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115年

鎖定
1115年是一個平年,農曆乙未年(羊年);遼天慶五年;北宋政和五年;西夏雍寧二年;金收國元年;越南會祥大慶六年;日本永久三年。
中文名
1115年
干    支
乙未
世    紀
12世紀
朝    代
宋朝

1115年紀年

【世紀】12世紀
【年份】1115
【平年、閏年】平年
【朝代】宋朝

1115年大事記

金朝(1115年-1234年)據清雍正《崇安縣誌》載:“北宋政和年間(約1115年),少徽星現,特舉遺逸。邑宰親詣其廬,聘以殊禮,復以詩勉其行。
侍郎蔡卞重書曹娥碑(今存廟中)。北宋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敕封靈孝夫人。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加封昭順夫人。
1115年任國論乙室勃極烈。有子完顏賽也、完顏斡論。
1115年(天慶五年)天祚帝開始覺察到女真的威脅,下令親征,但是遼軍到處被女真戰敗。
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
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國,將長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龍府,遷都中都(北京)之後,改稱隆州“寬城府”(寬城子)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1115年1月28日(宋正和五年正月初一日),在進攻遼國的勝利中,阿骨打稱皇帝,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國都設在上京,稱會寧府。新政權的建立,鞏固了女真族的奴隸制度,也鼓舞了女真族徹底戰勝遼國的決心。 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阿骨打在會寧(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白城市)稱帝,建立大金,年號收國,改名完顏旻。天慶五年九月,攻佔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天輔四年(1120年),與宋朝訂攻遼計劃,攻陷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天輔六年(1122年),取遼中京(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西);是年年底,攻陷燕京(今北京市)。天輔七年(1123年)八月,返金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附近)途中病逝。他死後的諡號是“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廟號是太祖。
1115年(遼天慶五年),設大寧鎮,鎮址在今岫巖城北部,屬辰州建安縣(縣治所在今蓋縣城南隅)。

1115年出生

普庵祖師 普庵祖師
李燾(1115年-1184年),字仁甫,號巽巖,眉州丹稜(今屬四川)人。十二歲時,親睹“靖康之禍”,北宋覆亡,二十歲憤恨金仇未報,寫了《反正議》十四篇。紹興八年(1138年)進士。官至實錄院檢討官、修撰。勤於政事,頗有政績,無歌姬,不置產。張栻説:“李仁甫如霜松雪柏。”痛恨秦檜誤國擅權,為秦檜所忌,仕途頗不順。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擔任史官著述,以四十年之力,撰成《續資治通鑑長編》九百八十卷,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960年),迄於宋欽宗趙桓靖康(1127年),記北宋九朝168年史事。據史載,李燾在蒐集材料時,“作木廚十枚,每廚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條”,因卷秩龐大,前後分四次上進。今本久已亡佚,後從《永樂大典》中輯錄部份。淳熙十一年(1184年),臨終前遺言:“臣年七十,死不為夭,所恨報國缺然。”著有《巽巖文集》 、《四朝通史》 、《春秋學》等五十多種,大多失佚。今存《續資治通鑑長編》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敵得失通鑑博議》十卷 、《説文解字五音韻譜》十卷,清代皆編入《四庫全書》。
普庵印肅禪師(1115年-1169年),又稱普庵禪師、普庵祖師等,民間也寫作“普唵”,臨濟宗高僧,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袁州宜春人(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俗姓餘。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出家。一日讀《華嚴經》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頓時悟道。幹道五年(1169年)圓寂。由於在世時靈驗事蹟不斷,普庵禪師圓寂後逐漸受到人民信仰,成為一位專門消災解厄的佛教神祇。

