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2001太空漫遊

(阿瑟·克拉克著長篇小説)

鎖定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英國作家阿瑟·克拉克創作的長篇小説,1968年首次出版。
作品講述了一塊神秘的黑色石板,出現在非洲草原上。300萬年後的一個尋常日子,一塊黑色石板在月球上被人類挖出。“發現號”宇宙飛船沉穩老練的鮑曼船長,帶着他的船員和頂尖科學家團隊,在超級電腦“哈爾”的輔佐下,開啓了對這石板主人的秘密追尋 [5]  。小説語言翔實生動 [7]  ,以獨特的想象力展現出宇宙文化的神秘與宏大,展現出人類與宇宙未知世界的崇尚與探索之情。 [9] 
1968年4月,該作品改編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 [1] 
作品名稱
2001太空漫遊
外文名
2001: A Space Odyssey
作品別名
2001:太空探險
2001:太空奧德賽
作    者
阿瑟·克拉克
創作年代
20世紀60年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968年6月
字    數
179000
類    型
科幻

2001太空漫遊內容簡介

史前階段一羣生活在飢餓和死亡邊緣的人猿,某天在外出的途中偶然發現了一個“人造體”。這個人造體是純黑的立方體,作用不明,但明顯是智慧生物的手筆。人猿雖然不知道什麼智慧不智慧,立方體的出現卻在它們混沌的心智裏觸動漣漪。人猿的首領偶然揮舞了一下手裏的棒骨,“發現”它是一件趁手的工具。人猿們紛紛開始狩獵小動物,徹底解決了温飽問題。甚至擊殺了一頭獵豹,史無前例地站在了進化鏈的最高端。
隨後故事跳躍到了人類太空殖民的時代,作者該段故事發生在2001年。弗洛伊德博士奉命來到月球空間站調查一起特殊事件。書裏詳細描述了弗洛伊德從地球到月球旅行的過程,也帶領讀者如親眼目睹一般考察了月球空間站。原來,在月球上進行作業的太空人們,意外發掘出了一塊埋於地底的黑色立方體,證明地球之外存在遠高於人類文明的智慧生命。黑色立方體存在的意義不明,弗洛伊德博士判斷它大概是某種警報器,只要被髮掘出來就證明地球人已經具備太空殖民的基本科技水平。
而根據人類偵測,黑色立方體不斷向土星的一顆衞星發射電磁信號。為了與智慧生物接觸,人類派出一艘宇宙飛船。駕駛飛船的鮑曼並不知道此行的目的。按照程序,飛船的主控電腦哈爾將在快到達目的地時喚醒冬眠的三位宇航員,他們將進行科學考察,鮑曼只負責航程。但是,事故發生了。電腦哈爾在旅行過程中得了精神分裂症,它認為自己必須殺死所有船員,才能獨立完成任務。他果然也殺死了除鮑曼之外的所有人類船員。鮑曼意外存活最終使哈爾當機。弗洛伊德博士通過預錄的視頻告訴了鮑曼此行的目的,鮑曼獨自奔赴永不回頭的未知旅程 [6] 

2001太空漫遊作品目錄

篇數
章數
章節名
篇數
章數
章節名
第一篇 太初之夜
第1章
滅絕之路
第四篇 深淵
第25章
第一個去土星的人
第2章
新石
第26章
與哈爾對話
第3章
學院
第27章
“知的需求”
第4章
豹子
第28章
真空之中
第5章
相會於黎明
第29章
孤獨
第6章
人類的登場
第30章
秘密
第二篇 TMA-1
第7章
特別航班
第五篇 土星的衞星
第31章
倖存
第8章
軌道會合
第32章
有關E.T.
第9章
月球穿梭機
第33章
特使
第10章
克拉維斯基地
第34章
繞行的冰山
第11章
異象
第35章
伊阿珀託斯之眼
第12章
地光下的旅程
第36章
老大哥
第13章
緩慢的黎明
第37章
實驗
第14章
聆聽者
第38章
崗哨
第三篇 行星之間
第15章
發現號
第39章
進入眼睛
第16章
哈爾
第40章
出口
第17章
巡航模式
第六篇 穿越星之門
第41章
超級中央車站
第18章
穿過小行星帶
第42章
異空
第19章
通過木星
第43章
地獄
第20章
眾神之國
第44章
接待
第四篇 深淵
第21章
生日宴會
第45章
重現
第22章
短遊
第46章
轉形
第23章
診斷
第47章
星童 [3] 
第24章
壞掉的迴路
-
-
-

