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CT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鎖定
CT(ComputedTomography),即計算機斷層掃描,是一種醫學影像技術。它使用X射線束對人體進行層析掃描,並藉助計算機處理產生身體內部結構的詳細圖像。CT掃描以其快速、清晰的成像能力,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診斷。 [1] 
中文名
計算機體層攝影
外文名
Computed Tomography
所屬分類
計算機科學,電子信息
發現時間
1963年
主要應用
醫學檢查、工業檢測、安保檢測
外文名簡稱
CT
重要發明人
弗雷·亨斯菲爾德
發明時間
1971年

CT定義

CT(Computed Tomography,計算機斷層掃描)是一種醫學影像技術,它通過精確的X射線束和高靈敏度探測器對人體進行逐層掃描。通過計算機處理掃描得到的數據生成身體內部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的高分辨率圖像。CT圖像以不同的灰度反映器官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具有高密度分辨力,能夠清晰地顯示軟組織和骨骼結構。CT廣泛應用於臨牀診斷、治療規劃和疾病監測,尤其在腫瘤、血管病變、創傷和感染的診斷上顯示出極高的價值。

CT發展歷史

CT技術起源

CT技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當時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發現了X射線,這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里程碑。然而,X射線在檢測重疊組織病變方面存在侷限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63年,美國物理學家艾倫·科馬克提出不同組織對X線透過率差異的理論,為CT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
1967年,英國電子工程師戈弗雷·亨斯菲爾德獨立於科馬克的研究,開始研製一種新技術,旨在改進X射線的掃描和成像效果。1971年,亨斯菲爾德製造世界上第一台CT掃描裝置,並在同年10月4日於倫敦的一家醫院成功完成了首次頭部檢查。

CT發展歷程

1972年,亨斯菲爾德在英國放射學年會上公佈了CT掃描技術,標誌着CT技術的正式誕生。1974年,全身CT掃描機研製成功,這使得CT技術的應用範圍擴展到了胸、腹、脊柱及四肢。隨後,CT技術經歷了幾代的發展。第一代CT機採用平移/旋轉方式進行掃描,但由於技術和設備的限制,圖像質量較差。第二代CT機通過改進X線束和增加探測器數量,提高了圖像質量和掃描速度。第三代CT機進一步增加了探測器數量,並採用旋轉/旋轉方式,顯著減少了掃描時間和偽影,提高了圖像質量。第四代CT機通過固定探測器環狀排列,僅讓X線管圍繞患者旋轉,進一步提升了掃描速度和圖像質量。第五代CT機通過電子束技術,實現了更快的掃描速度和更高的時間分辨率,特別適合心臟等動態器官的成像。

CT重大節點

  • 1979年,亨斯菲爾德和科馬克因在CT技術上的貢獻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對CT技術重要性的國際認可。
  • 20世紀80年代末,螺旋CT的發明標誌着CT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螺旋CT通過連續旋轉和檢查牀的移動,實現了更快的掃描速度和更好的圖像質量。
  • 1998年,多層螺旋CT的問世,使得CT掃描能夠同時獲取多個層面的圖像,極大地提高了掃描效率和診斷能力。

CT階段性成果

  •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CT掃描儀的誕生,可以用於顱腦檢查。
  • 1974年,全身CT的研製成功,使得CT技術可以應用於全身各個部位的檢查。
  • 1997年,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身CT研製成功。 [2] 
  • 20世紀80年代末,螺旋CT的出現,使得CT技術在掃描速度和圖像質量上都有了顯著提升。
  • 21世紀初,隨着多層螺旋CT和寬錐束CT的發展,CT技術在心臟成像、三維重建和血管造影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身CT(蘇瑞淇 攝) 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身CT(蘇瑞淇 攝) [2]
近年來,隨着雙源CT和能譜CT等新技術的應用,CT技術在提高圖像質量、降低輻射劑量和增強功能成像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CT技術已經成為現代醫學診斷不可或缺的工具,對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精確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CT基本原理