1115年去世

奧列格·斯維亞託斯拉維奇 Оле́г Святосла́вич(?-1115年)古羅斯政治家,王公。他曾先後是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公爵(1073年-1076年),特穆塔拉幹公爵(1083年~1094年),切爾尼戈夫公爵(1094年-1096年),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公爵(1097年-1115年)。他是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最頑強的政治對手。
奧列格·斯維亞託斯拉維奇是基輔大公斯維亞託斯拉夫二世·雅羅斯拉維奇之子。在1070年代,他是統治羅斯托夫和盧茨克的王公;1076年,他與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一起參加了波蘭人對波希米亞的遠征。同年他的父親斯維亞託斯拉夫大公去世,其弟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取得了基輔大公的公位。奧列格·斯維亞託斯拉維奇與他的這位叔叔發生嚴重衝突,不得不逃到黑海附近的小封地特穆塔拉幹安身。後來弗謝沃洛德之兄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1068年被推翻的大公)復位,奧列格·斯維亞託斯拉維奇趁機支持鮑里斯·維亞切斯拉維奇王公進攻弗謝沃洛德的新領地切爾尼戈夫。在當地遊牧民族幫助下,他們於1078年成功地奪取了切爾尼戈夫。

1115年歷史記載

遼天祚帝親征失敗
遼天慶五年(1115)、金收國元年十一月,遼天祚帝聞黃龍府失陷,即令蕭奉先為御營都統、耶律章奴為副都統,發蕃漢兵十餘萬,號稱七十萬,下詔親征,備數月糧,以期必滅女真。但意外的是,遼大軍剛渡混同江,發生了耶律章奴謀反事件,極大地動搖了軍心,天祚帝被迫退兵。阿骨打聞訊後立即揮兵尾追,於護步答岡(今吉林農安西)大敗遼軍,獲遼輿輦、帝幄、兵械、軍資與其他寶物、牛馬不可勝計,遼軍死者相連百餘里,精鋭幾乎喪失殆盡。天祚帝親征失敗,再無力組織有效的防禦了。
遼耶律章奴政變
耶律章奴是遼皇族,天慶四年(1114)為東北路統軍副使,五年(1115)改同知鹹州路(今遼寧開原老城)兵馬事,十一月,天祚帝下詔親征女真,他又被任命為御營副都統。大軍到前線剛渡混同江,他即策動政變,率將士三千餘人返回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謀廢天祚帝,另立魏國王耶律淳。不意耶律淳不從,並斬了派來的使者,耶律章奴遂大掠上京府庫財物,至祖州(今遼寧昭烏達盟林東鎮西南)太祖廟等地歷數天祚帝罪過,並告以起兵原因。後又率兵攻打天祚帝行宮,不克,只得北走欲投女真,中途為巡邏者所獲,縛送天祚帝,被腰斬處死,政變平息。
宋封道士王仔昔
道士王仔昔,原為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後隱居嵩山,自稱曾遇許遜真君,授以大洞隱書、豁落七元之法,能知未來禍福。政和五年(1115)十月,王仔昔來到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當時王老志已死,宋徽宗便召他如王志志例,寓居蔡京宅第,賜封衝隱處士。次年三月,又賜封通妙先生。