2001太空漫遊創作背景

1964年,美國社會都在為即將登月的這個人類歷史上的創舉而受到鼓舞,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找到阿瑟·克拉克,請求他為人類探索外太空的宏大夢想而構思一個電影大綱。 [6]  隨後,阿瑟·克拉克與斯坦利·庫布里克以克拉克在1948年寫的短篇作品“前哨”的其中一個概念作為該作品的架構基礎, [3]  同時創作起電影的劇本和一部長篇小説, [10]  最後在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後阿瑟·克拉克正式完成了該作品。 [3] 

2001太空漫遊人物介紹

名稱
簡介
哈爾
機器人,主要的反派角色,雖不是人類,但很聰明。他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對話。然而,作為機器人,他也可以執行復雜的計算,不需要睡眠或食物。當他變得有自我意識時,他產生了一種罪惡感,並最終形成一種殺戮的傾向。
大衞·鮑曼
發現號的第一任船長,一名技能廣泛的宇航員。大衞被選為在前往土星的整個航程中保持清醒的兩名船員之一。
弗蘭克·普爾
鮑曼的副手。與大衞·鮑曼經常輪換班次和角色,以在發現號上保持持續、清醒的存在。普爾在執行維護時被哈爾擊並似乎被殺死。
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
政府高級官員,被派往月球調查TMA-1。他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官員,也是一個顧家的男人。他是第一批看到TMA-1並對其產生的後果感到好奇的人之一。 [3]  [4] 

2001太空漫遊作品鑑賞

2001太空漫遊主題思想

《2001太空漫遊》會認為故事的預設背景是美蘇爭霸。但若有外星文明的出現,地球上的人類勢必會變成一個不分國界的主體,而這個背景在《2001太空漫遊》中表現得十分明顯。《2001:太空漫遊》的故事從猿人開始講起,敍事者站在2001年的時間節點上追溯人類進化的歷史。作品中“望月者”部族和“對方”部族的衝突以及鮑曼艦長再次進化為“星童”説明了“進化—衝突”的機制是永無止境的。《2001太空漫遊》給人類提供了不斷向高階文明進化的單向線性結構,並且告訴讀者這種進化永遠伴隨着強者對弱者的毀滅。 [8] 
《2001太空漫遊》中,外星文明雖然確定存在,但自始至終從未有任何一個外星人出現,甚至在最後表現地球與外星的衝突時,也只是用進化後的鮑曼艦長來作為異於地球的一方。關於外星文明的所有了解與想象全部來源於一塊黑石板,這塊黑石板“極致的黑中,看不到任何痕跡,任何不勻。這是純然的夜,凝結的夜。”黑石是人類可以見得到、摸得到的,但是黑石背後的完美科技人類無法理解,黑石在外星文明中的用途也無法確定,因此,黑石背後神秘的設計者—外星文明在人類的想象中變得格外強大。這也正是克拉克的聰明之處。外星人到底是什麼樣子,也許連他自己也不清楚,所以根本無法具體描述,它只是讓人類確定了高於人類智慧的外星文明的存在。 [8] 
《2001太空漫遊》探討了人與科技的關係,告誡人類不可過分依賴機器,同時也暗示了人類的生命在浩瀚的宇宙中飄忽不定。 [11] 

2001太空漫遊藝術特色

《2001太空漫遊》語言翔實生動 [7]  ,以獨特的想象力展現出宇宙文化的神秘與宏大,展現出人類與宇宙未知世界的崇尚與探索之情。 [9] 
《2001太空漫遊》將人物作為符號,生活單調、性格貧乏,就如一台機器一般。 [9] 

2001太空漫遊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1968年4月,該作品被改編為電影《2001太空漫遊》。 [1] 
榮譽表彰
1998年,該作品入選軌跡獎“1990年前最好的科幻小説”獎項,排名第27 [12] 

2001太空漫遊作品評價

中國作家劉慈欣:“從讀完《2001太空漫遊》的那個晚上開始,我眼中的星空變得與過去全然不同了。這本書把人和宇宙的關係,用一種很詩意的,而且是很宏大的詩意的方式表現出來,在科幻小説中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2]  [5] 

2001太空漫遊作者簡介

阿瑟·克拉克,1917年生於英格蘭,科幻小説家,科學家,國際通訊衞星的奠基人。1945年,在《世界無線電》雜誌第10期上發表了一篇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衞星通信的科學設想論文《地球外的中繼——衞星能給出全球範圍的無線電覆蓋嗎?》,詳細論述了衞星通信的可行性,為全球衞星通信奠定了理論基礎。戰爭結束以後克拉克進入大學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1948年獲物理學學士,曾任英國星際學會主席。 自1950年起克拉克開始創作科幻作品。2008年3月,阿瑟·克拉克去世。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