CT成像原理

1.基本原理
CT是一種醫學影像技術,它通過使用X射線對人體進行層析成像,生成身體內部結構的詳細圖像。CT掃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線束對人體特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X射線在穿透人體時,由於不同組織對X射線的吸收程度不同,探測器接收到的射線強度會有所變化。這些變化的射線信號被轉換為電信號,並通過模擬/數字轉換器轉換為數字信號,然後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
在CT成像過程中,選定的層面被分割成許多體積相同的小立方體,這些小立方體被稱為體素(voxel)。每個體素的X射線衰減係數吸收係數通過計算機計算得出,並被排列成一個數字矩陣。這個數字矩陣可以存儲在磁盤光盤中,並通過數字/模擬轉換器轉換為不同灰度的像素(pixel),最終按照矩陣排列構成CT圖像。因此,CT圖像是一種重建圖像,每個體素的X射線吸收係數可以通過數學方法計算得出。
2.工作程序
CT的工作程序涉及以下幾個關鍵步驟:首先,根據人體不同組織對X線的吸收和透過率的不同,使用高靈敏度儀器對人體進行測量。測量所獲取的數據隨後被輸入到電子計算機中進行處理,最終生成人體被檢查部位的斷面或立體圖像,從而能夠發現體內檢測部位的細小病變。
3.掃描方式
CT掃描方式經歷了從最初的靜態平移掃描到連續旋轉掃描,最終發展到現代的螺旋CT掃描。現代CT掃描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連續層面掃描,避免了由於身體運動如呼吸運動造成的圖像模糊,提高了圖像質量。此外,螺旋CT掃描還可以實現三維重建,為臨牀提供更豐富的診斷信息。CT掃描方式經歷了從最初的靜態平移掃描到連續旋轉掃描,最終發展到現代的螺旋CT掃描。現代CT掃描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連續層面掃描,避免了由於身體運動如呼吸運動造成的圖像模糊,提高了圖像質量。此外,螺旋CT掃描還可以實現三維重建,為臨牀提供更豐富的診斷信息。CT掃描方式經歷了從最初的靜態平移掃描到連續旋轉掃描,最終發展到現代的螺旋CT掃描。現代CT掃描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連續層面掃描,避免了由於身體運動如呼吸運動造成的圖像模糊,提高了圖像質量。此外,螺旋CT掃描還可以實現三維重建,為臨牀提供更豐富的診斷信息。
4.圖像重建
CT圖像的重建通常採用多種數學算法,如直接反投影重建方法、濾波反投影算法(FBP)、直接傅立葉變換算法等。這些算法能夠從投影數據中求解物體內部衰減係數的分佈,從而無損地檢測物體內部結構信息。圖像重建是CT成像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它直接影響到最終圖像的質量和診斷的準確性。

CT設備構成

圖1 CT設備組成 圖1 CT設備組成
CT設備主要由掃描部分、計算機系統、圖像顯示與存儲系統三個核心部分組成。
1.掃描部分
掃描部分是CT設備中直接與患者接觸並進行成像的部分,它由以下幾個關鍵組件構成:
  • X線管:這是產生X射線的裝置。X線管能夠發射出穿透人體組織的X射線束,是CT成像的基礎。
  • 探測器:探測器的作用是接收穿透人體後的X射線,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隨着技術的發展,探測器的 數量已經從最初的單個發展到多達4800個,這大大提高了成像的效率和質量。
  • 掃描架:掃描架是支撐X線管和探測器的機械結構,它允許X線管和探測器圍繞患者旋轉,以獲取不同角度的圖像數據。
2.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是CT設備的“大腦”,負責處理由掃描部分收集到的數據。計算機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數據存儲:將探測器收集到的電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並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
  • 數據處理:利用複雜的算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以重建出人體的橫斷面圖像。
  • 圖像重建:計算機系統能夠快速運算,實現圖像的即時重建,這對於臨牀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3.圖像顯示與存儲系統
圖像顯示和存儲系統負責將計算機處理後的圖像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並進行存儲:
  • 圖像顯示:處理後的圖像可以在監視器上顯示,供醫生進行診斷分析。
  • 圖像存儲:圖像數據可以被存儲在各種媒介上,如傳統的膠片、數字磁盤或雲存儲系統中,以便於未來的參考和研究。

