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子實驗記錄本

鎖定
電子實驗記錄本(簡稱ELN)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軟件系統,它匯聚多種來源的實驗相關數據,支持記錄實驗的完整的過程和結果,並將其打包成法律法規認可的文件,支持搜索、數據挖掘和協作。
中文名
電子實驗記錄本
外文名
ElectronicLab Notebook, ELN [10] 
適用範圍
生物製藥、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研發實驗室 [1] 

電子實驗記錄本同義詞

電子實驗記錄本,又名為電子實驗室筆記本,電子實驗室記錄本,英文名稱為Electronic Lab Notebook, 或Electronic Laboratory Notebook, 縮寫為ELN [4]  [1] 

電子實驗記錄本定義

根據美國“合作型電子記錄系統協會”(CENSA)定義,電子實驗記錄本為“滿足法律、法規、技術和科學專業性要求,用於創建、存儲、檢索和共享數據的電子實驗記錄系統。”

電子實驗記錄本用途

在科學研究中,真實、完整、可追溯的科學記錄是保護知識產權和滿足監管層要求的證據。歷史上,紙質實驗記錄本和紙質科學論文是科學傳承和傳播的核心。電子實驗記錄本,正在逐漸取代紙質記錄本。
ELN避免了手寫抄錄,提高數據記錄和調整效率,提高數據質量和規範性,適合長期存儲,可被身處不同地方的研究團隊共同使用。 [2]  ELN的電子化和信息化,可提升科研人員、同行評審員、研發主管和監管層工作效率。 [3] 
2011年Atrium Research的報告顯示,科學家使用電子實驗記錄本ELN,避免重複錄入,可進行搜索和分享,相較於紙質實驗記錄本,經Atrium Research調查發現,可節約20%的研發人員工作時間。 [4]  據Vines et al, 2014報導,使用紙質實驗記錄本,由於人員流動、潮濕污染、發黴蟲蛀等影響,每年平均數據流失率達17%。 [5] 

電子實驗記錄本分類

ELN以複雜程度來區分,可分為基礎版、專業版、高端版。 [10] 
表1:三種不同類型的ELN特色比較 [6] 
基礎版
專業版,商業化ELN
高端版
能夠輸入文本
含基礎版功能
含專業版功能
記錄可以在多個設備上使用(可存儲在雲中)
搜索功能(如結構式搜索、高級搜索)
可配置的審批流程、複核簽名流程、系統登錄日誌、查看日誌、下載日誌、操作日誌,超級管理員和管理員權限可監控等
可上傳附件
基於角色的權限管理
綜合基於角色和個人的權限管理 (權限精確到人)
全局模板與子模板
具備規範化、模板化、標籤化、元數據等功能
附件可預覽、下載
21 CFR Part 11合規性:
存儲所有歷史版本的記錄
所有改動留下痕跡(完整版審計追蹤功能)
防止作者刪除記錄
實驗結束後電子簽名
實驗複核和凍結(實驗複核和簽名後,記錄重新修改必須記錄修改原因並簽名)
與化合物註冊、生物樣品註冊管理、完整的試劑庫存管理無縫對接
可雙向對接LIMS
與儀器設備的對接或儀器設備的中央服務器對接模塊
識別和填充儀器設備的數據
可複製粘貼圖片
可擴展性、提供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接口
適合化學、生物類實驗的專業要求,示意圖、流程圖等功能
支持文本搜索
同事或合作者之間的樣品接收、任務分配,
數據分析
記錄可在同事或合作者中分享
試劑庫存管理:
支持樣品的總量和貨位簡單管理
數據挖掘(聚合和集羣結構化數據)
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可作為證據使用
可作為證據使用

電子實驗記錄本產品形態

ELN有3種產品服務形態:本地部署的C/S架構、本地部署的B/S架構和雲服務的B/S架構。 [6]  [10] 
本地部署的C/S結構:軟件部署在個人客户端+本地服務器,要求在個人電腦上安裝ELN的客户端軟件,同時也要在客户服務器上安裝ELN服務器端軟件和數據庫。這種架構在20年前國外廣為流行,如今較少使用,因為安裝維護成本高,更新軟件不容易。
本地部署的B/S結構:軟件部署在本地服務器或雲服務器形式,只需用户電腦上安裝了瀏覽器,即可使用ELN,可以跨平台,支持台式機、平板電腦、手機或其它移動設備上使用。這是2010年web2.0之後興起的部署模式,是當前的主流模式。
共享雲服務的B/S架構:這是一種基於B/S架構的服務模式,租用雲端ELN軟件服務,避免了為客户獨立部署ELN軟件。這種方式不需要獨立部署,開通賬號快,幾分鐘就可以開始使用。缺點是數據庫不是獨立的,不能獨立備份,只能實現部分導出,不適合法規要求嚴格的藥企使用。

電子實驗記錄本產品組成

ELN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7]  [10] 
人員管理模塊:實現人員的登錄、密碼、權限、團隊等的管理,可開放API
記錄模塊:具備可自定義的模板,支持文本、表格、文件、圖片、電子簽名、見證複核、評論、統計分析、讀寫權限、合著等功能。
協作模塊:基本要求是能夠搜索和定位文本、表格、化學分子結構工貿或文件等信息,具備評論、分享、合著等功能。
存檔管理:數據存檔、備份,形成數據容災和恢復方案。

電子實驗記錄本發展歷史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Raymond E. Dessy博士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設想電子記錄本的概念,到1994年他提供了ELN的第一個工作實例之一。
2000年6月“全球和國家商業電子簽名法案”(ESIGN)出台,ESIGN法案意味着可以對電子記錄進行身份驗證,並使電子簽名具有法律約束力,從而確認了ELN的合法性。 [8] 
中國在2017年7月,時任CFDA(NMPA)局長畢井泉頒發了《藥物非臨牀研究質量管理規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4號),規定了電子數據可以代替紙質數據,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9] 

電子實驗記錄本使用問題

電子實驗記錄本在全球有近50家活躍的供應商,中國境內活躍的供應商不超過10家,主要包括鷹谷電子實驗記錄本(InELN),PE E-notebook,IDBS,達索(BIOVIA Workbook)等。挑選電子實驗記錄本,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對電子實驗記錄本的核心需求是什麼,如合規、數據規範、數據搜索和協同編輯等。
(2)需要具備怎樣的專業屬性,如化學結構編輯器(是否與cdx兼容)、兼容多學科等。
(3)供應商的口碑,真實客户數量,服務響應速度,軟件是否穩定和好用。
(4)採用了怎樣的軟件架構。通常B/S架構維護難度較小、成本較低。
(5)是否有GMP/GLP的實施案例。
(6)採用怎樣的部署方式。
(7)預算範圍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