1115年通鑑記載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政和五年(遼天慶五年,金收國元年。乙未,一一一五年)
春,正月,壬申朔,女直阿古達稱皇帝,謂其下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於是國號大金,改元收國,更名旻。鄂蘭哈瑪爾及宗翰以耕具九為獻,祝曰:“使陛下無忘稼穡之艱。”金主敬而受之。旋以鄂蘭哈瑪爾為古論貝勒。
丙子,金主自將攻黃龍府,進臨益州,州人走保黃龍,取其餘民以歸。
丙戌,瀘南晏州夷卜漏等反,攻梅嶺堡,陷之。
晏州六縣水路十二村及十州五村團思峨洞諸熟夷,素黠勇善鬥,大中祥符、元豐間,屢為邊患。瀘帥賈宗諒,武人也,喜生事,嘗以需竹木擾夷,夷怨之。至是又誣致其酋鬥{⺮固}旁等罪,杖脊,黥配,諸夷憤怒。卜漏遂主盟,合從入寇,因上元張燈,襲破梅嶺堡。知寨高公老妻,族姬也,公老嘗攜族姬以金玉器與卜漏輩飲思峨洞,卜漏豔之,故來攻。公老遁去,遂略其妻及金玉,四出焚掠以歸。族姬,濮安懿王之曾孫,於帝服屬為近,事聞,帝甚駭。
時蜀久安,人巽懦不習兵,所至闕戰守備,遠近聞警騷動。梓州轉運使趙遹,適案部次昌州,即馳至瀘,而提點刑獄賈若水亦至。遹恐賊逾瀘水益難御,乃急督宗諒率兵進屯江安縣,據水當賊衝,且以近邊諸壘轉餉給軍,儲備無乏。若水摘比近巡尉兵既至,又成都、利、夔路援師亦集,與宗諒所部,得眾萬餘。逮賊再犯武寧、樂共、梅嶺,宗諒出兵與賊戰,官軍大衄,裨將陳世基等死之。賊屢勝,愈猖獗,出沒無虛日,蜀土大震。
己丑,令諸州縣置醫學,立貢額。
甲午,改龍州為政州。
遼遣行軍都統耶律鄂爾多、左副統蕭伊蘇、右副統耶律章努、都監蕭色佛埒、騎二十萬、步卒七十萬戍邊。遼主率兵趨達嚕噶城,次寧江州西。遼主下詔親征,遣僧嘉努持書約和,斥金主舊名,且使為屬國。金主遣薩喇復書:“若歸叛人阿蘇,遷黃龍府於別地,然後議之。”庚子,進師逼達嚕噶城。
金主登高,望遼兵若連雲灌木狀,顧謂左右曰:“遼兵心貳而情怯,雖多,不足畏。”遂趨高阜為陳。宗雄以右翼先馳遼左軍,左軍卻。右翼出其陳後,遼右軍皆力戰,洛索、尼楚赫衝其堅,凡九陷陳,皆力戰而出。宗翰請以中軍助之,金主使宗幹往為疑兵。宗雄已得利,擊遼右軍,遼兵遂敗。乘勝追躡至其營,會日已暮,圍之。黎明,遼軍潰圍出,逐北至阿嚕岡,遼步卒盡殪。
是役也,遼人本欲屯田,且戰且守,故金並得其耕具以給諸軍。
童貫遣熙河經略使劉法將步騎十五萬出湟州,秦鳳經略使劉仲武將兵五萬出會州,貫以中軍駐蘭州,為兩路聲援。仲武至清水河,築城屯守而還。法與夏右廂軍戰於古骨龍,大敗之,斬首三千級。
二月,乙巳,立定王桓為皇太子。
甲寅,冊皇太子,赦天下。
庚午,以童貫領六路邊事。時永興、鄜延、環慶、秦鳳、涇原、河西各置經略安撫使,以貫總領之,於是西兵之柄皆屬於貫。
遼饒州渤海摩哩等反,自稱大王,遼主遣蕭色佛埒等討之。
三月,辛未朔,太白晝見。
金主獵於寥晦城。
癸酉,張商英復通奉大夫,提舉崇福宮。
