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ComUE

鎖定
2014年,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發布了《高等教育國家戰略》(StraNES),描繪了法國未來幾年高等教育和科研發展的目標和路線圖。根據該戰略,法國將建設學習型社會,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在歐盟和全球的影響力,通過教學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打造21世紀的高等教育,滿足年輕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期待。
根據2013年7月22日開始實施的《高等教育與研究法》,法國繼續支持對大學、研究機構進行聯盟,建立大學與機構共同體(Communauté d’Universités et Etablissements,ComUE)。在新的戰略中,大學與機構共同體的合作是推進高等教育公平、提升法國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和創新能力、促進知識在不同類型的機構之間分享和轉移的基礎和重要的途徑,是實現改革目標的重要保障。大學與機構共同體由綜合性大學、工程師學校、商學院、高等師範學院、科研機構等組成,大大拓展了各高校在教學、科研和創新方面的協同合作,促進了高校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 [2] 
外文名
ComUE
發佈時間
2014

ComUE建設背景

法國高等教育有着公認的優勢和特點: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法國是第三大留學目的國,保持着較高的高等教育入學率,學位的“含金量”相對較高。但在新的經濟社會和國際環境下,法國各界一直在探討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挑戰:教育不公加劇了社會不平等,教學的創新性不足,教育系統複雜且缺乏靈活性,國際影響力堪憂,大學生學業失敗等。
法國高等教育系統複雜,各公立院校隸屬於不同的部門,國家各部門戰略的差別、地方政策和國家政策的衝突、研究和教學的分裂、大學校和綜合型學校的隔閡,使得高等院校在新的政治經濟和國際環境中喪失了活力,難以應對新的挑戰。
2007年《大學自由與責任法》實施後,法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為逐步轉變大學數目多、規模小的局面,整合高等教育和科研資源,在前總統薩科齊的支持下,法國開始實施高校科研合作計劃,建立高等教育與研究集羣(PRES)。
2009年12月,薩科齊親自宣佈啓動高等教育與研究領域的“卓越計劃”(Initiative d'Execellence),作為國家經濟刺激計劃“大貸款”的一部分,在科研、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入選高等教育與研究集羣的高校和機構資助。“卓越計劃”的目標是整合各類大學和機構,發展5~10所能與世界一流大學競爭的國際化高校。入選“卓越計劃”的高等教育與研究集羣有斯特拉斯堡大學波爾多大學巴黎文理研究大學、埃松大學、索邦巴黎西岱大學索邦大學等。此外,不同類型和領域的高等教育機構還組成了各種集團。這些集團實施共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如中央理工大學集團、巴黎高科集團、技術大學集團。
法國總統奧朗德十分關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改革,上任伊始就組織了研究者、教師、產業界代表討論高等教育領域改革的話題。2013年7月22日起實施的《高等教育與研究法》,以建設更加開放、包容、公平、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等教育為目標,為法國教育改革指明瞭方向。而該法提出建立一種新類型的科學文化專業類公共機構ComUE,更是提升法國高等教育影響力、促進組織機構之間知識分享、解決學生學業失敗問題的最主要途徑。
基於該法,法國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戰略》以建設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關係為重點,在確保與以往戰略的協調性和傳承性的基礎上,重繪高等教育圖景。因此,ComUE的建立是一種改革的延續,不斷深化高校和機構在國際化競爭環境中的合作關係。為打造高等教育的品牌,無論是之前的PRES還是ComUE形式的大學聯盟,在實踐中都被直接稱為“大學”。 [2] 

