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AI+

鎖定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us)英文縮寫為AI+。它將“人工智能”作為當前行業科技化發展的核心特徵並提取出來,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行業的全面融合,推動經濟形態不斷髮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
通俗來説,“AI+”就是“AI+各個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新型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社會中的作用,將“人工智能”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動。 [4] 
中文名
人工智能+
外文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us
本    質
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相結合
簡    稱
AI+ 或 AI Plus
地    位
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
應    用
工業、商業、金融業等

AI+概念產生

1956年,以麥卡賽、明斯基、羅切斯特和申農等為首的一批有遠見卓識的年輕科學家在一起聚會,共同研究和探討用機器模擬智能的一系列有關問題,並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術語,它標誌着“人工智能”這門新興學科的正式誕生。
在“AI”誕生60年後,傳感器、互聯網等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拓展更大平台,展示出無限可能。在過去,“人工智能“還僅僅停留在概念之上,而今它將作為未來科技的關鍵鏈條,連接每處創新,在未來的企業當中生根結果,大放異彩。

AI+不同等級

AI+弱人工智能

所謂弱人工智能就是僅在單個領域比較牛的人工智能程序。比如AlphaGo就是一個典型的弱人工智能程序。

AI+強人工智能

強人工智能則是能夠達到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程序。比如電影《生化危機》裏的紅皇后。不同於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可以像人類一樣應對不同層面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只會下圍棋。不僅如此,強人工智能還具有自我學習、理解複雜理念等多種能力。不過因為強人工智能程序的開發比弱人工智能要困難很多,所以我們還無法實現。

AI+超人工智能

超人工智能則是在任何領域都比人類聰明的人工智能程序。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正常只被開發到10%左右,而超人工智能則相當於一個擁有開發了100%的大腦。就像電影《超體》裏的斯嘉麗·約翰遜一樣:可以快速學習,可以穿越回過去,甚至可以永生。

AI+發展價值

繁重的科學和工程計算本來是要人腦來承擔的,如今計算機不但能完成這種計算,而且能夠比人腦做得更快、更準確,因此當代人已不再把這種計算看作是“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任務”,可見覆雜工作的定義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變化的,AlphaGo在圍棋對戰中戰勝韓國頂級高手李世石,證明了隨着大數據的普及和計算能力的提高,其在縱向上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某一特定領域能夠與人類匹敵甚至超越人類。
“人工智能”這門科學的具體目標也自然隨着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它一方面不斷獲得新的進展,另一方面又轉向更有意義、更加困難的目標。在某些領域,計算機幫助人進行其它原來只屬於人類的工作,以它的高速和準確為人類發揮着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終是計算機科學的前沿學科,計算機編程語言和其它計算機軟件都因為有了人工智能的進展而得以存在。

AI+實際運用

AI+家居

“人工智能”對家居的控制是以住宅為平台,實現更加高效、安全、節能、智能、便利和舒適的目的。這是“人工智能”在家庭產品自動化、智能化的基礎上,通過網絡按擬人化的要求而實現的。 “人工智能”通過對家居的控制,解放用户的雙手,帶來更好的用户體驗。
“人工智能”對家居的控制方式很豐富多樣,比如:本地控制、遙控控制、集中控制、遠程控制、感應控制、網絡控制、定時控制等等,讓用户擺脱繁瑣的事務,提高效率,得到更為人性化的體驗。
在這一點上,麗楓酒店與Gowild智能科技聯手,將Gowild研發的情感社交機器人“公子小白”引進酒店,基於強人工智能,公子小白可為每一個入住酒店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當用户進入酒店時,公子小白將向用户主動問好並提供入住信息;用户進入房間後,通過與公子小白對話,即可實現對酒店設施的控制,如空調、熱水器、電視等等;通過公子小白呼叫人工,可實現餐飲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公子小白擁有一套完整的仿真表情系統、中文語言系統,擁有兩個記憶庫(雲端公共記憶庫和雲端私有記憶庫)的雲端大腦以及數據分析能力,可以為用户帶來情感陪伴、貼心管家服務,ta可以與用户進行對話與交流, 可以播放音樂或故事;可以在約定的時間開關燈光、也可以提供鬧鐘提醒,並播報天氣、新聞等。

AI+醫療

“人工智能+醫療”,利用機器或軟件描述、模仿人類大腦的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通過協助醫療從業人員來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人工智能能夠徹底地分析和記憶醫療知識,提供更加優質的臨牀和藥物建議。“人工智能”有能力及時給內科醫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儲存在電子醫療記錄中與臨牀相關的、實時的、有價值的信息。“人工智能”還可以提供一些創新的、自動的患者指南和交互式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先進的面部識別和運動捕捉軟件來觀察患者的滿意程度,這已經開始影像觀測治療方案的進程。

