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龜山

(山東省新泰市龜山)

鎖定
[1]  龜山坐落在新泰城區西南21公里處的劉杜鎮、谷裏鎮、石萊鎮三鎮交界處,劉杜鎮門家莊村正西,距村1.5公里。龜山最高峯海拔339.9米,東西走向,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體花崗岩質,因山形酷似卧龜,故得名“龜山”。
中文名
龜山
外文名
guishan
地理位置
山東省新泰市谷裏鎮

龜山基本內容

古代著名的漢族古琴曲,為孔子所做。作於龜山(龜山,在今新泰市谷裏鎮南)。東漢蔡邕《琴操》記載:“《龜山操》者,孔子所作也。齊人饋女樂,季桓子受之,魯君閉門不聽朝。當此之時,季氏專政,上僭天子,下畔(叛)大夫,聖賢斥逐,讒邪滿朝。孔子欲諫不得,退而望魯。魯有龜山蔽之,闢(譬)季氏於龜山,託勢位於斧柯。季氏專政,猶龜山蔽魯也。傷政道之凌遲,閔(憫)百姓不能其所,欲誅季氏而力不能,於是援琴而歌雲:‘予慾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詩的大意為:我想眺望魯國啊,可龜山遮掩着它,我無法望到,我想把龜山搬走,可手裏連把斧柄也沒有,能把龜山怎麼樣呢?此曲喻季氏專權,孔子雖為代理宰相,但因政治理想與專權的季桓子不同,後來逐漸遭到冷落,抒發了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但手無權柄的無可奈何的心態和情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汶水》:“東南流經龜陰之田……昔夫子傷政道之凌遲,望山而懷操,故《琴操》有《龜山操》焉。”自孔子《龜山操》後,《龜山操》成了著名琴操名。
《詩經》“奄有龜蒙”之“龜”即指此山。春秋魯定公十年(前500),齊魯會於夾谷(今谷裏),齊人歸魯龜陰田,即此山北面之平原。後孔子被讒去魯,曾登此山賦《龜山操》。孔子登臨賦詩的新泰名山,梁父之外,還有龜山。
龜山 龜山
坐落於谷裏境內的龜山雖不雄偉高大,卻有着非常久遠的歷史。據河北師範學院温玉春先生研究:原起于山東的黃帝軒轅氏,乃是一個以龜為圖騰的部落,而新泰龜山便是其族的一個地理標誌。至春秋之世,龜山因見於《詩經》與孔子歌詠,聲名更著。《讀史方輿記要》卷三十一載:"龜山,縣西南四十里,山之南即泗水縣界,《詩》'奄有龜蒙',謂此龜山也。《春秋》魯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鄆、龜陰田,山之北即龜陰田矣。又夫子去魯,作龜山之操。山峯巒層疊,舊為魯境之望。"

龜山名人筆下的龜山

孔子--龜山操
琴操季桓子受齊女樂,孔子予諫不得,退而望龜山,作此曲以喻季氏之蔽也。予慾望魯兮,龜山蔽之,手無斧柯,奈龜山何?
吳地桑已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已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還意,因之汶陽川。
韓愈-龜山操
龜之氣兮不能雲雨,龜之櫱兮不中樑柱,龜之大兮祗以奄魯,知將 兮哀莫予伍,
周兮有鬼兮嗟予歸輔。
參考資料