梓州路轉運使趙遹密奏賈宗諒激變晏夷之罪,且曰:“瀘南邊事,轉運使官不當干預,臣不敢坐視,已收羸兵馳赴樂共城,權行招安之策,庶邊徼早得寧息。”然遹本意乃欲專事進討,兵端愈大矣。詔:“罷宗諒等;審度事宜;如晏夷尚敢猖獗,即仰前去掩殺;若已退散着業,或悔過歸降,即不得要求功賞,別生事端。”代以康延魯而聽遹節制。
甲申,追論至和、嘉佑定策功,封韓琦為魏郡王,覆文彥博官。
丁亥,詔以立皇太子,見責降文武臣僚,並與牽復甄敍,凡千五百人。
壬辰,升舒州為德慶軍節度。
癸巳,賜禮部奏名進士出身何?等六百七十人。
夏,四月,甲辰,作葆真宮。
丙午,趙遹奏:“節次招到晏州夷賊千餘人及首領鬥岡等二百四十七人,又説諭到賊首卜漏等十餘人,俱來梅賴村壩,去君城十里,與所差使臣同刺貓牲、雞血,和酒飲誓,稱一心歸宋,更不作過。比引問於聽事之所,先以疏其過惡,次以明揚君父不殺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謝。臣即犒以酒食,錫以銀採,俾令着業。遂分兵修復梅嶺堡,兼創築諸城寨,以備不虞。”
丁未,詣景靈宮;還,幸秘書省,進館職官一等。
庚戌,改集英殿為右文殿。
癸丑,遼蕭色佛埒等為渤海摩哩所敗,以南面副部署蕭託斯和為都統,赴之。託斯和與摩哩戰,覆敗績。
癸亥,置宣和殿學士。
詔東宮講讀官罷讀史。
遼主使耶律章努等齎書使金,斥其主名,冀以速降。金主以為書辭侮慢,留其五人,獨遣章努還,報書亦如之。
五月,庚午朔,金主避暑於近郊。甲戌,拜天,射柳。自後每歲以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拜天,射柳。
六月,己亥朔,遼章努復以國書致金主,猶斥其名,辭與前同;金主亦斥遼主名以報之,且諭之使降。
癸丑,以修三山河橋,降德音於河北、京東、京西路。
蔡京以孟昌齡為都水使者,獻議導河大伾,可置永遠浮橋,謂:“河流自大伾之東而來,直大伾山西而止,數里方回南,東轉而過,復折北而東,則又直至大伾山之東,地形水勢,迫束相直,曾不十餘裏。且地勢卑,不可以成河,倚山可為馬頭。又有中氵單,正如河陽,若引使穿大伾大山及東北二小山,分為兩股而過,合於下流,因三山為趾以系浮樑,省費數十百倍,可寬河朔諸路之役。”朝廷喜而從之,置提舉,修系永橋,所調役夫數十萬,民不聊生。至是工畢,詔提舉所具功力等第聞奏。又詔居山至大伾山浮橋屬浚縣者,賜名天成橋;大伾山至汶子山浮橋,屬滑州者,賜名榮光橋,俄改榮光曰聖功。御製橋銘,磨崖刻之。昌齡遷工部侍郎。方河之開也,水流雖通,然湍激猛暴,遇山稍隘,往往泛溢,近砦民夫,多被漂弱,因及通利軍,後遂注成巨濼雲。
秋,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金主以弟烏奇邁為安班貝勒,以國相薩哈、弟杲併為古論貝勒。
乙亥,升汝州為陸海軍節度。
丁丑,詔建明堂於寢之南。
趙遹奏:“晏州夷賊渝盟作過,出沒剽掠,若置而不問,恐養成奸惡,別生大患,不可不早為之計。但事力未勝,不敢輕舉深入。乞就秦鳳、涇原、環慶路共調兵三萬,前來攻討。”詔永興路選兵二千人赴之。辛巳,又詔涇原發兵三千,環慶二千,押赴瀘南聽用。仍以趙遹為瀘南招討統制使,王育、馬覺為同統制,雷迪、丁升卿軍前承受,孫羲叟、王良弼應副錢糧,並聽遹節制。