CT技術特點

CT相關參數

  • CT值(Hounsfield Unit, HU):CT值是衡量物質密度的指標,定義為某物質的線性衰減係數與水的線性衰減係數之差,再除以水的線性衰減係數,然後乘以分度因子。當分度因子取值為1000時,CT值的單位為亨氏單位(Hounsfield Units,HU)。不同組織具有不同的線性衰減係數,因此CT值也各不相同。例如,骨組織對X射線的吸收能力強,因此其CT值較高,而氣體對X射線的吸收能力弱,因而其CT值較低。水的CT值定義為0 HU,作為衡量其他物質密度的參照標準。
  • 分辨率:CT設備的分辨率分為三種:空間分辨率指影像中能夠分辨的最小細節。密度分辨率指能顯示的最小密度差別。時間分辨率指機體活動的最短時間間距。
  • 層厚與層距:層厚指掃描層的厚度。層距指兩層中心之間的距離。部分容積效應是指由於每層具有一定的厚度,可能包括密度不同的組織,因此,每一像素的CT值實際上是單位體積內各種組織的CT值的平均數,不能反映單一組織的真實CT值。
  • 窗寬與窗位:窗寬(WW)和窗位(WL)是用於調整圖像對比度和亮度的參數。窗寬是CT圖像上顯示灰階所包含的CT值範圍,而窗位是該範圍的中心點。選擇合適的窗寬和窗位對於觀察特定組織或病變至關重要。
  • 視場(Field of View, FOV):視場分為掃描野(SFOV)和顯示野(DFOV)。掃描野是X線掃描時的範圍,顯示野是數據重建形成的圖像範圍,通常掃描野大於顯示野。
  • 管電壓和管電流:管電壓(KV)和管電流(mA)共同決定了X線的硬度和光子數量。增大管電壓可以增加X線的穿透力,而增大管電流量則增加輻射劑量。在面對不同年齡、體型的患者時,需要合理選擇這些參數以確保圖像質量和患者安全。
  • 矩陣:CT矩陣用於重建圖像,常見的有256×256,512×512等幾種,其中512×512矩陣是常用的。
  • 噪聲:噪聲是指在一個均勻物體被掃描時,每個像素的CT值圍繞一個平均值波動的現象。噪聲的大小取決於輻射強度,也就是達到探測器的X-Ray量子數。強度越大,噪聲越低。噪聲還受X線管的管電壓、管電流、予過濾及準直器孔徑等因素的影響。
  •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信噪比是信號與噪聲的比值。適當減少噪聲能使圖像質量更佳,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圖像質量的重要手段。

CT掃描方式

CT的掃描方式分為平掃、增強掃描、造影掃描、螺旋CT掃描、雙能量CT掃描和快速CT掃描六種。
1.平掃(Plain CT Scan)
平掃是最基本的CT掃描方式,它不涉及使用任何造影劑。在平掃中,患者簡單地置於CT掃描儀中,X射線管和探測器圍繞患者旋轉,收集穿透身體後的射線數據。平掃通常作為初步檢查,用於觀察骨骼、肺部等結構,以及在沒有使用造影劑的情況下評估患者的病情。
2.增強掃描(Contrast Enhancement, CE)
增強掃描是使用造影劑來提高圖像對比度的一種掃描方式。造影劑通常是含碘的水溶性有機化合物,它通過靜脈注射進入患者體內。造影劑會集中於血管中,隨着血液循環,可以增強特定器官或組織在CT圖像中的可見性。增強掃描對於檢測血管病變、腫瘤、炎症等具有重要價值。
增強掃描主要有兩種方法:
  • 團注法:快速注入造影劑,以獲得器官或病變區域的高對比度圖像。
  • 靜滴法:持續緩慢地注入造影劑,適用於長時間觀察血流動態。
3.造影掃描(Contrast CT Scan)
造影掃描是在進行CT掃描之前,先對特定的器官或結構進行造影。這通常涉及到將造影劑直接注入到感興趣的解剖區域,如腦池、關節腔等。造影掃描可以清晰地顯示這些區域的結構,以及可能存在的病變。例如,腦池造影CT掃描涉及將造影劑注入腦池,然後進行CT掃描,以清晰顯示腦池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小腫瘤。
4.螺旋CT掃描(Spiral CT Scan)
螺旋CT掃描是一種先進的掃描技術,它允許CT掃描儀在患者平移通過機器的同時連續旋轉,並收集數據。這種掃描方式可以快速生成整個體積的數據,減少了運動偽影,並且允許三維圖像重建。
5.雙能量CT掃描(Dual-Energy CT Scan)
能量CT掃描是一種使用兩種不同能量水平的X射線進行掃描的技術。這種方法可以提供關於組織成分的更多信息,有助於區分不同類型的組織和物質,常用於鑑別尿路結石的類型或評估肌肉和脂肪的分佈。
6.快速CT掃描(Rapid CT Scan)
快速CT掃描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掃描,適用於需要快速診斷的情況,如急診室中的創傷評估或小兒患者的檢查。