AI+教育

“人工智能”就是研究讓計算機接受教育、提高智能的科學技術。AI的研究成果又反過來應用到教育過程中,促進教育的工作效率、產生新的教學模式。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教學的設計、互動分析與評價,進而支持教師及其教學,這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
“人工智能+教育”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為教學設計人員和其他教學產品開發人員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產品開發過程中提供輔助、指導、諮詢、幫助或決策的過程。教學設計自動化更貼切地説是“計算機輔助教學設計”。
“人工智能”通過實時採集與分析處理課堂教學信息,迅速為教師的教學決策與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提供重要信息。能在課堂實況記錄、師生考勤、課堂教學評估、學生成績測試、教學難度與目標達成度分析等方面發揮良好作用。通過高速運算、大量數據實時處理、人機對話等性能,在學校教學計劃管理、課程課表管理、學籍學分管理、考試組織、閲卷與成績分析、教學問題診斷、教改實驗研究等方面,均可發揮積極作用。

AI+金融

AI與金融相遇,為金融科技領域帶來了創新和變革的可能。在傳統的金融業務中,紙質資料的處理佔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如今AI大模型可以在十幾秒鐘的時間內輕鬆讀完公司年報,從中提煉出重要的觀點和關鍵詞,並生成財務分析、業務發展預測等專業化內容。同時,AI數字人已經成為許多銀行大模型業務應用落地的“標配”之一,數字員工可以24小時無休地承擔客服等工作。 [2] 
“人工智能+銀行”,銀行用“人工智能”系統組織運作金融投資和管理財產。金融機構已長久用人工神經網絡系統去發覺變化或規範外的要求,銀行使用協助顧客服務系統;幫助核對帳目,發行信用卡和恢復密碼等。
2001年8月在模擬金融貿易競賽中,機器人戰勝了人。
人工智能在金融業的應用一直備受關注。近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度小滿等機構聯合編寫的《2024年金融業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報告》發佈。《報告》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業中的應用尚處於技術探索和試點應用的並行期,預計1年至2年內首批大模型增強的金融機構會進入成熟應用期,3年後將會帶動金融業生成式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 [3] 

AI+工業

“人工智能+工業”。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傳統制造廠商可以在汽車、家電、配飾等工業產品上增加人工智能模塊,實現用户遠程操控、數據自動採集分析等功能,極大地改善工業產品的使用體驗。在工業中已普遍應用機器人。它們常做一些對人來説是危險的工作。
日本是利用和生產機器人的先進國;1999年世界範圍使用1,700,000台機器人。

AI+農業

“人工智能+農業”,農業是中國最傳統的基礎產業,亟需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通過人工智能對地塊的土壤、肥力、氣候等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後據此提供種植、施肥相關的解決方案,大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人工智能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與此同時,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通過人工智能交易平台減少體力活動、實現用户遠程操控、數據自動採集分析等,將全面提升效率,增加農民收益。

AI+人工智能+N

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這些所有AI技術被廣泛運用於人們日常生活各個領域,如指紋識別應用在手機解鎖、防盜門等領域;人臉識別、掌紋識別等應用與機密安全領域;智能搜索,語言圖像理解等應用於搜索引擎、網絡瀏覽器等領域,顧客服務、運輸、通訊、遊戲、玩具、音樂、藝術……“人工智能”的運用不僅僅這些,在特定域裏面,AI都將有可能去大放異彩,“AI+”時代已經來臨,正是基於這種趨勢,機器人領域也開始邁出前進的步伐。

AI+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推動了知識社會以人為本,只要是在特定域裏面,AI都將有可能去大放異彩,包括類似於機場的安檢、電話客服、訂票系統、醫療問診、各種知識的查詢還有很多特定域的裏面。人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組織方式、社會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產業、政府、社會、民主治理、城市等領域的建設應該把握這種趨勢,推動“AI”與傳統行業的融合-“AI+”,它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增長形態,即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發揮的優勢,將人工智能的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人工智能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模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包括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以及無人機、自動汽車、智能穿戴設備以及人工智能羣體系統集羣及延伸終端,將進一步推動人們現有生活方式、社會經濟、產業模式、合作形態的顛覆性發展。
“人工智能”尚處於初級階段,無論是IBM推出的沃森問答系統在危險邊緣知識競賽中戰勝人類冠軍,還是AlphaGo在圍棋對戰中戰勝韓國頂級高手李世石,都只是證明了大數據的普及和計算能力的提高。但如果讓它們下飛行棋,它們可能連小學生都不如。達到人類級別的強人工智能,還要搭建一個更加完善的認知系統,進行更多的數據挖掘工作,這些都是人類在創造“人工智能”的願望上,必然面臨的挑戰。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動。“人工智能+”上升為一種行動,意味着中國正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 [4] 

AI+相關評價

人工智能將成為一種日用品。——凱文·凱利《連線》(Wired)雜誌創始主編
工業革命,讓一些機器替代了體力勞動,但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我相信未來的人工智能革命也一樣,它可能會出現很多替代簡單腦力勞動的現象,但也會創造出來很多新的機會。——李彥宏(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