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BPC

(低頻時碼授時技術)

鎖定
BPC因發播呼號“BPC”而得名,是低頻時碼授時技術(即“電波鍾”技術)在中國的實施格式。
低頻時碼是一種低成本的校時系統,低頻時碼授時技術是國際電信聯盟(ITU)一直推薦的一項技術。它在低頻頻段工作,可同時以模擬和數字兩種模式提供標準時間及頻率信號。由於充分利用微電子技術,使用户設備可以做得非常簡單價廉,故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在中低精度軍用、電力電網同步、通訊網同步、金融證券系統、電子政(商)務、鐘錶產業等諸多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
在傳統的鐘表產業中,時碼技術應用更是給計時帶來了被業界稱為“革命性”的影響,“它的出現開拓了時間計量的新里程,從而將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摘自中國鐘錶協會給國家領導人的報告)。在國防建設、國家_安全範疇也有多方面的可能應用。如我軍某綜合信息系統、指揮系統等,該技術十分適用。在國際上,繼德國成功開發和廣泛應用該技術以後,美國和日本也重新重視低頻時碼技術。美國政府制訂了三階段的升級改造計劃,將原WWVB電台的設備更新,輻射功率從13kW增至25kW,又增至50kW。日本則廢掉原JG2AS電台,重新又購置美國設備在東京東北和九州地區新建兩個大功率台,其中的九州台的方向性圖明顯針對中國。國際電信聯盟最新建議書也表明,低頻時碼相關技術研究和發展,在3~5年內將是各國研究的熱點。
國家授時中心從1993年起開始跟蹤此項技術。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企業合作開展的“低頻授時擴展及應用產業化”項目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在授時中心建成了可實用的試驗枱已成功發播,發播呼號“BPC”,經國家無委批准使用頻率為68.5kHz。系統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編解碼方式的效率是國外同類信號的三倍;相位控制技術解決頻譜利用問題有重要創新。協作企業研製成功大功率100kW全固態長波發射機,主要合作企業主導產品列入2002年科技部星火計劃,多個產品通過成果鑑定,並申請專利多項,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
2003年,成功地與企業合作推出了國內第一款中國製式電波鐘錶,在國內鐘錶業界引起巨大反響,併為國內諸多媒體爭相報道,並使“原子時表”進入尋常百姓家庭不再是夢想。目前,產業化計劃進展良好,產品開始陸續推向市場。試驗枱已成為國家授時體系的重要擴展和補充,開始發揮其效用。
目前,BPC信號每天連續發播21小時,5:00~8:00停機檢修,實際發射功率90kW,載波頻率68.5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