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學元素)

鎖定
鋇(Barium),鹼土金屬元素,化學元素符號Ba,在週期表中位於第六週期ⅡA族,是一種柔軟的有銀白色光澤的鹼土金屬,是鹼土金屬中最活潑的元素。元素名來源於希臘文βαρύς(barys),原意是“重的”。
由於鋇的化學性質十分活潑,從來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現鋇單質。鋇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礦物是重晶石硫酸鋇)和毒重石碳酸鋇),二者皆不溶於水。鋇在1774年被確認為一個新元素,但直到1808年電解法發明不久後才被歸納為金屬元素。鋇的化合物用於製造煙火中的綠色(以焰色反應為原理)。
電解熔融的氯化鋇或用還原氯化鋇,可製得金屬鋇。
中文名
外文名
Barium
化學式
Ba
CAS登錄號
7440-39-3
EINECS登錄號
231-149-1
熔    點
725 ℃
沸    點
1845 ℃
水溶性
與水反應
密    度
3.51 g/cm³(25℃)
外    觀
銀白色金屬
安全性描述
S26;S43;S36/S27
危險性符號
F;Xi
危險性描述
R11;R36/37/38;R14/15
UN危險貨物編號
1400

研究歷史

鋇的焰色 鋇的焰色
鹼土金屬的硫化物具有磷光現象,即它們受到光的照射後在黑暗中會繼續發光一段時間。鋇的化合物正是因這一特性而開始被人們注意。
1602年意大利波羅拉(Bologna,現稱博洛尼亞)城一位製鞋工人卡西奧勞羅將一種含硫酸鋇的重晶石與可燃物質一起焙燒後,發現它在黑暗中可以發光,這引起了當時學者們的興趣。後來這種石頭被稱為波羅拉石,並引起了歐洲化學家分析研究的興趣。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C.W.Scheele)發現氧化鋇是一種比重大的新土,稱之為“Baryta”(重土)。
1774年,舍勒認為這種石頭是一種新土(氧化物)和硫酸結合成的,1776年他加熱這一新土的硝酸鹽,獲得純淨的土(氧化物)。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H.Davy)用汞作陰極,鉑作陽極,電解重晶石(BaSO4)製得鋇汞齊,經蒸餾去汞後,得到一種純度不高的金屬,並以希臘文barys(重)命名。元素符號定為Ba,稱為鋇。 [1] 

物理性質

鋇是銀白色金屬,熔點725°C,沸點1846°C,密度3.51g/cm3,有延展性。鋇的主要礦石是重晶石和毒重石。 [2] 
電離能(kJ/mol)
晶體結構:晶胞為體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2個金屬原子。

化學性質

  • 鋇與空氣的反應
鋇是一種銀白色金屬,金屬鋇的表面覆蓋了一層很薄的氧化物,這使得鋇可以免受空氣的進一步侵蝕。鋇的這層氧化物要比鎂的相應保護層要薄得多。在空氣中點燃金屬鋇會發生燃燒,並生成白色的氧化鋇(BaO)和氮化鋇(Ba₃N₂)的混合物。在空氣中燃燒鋇會產生氧化鋇(BaO₂),所以氧化鋇一般是通過加熱碳酸鋇來製備的。鋇在元素週期表中在鎂的下邊第三個位置,在空氣中比鎂有更大的反應活性。 [5] 
  • 鋇與水的反應
鋇會迅速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鋇Ba(OH)₂和氫氣。鋇與水的反應要快於(在元素週期表中緊靠鋇的上面)的相應反應;但是可能要慢於(在元素週期表中緊靠鋇的下面)的相應反應。 [5] 
  • 鋇與鹵素單質的反應
據推測,鋇與鹵素的反應活性應該非常大,但是並沒有找到相應的文獻來證明該觀點。 [5] 

應用領域

工業用途

用於制鋇鹽、合金、焰火、核反應堆等,也是精煉銅時的優良除氧劑。廣泛用於合金,有鉛、鈣、鎂、鈉、鋰、鋁及鎳等合金。金屬鋇可用作除去真空管和顯像管痕量氣體的消氣劑、精煉金屬的脱氣劑。
硝酸鋇與氯酸鉀、鎂粉、松香混合,可以用來製造信號彈與煙火 [3] 
可溶性的鋇化合物常用作殺蟲劑,比如氯化鋇,以防治多種植物害蟲。也可用於精製電解法制燒鹼的鹽水和鍋爐用水。也用於製備顏料。紡織工業和皮革工業用作媒染劑和人造絲消光劑。

醫療用途

硫酸鋇是X線檢查輔助用藥。無嗅無味的白色粉末,X線檢查中在體內可提供陽性對比的物質。醫用硫酸鋇在胃腸道內不吸收,也沒有過敏反應,其中不含有氯化鋇、硫化鋇和碳酸鋇等可溶性鋇化合物。主要用於胃腸道造影,偶用於其他目的檢查。 [4] 

