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ypervisor

鎖定
Hypervisor,又稱虛擬機監視器(英語:virtual machine monitor,縮寫為 VMM),是用來建立與執行虛擬機器的軟件、固件或硬件。
被Hypervisor用來執行一個或多個虛擬機器的電腦稱為主體機器(host machine),這些虛擬機器則稱為客體機器(guest machine)。hypervisor提供虛擬的作業平台來執行客體操作系統(guest operating systems),負責管理其他客體操作系統的執行階段;這些客體操作系統,共同分享虛擬化後的硬件資源

hypervisor字面含義

super、hyper是同意詞,意思都是超級,感覺hyper比super還要高級。
hypertext,超文本。
supervisor,n.監督者
hypervisor,n.超級監督者,引申為超級管理程序、超多功能管理器、虛擬機管理器、VMM

hypervisor虛擬化技術

hypervisor概念

Hypervisor——一種運行在基礎物理服務器和操作系統之間的中間軟件層,可允許多個操作系統和應用共享硬件。也可叫做VMM(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即虛擬機監視器Hypervisors是一種在虛擬環境中的“元”操作系統。他們可以訪問服務器上包括磁盤和內存在內的所有物理設備。Hypervisors不但協調着這些硬件資源的訪問,也同時在各個虛擬機之間施加防護。當服務器啓動並執行Hypervisor時,它會加載所有虛擬機客户端操作系統同時會分配給每一台虛擬機適量的內存CPU網絡磁盤
In computing, a hypervisor, also called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VMM), is a piece of software/hardware platform-virtualization software that allows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to run on a host computer concurrently.

hypervisor作用

Hypervisor是所有虛擬化技術的核心。 非中斷地支持多工作負載遷移的能力是Hypervisor的基本功能。

hypervisor種類

市場上各種x86 管理程序(hypervisor)的架構存在差異,三個最主要的架構類別包括:
· I型:虛擬機直接運行在系統硬件上,創建硬件全仿真實例,被稱為“裸機”型。
裸機型在虛擬化中Hypervisor直接管理調用硬件資源,不需要底層操作系統,也可以將Hypervisor看
作一個很薄的操作系統。這種方案的性能處於主機虛擬化與操作系統虛擬化之間。
II型:虛擬機運行在傳統操作系統上,同樣創建的是硬件全仿真實例,被稱為“託管(宿主)”型。
託管型/主機型Hypervisor運行在基礎操作系統上,構建出一整套虛擬硬件平台
(CPU/Memory/Storage/Adapter),使用者根據需要安裝新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底層和上層的
操作系統可以完全無關化,如Windows運行Linux操作系統。主機虛擬化中VM的應用程序調用硬件資
源時需要經過:VM內核->Hypervisor->主機內核,因此相對來説,性能是三種虛擬化技術中最差的。
Ⅲ型:虛擬機運行在傳統操作系統上,創建一個獨立的虛擬化實例(容器),指向底層託管操作系統,被稱為“操作系統虛擬化”。圖 1 三種主要的虛擬化架構類型
操作系統虛擬化是在操作系統中模擬出運行應用程序的容
器,所有虛擬機共享內核空間,性能最好,耗費資源最
少。但是缺點是底層和上層必須使用同一種操作系統,如
底層操作系統運行的是Windows系統,則VPS/VE就必須運行Windows。
常見的Hypervisor有兩類: 裸機型與宿主型
裸機型的Hypervisor最為常見,直接安裝在硬件計算資源上,操作系統安裝並且運行在Hypervisor之上。

hypervisor廠商

市場主要廠商及產品:VMware vSphere微軟Hyper-VCitrix XenServer 、IBM PowerVM、Red Hat Enterprise Virtulization、Huawei FusionSphere、開源的KVMXenVirtualBSD等。

hypervisor特點

軟硬件架構和管理更高效、更靈活,硬件的效能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

hypervisor多Hypervisor

服務器虛擬化需要評估、選擇和部署hypervisor,組織通常會選擇一種主流的hypervisor:VMwareESXi、微軟的Hyper-V或者思傑的XenServer。然而,對很多組織來説,單獨的hypervisor已經不能滿足所有的虛擬化需求。這時候可以選擇採用第二類hypervisor產品。隨着服務器虛擬化技術的成熟,多hypervisor環境已經變得常見。但是,採用第二類虛擬化平台時,必須要仔細考慮其成本、部署範圍和總開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