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龜馱碑

鎖定
由翰林學士石中立撰文,翰林院待治御書院祗侯李孝章書並篆額。碑文詳述了建築會聖宮的由來和經過,描繪了會聖宮的地理位置、建築的宏偉、壯觀和“奉安聖容”禮儀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謁”的盛況。
中文名
龜馱碑
宋景佑元年(1034年)九月十三日
碑帽高
2.90米
位    置
偃師市山化鄉寺溝村鳳凰山

龜馱碑建築簡介

龍虎殿後門,但見石欄蹬道兩旁對稱聳立着兩座贔屓(bìxì)馱御碑亭,坐落在亭台之上,為明永樂年間敕建,1998年10月修復如初。亭為重檐歇山頂式屋頂,紅牆翠瓦,四方各開拱門一孔,亭內置贔屓馱御碑。碑文分別為明成祖《下大嶽太和山道士》、《御製大嶽太和山道宮》(與玉虛宮碑文同)。 贔屓的形態與玉虛宮一樣。贔屓馱御碑亭俗稱“龜馱碑”。淨樂宮、玉虛宮、五龍宮、南巖宮、紫霄宮總共有贔屓馱御碑12座,體型之大,造型之美,世所稀有。碑文記載明成祖大建武當及明世宗重修武當等情況。

龜馱碑外形特徵

宋會聖官碑 宋會聖官碑
位於偃師市山化鄉寺溝村鳳凰山上。宋景佑元年(1034年)九月十三日立。該碑系中原第一巨碑,碑螭首,龜趺通高9.2米,碑帽高2.90米,寬2.22米,厚0.72米。兩側浮雕舞龍四條,龍尾盤向頂端,龍首伸向四角,正面偏下有圭形題額,陰刻篆書“新修西京永安縣會聖宮銘”十一個大字。碑身高4.90米,寬2.19米,厚0.55米,四周飾以線刻龍形和流雲紋,兩側浮雕雲鶴圖案。碑文36行,行84字。下設贔屓座。由翰林學士石中立撰文,翰林院待治御書院祗侯李孝章書並篆額。

龜馱碑歷史背景

碑文詳述了建築會聖宮的由來和經過,描繪了會聖宮的地理位置、建築的宏偉、壯觀和“奉安聖容”禮儀的隆重,以及“士庶朝謁”的盛況。其主旨乃在頌揚宋初諸帝太祖、太宗、真宗以及仁宗的武功、聖德、教化、政績。會聖宮碑高大雄偉,雕刻精美,文字端莊工整,有歐虞之風。於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