甲申,以昭慶軍節度使蔡卞為開府儀同三司
是月,遼使薩喇以國書致金主,金主留之不遣。
八月,戊戌朔,金主自將攻黃龍府,次混同江,無舟;金主使一人導前,乘赭白馬徑涉,曰:“視吾鞭所指而行。”諸軍隨之,水及馬腹。後使舟人測其渡處,深不得其底。
己亥,都水監言:“大河已就三山通流,正在通利之東,慮水溢為患,乞移軍城於大伾山、居山之間以就高仰。”從之。
己酉,詔秘書省移於它所,以其地為明堂。杭州觀察使陳彥,言明堂基宜正臨丙方稍東,以據福德之地,故有是詔。命蔡京為明堂使,開局興工,日役萬人。
庚戌,詔:“中書舍人陳邦光,提舉洞霄宮,池州居住。”
先是邦光以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會蔡京獻太子以大食玻璃酒器,羅列宮庭。太子怒曰:“天子大臣,不聞道義相訓,乃持玩好之具蕩吾志邪!”命左右擊碎之。京聞邦光實激太子,含怒未發,遂因事斥之。
辛亥,升通利軍為浚州。
嗣濮王仲增薨,弟仲御嗣。
丙寅,陳瓘特敍承事郎,許任便居住,緣立太子赦也。瓘既寓通州,而盛章與石悈有隙,取密旨編置通州,揚言為瓘報仇,瓘聞而嘆曰:“此豈盛世所宜有邪!”因謀徙避,遂挈家至九江卜居焉。
九月,丁卯朔,遼黃龍府陷於金。金主遣遼使薩喇還,遂班師,至混同江,徑度如前。
金宗翰及其弟宗弼等遺書遼主,陽為卑哀之辭,實欲求戰。遼主怒,下詔親征,有“女直作過,大軍翦除”之語。金主聚眾,剺面仰天慟哭曰:“始與汝等起兵,蓋苦契丹殘忍,欲自立國。今天祚親征,奈何?非人死戰,莫能當也。不若殺我一族,汝等迎降,轉禍為福。”諸軍皆曰:“事已至此,惟命是從。”
癸巳,金以古論貝勒薩哈為古論呼圖貝勒,鄂蘭哈瑪爾為古論伊實貝勒。
王厚與劉仲武合涇原、鄜延、環慶、秦鳳之師攻夏臧底河城,敗績,死者十四五,秦鳳等三將、全軍萬人皆沒。厚懼罪,重賂童貫,匿不以聞。未幾,夏人大掠蕭關而去。
遼師渡混同江,副都統耶律章努反,奔上京,謀迎立魏國王淳。遼主遣駙馬蕭昱領兵詣廣平澱,護后妃行宮,實達爾伊遜持書馳報淳。時章努先遣淳妃親弟蕭迪裏以所謀説淳,淳曰:“此非細事,主上自有諸王當立,北、南面大臣不來,而汝言及此,何也?”密令左右拘之。有頃,伊遜齎御札至,備言章努等謀廢立事。淳對伊遜號哭,立斬迪裏首以獻,單騎間道詣廣平澱待罪,遼主遇之如初。
章努知淳不見聽,乃率麾下掠取上京府庫財物,至祖州,率其黨告太祖廟,數遼主過惡,移檄州縣,遂結渤海羣盜數萬趨廣平,犯行宮,不克,北趨上順國。女直阿固齊,以三百騎一戰勝之,擒其貴族二百餘人,並斬以徇,餘得脱者皆奔金。章努詐為使者,亦欲奔金,為邏者所獲,縛送行在,腰斬於市,剖其心以獻祖廟,支解以徇。
冬,十月,癸卯,以嵩山道人王仔昔為衝隱處士。仔昔,豫章人,自言遇許遜真君,授以大洞隱書、豁落七元之法,能知人禍福。王老志死後,仔昔來都下,帝知之,召令踵老志事,寓蔡京第,因有是命。
己酉,趙遹統兵發江安縣,親督王育由樂共城路,命馬覺以別部由長寧軍路,張思正由梅嶺堡、水蘆氈中路,期悉會於晏州輪縛大囤,合陝西三路兵,將本路士軍、義軍、土丁子弟、保甲弓手、人夫共三萬五百四十人。
戊午,夏人入貢。
十一月,癸酉,錄昭憲杜皇后之裔。
