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PCM

(音頻)

鎖定
LPCM,即線性脈衝編碼調製,是一種非壓縮音頻數字化技術,是一種未壓縮的原音重現,在普通CD、DVD及其他各種要求最高音頻質量的場合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
各種應用場合中的LPCM(PCM)原理是一樣的,區別在於採樣頻率量化精度不同。
中文名
線性脈衝編碼調製
外文名
LPCM
所屬學科
影像

LPCM內容簡介

音頻數字化主要有壓縮與非壓縮兩種方式。較早出現的數字音頻播放機,如CD唱機和DAT錄音機,均採用線性PCM編碼來存儲音樂信號,為非壓縮方式。在高質量要求的音頻工作站和數字錄像機(如DVCPRO)上,也採用非壓縮的格式。
常見的MPEG、Dolby Digital、DTS等則為壓縮方式。壓縮分為有損壓縮無損壓縮。有損壓縮的目的是提高壓縮率,降低佔用系統資源。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用不同的採樣速率、樣本分辨力精度和數據率
如今杜比數字作為由FCC為美國選定的ATSC數字電視標準的一部分,為高清晰度電視HDTV和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廣播的標準。MPEG為歐洲數字視頻廣播DVB、數字音頻廣播DAB和日本廣播電視業的音頻標準。DVD則支持3種主要標準:Dolby digital(杜比數字)、MPEG-2和線性PCM(LPCM)。其他格式,如DTS(Digital Theatre Sound)、SDDS(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等為任選格式。
聲音重放技術的發展路程,是沿着單聲(Monophonic)、雙聲道立體聲(Stereophonic)到4通道立體聲,再到環繞立體聲(Stereo surround),一般為5.1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更逼真地再現原聲場。本國電視大量採用的單聲道已遠遠跟不上人們生活的需要。如何以量低的數據率,最有效地傳送多聲道、高質量的聲音,是數字化的發展方向。所謂5.1模式,即錄製、解碼和放聲中採用5個聲道:左L、中C、右R、左環繞LS、右環繞RS,再加上一個低頻效果通道(LFE),就可以達到真正的立體環繞聲效果——寬闊的場景深度感和總體真實感。5.1模式為ATSCDVB的標準聲道。

LPCM非壓縮編碼

聲音之所以能夠數字化,是因為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頻率不是無限寬的,主要在20kHz以下。按照抽樣定理,只有抽樣頻率大於40kHz,才能無失真地重建原始聲音。如CD採用44.1kHz的抽樣頻率,其他則主要採用48kHz或96kHz。
PCM脈衝編碼調製)是一種將模擬語音信號變換為數字信號的編碼方式。主要經過3個過程:抽樣、量化和編碼。抽樣過程將連續時間模擬信號變為離散時間、連續幅度的抽樣信號,量化過程將抽樣信號變為離散時間、離散幅度的數字信號,編碼過程將量化後的信號編碼成為一個二進制碼組輸出。
量化分為線性量化和非線性量化。線性量化在整個量化範圍內,量化間隔均相等。非線性量化採用不等的量化間隔。量化間隔數由編碼的二進制位數決定。例如,CD採用16bit線性量化,則量化間隔數L=65536。位數 [1]  n越多,精度越高,信噪比SNR=6.02n+1.76(dB)也越高。但編碼的二進制位數不是無限制的,需要根據所需的數據率確定。比如:CD可以達到的數據率為2×44.1×16=1411.2Kbit/s。
常用的編碼碼組有3種:自然二進制碼組NBC、摺疊二進制碼組FBC、格雷二進制碼組RBC。國際PCM標準主要使用FBC。

LPCM壓縮編碼

PCM雖然為無損壓縮,但由典型的音頻信號表示的信號特性沒有達到最佳,也沒有很好的適應人耳聽覺系統的特定要求。PCM的數據量過高,從而造成存儲和傳輸方面的障礙,因此必須使用相應的技術降低數字信號源的數據率,又儘可能不對節目造成損傷,這就是壓縮技術
人耳的聽覺心理有兩個特性:頻率掩蔽和時間掩蔽特性。人耳在安靜的環境中有一個靜聽閾(門限),即對應於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能被感覺到的最低聲音強度。頻率掩蔽,即當一個單音單元出現時,產生一個新的聽閾曲線(同聽閾),在此頻率附近的頻段內,門限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中心頻率為最高。時間掩蔽,即當一個強信號出現時,其前後一段時間內,業已存在的弱音可以被掩蔽不被聽見。在聽閾以下的音頻信號不需要編碼。
參考資料
  • 1.    lpcm  .百度.2020-12-25[引用日期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