lachman試驗優點

比起前抽屜試驗,Lachman試驗有着明顯的優點。
該試驗不但在陳舊性損傷時可以檢查,在急性損傷時也可以進行檢查;由於無半月板的干擾,檢查的陽性率明顯提高;可以準確檢查到韌帶的終止點。
Lachman試驗陽性並伴有軟性終止點,説明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Lachman試驗陽性並伴有硬性終止點,説明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或者單單關節囊韌帶鬆弛;Lachman試驗陰性肯定伴有硬性終止點,説明前交叉韌帶正常。
參考資料
  • 1.    張傑,孫曉峯,吳永威主編,膝關節疾病問答,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第353頁
  • 2.    (德)貝克普編著,骨科臨牀檢體手冊 第2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