ComUE高校建設

法國高校類型繁多,治理模式複雜。公立院校隸屬於高教部、國防部、工業部等不同的部門;私立院校通常由行業協會管理。公立院校設有大學校預科班和高級技術員班(STS),公立高校可分為行政類公共機構(EPA)和科學文化專業類公共機構(EPSCP),EPSCP又可以分為綜合性大學、不隸屬於綜合性大學的學院、高等師範學院和特殊機構/院校(grand etablissement,又譯大機構)。對於私立學校,有大學校預科班和高級技術員班、教會學校、私立高等技術學院(包含工程師學院、商學院等)、各領域的高等專科學院。這種複雜性不利於國外高校、學生對於法國高等教育系統的瞭解,更不利於打造國際一流大學品牌、提升聲譽,以及提高國家創新能力。新戰略在鼓勵各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保持多樣性和特色的同時,以戰略合作為目的,鼓勵和支持ComUE的建立,正是對以上挑戰的迴應。 [2] 
2006~2007年,全法範圍內開啓了一次結構調整,形成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和研究領域的集羣。試圖以這種集羣化的方式,一方面促進大學間的合作,另一方面期望創造出在國際科研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的研究中心。
PRES是依據2006年4月18日頒佈的研究方案法設立的。集羣成員包括大學、大學校和研究組織,根據這些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地理位置分佈將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種方式被法國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部定義為“加速大學集團化”,是為了實現需求的一致性與適應性。PRES被認為足夠靈活,既可預設機構之間的合併,也可彙集不同機構的優勢。儘管上層設計機構大力宣傳PRES的積極意義,然而這種形式本身卻成為問題的根源,尤其體現在機構內部的自主性與權力行使方面。從筆者的角度看,這種集羣方式並不容易實現,因為它涉及權力如何轉移的問題,即權力從大學轉移到地方集團化組織。正如穆塞林所指出的,《大學自由與責任法》賦予大學更多的自主權,給予大學校長更大的迴旋餘地,從而使校長們對這些集羣不再感興趣,最終不再接受這些權力的轉移。因此,上層設計的藍圖並未在法國大學的版圖中成功確立。
為了繼承PRES,依據2013年7月22日頒佈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法,成立了ComUE。該法在《教育法典》中增加了一章,規定各機構有合併的義務,在可能的情況下實現合併。所有機構都須參加聯盟,可以選擇合併、與協調機構聯合或參加ComUE。各大學可將部分權力下放給這些機構團體,大學和機構共同體的目的是協調特定地區內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的課程方案、科研與轉化戰略。ComUE和PRES的主要區別在於ComUE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高等教育機構,可以頒發文憑,擁有自己的預算撥款,而PRES卻沒有這些特權。在高等教育和研究法頒佈一年後,26個集團成立,其中包括19個大學和機構共同體,7個選擇了限制性較小的聯合模式。在法令生效5年後,ComUE改革的結果卻喜憂參半。在高等教育部統計的21個ComUE中,約有10個正在消失或者有一個或多個創始成員退出共同體。 [3] 
根據2013年《高等教育與研究法》,原來隸屬於法國政府其他部門的高校在該法實施後同時隸屬於高等教育部。ComUE是一種新的戰略合作關係,各成員高校仍是獨立法人,但實施共同的發展戰略,開展跨學科教學和研究。高校與國家簽訂的“五年協議”(contrat de site)將由ComUE統一簽署,成員高校不再單獨簽署。這意味着,要實施跨部門的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需要完善的協調合作機制。為此,法國建立了跨部門委員會來落實新的《高等教育國家戰略》,該委員會由總理直接領導,秘書長是高等教育部長。
每個ComUE都由不同類型的高校和不同研究領域的研究機構組成。以ComUE巴黎薩克雷大學為例,目前,該共同體由2所綜合性大學、9所“大學校”(包括工程師學校、高等師範學院和商學院)和7家研究機構組成。 [2]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依據2018年12月12日發佈的《有關聚集高等教育機構實驗性形式的規定》(l'ordonnance du 12 décembre 2018 relative à l'expérimentation de nouvelles formes de rapprochement des établissements d'enseignement supérieur)所創建的實驗性公共機構(EPE)。這類機構旨在嘗試新的組織和運作模式,推動高等教育和研究項目的共享。從法律性質上來看,這些EPE機構成員被認為是組成部分,可保留法人資格。儘管對機構規模和機構對所開展的研究的認可度之間的關聯性仍存在疑慮,但在部級指令和管理機構鼓勵下,研究組織與機構聚集現象仍在不斷出現。 [3] 