CT圖像特點

全腹部CT圖譜 全腹部CT圖譜
1.灰度表示法
CT圖像由不同灰度的像素組成,這些像素按照矩陣排列構成圖像。每個像素代表一個體素(voxel)的X線吸收係數。體素的大小和數量決定了圖像的清晰度和細節程度。像素越小,數量越多,圖像的空間分辨率越高。
2.高密度分辨力
與X線圖像相比,CT圖像的最大優勢是其高密度分辨力。CT能夠區分密度非常接近的不同組織,如軟組織結構,這是X線圖像難以做到的。CT圖像中的黑白灰度不僅表示組織的吸收程度,還能通過CT值(Hounsfield units, Hu)進行量化,顯示組織內部的細微結構和差異。
3.CT值量化
CT圖像中,組織的密度通過CT值來量化,CT值反映了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水的CT值定義為0 Hu,提供了一個參考點,使得CT圖像能夠定量地反映組織的密度差異。
4.層面圖像
CT圖像是層面圖像,最常用的是橫斷面圖像。通過連續的層面圖像,可以完整地顯示整個器官的結構。此外,藉助CT設備上的圖像重建程序,還可以重建出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圖像,為醫生提供多角度的觀察視角。
5.空間分辨率
CT圖像的空間分辨率指的是圖像中可區分的最小細節。較高的空間分辨率意味着圖像的細節更加清晰。然而,CT的空間分辨率通常不如X線圖像高,這是因為CT圖像的像素大小和數量會影響其空間分辨率。
6.密度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是CT圖像另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它描述了圖像中能顯示的最小密度差異。CT的密度分辨率通常很高,這使得CT成為檢測小病變和區分細微密度差異的理想選擇。
7.圖像後處理技術
CT圖像的後處理技術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容積再現(MPVR)、表面遮蓋顯示(SSD)、容積再現技術(VR)、仿真內窺鏡(CTVE)和血管探針技術(VP)等,這些技術可以提供更豐富的診斷信息和更直觀的圖像顯示。

CT優勢與缺點

CT圖像技術由於其獨特的診斷價值,在醫療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下是CT圖像的一些主要優勢:
  • 高密度分辨率:CT圖像能夠區分人體組織之間微小的密度差異,這使得它在檢測和診斷疾病方面非常有效。
  • 快速掃描能力:CT掃描速度快,通常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這對於急診情況尤其重要,可以迅速為醫生提供診斷信息。
  • 多排螺旋CT技術:隨着技術的進步,多排螺旋CT已經發展到了320排,這大大提高了掃描的速度和效率。
  • PET/CT技術:CT與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的結合,即PET/CT,在臨牀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在腫瘤診斷上顯示出極高的價值。
  • 先進的圖像重建技術:現代CT掃描儀配備有先進的圖像重建技術,能夠提供清晰的橫斷面圖像,有助於醫生進行準確的診斷。
  • 多平面成像:CT掃描可以重建出多平面的圖像,如冠狀面、矢狀面,為醫生提供更全面的診斷視角。
  • 定量分析能力:CT圖像可以進行定量分析,測量組織的X射線吸收衰減值,為診斷提供精確數據。儘管CT圖像技術具有許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侷限性和缺點:
  • 成本高昂:CT設備相對昂貴,導致檢查費用較高,這可能限制了其在某些地區的普及。
  • 輻射暴露:CT掃描使用的是X射線,存在一定的輻射暴露,對於懷孕婦女和兒童等敏感人羣需要特別謹慎。
  • 軟組織對比度:儘管CT的密度分辨率高,但其軟組織對比度不如MRI,這在神經系統和盆腔解剖結構的顯示上可能成為限制。
  • 定性診斷限制:CT在某些部位的檢查中,尤其是定性診斷方面,仍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不宜將其視為常規診斷手段。
  • 技術要求高:CT掃描需要專業的操作和解讀,對技術人員和醫生的技能要求較高。
  • 對某些病變的診斷能力有限:對於某些病變,如胃腸道黏膜層及肌層的病變,CT檢查可能容易漏診。
  • 圖像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CT圖像的質量可能受到患者體型、配合程度以及設備性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CT應用