製備方法

工業上製取金屬鋇分為製取氧化鋇和金屬熱還原(鋁熱還原)兩個步驟。在1000~1200℃,用金屬鋁還原氧化鋇,可製得金屬鋇,再用真空蒸餾法提純。 [2] 
單質鋇的製備:
1)電解熔融的BaCl2
2)在真空中用Al或Si在147K下還原BaO或BaCl2
3)鋇的氮化物熱分解。
鋁熱還原法生產金屬鋇:
因配料比不同,鋁還原氧化鋇的反應可能有兩種,反應式為:
6BaO+2Al→3BaO·Al2O3+3Ba↑
或:4BaO+2Al→BaO·Al2O3+3Ba↑
這兩種反應在1000~1200℃時,都只能生成少量的鋇,因此,必須用真空泵將鋇蒸氣不斷地從反應區轉移到冷凝區,反應才能不斷向右進行。反應後的殘渣有毒,需經處理才能棄去。

含量情況

鋇,和其它鹼土金屬一樣,在地球上到處都有分佈:在地殼上部的含量是0.026%,而在地殼中的平均值是0.022%。鋇主要以重晶石形式存在,以硫酸鹽或碳酸鹽形式存在。
自然界鋇的主要礦物為重晶石(BaSO4)和毒重石(BaCO3)。重晶石礦牀分佈很廣,中國的湖南、廣西、山東等地都有較大的礦牀。

安全措施

健康危害

鋇對人類來説不是必需元素是有毒元素,食入可溶性鋇化合物會引起鋇中毒。假定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是70kg,他體內的鋇總量大約是16mg。誤服鋇鹽後,鋇鹽會被水和胃酸溶解,這導致了許多中毒事件和一些死亡事件的發生。中毒症狀有嘔吐、絞痛、腹瀉、心跳變緩且不規律、短暫的血壓升高、痙攣性的震顫和肌肉麻痹。氯化鋇的LD50曾被假定為大約1g/kg。在攝入數小時後或數天後會死亡。鋇會在血漿中形成蛋白質加合物,在骨骼中沉積的鋇佔鋇總量的65%。鋇在骨骼中的半衰期大約是50天。鋇的毒性和它抑制K+離子以及它與硫酸鹽反應有關。人注射的氯化鋇的吸收量高達60-80%,而對口服的氯化鋇的吸收量只有10-30%。
急性鋇鹽中毒症狀:急性鋇鹽中毒臨牀比較少見,多為誤服。凡在水或稀鹽酸中可溶解的鋇化合物均具毒性,包括氯化鋇、碳酸鋇、氫氧化鋇、硝酸鋇、醋酸鋇、硫化鋇、氧化鋇等。鋇鹽中毒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刺激症狀和低鉀症候羣,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軟癱、心肌受累、呼吸肌麻痹等。因該類患者多有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而易誤診,集體發病時易誤診為食物中毒,單發時則易誤診為急性胃腸炎。
即使發現了低鉀血癥,也常認為是嘔吐、腹瀉造成的體液鉀丟失所致,而未能引起足夠重視。但需注意的是此類患者的低鉀血癥比較嚴重,與其體液鉀丟失的量不相平行,所以臨牀上遇到原因不明的迅速發展的低鉀血癥,同時有胃腸道症狀而用胃腸炎不能解釋者,應想到有急性鋇鹽中毒的可能,可將嘔吐物或食物行毒物分析,如發現鋇鹽含量高可得到確診。口服氯化鋇的中毒量為0.2~0.5g,致死量為0.8~4.0g。鋇中毒引起低鉀血癥的可能機制:鋇中毒時,細胞膜上的Na+-K+-ATP酶繼續活動,故細胞外液中的鉀不斷進入細胞,但鉀從細胞內流出的孔道被特異地阻斷,因而發生低鉀血癥。急性鋇鹽中毒的治療首要是洗胃,洗胃液可以選用2%~5%硫酸鎂或硫酸鈉,解毒劑可選用硫酸鈉硫代硫酸鈉,同時積極糾正低鉀血癥,有心律失常者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呼吸困難時給予氧療,必要時人工呼吸。

危害防治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淨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轉移回收。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減少飛散。使用無火花工具轉移回收。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一般不需要特殊防護,但建議特殊情況下,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化學防護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注意個人清潔衞生。

應急措施

皮膚接觸: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脱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鈉溶液洗胃,導瀉。就醫。
滅火方法:不可用水、泡沫、二氧化碳、鹵化烴(如1211滅火劑)等滅火。須用乾燥石墨粉或其它乾粉(如干砂)滅火。

儲存運輸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相對濕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參考資料
  • 1.    張文根.元素髮現史上的兩次奇蹟及科學方法研究[M].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1998(4):48-49
  • 2.    David R. Lide, ed.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87th Ed[M]:CRC Press, Boca,2005:67-71
  • 3.    宋天佑等.無機化學(第二版)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2-105
  • 4.    鄒天樂,龔瑜.硫酸鋇血管造影術的優化[J].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 2010, 28(01):104-106
  • 5.    佘煊彥、袁婉清.化學元素知識精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22.07: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