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Ig超家族

鎖定
鑑於功能區具有同源性的特性,將Ig分子、T細胞抗原受體分子、MHC的I類和Ⅱ類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統稱為Ig超家族。
中文名
Ig超家族
成    員
Fascilin Neuroglia等
特    點
1~7個Ig樣結構域
功    能
基因的複製等
説    明
存在於昆蟲中

Ig超家族基本介紹

Ig超家族中某些成員如Fascilin Neuroglian和Amalgam等分子存在於昆蟲中,這表明Ig超家族結構域的多樣化(diversification)在後生動物(Metazoon)進化早期即開始發生,通過基因的複製(duplication)和隨後發生的偏離(divergence)產生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多功能域結構。

Ig超家族組成特點

由於細胞表面標誌、單克隆抗體以及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發現越來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屬於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細胞、B細胞識別抗原受體及其信號轉導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鏈和輕鏈,MHC抗原及相關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體,某些細胞因子受體,與神經系統功能和粘附有關的分子,某些粘附分子和分化抗原等。

Ig超家族結構特點

結構特點 結構特點
Ig超家族成員均含有1~7個Ig樣結構域,每個Ig樣結構域約含70~110個氨基酸殘基。其二級結構是兩個各含3~5個反平行β摺疊股所形成的β片層(anti-parallel β-pleated sheet)平面,每個反平行β摺疊股由5~1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β片層內側的疏水性氨基酸起到穩定Ig摺疊的作用。大多類結構域內有一個垂直連接兩個β片層的二硫鍵,組成二硫鍵的兩個半胱氨酸之間約含55~75個氨基酸。少數Ig結構域如CD2、LFA-3第1個結構域,PDGFR第4個結構域,CD4第3個結構域等缺乏二硫鍵。肽鏈這種球形結構的摺疊方式稱為免疫球蛋白摺疊(Ig fold)。

Ig超家族功能特點

功能特點 功能特點
Ig超家族的功能是以識別為基礎,因此又稱為識別球蛋白超家族(cognoglobulin superfamily)。Ig摺疊形成一個緊密的球狀結構,提供了與不同球狀結構多肽或化學基團粘附的部位,使之獲得不同的生物學功能。IGSF很可能最早起源於原始的具有粘附功能的基因,通過複製和突變衍生形成了識別抗原、細胞因子受體、IgFc段受體、細胞間粘附分子以及病毒受體等不同的結構域。

Ig超家族識別方式

識別方式 識別方式
IGSF識別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幾種。1.IGSF和IGSF相互識別
IGSF分子相互識別中有嗜同種的相互作用和異嗜性相互作用兩種形式。
(1)嗜同種的相互作用(homophilic interaction):如相同神經細胞粘附分子(NCAM)之間的相互識別,血小板內皮細胞粘附分子-1(PECAM-1,CD31)的相互識別。
(2)異嗜性相互作用(heterophilic interaction),如CD2與LFA-3,CD4與MHC Ⅱ類分子的單態部分(α2和β2),CD8與MHCⅠ類分子的單態部分(α3),Poly IgR與多聚Ig,FcγRⅠ(CD64)、FcγRⅡ(CD32)、FcγRⅢ(CD16)與Ig Fc段,FcεRⅠ與IgE Fc段,FcαR(CD89)與IgA Fc段,CD28與B7/BB1(CD80)等之間的相互識別。
2.IGSF和integrin相互識別 如ICAM-1(CD54)、ICAM-2(CD102)、ICAM-3(CD50)與LFA-1(CD11a/CD18),VCAM-1(CD106)與VLA-4(CD49d/CD29)之間的相互作用。
3.IGSF和其它分子的相互識別 包括TCR識別MHCⅠ類或Ⅱ類分子與抗原復全物,細胞因子受體識別細胞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