庚辰,趙遹攻破晏州輪縛大囤,夷賊卜漏遁去,官軍追獲之,降者相繼而至,諸囤悉平。
初,王育等既攻破上、下落樣村及思峨州,所向若破竹,無不即下,遹遂與馬覺、張思正軍皆至輪縛大囤。其山崛起數百仞,週四十餘裏,卜漏居之,凡諸囤之奔亡者悉歸於此,共保聚拒守。賊自上施矢石,直瞰官軍,中者即齏粉。官軍以強弓弩射之,曾不能及半,兵陳四周凡累日,將士相顧無計。瀘州都巡檢使種友直,山西將家子,沈密能任事;思黔州巡檢田佑恭,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藥箭手,輕趫習山險。遹乃微服乘馬,命友直、佑恭從,案視形勢;見山隈崖壁尤陡絕,賊以險故不設備,遹乃悉移軍當賊,而命二人率所部軍於下,謂曰:“此處崖壁,疑可以計登。且山多猱,思黔人善能捕取,汝等急辦之。”信宿,友直捕得生猱數千,遹喜曰:“事濟矣。”乃悉以成算授友直,且令諸軍各備雲梯,視山上火發,即以進。
是日,女直選所部與佑恭之眾,得二千餘,紉麻為長炬,灌以膏蠟,使羣猱揹負之。暮夜,先以數輩登崖顛,繫繩梯數十,縋而下,眾各銜枚,挈羣猱次第挽繩梯而登。雞方唱,眾已悉登,及柵,乃然炬縱猱。賊廬舍皆茅竹為之,羣猱所歷,火輒發,賊奔呼撲救不暇。猱益驚跳,火益熾,爭前驅逐羣猱。官軍已破柵,鼓譟擊其後,賊猶與官軍力鬥。遹望火發,令諸軍撾鼓,俱以雲梯進,賊蹂亂,官軍內外相應,遂斬關環城而登。卜漏從諸酋突圍遁,遹命友直及統領官劉慶以步騎五千追至山後,擒卜漏及諸酋長。遹自入酋境至破輪縛,凡所平州二,縣八,諸囤三十餘城,以其地之要害者建置寨堡,拓地環二千餘裏,皆衍沃宜種植,畫其疆畝,募並邊之人耕之,使習戰守,如西北弓箭社之制,號曰勝兵。
庚寅,高麗遣子弟入學。
是月,遼主自將親軍七十萬馳至駝門,駙馬蕭特默、林牙蕭薩喇等將騎兵五萬、步卒四十萬至斡鄰濼。金主自將御之。
十二月,己亥,升遂州為遂寧軍節度。
乙巳,遼都監章嘉努叛。
丙午,以趙遹為龍圖閣直學士,知熙州。
金主行次約羅,會諸將議,皆曰:“遼兵號七十萬,其鋒未易當;吾軍遠來,人馬疲乏,宜深溝高壘以待。”從之。
丁未,金主以騎兵親候遼軍,獲督餉者,知遼主以耶律章嘉努叛,西還二日矣。諸將請追擊之,金主曰:“敵來不迎戰,去而追之,欲以此為勇邪?”眾皆悚愧,願自效。金主曰:“誠欲追敵,約齎以往,無事餫饋。若破敵,何求不得!”眾皆奮躍,追及遼主於呼卜圖岡。是役也,兵止二萬。金主曰:“彼眾我寡,兵不可分。視其中軍最堅,其主必在焉;敗其中軍,可以得志。”乃使右翼先戰,兵數交,左翼合而攻之。遼兵潰,金師馳之,橫出其中,死者相屬百餘裏,獲輿輦、帝幄、兵械、軍資、它寶物、馬牛不可勝計。金師乃還。
己未,遼錦州刺史耶律珠澤叛應章嘉努,遣北面林牙耶律瑪格討之。
庚申,以平晏夷,曲赦四川。
癸亥,置瀘南沿邊安撫司,以孫羲叟為集賢殿修撰、知瀘州,充安撫使。
遼以北院宣徽使蕭罕嘉努知北院樞密使事,南院宣徽使蕭特默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是歲,平江府、常、湖、秀三州水。
夏改元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