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3/35輕型坦克

鎖定
L3/35輕型坦克又名CV-35輕型坦克,是由意大利飛雅特出品的迷你坦克,所謂CV即是意大利文CARROVELOCE的縮寫
中文名
L3/35輕型坦克
研製時間
1935年
所屬國家
意大利

L3/35輕型坦克發展沿革

輕型坦克,35指其推出年份為1935年,故CV-35意即輕型坦克1935年型,最初的CV-29為英國考登勞爾特輕型坦克的仿製型,1933年推出其改良型CV-33,火力為6.5毫米口徑機槍,意大利軍方立即下了1,500輛訂單,之後CV-33作了多項改良,這些改良統稱為L3,到了1935年推出CV-35,把火力提升至8毫米口徑機槍。

L3/35輕型坦克技術特點

L3/35輕型坦克為無炮塔設計,瞄準時需要整車轉向目標開火,意大利軍方採用此車的用意是用L3/35這種輕快的迷你坦克打開敵防線的缺口,然後投入步兵把防線攻破,這是1920年代至30年代流行於歐美各國的迷你坦克使用構想,但L3/35只有兩挺機槍,火力薄弱又不能對付敵裝甲車輛,再加上裝甲薄弱而動力系統又故障多多,故L3/35的實戰效果有限。

L3/35輕型坦克性能數據

乘員:2人(車長兼機槍手和駕駛)
車長:3.16米
車闊:1.4米
車高:1.28米
重量:3.4噸
最快速度:42公里/小時
續航距離:125公里
發動機:飛雅特SPA-CV3水冷式汽油發動機(43匹馬力)
武裝:8毫米機槍兩挺(3200發子彈)

L3/35輕型坦克服役事件

蘇聯戰場上和德軍一起前進的意大利軍L3/35輕型坦克
L3/35輕型坦克投入西班牙內戰和意大利軍對蘇聯和北非的戰事,1937年抗戰爆發,中國國民政府大量向意大利訂購L3/35,原因是L3/35價格低廉而意大利又有大批現貨供應,編入國軍第200師各戰車連當中,隨即參與蘭封和崑崙關戰役和第一次入緬作戰,在緬甸戰場上的L3/35以被擊毀4輛的代價支援國軍攻下葉達西,第2日又攻下南陽車站和周邊地區,戰鬥中又攻破一個日軍炮兵陣地,擄獲日軍火炮一門和文件彈藥,但實戰中L3/35的各種缺點表現出來,例如在野外行駛2至3日即故障,而當發動機過熱時出力會減少,故要低速行車,有時一小時祇能行走一公里,發動機不單很耗燃料而且當發動機一旦熄火後又很難再起動,L3/35因裝甲薄弱,一旦中彈往往車毀人亡,故國軍的L3/35傷亡也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