CT醫學檢查

CT檢查在醫學診斷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中,CT能夠提供高價值的檢查結果,廣泛應用於診斷顱內腫瘤、膿腫、寄生蟲病、外傷性血腫、腦損傷、腦梗塞、腦出血以及椎管內腫瘤和椎間盤脱出等疾病。此外,CT血管造影(CTA)能夠生成精細的血管重建圖像,有望取代傳統的腦血管造影。
在頭頸部疾病的診斷中,CT也非常有價值,能夠發現眶內佔位病變、鼻竇早期癌、中耳小膽脂瘤、聽骨破壞與脱位等病變。對於胸部疾病,高分辨率CT的應用日益顯示出優越性,尤其在診斷縱隔腫瘤、淋巴結結核、中心型肺癌等病症時可以提供重要幫助。
對於心臟及大血管的檢查,CT能夠很好地顯示心包病變、心腔及心壁的情況,尤其對於冠狀動脈和心瓣膜的鈣化、大血管壁的鈣化及動脈瘤改變等病症具有顯著的診斷價值。
在腹部及盆部疾病的診斷中,CT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主要用於肝、膽、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後間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統的疾病診斷,尤其對於佔位性病變、炎症性和外傷性病變等具有重要價值。

CT工業檢測

CT技術在工業檢測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無損檢測和逆向工程中。工業CT技術能夠探測氣孔、夾雜、針孔、縮孔、分層等各種常見缺陷,並能精確測定這些缺陷的尺寸和位置。與其他常規無損檢測技術相比,工業CT技術具有更高的空間和密度分辨率,能夠生成材料缺陷的三維圖像,對於工程陶瓷結構尺寸、材料均勻性、微孔率的精確測量以及微裂紋、夾雜物、氣孔、異常大晶粒等缺陷檢測具有極高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CT安保檢測

CT設備還被廣泛應用於安保領域,如航空運輸、港灣運輸、大型貨物集裝箱案件裝置等的檢測中。CT技術在此領域的應用能夠對潛在的威脅進行快速而準確的檢測,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CT相關研究與發展

CT未來發展方向

CT技術的未來發展將聚焦於提高成像質量、降低輻射劑量、增強功能成像能力以及實現多模態成像融合等方面。
1) 提高成像質量:未來的CT設備將通過採用更先進的探測器技術和圖像重建算法,實現更高分辨率的成像,以更清晰地辨識微小病變。
2) 降低輻射劑量:通過優化掃描參數和使用更智能的劑量調節系統,未來的CT掃描將顯著減少患者接受的輻射劑量,特別是對兒童和需要反覆掃描的患者。
3) 功能成像:CT技術將與生物學、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領域合作,發展功能成像技術,如CT灌注成像,以評估組織血流和代謝狀態。
4) 多模態成像融合:CT將與MRI、PET等其他成像技術相結合,提供更全面的解剖和功能信息,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多維度的數據。
5) 人工智能應用:人工智能將在CT圖像的重建、分析和解釋中發揮更大作用,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
6) 便攜式和低成本設備:便攜式和低成本CT設備的研發將使高質量醫療服務更加普及,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和資源有限的環境中。

CT最新研究進展

1) 雙能量CT:不同的組織或物質對於不同能量的X射線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通過使用兩個不同的X射線能量,雙能量CT能夠提供關於組織成分的更多信息,有助於區分不同的物質。
2) 迭代重建技術:迭代重建技術通過複雜的算法改善圖像質量,同時降低輻射劑量,是當前CT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3) 人工智能在CT中的應用:AI技術被用於提高CT圖像的診斷準確性,自動化圖像分析,以及優化掃描協議。
4) CT引導的微創手術:CT圖像可以用於引導微創手術,提高手術的精確性和安全性。
5) 移動CT掃描:移動CT掃描設備的開發使得CT掃描能夠在更廣泛的場合下使用,包括急救現場和偏遠地區。

CT類似概念辨析

在醫學影像領域,CT與其他成像技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應用範圍:
  • X射線成像:傳統的X射線成像是二維的,而CT掃描能夠提供三維的圖像,並且能夠重建出不同層面的圖像。
  • MRI(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成像,對軟組織的成像優於CT,但MRI對骨骼的成像不如CT清晰。
  • 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掃描主要用於觀察身體的功能和代謝過程,如癌症的早期發現,而CT則更側重於解剖結構的成像。
  • SPE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PECT與PET類似,用於功能成像,但使用的是單光子而非正電子。
  • 超聲成像:超聲成像是一種無輻射的成像技術,適用於觀察動態器官,如心臟和胎兒,但穿透力有限,對骨骼和空氣界面下的成像效果不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