ComUE創新生態

法國高等教育以其高水平的精英人才培養而聞名。“大學校”提供的精英教育與綜合性大學提供的普通高等教育並存,但二者的經費投入差異很大,使高等教育的不公問題備受質疑——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綜合性大學的寬進嚴出使得一些學生在入學時並沒有很好的學業規劃,導致重修率高,學生不能順利獲得學位。大學校的學生則在層層的嚴格選拔、高質量的教學中獲得了學術和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
在新的世紀,知識更新的週期縮短,創新的頻率加快,不斷學習成為個人、組織,以及社會的迫切需要。在這種環境下,法國政府意識到,國家的未來取決於能為大多數人口提供的教育,而非過去針對少數“精英人才”的教育;法國高等教育的角色急需改變,由過去重視精英人才的培養轉變為向大多數年輕人開放。人口的整體素養和能力不僅決定了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更是增強社會凝聚力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的公平有利於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
因此,新的《高等教育國家戰略》提出了具體的措施,以掃除地域、經濟和社會、技術的障礙,保證高等教育入學的公平性,支持學生在法國高校間的流動,鼓勵學校向其他學校的學生開放課程,促進知識在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企業之間的廣泛分享,打造高等教育創新生態系統,最終提升教育的卓越性、公平性和國家的創造力。 [2] 
(一)有益於學生創新和研究能力提升的基於研究的教學
《高等教育與研究法》同時涉及高等教育與研究,強調兩者的密切關係,這在法國尚屬首次,彰顯了以教育和科研合作撬動創新的戰略選擇。在《高等教育國家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也充分重視教學和科研的合作。一方面,戰略的制定本身就是不同領域的利益相關者合作的結果;另一方面,該戰略與國家科研戰略中有一些是共同措施,充分體現了教育和科研協同發展的理念。
新的合作形式ComUE代替了PRES,既有延續性又有新的變化。PRES與教學聯繫得較少,聚焦科研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很少涉及碩士研究生教育。ComUE則更多地將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加強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的協同,提供更多基於研究的教學,貫穿各高等教育層次,不斷提升高校的創新能力。這正反映了法國政府對於加強教學與科研的協同合作的戰略重點。 [2] 
(二)跨領域產學合作支持下的知識分享和科研創新
法國曆來重視基礎研究,特別是數學和物理的基礎研究。當前,為解決就業、激發創新活力,迴應全球性重大挑戰,法國越來越重視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發、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領域內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聯繫,建立研究機構和教學部門的合作機制,以激發研究的活力、支持知識在不同類型機構的分享和轉移勢在必行。
2004年,法國啓動了“競爭力集羣”計劃(pôle de compétitivité)。各“競爭力集羣”由企業、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組成,在某個領域進行合作,目的是支持有發展潛力的創新科研和項目、支持企業研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 [2] 
(三)不斷擴展的技術轉移服務合作平台
法國很多高等專業學院的專業設置較單一,特別是一些工程師學院、商學院。在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越來越注重跨學科的趨勢下,一些法國高校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合作培養複合型人才並建設技術轉移服務平台。IMT Starter就是一個由3所高校合作建立的孵化平台。該孵化器建立於2000年,是電信管理學院、南巴黎電信學院和國立高等工業企業信息工程學院(ENSIIE)合作的機構,主要幫助信息技術領域的項目發展。南巴黎電信學院和ENSIIE是工程師學院,主要培養信息技術領域的人才。電信管理學院則主要培養管理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3所學校都位於大巴黎埃夫裏市(南巴黎電信學院、電信管理學院則共享校園),在工程師人才、商業和管理人才、信息技術科研和企業合作伙伴方面的優質資源彙集在IMT Starter,大大提升了創新創業和應用型研究的水平。目前,在該孵化器的支持下已成立了150多家企業。
ComUE建立後,教學和科研的合作再次激發了高校的創新活力,更為廣闊的技術轉移服務平台也應運而生。在“投資未來計劃”的支持下,全法14個技術轉化加速學會之一的巴黎薩克雷技術轉化加速學會(SATT Paris-Saclay)於2014年建立,它是對巴黎薩克雷大學18個同類機構的重組。學會成員大多來自於產業界,有敏鋭的市場洞察力,為其支持的各個項目提供了有效的建議。巴黎薩克雷技術轉化加速學會通過對創新項目和科研成果進行專業評估、對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進行分析、提供專利申請服務和資金支持,促進和支持技術轉化來服務巴黎薩克雷大學的研究機構和各類企業,提升巴黎薩克雷大學科研的社會經濟影響力。基於所在地區的科研優勢,巴黎薩克雷技術轉化加速學會主要聚焦五大市場的技術轉移:機動車與交通,信息技術、電信和電子技術,清潔能源、環境和綠色化學,健康和生物醫學,國防和安全。該學會計劃在成立10年之內投入資金6600萬歐元,申請1000個專利、孵化75家創業公司。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